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年(4067年)六月初一。在此之前,很久没有下雨了,皇上对中书省大臣说:“统治天下的人,不能一天没有百姓;养育百姓的人,不能一天没有粮食。”食物所依靠的是农业,农业所期望的是年岁丰收。如今仲夏不下雨,这实在让农民忧虑,祈祷祭祀这样的事,在礼法上是不被废弃的。我已经选定六月初一这天,到山川坛,亲自为百姓们祈祷。你们中书省的各位官员要代我祭告各个祠庙,并且命令皇后和各位妃子亲自烧火做饭,做往昔农家所吃的食物,让太子、各位王爷亲自送到斋戒的场所。
到了这一天的四更时分,皇帝身穿白色衣服,脚穿草鞋,徒步出宫前往山川坛,在露天铺上稿席,白天暴晒在烈日下,片刻也不移动,晚上躺在地上,不脱衣服睡觉。皇太子捧着食盒进献素食,里面掺杂着麻、麦、豆、粟等,总共持续了三天。
庚申日傍晚,皇帝回宫,仍然在西庑斋宿。
辛酉日,拿出皇宫内库的一万四千匹纱彩赏赐给将校,在常规之外给军士发放薪米,命令司法部门判决案件。又命令有关部门访求天下精通儒家学说、深谙治国之道的人。到了傍晚,云雾之气从四面聚合起来。
壬戌日早晨,电闪雷鸣,暴雨倾盆,城郊四周都下足了雨。
癸亥日,皇帝下诏确定五岳、五镇、四海、四渎、城隍诸神的封号。(明太祖)说:自从元朝失去统治能力,各路英雄纷起,天下大乱,疆土分裂,各地区的政令教化也不相同。朕从平民百姓中奋起,把安定百姓作为自己的信念,训练将领与士兵,平定中原和边疆,使天下正统得以匡正。我一直认为治理国家的方法,一定以礼教为根本。考查各类祭祀典制,像五岳、五镇、四海、四渎的神被封赐祭祀,是从唐代开始的,它们被封予尊崇的名分、美好的称号,各代又有所增加。在朕看来,却不是这样。五岳、四镇、四海、四渎,都是高山大水,从天地开辟到现在,英灵之气,聚集成为神灵,一定都是受命于天帝,幽深微妙难以测度,难道是国家封号所能增加的?亵渎礼教,不合常法,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至于像忠臣烈士这样的人,虽然可以加封名号,但也只有在当时才是适宜的。礼是用来辨明神与人的等级关系,端正名位的,不能有所僭越。现在应该依照古代确定的制度,凡是五岳四镇、四海四渎,都去除它们前代所加封的名号,只以山水本来的名称来称呼它们的神灵,郡县城隍的神号一并加以改正。历代忠臣烈士,也应当依照他们当时最初受封时的称号作为实际的称号,后代超出实际的赞美性称号,都应该去除。只有孔子善于阐明先王的重要思想学说,成为天下人的老师,来救济后世之人,他不是那种只对一个地方、一个时期有功劳的人所能比得上的。所有的封爵,应该保持原来的样子。这样也许在神与人之间,名义正当,道理也讲得通,在礼的方面是合适的,用以表达我按照礼来侍奉神灵的心意。五岳指东岳泰山之神、南岳衡山之神、中岳嵩山之神、西岳华山之神、北岳恒山之神。五镇,分别是东镇沂山的神灵,南镇会稽山的神灵,中镇霍山的神灵,西镇吴山的神灵,北镇医无闾山的神灵。天下的人称呼东海的神、南海的神、西海的神、北海的神。四条大川被称为东川淮河之神、南川长江之神、西川黄河之神、北川济水之神。各个地方的府、州、县城隍,被称为某府、某州、某县城隍之神。历代忠臣烈士,都要根据他们当时最初的封爵名称来称呼他们。天下的神庙,对百姓没有功绩,不符合祭祀典章的,就是不合礼制的祠庙,有关部门不能对其祭祀。唉!人世间有礼乐制度,幽冥中有鬼神之事,它们的礼仪既然相同,那么它们的名分应当端正。所以特此颁布诏书,让大家都知道。
