1980年埃及投之以桃,同以色列正式建交,签订了《埃以和平条约》,结束了两国之间长达30年之久的战争状态,以色列同样报之以李,主动归还在战争中占领的西奈半岛百分之六十九的领土。这才有了后来的我去西奈山朝圣的故事。
但是萨达特的这么做代价是非常巨大的,他付出自己的生命。
1981年10月6日,萨达特身着崭新的元帅服,肩佩西奈之星绿色绶带,在胜利广场的阅兵台举行盛大阅兵式,他的右侧是副总统穆巴拉克,一声枪响,萨达特就此西去,据萨达特的遗孀吉萨·萨达特后来回忆,那天萨达特预感到有人要谋杀他,但仍拒绝穿防弹衣,认为那不是男子汉的行为。
14年后的以色列总统拉宾的命运和萨达特是如此惊人的相似。
副总统穆巴拉克按照埃及法律继位成为埃及的新一任总统,穆巴拉克和萨达特一样,军人出身,穆巴拉克还是一名飞行员,参加过中东战争。
穆巴拉克基本上延续了萨达特的政治路线,一直在位三十年,可是令人尴尬的是埃及精英阶层不喜欢他,因为他独裁连任,底层老百姓也不喜欢他,觉得他和美国以色列走的太近,背叛了阿拉伯人。
纳赛尔、萨达特、穆巴拉克,这三位自埃及独立以来的总统的治国理念都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国家的世俗化,他们不喜欢在国家发展中过分的强调宗教的重要性,他们强调教育,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发展,但是这个和于埃及独立历史同样久远的穆斯林兄弟会的理念格格不入。穆斯林兄弟会是坚定反以色列的,他们代表着底层阿拉伯人的民粹主义理想。
过去的穆巴拉克执政的十几年埃及的民众一直不断的试图给加沙地带的草根政权哈马斯提供支持,但是这种支持一直被埃及的军政集团以及警察所阻挠,最有名的就是拉法口岸问题,拉法口岸是哈马斯能够不经过以色列领土而向外界获取补给的唯一通道。在以色列发动铸铅行动大规模对哈马斯动手之前,埃及一直对拉法口岸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色列也不太为这个事情而和埃及为难,铸铅行动以后,以色列的政策非常简单,切断哈马斯的一切补给,饿死加沙,饿死加沙地带的哈马斯,然后在以色列的强大压力下,穆巴拉克政府就真的把拉法口岸关闭了,这下子埃及在全体阿拉伯人眼中彻底成了叛徒,穆巴拉克更是当之无愧的成了全阿拉伯人眼中的“魔教教主”。
2011年穆巴拉克怆惶出逃,用悲剧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论资源,埃及完全比不过沙特和阿联酋。
论历史,埃及绝对鹤立鸡群。
论教育,埃及有着全中东最强大的教育体系,有着最大的智力储备资源,全中东地区最多的工程师,特别是建于公元972年的开罗爱资哈尔大学,距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校园内高高耸立的爱资哈尔清真寺无时不刻不在显示着自己悠久的历史和文明,是伊斯兰世界当之无愧最古老的高等学府。
论文学,世界上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阿拉伯文作家就是土生土长一辈子生活在埃及的埃及人。1988年获得诺贝尔奖的纳吉布·马赫福兹是绝对的阿拉伯文学界泰斗,他的传世名作就是他的自传体《开罗三部曲》描述了一个开罗家庭在英国殖民时代从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的各种兴衰变化。但是他反对极端宗教主义,主张政教分离,提倡埃及人民世俗化,因此受到了宗教狂热分子的迫害,1994年他被一个本国宗教极端分子用刀刺伤了颈部和右手臂。
论人口,埃及拥有着中东最庞大的人口,以及大量的海外劳工,这可不同于那些飘在迪拜,多哈的低端建筑工人,这些海外劳工可都是高素质的人才,比如医生,律师,教授,以及基层的公务员等。
论地理位置,埃及有着打通地中海与红海的苏伊士运河,是欧、亚、非三洲的重要海上通道。
现如今的埃及虽然早已不复当年的那个法老时代的辉煌,但依然是阿拉伯世界无可争议的地理和文化中心,阿拉伯联盟总部就设在开罗。
