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集合哨声破空而来时,晨雾正像浸了水的棉絮,把整个营区裹得发沉。我捏着块带着陈年机油味的麂皮,正给狙击镜抛光——镜片刚擦出半块亮面,淡青的反光里还浮着炊事班烟囱里钻出来的烟柱,那烟被雾撕成一缕缕,慢悠悠往天上飘。
“吱——”
哨声像烧红的钢钎捅进猪油,第一声就劈得晨雾生疼。不是寻常训练哨的脆响,是带着倒刺的长音,锯齿状的声波剐过耳膜,尾音在水泥地上弹了三下,又卷回来撞在窗玻璃上,震得玻璃缝里的积灰簌簌往下掉。我拇指突然打滑,麂皮边缘在镜片上蹭出道白雾,后颈的汗毛猛地竖起来——这不是训练哨,是战斗警报才有的震颤,像老班长说过的,1984年老山阵地的冲锋号,就是这么带着血腥味钻耳朵的。
窗玻璃嗡地颤了颤,隔壁床的枪托“咚”地砸在床板上,紧接着是李凯的粗骂:“操!是紧急集合!”我摸向枪架时,鼻尖蹭过枪管上的散热槽,还能闻到昨夜擦枪时残留的煤油香,可手指已经在战术背心里摸到了弹匣,金属棱角硌着肋骨,像块冰突然贴了上来。
远处的哨声还在扯着,把营区的寂静撕成碎片。炊事班的烟柱突然晃了晃,大概是火头军手忙脚乱地踢翻了柴灶;晾衣绳上的迷彩服被风掀起来,衣角扫过铁丝,发出“哗啦”的响,倒像是谁在急着收衣服。而那道哨声还在往人骨头里钻,尾音卷着的震颤,让墙角的暖水瓶都跟着嗡嗡共鸣,瓶胆里映出的晨雾,仿佛都被这声音搅得乱了章法。
“操家伙!”隔壁床的李凯像被弹簧弹起来,床垫“吱呀”一声凹下去个坑。他抓过机枪背带往肩上甩,帆布带抽在床板上发出脆响,带着股糙劲儿——那是去年演习时被弹片划破的旧背带,边缘磨出的毛絮沾着点南疆红土。弹匣被他攥在手里,往战术背心的弹匣袋里塞时,指节撞得金属卡扣“叮当”乱响,有个弹匣没卡稳,“哐当”掉在地上,滚到我脚边,我弯腰捡起来,指尖触到弹匣上的防滑纹,还留着李凯手心的汗湿。
我转身摸向墙角的狙击枪,枪身凉丝丝的,裹着昨夜保养时的机油味,混着枪托木头上的陈年松香。枪托往肩头一抵,正好卡在老茧最厚的地方,这触感熟得像自己的骨头。刚把枪带挂上脖子,走廊里就炸开邓班的吼声,像块石头砸进空桶:“作战室集合!速度!”尾音撞在走廊尽头的铁皮柜上,弹回来时还带着点砂砾感——他昨天喊了一天口令,嗓子早哑了。
穿作战靴的脚步声顿时在水泥地上炸开。李凯的军靴底子沾着训练场的红土,踩在地上“咚咚”响,像头急着出栏的牤牛;杨文鹏的靴子后跟磨平了一块,跑起来有点趔趄,“沓沓沓”的声儿里总掺着点不稳当。他的老花镜滑到鼻尖,镜片反着晨光,我看见他左手攥着块叠得方方正正的迷彩布,布角磨出了毛边,攥得太紧,指节泛白——那里面裹着他的全家福,照片上穿碎花裙的女儿扎着羊角辫,去年抗洪时被水泡过,边缘总泛着点潮痕。
