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都督同知汪兴祖与指挥常守道率兵到达大同北口,与元朝将领速哥帖木儿等人交战,把他们的军队打得大败,斩杀和俘获的敌人不计其数,俘获王保保的弟弟金刚奴、平章朱真等四百多人。
丁丑日。向天下颁布平定沙漠的诏书。诏书说:‘我本是农家出身,很乐意生活在元朝。庚申年在位的君主,荒淫无道、昏庸懦弱,法纪制度被严重破坏,因此英雄豪杰纷纷崛起,天下四分五裂。虽然元朝派出军队四处作战,也无法挽救混乱的局面,这是天意。然而那些带头作乱的人,首先在天下制造祸乱,谋划夺取土地疆域,想要成为霸主,看他们的所作所为,不符合礼义,所以都灭亡了,这也是上天的旨意啊。朕当时只有二十四岁,避难周旋,始终没有安定的居所,于是投身军旅,奔波了三年。我看到各路英雄都没能成功,只是扰乱百姓,于是率领众人渡过长江,训练将领、训练士兵,奉上天旨意征讨敌人,到现在已经十六年了,消灭了残暴的势力,统一天下。正统的地位已经确立,百姓也都安居乐业。而元朝的残余势力,时常侵犯边境,使我军烦劳。今年六月十五日,左副将军李文忠、左丞赵庸等人派使者来上奏,五月十六日,率兵向北到达应昌,俘获了元君的孙子买的里八剌以及他的后妃宝册等物品,得知庚申君已于四月二十八日在应昌去世。大军到达的地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王庭就空无一人了。中书省上书说:‘应该把元顺帝的孙子以及后妃作为俘虏在太庙举行献俘礼。’我心里想,他们国君的灭亡,是由上天的命运决定的,他遗留下来的年幼的孙子,如果对其施行献俘(的仪式),实在是于心不忍。何况当时天下纷乱,朕并不是有意为之,不过是想救患保生罢了。如今平定四海,使我的百姓在田间得以休养生息,这不是我所能做到的,也是上天的运势致使这样的。但我担心臣民不明白我的心意,所以特此宣告天下。左副将军以礼相待,将他护送回来,买的里八剌已经到达京城,朕怜悯他是帝王之后,不忍心将他和庶民一样对待,以及带头作乱、僭越称王的投降者,特意封他为崇礼侯,统领他的眷属,以及他的母亲等人一起居住,饮食和日常用品,都比官员百姓要优越,让他保存元朝的祭祀,学习前代帝王的礼法,不敢亏待他。唉!天命无常,应该以殷商为鉴,怎么能不畏惧呢?’仍然派遣使者带着诏书去告知安南、高丽、占城。
这一天,文武百官向皇帝上表祝贺。皇上对他们说:“你们试着说一说元朝为什么会灭亡,我为什么能兴起。”刘基上前说:“自古以来,少数民族没有能统治中原的,而元朝以胡人身份统治中原几百年,他们的习俗充满了腥膻之气,上天实在是厌恶他们。又何况末代君主荒淫无度,政令败坏,百姓被贪婪残暴的官吏所困,怎么能不灭亡呢?陛下顺应天命、合乎人心,神明英武而不嗜杀戮,把百姓从水深火热之中拯救出来,所到之处没有敌手,怎么会不兴盛呢?”皇帝说:“在元朝末年,君主安逸地处在上面,臣子专横地处在下面,国家的用度不按常规,征收赋税一天比一天紧迫,水灾旱灾,连年不断。上天愤怒,人民怨恨,盗贼像蜂群一样纷纷而起,各路英雄竞相争逐,(他们)窃据州郡。我是迫不得已才起兵的,只是想保全自己。等到兵力日渐强盛,他就东征西讨,铲除首领,开拓疆土。在这个时候,天下已经不再是元朝所有了。如果元顺帝能敬畏天命,不贪图享乐,他的臣子都能尽到自己的职责,不敢骄横,天下豪杰怎么能乘隙而起呢?我从众多英雄豪杰手中夺取天下,而不是从元朝手中夺取天下。如今获得他的遗孤,沙漠安定,若不是上天降下的福泽,怎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诗经》上说:‘商朝的子孙,人数众多,不止十万。’天帝既已降下意旨,命令商的子孙臣服于周。天命是这样的,这多么可怕啊!”