目前的埃及依旧风雨飘,埃及需要时间来发展,相信时间会给出埃及一个光明的未来,我看好埃及的未来。
阿拉伯群星闪耀时
喀布尔的每条街道都让人眼花缭乱
埃及的商旅和车队在这里穿过座座集市
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悬挂过多少轮皎洁的明月
也数不清他的墙壁之外那千轮灿烂的骄阳
——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灿烂千阳》
很多人一提到现如今的阿拉伯国家,就马上会想到保守、落后、愚昧和恐怖袭击,其实只要是查一查阿拉伯世界的历史,曾经的真相往往让人们大跌眼镜。当年智慧勤劳的阿拉伯人曾在中东土地创造出了不朽的文明,包括公元前三千年,埃及尼罗河流域就已经孕育出了璀璨的法老文明,大约同一时期,伊拉克的幼发拉底河流域与底格里斯河流域上,也孕育出了震古烁今的巴比伦文明。相对而言,又过了大约两千年后,代表欧洲的希腊文明这才姗姗来迟。
公元830年,阿拉伯人在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创建了综合学术机构智慧宫,那里集藏书、科学研究、翻译为一体。古阿拉伯人将各方搜集到的古籍汇集到巴格达,并重金聘请东西方翻译名家,把希腊、罗马、波斯、印度和叙利亚的哲学及科学古籍统统译为阿拉伯文,这场声势浩大的翻译运动持续了大约一百年,也使得伊斯兰世界初次亲密接触当时先进的科学和哲学思想。
尤其是当时的阿拉伯帝国统治者,第七任哈里发——麦蒙,他提倡宗教自由、学术自由、思想自由。麦蒙给他的首席翻译大师侯奈因·本·易司哈格的翻译报酬,是以与译出书稿同等重量的黄金计算的。
特别要提及的一点,这位阿拉伯帝国的首席翻译大师居然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并不是伊斯兰教徒,这也可见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对文化的态度是多么的包容和开放。
喀布尔的每条街道都让人眼花缭乱
埃及的商旅和车队在这里穿过座座集市
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悬挂过多少轮皎洁的明月
也数不清他的墙壁之外那千轮灿烂的骄阳
这是一首写于公元17世纪的诗歌,从这首诗中我们依稀可以看出当年的那个阿富汗首都喀布尔是多么的繁荣昌盛,多么的车水马龙,多么的川流不息。
阿拉伯人阿尔·花刺子模,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提出了“代数”的概念,创立并发扬代数学,为现代数学奠定基础,原本发源于印度的阿拉伯数字在这时候被阿拉伯人发扬光大。
阿拉伯人伊本·海森姆的《论光学》堪称光学研究的祖师爷,因为该书中最早提出了人的视觉原理,指出人能看到物体并不是因眼睛发射光线到物体上,而是物体向每一个角度发出或反射的光线到眼睛里去。
阿拉伯人贾比尔·伊本·哈扬,他摒弃了传统的“炼金术”神秘主义色彩,他在“炼金术”中引入定量分析的方法。也记载了大量有价值的化学实验,对“炼金术”中的煅烧和还原过程作了科学的解释,是当之无愧的近代化学先驱。
阿拉伯人伊本·西纳是医学方面的集大成者被后来人尊称为现代医学之父,他所著《医典》艺术是十七世纪以前的几百年时间内亚欧各个大学的主要医学教科书和参考书,直到今天依然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从人类社会有了生产分工,就有了交易,就有了大家公认的交易中介——黄金,然后就有了各种“炼金术”,古人热衷于炼金术那可是痴迷到了疯狂的地步,无数人都幻想用廉价金属来制造黄金,在炼金术这条道路上前仆后继,死不瞑目。
还是这位伊斯兰医学家伊本·西纳在他的《治疗书》中提到了关于金属构成的学说,明确表明金属是不能相互转化的,以他当时的声望和地位,他的这种观点无异于晴天霹雳,石破天惊,砸了很多“炼金术师”的饭碗,也招来了很多想把他置之死地的敌人。