他腾出右手扯墙上的武装带,金属扣“咔”地咬进扣眼,力道大得差点夹着汗毛。我瞥到他手腕上那道疤,是十年前拆弹时被弹片划的,月牙形,此刻在晨光里泛着白,像条趴在皮肤下的银线。
“让让!”吉克阿依抱着地图夹从女宿舍冲出来,军靴跟在地上敲出细碎的响。她鬓角的银饰随着跑动颠晃,“叮铃叮铃”的,混在脚步声里倒像串急促的信号。耳后别着的铅笔抖了抖,笔尖在地图夹边缘划出道浅痕,灰黑色的,像道没说完的话。后来才知道,那道痕歪歪扭扭,恰好标着2311高地的山脊线,像老天爷提前在纸上画的路。
走廊里的脚步声越来越密,像群受惊的马蹄踏过石板路。有人的战术背心里掉出压缩饼干,“啪”地砸在地上;有人的水壶撞在门框上,发出空洞的“哐当”;而邓班的吼声还在往人耳朵里钻,混着所有人的喘息,把营区的晨雾都搅得发烫。
作战室的门板撞在墙上弹回来,带起的风掀动了地图边角。连长背对着我们,军靴后跟磕在铁皮柜的棱上,“咚”的一声闷响,柜顶上的搪瓷缸震得跳了跳,缸沿的缺口磕出细碎的瓷渣。
他头也没抬,笔尖在地图上戳出个红窟窿:“G-bS那帮杂碎越境了。”红圈像道血痂,死死扒在2311高地的位置,那片等高线拧成乱麻的山地,在地图上活像块往外凸的断骨。边缘标着的三个骷髅头,是用蓝铅笔涂的,颜色发乌,上周三在界碑旁发现时,旁边的老边民喉咙被割开,血把界碑的基石都泡成了黑红色。
“通报!”连长猛地转过身,红笔重重砸在“废弃矿道”四个字上,墨汁溅出来,在“矿”字的石字旁洇成个黑团。他的军帽歪在脑门上,额角的青筋跳得厉害:“缅甸境内七个村寨被屠了,现在这群畜生揣着枪往咱们这边窜。昨天下午在麻栗坪村绑了三个人,有个七岁的丫头——”他顿了顿,喉结滚了滚,“扎着两个羊角辫,被拖走时手里还攥着半块玉米饼。”
指节敲在等高线密集的地方,指甲缝里还嵌着点红墨水。“卫星图显示,矿道里有热源反应,”他往地图上拍了张模糊的黑白照片,是无人机拍的,矿道口的阴影里能看见几个人影,“人质十有八九被藏在里头。”
作战室的吊扇吱呀转着,把他领口的汗味吹过来,混着地图上的油墨味,呛得人嗓子发紧。李凯的机枪背带蹭在门框上,发出沙沙的响,却没人敢出声——连长说“屠村”时,后槽牙咬得咯咯响,我们都知道,这不是演习。
作战室的日光灯管嗡嗡响着,把地图上的等高线照得发白。邓班的军靴后跟碾过地面的碎瓷片——刚才连长砸搪瓷缸时崩的——发出细弱的刮擦声,等他站定在地图前,影子恰好罩住2311高地最陡峭的那段山脊。
他的右手抬起来时,战术背心的肩带跟着扯动,手雷袋里的卵形手雷硌出明显的轮廓,袋口的帆布磨得发亮,能看见经纬线里嵌着的沙粒——是去年在南海岛礁驻训时沾的,洗了三次都没掉。指尖落在"废弃矿道"的位置前,先在地图边缘顿了顿,那里还留着他昨天标绘演习路线时的铅笔印,淡得快要看不见。