皇上派遣使者下诏书告知元朝宗室部落的臣民说:自古以来,上天降生圣人,统治天下,建立法律,创建制度,来使百姓安居乐业。夏、商、周三代以及汉朝、唐朝的君主,暂且放置一边不谈论。况且拿近代来说,像宋朝开国的君主,能够施行好的政令,他的百姓安居乐业,所以上天保佑他。后来他们的子孙渐渐弱小,疆土日益缩小,所以上天把天命给了您。元世祖取代了他们。到了妥欢帖木儿在位时,他荒淫昏庸懦弱,不治理朝政,不体恤百姓的艰难,所以奸诈凶恶之人纷纷起兵反叛,天下大乱,百姓没有了君主。我当时不忍心看到百姓遭受毒害,于是起兵拯救百姓,那些倾慕正义的豪杰,相继前来归附,我们一起铲除暴虐势力,平定天下,于是他们推举拥戴我做皇帝,国号为大明。这是上天保佑我,所以才能成功得这么快。我即位之初,派遣使者去告知,交址、占城、高丽等各国,都来朝贡,奉上表章称臣。只是西北的势力违抗命令、阻拦我军,我没有派遣使者送去诏书的原因,是因为庚申君还在应昌拥有部众的缘故罢了。最近我命令将领向西出征,直达吐蕃,又派遣偏师向北讨伐,最终攻克了应昌。元君去世之后,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知道元朝的气数已尽,凭借人力难以挽回局势,便望风而逃,于是(明朝军队)将他的孙子买的里八剌俘获并送到京城。朕可怜帝王的后裔,封他为侯,让他和他的母亲、妃嫔住在一起,赐给他宅邸,供给衣食,让他奉祀元朝,地位在臣民之上。现在又派官员去寻找爱猷识理达腊。如果能够恭敬地顺应天道,仔细揣度我的心思,前来安抚妻儿老小,我会效仿古代帝王的礼仪,使(你)成为我朝的宾客。那些以前跟随元君,仓促间逃走的人,要明察天命,真心来归附,不论等级,根据才能委以重任。漠北宗王、驸马、部落臣民,能够尽职来朝见的,朕会给他们更换印信,恢复他们原来的职位,依旧居住在他们原来的部落所在地,民众恢复原来的产业,羊马牲畜,任其随意牧养。我拥有天下,物产丰富,各地进贡的赋税收入,用于军队和国家的封爵赏赐等费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哪里需要你们那沙漠中荒僻冷落的地方呢?只是因为元君的子孙流离失所,如果一旦发生意外,那朕恐怕就违背了古人使灭绝的国家复存、使断绝了的世系再续的本意,使你们这些人没有归依之处。所以我派使者来传达我的旨意。我既然是天下的君主,不管是华夏还是夷狄,我都会一视同仁,虽然姓氏不同,但抚育的心意是一样的,你们不要执迷不悟,以免日后后悔。那些边塞的鞑靼百姓,因为元朝灭亡时的战乱,赋税徭役繁重,供应军需十分辛苦劳累,我非常怜悯他们。诏书到达之日,都要安心居住在自己的地方,不要自己惊慌扰乱,以致荒废了耕种畜牧之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翰林院编修罗复仁、兵部主事张福奉诏从安南回来,说安南馈赠黄金、吉贝等物品,已经推辞没有接受。皇帝说:“不接受他们的礼物,这是对的。”皇帝命令中书省对使者莫季龙进行赏赐,然后送他回去。
济南府知府陈修和司农官进言说:‘北方郡县靠近城邑的地方大多荒芜,应该召集没有田地的乡民开垦,每户大致(分给)十五亩地,再给两亩地,让他们种植蔬菜。’如果有人还有余力垦荒,无论多少亩,都可以免除三年的租税。那些在马驿巡检司、急递铺服役的人,各自在本地开垦(荒地);没有耕牛的,官府提供(耕牛)。防守抵御的军队如果屯驻的地方离城较远,也要转移到靠近城的地方。如果在王国所在的地方,在离城五里的地方留出来,用于练兵牧马,其余的地方都下令开垦。