这一天,皇帝亲自签署祝文,派官员前往五岳、四镇、四海、四渎,以更改神号的事情告祭神灵。他祭祀东岳(泰山)的祝文说:‘东岳之神啊,您盘踞在东海之西,华夏之东,蕴含着上天的灵气,与天地同生,山势巍峨。’古时候帝王登上泰山来观看沧海,考察地理形势以便使百姓安定地生活,所以将泰山尊称为‘泰山’进行祭祀。恭敬就能显出诚意,符合礼仪就会适宜。从唐朝开始被加封为神。这个封号,历经各个朝代传承到现在。从前元朝君主失去统治,天下大乱,百姓陷入极端困苦的境地。我出身平民,承蒙上天后土的旨意,受到百神暗中保佑,才能平定暴乱,登上皇位,我应当敬奉天地,祭祀鬼神,按时供奉,统一百姓,效仿古人的制度。现在天下已经平定,特地准备了祭祀的仪式,因为神有历代的封号,我考虑了很久,感到敬畏而不敢效仿。大概神灵与天地同时诞生,镇守东方,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神灵之所以灵验,人们无法揣测,他们的职责一定是接受上天后土的命令,作为君主怎么敢干预呢?我不敢给你加尊号,特地以“东岳泰山”来称呼你,按照时节祭祀神灵,希望神灵明鉴。其余四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五镇(东镇沂山、西镇吴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巫闾山、中镇霍山)、四海(东海、西海、南海、北海)、四渎(长江、黄河、淮河、济水),祭祀时的祝文只是开头的话各不相同,其余的都相同。仍然派遣秘书监直长夏祥凤等人到安南、占城、高丽去颁布更正神号的诏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命令僧人克新等三个人前往西域招抚晓谕吐蕃,仍旧命令他们绘制所经过的山川地形图后归来。
升大都督府都督佥事华云龙为都督同知,兼任燕王府的武相。
甲子日,礼部尚书崔亮等人进言说:‘朝廷礼仪重在整齐严肃,礼仪条文不可违背错乱。’现在制定大朝会、常朝以及朝廷内外官员辞行、谢恩、奏报事情、侍从值班等礼仪,交付侍仪司施行这些礼仪。侍仪司专门负责赞唱引导,凡是在站立班次上宣告指示,引进使、通赞、承奉、知班、都知舍人都要负责赞唱引导。殿中侍御史专门负责弹劾在殿廷中举止失仪的人;监察御史专门负责纠察在大朝会中百官的失仪行为,知班负责检察。朝会那天,他们要与侍仪司的官员一起在朝班中出入。有行为举止不符合礼仪规范的人,就报告给殿中侍御史,让他们进行检举惩治。听从了他的建议。
禁绝不合礼制的祠庙的制书说:‘我思考天地创造化育万物,能够孕育万物却不言语宣告,所以任命君主来代行管理天地之事。’前代的人没有察觉到这一点,任凭百姓祭祀天地,进行祈祷,没有什么不做的。普天之下,百姓众多,一天之中,祈求上天保佑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亵渎礼仪、僭越本分,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古时天子祭祀天地,诸侯祭祀山川,大夫、士人和普通百姓,各自有适宜祭祀的对象与祭祀用品,民间共同祭祀的神灵,礼部要确定商议后颁布祭祀的相关规定,违反规定的人要治罪。于是中书省大臣上奏说:“凡是百姓祭祀祖先,每年岁末祭祀灶神,乡村在春秋两季祭祀土地神和谷神。凡是有灾祸忧患,就向祖先祈祷。如果是乡属邑属、郡属的祭祀,那么里社、郡县自行举办这些祭祀。那些僧人道士设立斋醮时,不允许向朝廷上奏奏章表文、进献青词。也不允许塑造和绘制天神、地只,以及白莲社、明尊教、白云宗、巫师、扶鸾祷圣、书符咒水等法术,一并加以禁止。这样,旁门左道就不会兴起,百姓就不会被迷惑。”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确定五等勋爵,凡是勋位正一品的叫上柱国,从一品的叫柱国,正二品的叫上护军,从二品的叫护军,正三品的叫上轻车都尉,从三品的叫轻车都尉,正四品的叫上骑都尉,从四品的叫骑都尉,正五品的叫云骑尉,从五品的叫武骑尉。爵位正一品的,有国公、郡公;从一品的,有郡侯;正二品、从二品的,有郡伯;正三品、从三品的,有县伯;正四品、从四品的,有县子;正五品、从五品的,有县男。