指甲缝里嵌着点红土,是上周实弹考核时趴在靶场泥地里蹭的。他的手指在2311高地的褶皱里游走,指腹的老茧刮过地图纸,发出沙沙的响,像在抚摸一片真实的山地。那些等高线在他掌下仿佛活了过来,陡崖处的密集线条硌得指腹发疼,倒让他想起二十年前在老山阵地,手指抠着岩石缝往上爬的触感。
"请求任务。"三个字从喉咙里滚出来,带着清晨喊操的沙哑,尾音却咬得极稳。他站得笔直,战术背心的下摆扫过军靴鞋带,那里别着把折叠工兵铲,铲柄的防滑纹被磨平了半截。最显眼的是手雷袋边缘的毛边,上周考核时被铁丝网勾住,撕开半寸长的口子,露出里面的帆布夹层,在灯光下泛着旧棉絮的白——当时他正拖着受伤的新兵往掩体爬,根本没顾上这些。
灯光从他头顶照下来,在地图上投下道斜影,把他鬓角的白发照得很清。手指还停在矿道入口的位置,指节因为用力微微泛白,那里有道浅疤,是1999年演习时被弹片划伤的,当时流的血把地图都洇透了。此刻那道疤正随着呼吸轻轻动,像在呼应地图上那些藏着危险的褶皱。
没人说话,只有李凯的机枪零件偶尔碰出轻响。邓班的目光从地图上抬起来时,恰好和连长对上,战术背心上的手雷袋又轻轻晃了晃,像头蓄势待发的兽,等着一声令下就扑向那片山地。
作战室的空气像块浸了水的海绵,沉甸甸压在人胸口。连长扯过墙角的磁吸板时,铁皮边缘刮过水泥墙,划出道刺耳的白痕,板面上还留着上次演习的弹孔,是被杨文鹏的拆弹剪戳的。
“牧羊人突击组。”他的指尖扫过排列整齐的姓名牌,那些磨得发亮的金属片上,还沾着不同的印记——杨文鹏的牌角有处弧形凹痕,是常年别在拆弹剪旁磕的;阿江的背面刻着个“爆”字,笔画里嵌着点炸药残留的焦黑;吉克阿依的牌边缠着圈细银线,和她鬓角的银饰是同个成色。
“啪!”邓班的姓名牌被按在磁吸板中央,金属撞击声在寂静里炸出回音。紧接着是杨文鹏、阿江、香客……连长的指节因用力泛白,每块姓名牌都被按得贴紧板面,像在往铁板上钉钉子。“黄导跟傣鬼组。”最后两块牌落定时,我的姓名牌边缘蹭过傣鬼的,那里有道浅沟,是去年狙击考核时,枪托撞在牌上磕的。
邓班的喉结动了动,战术背心的手雷袋随着呼吸起伏,袋口露出半寸手雷引信的红绳。连长的目光扫过我们,突然伸手点向磁吸板:“任务:渗透2311高地,清剿矿道匪徒,把人质完好带出来。”他的指甲在“矿道”两字对应的位置划了圈,声音里裹着沙粒,“麻栗坪村的丫头才七岁,昨天被拖走时,鞋跑丢了只。”
作战室的吊扇突然卡了下,扇叶撞在铁架上发出“哐当”响。没人敢动,只有李凯的机枪弹匣在背心里滑了滑,发出细弱的金属声。
“注意——”连长猛地前倾身体,军靴跟在地面碾出半圈白痕,水泥地上的碎瓷片被碾得咯吱响,“必须留活口!”他的拳头砸在磁吸板边缘,震得姓名牌都跳了跳,“这群杂碎背后有勾连,得从他们嘴里掏出东西,不然下次屠的可能是咱们的营房!”