于是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戊寅日,朝廷派遣使者拿着诏书晓谕云南、八番、西域、西洋、琐里、爪哇、畏吾儿等国说:“自古以来,天下的君主,看待天地所覆盖的地方,日月所照耀的地方,不管是远是近,所有的百姓,没有不想让他们安于故土而乐于侍奉君主的。然而一定要先使国内安定太平,然后四方外国才会前来归附。近来元君妥欢帖木儿荒淫昏庸懦弱,心思不在百姓身上,各地的英雄豪杰割据郡县,(元君所能控制的郡县)十成失去了八九成。朕怜悯百姓遭受的苦难,于是起兵起义,扫平了叛乱,天下的军民,推举我登上皇帝的宝座,国号为大明,年号为洪武。前年攻克了元大都,各地陆续平定,占城、安南、高丽等国家,都已经向我们朝贡。今年派将领巡查北方边境,才知道元君已经去世,俘虏了他的孙子买的里八剌,将他封为崇礼侯。朕效仿前代帝王治理天下,只是想让中原和周边的人民都安居乐业,又担心你们地处偏远,不能完全明白朕的心意,所以派使者前往宣谕,让你们都能知道。”
应天府溧水县奏报:久雨成灾,江水泛滥,淹没了居民的房屋。皇帝命令户部去赈济抚恤灾民。
皇帝下诏命令天下府州县都设立城隍庙,城隍庙的规格高度和广度都要与官署的厅堂相同,供桌的样式也相同,在座位上设置神主。旧有的庙宇中能够使用的就修改一下来使用。
嵩县典史刘某任期已满入京朝见,皇帝看到他的衣服又脏又破,就对中书省的大臣说:‘官员们因为衣食的缘故侵害百姓的太多了。’蒿县的典史如此贫穷,难道不是廉洁的官员吗?中书省大臣趁机上奏说,某人做官廉洁谨慎的情况,皇帝就下令赐给他布帛。
庚辰日,朝廷罢免了中书右丞相汪广洋,将他贬到高邮居住,这是因为侍御史刘炳弹劾他侍奉母亲不孝。
派遣使者将宋理宗的顶骨埋葬在绍兴的永穆陵。在此之前,皇上和侍讲学士危素谈论宋、元两朝的兴衰更替,危素于是说:元世祖至元年间,吐蕃僧人嗣古妙高想要毁掉宋朝会稽地区的各个皇陵。当时西夏人杨辇真加担任江南总摄,他上奏请求按照那两个僧人的说法做,于是挖掘了各个皇陵,取走陵墓中的金银财宝,将各位皇帝的遗骨埋葬在杭州的故宫,在上面修筑佛塔来镇住他们。又截取理宗的头顶骨做成西方僧人的饮器,天下人听到这件事,没有不悲痛心酸的。皇上听闻此事后,叹息了很久,对危素说:‘南宋各位君主并没有什么大的失德之处,与元朝又不是世代的仇敌,元朝既然趁着南宋衰弱,将其吞并,为什么又放纵奸恶之人如此肆意地施行酷刑呢?’(明太祖)当即命令北平的守将吴勉寻访探求(宋理宗)顶骨的所在之处,果然找到了它。西方僧人卢中已经被送到了,皇帝命令有关部门将他埋葬在京城的南边。到这时,绍兴府把永穆陵的地图进献上来,于是皇帝下令将孟皇后葬在原来的陵墓中。
升兴元凤翔卫指挥佥事金兴旺为大都督府都督佥事,仍旧镇守兴元。任命秦王府武相耿炳文兼任陕西行省右丞,都督佥事郭子兴为秦王府武传,仍然兼任陕西行都督府佥事。都督同知汪兴祖担任晋王府的武傅兼山西行都督府同知,处于武傅(这个官职)的职位上。谢德的官职在他们之上。都督佥事张温兼任陕西行都督府佥事。张温起初守卫兰州有功,到了这时入宫拜谢,皇上对他说:“兰州的胜利,可以说是奇功。”做将帅的原则是,有功劳却不自我夸耀,那么功劳就会更加显着;依仗功劳骄傲放纵,那么名声就会更加败坏。所以只有仁爱的人不居功自傲,而有智慧的人能够成就他的美名。仁义和智慧全都具备,所到之处没有敌人。如果缺乏仁爱、缺少智谋,即使有上百万勇敢的将士,也是不值得依靠的。古代那些仁义智慧的将领,安抚百姓,了解情况并能随机应变,安坐军中就能克敌制胜,从而在当时建立功勋、树立威名,国家没有不倚重他们的,他们的功绩和声名自始至终,万古不朽。