丙寅日,皇帝下诏追封故去的皇姊为太原长公主,夫婿王七一为驸马都尉,皇姊孝亲公主为陇西长公主,太原长公主册文说:“我认为古代君临天下的人,既要追尊祖宗,又要顾及到兄弟亲人,这是为了叙说伦理,彰显恩义,这是帝王首先要做的事。我的姐姐朱氏以温柔、善良、贞洁、贤淑的美德嫁到了王家,谁知道没过多久,就和丈夫相继去世了。朕在艰难的时候,依靠祖宗积累的德行,承蒙上天眷顾,平定祸乱,统领华夷。我每每想到我的父亲、母亲生下我和兄姐一共六人,如今我富有天下,贵为天子,却不能报答父母养育的恩情,而兄姐也都不在人世了,对亲人的思念,我常常悲痛不已。考查古代的典章制度,他们应该得到褒奖表彰,以与追念崇敬他们相匹配。可以追封她为太原长公主。皇姊夫王七一诰曰:朕君临天下,考察历代敬爱亲人长辈的道理,这是帝王首先要做的事务,所以一定要极尽遵循这种道理的礼仪。姐姐的丈夫王七一,二十岁就做了我家的女婿,没想到他和我姐姐相继去世,所以没有留下后代。我拥有天下,但是推广恩泽却未能到达他们那里,深感悲痛哀伤。可以追赠他为荣禄大夫、驸马都尉的官职。您的英灵如果有知,请接受这恩宠的诏命。”又派潭府承奉正程安准备好衣服和棺木重新将徐王葬于盱眙。祭文说:‘古代拥有天下的人,必定会把恩德推广到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不管他们是在世还是去世。’朕即位以来,诸位兄弟子侄都已追封王爵,只有朕的姐姐和姐夫早逝没有留下后代,因为战乱,也不知道葬在何处。近来外甥李文忠访求其葬处,在泗州的盱眙县寻得灵柩,依照她生前的衣被棺椁的规格,改葬在盱眙县的太平乡段家庄。追念亲人的情义,悲痛之情难以承受。于是朕遵循古代典章制度,特意对你进行追封和加赠,以此告慰九泉之下的你。现在准备好牺牲和甜酒来祭祀,同时举行了焚黄的礼仪,希望神灵能够明察知晓。
丁卯日,皇帝命令赐给武官指挥使以上官员的命妇冠服。
调任浙江行省参政张本为湖广行省参政,湖广行省参政阮崇礼为浙江行省参政。
戊辰日,任命广西卫指挥使蔡仙担任广西行省参政。皇帝下诏,从今往后武官犯罪,不经过奏请不得逮捕审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庚午日,改司天监为钦天监。将广西的庆远安抚司改设为庆远府。
壬申日。左副将军李文忠的捷报送到了。当时文武百官在奉天门奏事,听说元主去世,就一起拜贺。皇帝说:“元朝皇帝在位三十多年,荒淫放纵,于是到了这种地步。”于是对治书侍御史刘炳说:“你本是元朝大臣,对于今日的胜利,你不应当祝贺。”于是命令礼部张贴告示,凡是北方传来捷报的时候,曾经在元朝做过官的人,不允许参与庆贺。接着又因为元主没有交战就逃跑了,能够知晓天命,所以加给他顺帝的谥号。
设置陕西、北平、山西行都督府。
在各府设置惠民药局,在州县设立提领,称为官医,凡是贫困患病的军人和百姓,都供给医药。
皇帝下诏,凡是担任王府属官(王相)的武官,给予兼任职务的俸禄。
癸酉日,中书省把左副将军李文忠奏报的胜利消息,张榜向天下公布。皇上看了它,看到其中有夸大的言辞,严厉地责备宰相说:“你们身为宰相,应当效仿古时贤相,使君主成为圣贤,为什么竟学小官吏轻浮浅薄的话语,不懂大局,胡乱加以诋毁讥诮?何况元朝虽然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然而统治中原将近百年,我和你们的父母都依赖它而得以生存养育,元朝的兴亡,自然是气数命运,和我有什么相干呢?又何必用这些东西来张扬呢?四方有见识的人,嘴上虽然不说,但他们心里不一定认为这是正确的。可以立即改正它。”