最后个字落地时,邓班的手指已经按在自己的姓名牌上,指腹摩挲着牌面“邓”字的竖钩,那里有道深痕,是二十年前在老山阵地,用刺刀刻的。磁吸板上的姓名牌在灯光下泛着冷光,像排蓄势待发的枪栓,而连长的军靴还在地面微微震颤,把“活口”两个字,震得往每个人骨头里钻。
“具体分工!”邓班的声音比刚才沉了半度,不等连长话音在作战室的铁皮屋顶撞出回音,他的手指已经戳向磁吸板——指尖在香客的姓名牌上顿了顿,那金属牌边角有道斜痕,是去年丛林演习时,香客用微冲枪管撬开的弹片划的。
“突击手带微冲,走左翼山脊。”邓班的指甲叩在地图上左翼的等高线,铅笔标注的“通风口”三个字被他戳得发皱,“矿道通风口在海拔1100米处,窄得只能过一个人,你从那儿摸进去,用消音器清外围岗哨——记住,留三个活的,给后面的人引路。”
香客正往战术手套里倒防滑粉,锡箔袋撕开的“刺啦”声在寂静里格外清晰。白色粉末簌簌落在掌心,他双手一合,粉末从指缝漏出来,在迷彩裤膝盖处积成细沙似的一小堆。那双手的虎口有层硬茧,是常年握微冲磨的,掌心还留着块浅疤,去年清剿毒贩时被跳弹擦伤的。
听见点名,他没抬头,只是抬了抬下巴,喉结没动,下颌线绷得像拉满的弓弦。右手已经搭在枪套里的微冲上,指尖在扳机护圈上敲了敲——“嗒、嗒”两声轻响,快得像蝴蝶点水。这是他的老规矩,每次接任务必做的动作,当年在南疆丛林,他就是靠这两下确认保险状态,在伏击圈里救过班长的命。
“护圈松了半圈。”邓班瞥了眼他的动作,突然说。香客的指尖顿了顿,果然摸到护圈衔接处的旷量——是昨天保养时没拧紧,这细微的松动,在丛林里可能卡进草籽,在矿道里或许会蹭上铁锈。他没说话,只是用拇指把护圈拧了半圈,金属咬合的“咔”声,像把小锁扣上了。
作战室的吊扇还在晃,扇叶影子扫过香客微冲的枪管,那里缠着半圈旧胶带,是上次任务时磕在岩石上,怕反光缠的。他终于抬眼,目光和邓班撞上,没说话,只是把战术手套的粘扣“啪”地按紧,粘扣带的毛刺勾住袖口,拉出根细白的线头——像极了他每次突击前,悄悄别在枪托后的白布条,那是老班长教的,说能在暗处看清枪的位置。
邓班的手指从香客的姓名牌移开时,金属板上还留着个浅淡的指印。香客已经把微冲挎到胸前,枪身贴着肋骨,冰凉的触感让他后颈的汗毛压下去半寸。通风口的位置在脑子里转了圈,去年无人机拍的照片里,那儿爬满了青藤,此刻仿佛能听见藤叶摩擦枪管的沙沙声,混着消音器喷出的微弱气流声。
作战室的日光灯管忽明了下,把阿江手里的爆破筒照得泛出冷光。那筒身缠着三道旧胶带,是去年排雷时被碎石划开裂缝后补的,胶带边缘卷着毛边,沾着点雷场的红土——阿江总说这红土比任何标记都管用,能提醒他炸药的脾气。
“阿江。”邓班的声音从地图方向传来,带着点不易察觉的沉。他指尖在“矿道入口”四个字上叩了叩,铅笔标注的混凝土封层厚度数字被指腹磨得发灰,“入口封了半米厚的钢筋混凝土,用塑性炸药,按‘棋盘格’布点。”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阿江手腕上那道雷场留下的疤,“别用tNt,震波太大会伤到人质——麻栗坪的老边民有肺气肿,经不起折腾。”
阿江正捏着根引线往爆破筒上缠,那引线是棕褐色的,纤维里嵌着点黑火药的残渣,是他特意从库房挑的“慢燃型”。听见点名,他没抬头,只是把嘴里叼着的备用引线吐出来——引线尾端还沾着点唾沫,在晨光里泛着亮。他从战术背心里摸出截牙线,透明的线在指间转了个圈,然后把备用引线一圈圈缠在左手腕上,缠得极密,贴着手腕的弧度起伏,像道深色的手环。
“这样随时能摸到。”他喉结动了动,声音有点闷,左手拇指蹭过缠好的引线,那里有道浅沟,是当年在雷场拆弹时,引线勒出的永久印记。“就像当年在老山,拆弹剪永远别在右腰——”他忽然停住,指尖捏着引线的力度重了些,纤维被捏出细白的痕,“离心脏近,踏实。”
