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节:附表(6)
《辽史&iddot;乐志》谓&ot;大乐四旦二十八调不用黍律,以琵琶弦叶之,皆从浊至清&ot;。凌廷堪《燕乐考原》据此加以推阐。陈澧于凌氏说多所驳正,然亦谓凌氏以琵琶说二十八调为最得要。1所谓以琵琶弦叶之者,即以琵琶之四弦,定宫商角羽之四均也。大乐出于苏祗婆琵琶七调,已见前引。今按印度音乐有《波利阇陀》(p?觀rij?觀ta)一书,亦谓以琵琶弦之长短定十二律,今日所以犹能重奏当日诸声者,职是故也。2至所谓以琵琶弦之长短定十二律者,即以琵琶弦叶之,皆从浊至清之谓也。由是观之,《辽史》以及凌氏之所推述,实为暗合。故苏祗婆琵琶七调之源出印度,于兹又得一证焉。
或又质曰:苏祗婆琵琶七调,依子所考,仅得其二,合旦而三,余多不可考。唐乐亦已若《广陵散》,绝于中土。然据《隋书&iddot;音乐志》所纪苏祗婆琵琶七调与中乐对照之叙,勘于今日,用西乐对比中乐之结果,则般赡属于西乐a调。惟按印度北宗音乐,般赡属于西乐之g调,而《隋书&iddot;音乐志》所纪,较之高出一调。则子所谓苏祗婆琵琶七调中之般赡即印度北宗音乐七调中之般赡,毋亦有难通欤?应曰,是亦有说。苏祗婆琵琶七调,据《隋书&iddot;音乐志》所纪,其二半音一在第四音与第五音之间(即变征与征声间之音程为半音),一在第七音与第八音之间(即变宫与高宫声间之音程为半音),故其旋法属于吕旋。而印度北宗音乐以娑阤阇一调为始之音阶(sa-graa),其各音音程之大小情形如下:3
sarigaapadhani
4324432
其gani二调,俱为半音。故若依日本雅乐旋法比对附照西乐音符,式当如下:
附表四
是盖属于律旋,极似旋律的短音阶之下行旋法。上有律吕之别,此所以苏祗婆琵琶七调中之般赡调高出于印度北宗音乐中之般赡调一调也。然北宗音乐旋法本不一律,又音乐每因人而异制。传者既殊,则旋律有别,亦事所必至者耳。
结论
印度北宗音乐,演嬗殊繁,体制时异。愚于论印度音乐之书所见者不多,重以于音乐之知识甚浅,是以苏祗婆琵琶七调,求之北宗仅得娑阤力、般赡二调,合旦而三。鸡识、沙识、沙侯加滥、沙腊、俟利五调,则俱无征。然以北宗音乐流别殊多,纷纭差异,亦固其所。而就上述四端考之,苏祗婆琵琶七调与北宗音乐之渊源,固甚显然。则《隋书&iddot;音乐志》所述今兹所论,其为北宗古乐之钩沉也欤!至于愚文谬误疏漏,自知不免。惟以自来学人于燕乐根源之苏祗婆琵琶七调与印度音乐之关系,少加讨究,用敢忘其浅陋,述为是篇。匡谬深究,谨俟来哲!
