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的战火映红了半边天,而豫东却安静得像另一个世界。
郑城城头,十一军的哨兵打着哈欠,刺刀上的露水在晨光中泛着光。
而商都城街道上,早点摊的油烟混着胡辣汤的香气飘进警备司令部,包国维正用铅笔轻轻敲着地图上兰封的位置。
"日军撤了?"
军部参谋长何为难以置信地瞪着情报,"十四师团主力全退到了商丘,而兰封就剩一个中队加三个伪军团?"
包国维没答话,目光扫过另一份战报——豫南方向,
岗村宁次的华中派遣军第十一军正和李棕任的第五战区杀得尸山血海。
"华北方面军这是在作戏。"他突然冷笑,"十四师团压根没想真打豫东。"
过去四天,同盟11军22师在新蔡外围与日军交手,双方都发现了可怕的事实:
相互撞不动彼此的防线,伤亡却是在不断升高,
"他娘的,鬼子变精了。"
从师部调去22师担任少将师长的迷龙踢着战壕里的弹壳,"咱们好像占不了鬼子的便宜了……"
同样感慨的还有十四师团长喜多诚一。
他看着伤亡报告直嘬牙花子:"包国维的部队,什么时候多了这么多人和炮?"
三天后,日军主动撤出兰封的举动堪称诡异。
城墙上的膏药旗依旧飘扬,但巡逻的日军远看军容整齐,近看全是伪军——真日军那个中队早躲进了城内。
尽管兰封空虚,但是包国维却依然没有派部队越过黄泛区攻占兰封,
双方心照不宣。
第一战区下达的命令很明确,第三绥署必须保证义阳北线的安全,同时防范豫东日军的突袭。
说白了,包国维这趟仗不在第一线,只需要防止日军从北线包抄第五战区即可。
他调出第二十二师,由师长张迷龙率部南下,前出新蔡以东地带设防,
三天内展开纵向封锁线,扼住汝南通道。
包国维巡视完司令部,没进食堂,也未多留,坐上军车就出了郑城。
他身后只带了一个警卫排、两名随行参谋,路线一直朝西南,离前线很远,却不慌不忙。
他确实不担心义阳的局势。
张至宗的左翼部虽已被压迫退至桐柏山腹,但通电未断,指挥未乱,
义阳东郊虽被日军第十师团突破渡过浉河,但那一片地带正是模范师之前所构筑的战壕群,层层环绕、纵深交错,
像座倒扣的铁盆,真要啃,也得费一口口咬。
而城中尚有五千余第五战区部署的守军,死守之势已起,绝不容易拿下。
更何况,第十师团背后还有一把钉子——
廖磊的游击队,盘踞在大别山区,时不时出山袭扰日军补给线,像野狗咬腿,叫人睡不踏实。
南线方向,虽说李品仙与汤恩波之间龃龉不断,暗争明斗已有年头,但这回真打到了礼山县,
双方居然达成了共识,死守礼山一线,硬顶第十三、第十六师团的合击。
而那原本气势最盛的十三师团,反倒吃了个哑巴亏。
三十一集团军的底子全压上去了,正面防线咬得死死的,连岗村宁次都没想到汤恩波能顶这么久。
这一切,也与前不久同盟政府秘密接收北方罗刹的一批军事援助有关。
而包国维此行走的是南线,前往第四期“以工代赈”重点工地。
这一期工程主轴是在郑城周边十四处提前勘察好的地点,修建现代化粮仓群,用于战备储粮与军政调控。
储存由情报部掌握下的豫东联合商社采购的粮食。
该工程由第三绥署民政处长、省军管区主任,包国维身边的老搭档陈松柏负责。
工程分六段推进,每个粮仓不止建仓本体,还附带修路、设岗、设护沟渠等。
太阳直晒着车头,车厢烫得像铁。
车出郑城不到三十里,沿途的景象已经不一样了:
路边麦茬尚未完全犁尽,早稻的田里已有几处水汪汪的影子,青苗吐绿,
偶有一两头黄牛蹲在沟边,脖上挂着红布穗子,看见军车也不抬头。
再往前,能看到赤膊民夫在田边打桩拉绳,测粮仓地基坡度,
一线领头的是二十来岁的年轻队长,腰别黄布袖章,脖子晒得发红,手上拿的却是三角板和折尺,
不像兵,更像技校出身。
车队过了南郑坡,在一个叫白岗的小镇临时停下。
这片地势高,水浅,靠近黄泛区边缘,是整个豫东打井工程最棘手的几处之一。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穿越原始狩猎你 子璋+番外 造梦王 凤凰男+番外 着魔+番外 娘子合欢 奇情寐语第1部 奇情寐语第2部 快穿:我从末世开始变强 仙剑情缘之三界动荡 抗日,从被恐虐赐福开始 和绝色女帝假戏真做了[古穿今] 公子晋阳+番外 清正史编代 重生之扫墓+番外 我在大奉以诗问道 繁枝+番外 综影视从安陵容重生开始 白玉镯+番外 人在末世炼僵尸,怎么全是校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