邓班的目光落在他缠引线的手腕上,那里的皮肤比别处黑,是常年被炸药包的帆布蹭的,还有几处星星点点的白疤,是火药灼伤的痕迹。“混凝土里有钢筋,”邓班突然补充,手指在地图上画了道斜线,“布药时避开主筋,不然炸不开,还会崩出碎块。”
阿江把缠好的引线末端打了个死结,牙线“啪”地绷断,断口弹在手腕上,像道轻鞭。他抓起塑性炸药块,那东西软得像块冻硬的黄油,表面还留着他去年演习时捏出的指印。“明白。”他应了声,声音里混着引线摩擦的沙沙声,左手腕往战术背心内侧贴了贴,像是要把那圈引线藏得更稳些。
作战室的门被风撞了下,带进股晨雾的湿意,吹得阿江手里的爆破筒晃了晃。筒身的锈迹在灯光下明明灭灭,像片缩小的雷场。他忽然想起昨天检查装备时,在炸药箱底发现半张照片,是麻栗坪村的丫头在晒谷场追蝴蝶,辫子上绑着红绸带——此刻那红绸带的颜色,仿佛正透过炸药包的帆布,在他眼里晃。
李凯的班用机枪斜架在作战室门框上,枪管缠着半圈褪色的伪装网,网眼勾着几根去年演习时粘的草籽。枪身的散热孔里积着层薄灰,却在枪口处泛着冷光——那是常年擦拭留下的亮痕,像道凝固的闪电。他蹲在地上,膝盖顶着弹链箱,右手捏着7.62mm子弹往链节里塞,金属撞在链扣上,发出“叮叮”的脆响,在作战室的寂静里跳荡。
每颗子弹从弹药箱里摸出来时,他都会把弹头往鼻尖蹭蹭。微凉的金属贴着皮肤,带起阵细麻的痒,这是他奶奶教的法子——老家打靶的猎户都信这个,说鼻尖的汗能“认”枪,让子弹更听话。他虎口的老茧厚得像层硬壳,是三年机枪手磨出来的,纹路里嵌着点黑火药的残渣,那是上次实弹考核时,弹壳蹦进掌心烫的。
“李凯。”邓班的军靴停在他身后,战术背心的手雷袋蹭过门框,发出“沙沙”的响。他俯身时,指节在地图上“主入口哨塔”的位置敲了敲,那里用红笔标着个三角形,旁边写着“高3.5米,砖混结构”。“你跟我走正面,机枪架在东侧巨石后。”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李凯手里的弹链,“矿道主入口的哨塔上有两挺歪把子,等傣鬼打掉哨兵,你立刻用短点射压制,给突击组争取冲进去的时间。”
李凯塞子弹的手没停,喉结在黝黑的脖颈上滚了滚,算应了声。他捏起最后颗子弹,弹头的铜色在晨光里泛着暖,往链节里送时,金属尾端恰好蹭过虎口最厚的那块茧。老茧被磨得发亮,纹路里的微光像星子,那是无数次扣动扳机、装卸弹链磨出来的——三年前在南疆,他就是靠这双手,用机枪压制了三个小时的火力,把受伤的战友拖回了掩体。
“记住,短点射,”邓班的手掌拍在他肩上,力道不轻,把他战术背心里的备用弹匣都震得动了动,“别贪弹,省着点——矿道里可能有交叉火力。”
李凯终于抬头,眼里映着机枪的影子,嘴角扯了扯没说话,只是把最后颗子弹按进链节。“咔”的声,弹链闭合成环,他抬手把机枪往肩上扛,枪管扫过门框,带起阵风,吹起地上的几粒弹壳,在水泥地上滚出半圈银亮的弧。鼻尖似乎还留着子弹的凉意,虎口的茧子被蹭过的地方,像有团暖烘烘的气,顺着手臂往心里钻——那是每次接任务时,老班长说的“踏实”。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重生为康熙的小青梅躺平一生(清穿) 替身爆红后和大佬们炒CP[娱乐圈] 汉家天子(朕就是这样汉纸) 不当坏女人后[快穿] 红枫领的斯塔夏农场[西幻] 穿越成贵族学院的炮灰白月光 玉殿春浓 啥,假孕暴露了才穿书?+番外 弱女擒烈郎 碎玻璃 诡异高中毕业后[万人迷] 情深意正浓 被夺舍成妾,我反手抢系统逆袭 遗神银行 真千金她一心向我(穿书) 大统领每夜抱我牌位入睡 救赎破碎师兄后被缠上了 病娇纷纷折腰+番外 我在紫云山当杂役 觅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