(见《学衡》第五十四期述学页一--二二,一九二六年六月出版。)
第82节:一引子
8论唐代佛曲
一引子
民国十四年的夏天,我偶然翻阅《隋书&iddot;音乐志》,看到纪龟兹人苏祗婆(suvajiva?)传来琵琶七调的一段话,觉得其中所有相当于中国羽声的般赡调,纯然是一种梵音,当时心中以为苏祗婆所传的七调,大约是出于印度。随查荻原云来的《梵汉对译佛教辞典》有pa?觡caah一字,释义为等五,又为第五及第七两音,pa?觡caah一字译梵字为汉音就是般赡。后来又得读ahfox-strangways和hapopley两家论述印度音乐的书,并把唐代十部乐中的乐器加以比较,愈觉我的假设颇有根据。于是搜集一些别的材料,综合起来,写成一篇《龟兹苏祗婆琵琶七调考原》1,发表在民国十五年六月出版的《学衡》第五十四期上,说明苏祗婆所传来的琵琶七调乃是印度北宗音乐(hdostanicschool)中的一派。那时不知是哪一位朋友远远地从云南寄了几期《澎湃》给我,在十三、十四两期中得读徐嘉瑞先生所著《敦煌发见佛曲俗文时代之推定》一文,1因此我于南卓《羯鼓录》所纪诸佛曲调而外,知道还有许多有宫调的佛曲。不过徐先生文内未说那些有宫调的佛曲,出于何书。罗叔言先生的《敦煌零拾》中收有俗文三篇,罗先生也漫然定名为佛曲。我那时没有过细研究,又没有将徐先生所举有宫调的佛曲寻得出处,便也循罗徐两先生之误,以唐代佛曲与敦煌发见的俗文变文之类,混为一谈。所以在《龟兹苏祗婆琵琶七调考原》一文中附带论及苏祗婆琵琶七调与佛曲关系的时候,以为这些佛曲俗文,都是苏祗婆传来七调之支与流裔。后来我把《敦煌零拾》中所收的三篇俗文反复阅看,毫不见有宫调之迹。我疑心所见敦煌发见的俗文只是一斑,不足以概全体,遂又托人从北京京师图书馆抄得敦煌卷子本俗文三篇,此外又在《支那学》第四卷第三号得见青木正儿介绍敦煌发见《目连缘起》、《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及《降魔变柙座文》的一篇文章。知道敦煌发见的俗文变文体制大致相同,可是徐先生文中所举诸宫调却一律没有踪影。其后看梁廷柟《曲话》其中也曾约略提到徐先生所举诸宫调佛曲,始知所谓诸宫调佛曲原是唐时乐署供奉之物。因此疑心敦煌发见的俗文之类而为罗先生所称为佛曲者,与唐代的佛曲,完全是两种东西;佛曲大约与苏祗婆传来的七调一系音乐有关系,而为一种乐曲,而敦煌发见的俗文变文,则又是一种东西,大约导源于《佛本行经》一类的文学,而别为一种俗文学。近来找得徐先生所举诸宫调佛曲的出处,又将以前所假设的诸点,从头理董一过,自觉所立佛曲是佛曲,俗文变文是俗文变文,二者截然不同的说头,大致可以成立。遂不揣冒昧,写成这一篇东西,一方面钩稽唐代佛曲,考其来源;一方面申论佛曲与俗文变文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以正罗氏之失,并自己忏悔以前轻信之过。不过我还要声明一句:我于中国音乐同外国音乐的关系,知识很少,对于唐代的俗文学也是一位门外汉,如今徒凭直感,写成此文,其中疏漏错误,贻笑方家的处所自是不少,尚乞海内大方,不吝赐教。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荣誉—双狙悍将 森林帝国 破译圣经 历史上最强的男人 另类的元首 地球君主 三国残兵 彭氏军史评论 匈奴 深红色的迷宫 北极光下的幽灵 无限炼魂 女神的贴身保镖 仓鼠劫 时间轴(时间三部曲之二 寄生体 校花的贴身奥特曼 拉玛系列之二拉玛2号 坦德莱奥的故事 末日使命
好书推荐:揉碎温柔为夫体弱多病和情敌在古代种田搞基建我有了首都户口暗恋指南星际双修指南我只是一朵云瑜伽老师花样多妈宝女她躺平爆红了你不能这么对我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背叛宗门,你们后悔什么?重生之护花痞少许你三世民国重生回到古代当夫子太子殿下躺平日常我的外甥是雍正公主 驸马 重生重生宠妻时光盗不走的爱人古穿今之甜妻混世小术士高手她带着全家翻身借一缕阳光路过爸爸偷了我的女朋友的东西后妈卷走40万失踪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