在他年仅十七岁那年,他医好了一个国王非常罕见的病。国王要重赏这个小神医,但是血气方刚的他拒绝了美女,也不要硬通货黄金,只提出了一个要求:允许他自由地出入国王的图书馆。在年轻的伊本·西纳看来,图书馆中那些落满尘埃的古书,要比黄金、珠宝、美女更具有光泽。
1200年前,伊拉克的巴格达率先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巨型的天文台,那时候的阿拉伯人用极其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竟然毫不间断一丝不苟地累积了足足400年的天文记录,400年的量啊,想想都是件枯燥无比的事情,后来的古希腊大天文学家托勒密和波兰的哥白尼就是在站在阿拉伯人的肩膀上发现天体的运行真理。
阿拉伯人同时在文学领域也成绩斐然,远在在一千年以前,世界上大概除了我们中华民族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民族能像阿拉伯民族这样热烈地喜欢他们自己的民族文学,在巴格达、大马士革、开罗等大城市里,经常举行各种各样的诗歌朗诵和古典文学的演讲,虽然有一些没受过教育的老百姓听不懂逻辑是什么,但是常常为此情绪激动到无以复加。因为阿拉伯语言里的节奏、韵脚、音调等,特别适用于简洁的、锐利的、警语式的文体,这对于说服甚至煽动听众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这里不得不提阿拉伯文学的毫无疑问的巅峰之作,《古兰经》。古兰经,原名叫Quran,词根是Qara,是个动词,本义是“朗读”“诵读”的意思。这部经典的不少力量都放在韵脚、节奏、修辞、排比等,只要是高声朗诵,会使得听到的人感到强烈的震撼,这些东西在我们的翻译过来的中文版本里,是无法体会到的,就和老外读咱们翻译版的《红楼梦》,即使翻译得多么严谨努力,也无法翻译出那些原著里华丽优美的辞藻。
中世纪的西欧有一句著名的谚语有句谚语:“智慧通常蕴含在三件事情中,中国人的头,法兰克人的手,阿拉伯人的口”这句话简单的翻译过来就是中国的思想家,阿拉伯的演讲家,欧洲的木匠、铁匠、泥瓦匠。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不只会科学,会文学,会打仗,还会经商,那时候阿拉伯商人可不是今天的中东“土豪油老板”这个形象,那时候的阿拉伯商人是勤劳、智慧和勇于探险的代表。
一代阿拉伯史学大家哈提卜在他的《巴格达志》中记录了曾经那个繁华的伊拉克巴格达,当时的巴格达已经发展成为阿拉伯的商业和文化中心,也是当时著名的世界市场之一,万商云集,并设有出售瓷器、丝绸、麝香等中国货物的专卖市场,来自世界各国的商人们从巴格达出发或中转,做着跨国的大生意。
一路向西航行到欧洲,贩卖着各种纺织品、宝石、毛皮、水果等;一路向东走海运航行到东方的印度、锡兰(今天的斯里兰卡)、东南亚和中国,通过贸易获得了来自东方珍贵的茶叶、香料、丝绸以及瓷器;一路向东走陆路和中亚和西域的各个“斯坦国”进行着贸易;一路南下到达非洲,通过贸易,获得珍贵的黄金、象牙、乌木和奴隶。
在今天欧洲的西北角的斯堪得那维亚半岛、俄罗斯以及北欧的芬兰也出土了7到11世纪的阿拉伯古硬币,这些都可以证明阿拉伯商人的跨国贸易足迹之广。大家耳熟能详的辛巴达航海历险记,这个我眼里最有魅力让人充满想象的阿拉伯童话故事,它的创作灵感来源就是当时真实阿拉伯商人开拓进取的经商经历。
写给今天的阿拉伯兄弟
白昼逝去了
伊斯兰教医学和科学却反射出古希腊文化的太阳的光芒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人鱼恋爱法则 我在西藏这些年 沙海(合集) 军装下的绕指柔 原生之罪 张居正 爱的天空下雨了 女不强大天不容 如果你爱我 致命邂逅 泡沫之夏(全集) 你好,旧时光 明月如霜:全3册 我想和你过好这人生 兄弟 江先生,你心动了 当爱情遇上科学家 大周小冰人 崔老道捉妖之夜闯董妃坟 最慢的是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