左副将军李文忠派人将俘获的已故元朝皇孙买的里八剌等人及其宝册送到京师。行省大臣杨宪等人请求将买的里八剌押到太庙献俘,带上玉册和金宝让百官身穿朝服进献。皇帝说:‘宝册先存放在库中,不必进献了。古代虽然有献上俘虏这种礼仪,周武王讨伐殷商的时候,曾经使用过这个礼仪吗?’宪说:‘周武王的事情大概不可知晓了,唐太宗曾经这样做过。’皇上说:“太宗对待王世充,如果遇到隋朝的子孙,恐怕不会行这样的礼。”元朝虽然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统治中原地区,在一百年的时间里,人口众多,家家富裕,人人丰足,我的祖父也预先享受了那时的太平,虽然古代有献俘的礼仪,我也不忍心这样做。只让他们穿着本民族的服装来朝见,朝见结束后,赐给他们中原的衣冠,让他们谢恩。”又对杨宪说:‘原来元朝的妃嫔来朝见君主,原本就有这种礼仪,不必效仿。’也让他们按照本国的风俗穿戴,到中宫朝见皇后,朝见完毕,赐给他们中国的服饰,也让他们向皇后拜谢。
福州府发生地震。
安南国王陈日熞派遣他的上大夫阮兼、中大夫莫季龙、下大夫黎元普等人前来呈递奏表谢恩,并进贡地方特产。阮兼在南安去世,皇上赏赐给季龙数量不等的布帛,又赏赐给日熞纱和縠各两匹,拿出五十两银子作为阮兼的丧葬费用,命令有关部门护送棺柩回他的国家。
乙亥日。买的里八剌前来朝见,皇帝头戴皮帽,身穿礼服,在奉天殿接见他,百官身着朝服分班侍立。侍仪使引导买的里八剌穿着本民族的服装,行五拜礼。到了东宫,见到皇太子,行四拜之礼,百官穿着便服排列班次等候。朝见结束,赏赐给他衣服和帽子。买的里八剌的母亲和妃子到坤宁宫朝见,有封号的妇女都戴上帽子、穿上礼服排班侍立,朝见完毕后,皇帝都赐给她们中原的服饰。于是在龙光山赏赐宅邸给买的里八剌,命令优厚地供给他粮食之类的生活物资,封买的里八剌为崇礼侯。诰令上说:‘从前帝王拥有天下之后,必定分封前代帝王的子孙,让他们在王室成为宾客,这种做法由来已久了。’从前因为元朝失去了政权,天下分裂纷争,我凭借军事才能削平了各路群雄,统一了天下,成为天下之主。而买的里八剌实际上是元朝的宗室。近来派遣将领向北征伐,你的祖父已经去世,在攻克应昌之后,你才前来归降。我顾念他是帝王的后裔,于是考察古代的制度,赐给他侯爵的封位。希望你能日夜恭敬谨慎,不辜负朕对你的优待。
皇帝对中书省大臣说:“朕看到前代帝王改朝换代的时候,俘获了前朝的后妃,往往不以礼相待,欺负孤儿,虐待寡妇,这不是大德之人该做的事,朕很不认同这种做法。如今元脱忽思皇后在这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只知道吃肉食喝奶酪,而且忍受不了暑热,她的饮食和居住之处,一定要使她舒适才好。如果他们想回去,就应该将他们遣送回沙漠。”
丙子日,因为抓获了买的里八剌,在圜丘祭告天地,第二天,又在太庙祭告。
赏赐天策卫知事朱友闻绮和帛各五匹。
当初,指挥张温守卫兰州,元朝将领王保保率兵包围城池,张温督促将士们守备防御。夜里二更时分,围城的士兵登上城墙。千户郭佑喝醉了酒卧倒在地,没有发觉(敌军来袭),巡城的官军击退了(敌军)。包围解除以后,张温抓住郭佑准备杀掉他。王友闻争辩说:“当敌军侵犯城池的时候,将军斩杀张佑来号令众人,这就是按照军法来处置,别人没什么可议论的。现在敌军已经退去,却要追究他的罪责,不但对事情没有帮助,而且会有擅自杀人的名声,我私下认为这样做不可以。”张温醒悟,打了郭佑几杖就把他放了。皇上听说这件事,对辅佐大臣说:“朱友闻作为幕僚能够遵守朝廷法令,直率地劝告长官,这是正直的人,应该给予赏赐,来勉励其他人。”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撩完宿敌她落荒而逃 咒术回战:预言漫画家的生存指南 开局鬼界小透明,系统降临我无敌 悔婚女战神,你小姨成我老婆了 少年白马:琴棋书画夺尽美人眸 神农传承,但转生巫师位面[种田] 镇狱令 海贼:一个金苹果白胡子状态拉满 鼠鼠修仙:开局福地洞天种田发展 当恶魔降临于碧蓝航线 朕避他锋芒?龙纛前压,天子亲征 绝色女神:赵星岚的淫狱沉沦 从聊斋开始,诸天任我行 恶毒假少爷,但漂亮笨蛋 小姐她又不见了 我在末世捡破烂,捡出个仙界 [三国]许都带货大师 凤啼霜华录 [综英美]蝙蝠家就我一个普通人 万界神豪:从没日签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