其余那些凶悍骄纵、肆意横行的人,等到他们取得成功之后,就又开始放纵肆意妄为,从而导致失败灭亡。这大概是因为他们的勇气和力量有余,而仁爱和智慧不足的缘故吧。《左传》说:‘地位尊贵而不危险,财货充满而不溢出。’又说:‘功劳超过天下所有人,也要用谦逊来保持。’你能遵守这个作为警戒,就可以长久地保持富贵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原来元四大王侵犯大同、武州,太原卫指挥桑桂等人将其击退。四大王,是元朝宗室。当初,大军攻克元都后,元军残部逃入太原、静乐、岢岚山中,聚集兵众构建营寨来坚守。到这时,贼寇侵扰武州,抢劫杀害百姓。桑桂和指挥郑亨率兵攻打他们,追到牛尾庄,四大王逃走了,俘虏了三大王脱忽的帖木儿,送到了京城。
辛巳日,下令让民间设立义冢。皇上告诉礼部大臣说:‘古代圣明的君王治理天下,会有掩埋枯骨的命令,将恩德推及到朽骨。’近来习俗受胡风影响,有人死后会被火化,骨灰被撒入水中,那些孝顺的子孙,又怎么忍心这样做呢?伤害恩情,败坏风俗,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因此,应该禁止这种行为。如果贫穷的人没有土地,所在的官府要选择靠近城市的宽敞空闲的土地作为义冢,让他们埋葬死者。有时有外出做官游历远方,不能归葬故乡的人,官府就提供财力费用让他们归葬故乡。
山西行省上书说:“大同的粮食储备从陵县、长芦运到太和岭,路途遥远,花费沉重,如果让商人在大同仓交一石米,在太原仓交一石三斗米,就给他们一引淮盐,一引是二百斤。”商人卖完盐之后,就拿原来官府发给的引目(盐引凭证)到当地的官府去缴纳。这样一来,转运粮食的费用节省了,军队的储备也充足了。”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皇帝下旨给中书省的大臣说:‘苏州、松江、嘉兴、湖州、杭州这五个郡土地狭小但人口众多,小百姓没有田地耕种,往往去做小生意,结果衣食不继。临濠(凤阳),是我的故乡,那里有很多未开垦的田地,还有可以利用的土地。应该让这五个郡中没有田产的百姓前往临濠开垦耕种,把所耕种的田地作为自己的产业,官府提供耕牛、种子、船只和粮食来资助他们,并且三年内不向他们征收赋税。’于是迁移的百姓总共有四千多户。
监察御史郑沂进言说:“京师是天下的根本,是四方之人仰望的地方,爵位的设立,应当使京师尊贵而外地低贱,京师重要而外地轻微,这是用来使国势兴盛并且安定天下的方法。如今南京、北京的知府和在外地的知府同样称呼,非常不符合京城与外地的体制。应该把应天府知府改称为南京尹,这样才能彰显国家的尊严,才能使爵位与职责相符。人的生命非常重要,这是古人所珍惜的。各府应该设置一名推官,专门掌管刑事诉讼之事,不参与其他政务,这样大概责任就有所归属,而人们就不会有冤屈压抑之事了。又设立殿中侍御史,是为了让他们可以作为皇帝的顾问,负责谏诤,这个职位一天都不能空缺。如今这个职位已经空缺很久了,难道是因为天下这么大,人才这么多,却没有能胜任这个职位的人吗?应该按照选拔官员的程序进行,来整肃朝廷的礼仪。另外,各地虽然设立了递运(所),但凡是转运官用物资,大多租用民船,常常导致烦扰百姓。现在应当大量增加递运船只的数量,在税粮征收范围内确定资财力量雄厚的百姓来充当(这项差役)。国家进行征伐之事,必定要依靠马匹,应该在两淮地区空闲的地方设置管理牧马的官员,挑选母马在那里饲养,几年之后,繁殖增多,完全能够满足军事方面的需求。”皇帝都听从了他的建议。只有开封设置了行省府,还是保持原来的样子。
壬午日,命令秦王府武相、陕西行省右丞耿炳文署理行都督府事务。将宜兴卫改设为守御千户所。
二十二日(癸未)。国子学典簿周循理进言说:‘国学是教化的根本源泉,请挑选精通经学、品行端正的士人担任学官,并且增加学官的名额。’民间的子弟中如果有资质俊秀的,十五岁以上愿意进入国子监读书的,允许免除他们的劳役(“复其身”)。京城官员的子弟,一品至九品,年龄在十二岁以上的,都要进入学校读书,并且确定他们的出身资格(即做官的资格)。大学生被举荐到朝廷,与科举进士一样,都能获得优等而被提拔任用。像这样的话,在京城国学中的学生就会逐渐增多,在地方有常规的贡举和科举选拔出的进士,就不用担心没有可用的人才了。”皇帝认为他的话很对,命令中书省增加太学生的名额,确定他们入仕为官的资格,仍旧选择文章学问好、品性操行端正高洁的人担任学官。
乙酉这一天,把陕西的兴元府改名为汉中府。设置亲军都尉府和仪鸾司。最初设立拱卫司,官秩正七品,掌管校尉,隶属于都督府。后来改名为拱卫指挥使司,级别为正三品。不久,因为拱卫司与前代的卫尉寺相似,又将其改名为都尉司。到这时才确定为亲军都尉府,管理左、右、中、前、后五卫的士兵,仪鸾司隶属于亲军都尉府。
泉州府惠安县百姓陈同发动叛乱,侵犯永春、德化、安溪三个县。泉州卫千户姚得、龚胜等人率领四千士兵前去讨伐他们,贼寇抵抗迎战,姚得等人作战失利,指挥周渊又率军进击,又被贼寇打败。当时驸马都尉王恭镇守福建,听说贼寇的势力凶猛而放肆,于是亲自率领精锐的军队去讨伐他们。等到官军赶到,贼寇全部出动迎战,官军奋勇攻击,贼寇大败,俘获了陈同,将他斩首,其他叛军于是投降。
永平府、滦州发生大水灾,陕西延安府下冰雹砸坏了庄稼,皇帝下诏免除这些地方的田租。
绥宁县百姓萧天佑等人聚集民众作乱,平章杨璟派遣军队抓捕并斩杀了他们。
这个月,倭寇侵犯山东,转而掠夺温州、台州、明州。沿海的百姓(应指倭寇),于是侵扰福建沿海的郡县。福州卫派出军队去追捕他们,缴获了十三艘倭寇的船只,擒获了三百多人。
中书省的大臣进言说:‘临濠府(凤阳府)从吴元年(1367年)到洪武二年(1369年)的税粮都已经免除了。’统计凤阳府夏季税收的小麦有一千二百八十三石,以及安丰千户所、濠梁卫屯田应当征收小麦税收的(数量),从今年开始,按照旧例进行征收。皇上仍然下令不要征收(赋税等),来使百姓的财力得到恢复。
原元朝陕西行省吐蕃宣慰使何锁南普等人带着元朝所授予的金银牌印、宣敕来到左副将军邓愈的军门归降。镇西武靖王卜纳剌也率领吐蕃各部落前来投降。在此之前,朝廷命令陕西行省员外郎许允德招抚吐蕃十八族、大石门、铁城、洮州、岷州等地,到这时,何锁南普等人前来投降。
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三
喜欢白话明太祖实录请大家收藏:()白话明太祖实录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综英美]蝙蝠家就我一个普通人 凤啼霜华录 [三国]许都带货大师 神农传承,但转生巫师位面[种田] 悔婚女战神,你小姨成我老婆了 绝色女神:赵星岚的淫狱沉沦 恶毒假少爷,但漂亮笨蛋 海贼:一个金苹果白胡子状态拉满 少年白马:琴棋书画夺尽美人眸 我在末世捡破烂,捡出个仙界 万界神豪:从没日签到开始 咒术回战:预言漫画家的生存指南 小姐她又不见了 开局鬼界小透明,系统降临我无敌 镇狱令 当恶魔降临于碧蓝航线 朕避他锋芒?龙纛前压,天子亲征 撩完宿敌她落荒而逃 鼠鼠修仙:开局福地洞天种田发展 从聊斋开始,诸天任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