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中文网

630中文网>翦商豆瓣 > 出书版 第32章(第2页)

出书版 第32章(第2页)

≈ot;小臣徐犀尊”铭文拓片,《集成》5990≈ot;作册般羸”铭文拓片,《集成》944

为人牲埋进了椁内。

有很多夷人部落分布在从今山东半岛到江苏、豫南、皖北的大片地区,只灭掉一个矍部族显然还不够。卜辞显示,纣王可能还发动过一次南征,但这次保留下来的甲骨很少,远征的目的地不详。流散海外的晚商青铜器“小臣踪犀尊”的铭文(《集成》5990),也记载了这次南征:“王赐小臣除夔贝,唯王来征人方。唯王十祀又五,彤日。”文王随行南征的,很可能就是这一次。

有些贵族记功的铜器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信息。“作册般赢”铭文曰:“王宜人方无秋,咸。王赏作册般贝,用作父己尊。来册。”意思是说,一位叫“无敌”的夷人首领成了商朝俘虏,被纣王“宜”和“咸”。“宜”,甲骨文字形像案板上放着切碎的肉,即剁成肉酱;咸”,甲骨文字形像钺和一张嘴,表示剁肉吃。看来,这位“无孜”和“梅伯”的下场一样,被剁成肉酱吃掉了。

开拓东南的史族

纣王发动对东南地区的战争,可能也受气候变迁的影响。

自盘庚迁殷以来,殷都已先后经历九位商王,二百余年,一直处在繁荣中,面积也在不停地膨胀。殷墟被考古学者分为四期,每一期的商人墓葬数量都会比之前一期增加一倍左右,这意味着相比盘庚-武丁时期,纣王时期的殷都人口已增长倍。

但这二百余年间,气候变冷的趋势却越来越明显。商族人传统的家畜是水牛二偏爱豢养的野兽是大象,且殷都气候本来就很适合这两种动物。甲骨卜辞有载,武丁王经常在殷都郊外捕猎野象。不过到殷墟晚期,卜辞中有关鬼(野生水牛)和大象的记载就很少了,亚热带野生动物正逐渐向黄河以南迁徙,家养的水牛也越来越难以存活。故而,纣王向东南方开疆拓土可能也有把王朝统治重心向南迁移的考虑。

纣王十年和十五年的南征虽然比较成功,但并未立即迁都。可能是黄河以南的欠开发程度让他有所顾虑。倘若迁都,商人需要在草野茂林中重新开辟田园,工作量远远超出当年的盘庚王;而且,现在的殷都居民要比盘庚王时期多很多倍,也比那时更安于舒适的生活。

虽然近期内无法迁都,纣王仍有必要加强对夷人地区的控制,办法仍是派出商人部族建立新的据点和侯国。在这一轮“征服东南”的运动中,殷都东南300多公里外建立了一个商人新据点——滕州前掌大。

前掌大遗址出土的很多铜礼器,上面都刻有“史”字族徽。在甲骨文中,“史”是一个非常尊贵的字,写作弋,造型是手拿着一支笔,上面是一张嘴,象征用笔把口头指令记录下来。“史”最初应该是商王的贴身书记官,负责笔录王的命令并下发,后来,当边地发生战

事而商王又不能亲自前去指挥时,通常会指派一名大贵族到前线,拥有王的授权,可以用书面命令调集各部族武装,这叫“立史”,即为紧急军务而设立前线指挥部。在甲骨卜辞中,就有“立史于南”和“立史于北”的记载。(《合集》5504、5505)

前掌大史鼎铭文拓片,《集成》1081

这次纣王派往前掌大的是一个实力雄厚、战斗力很强的商人部族,他们的族长有“史”的职权,可以统筹东南夷人地区,也就是整个鲁南、苏北和皖北地区的各商人城邑。他们在前掌大定居下来后,就把“史”作为了自己的族徽。

史氏前掌大遗址,属于淮河流域,位于今山东省南部的滕州市。该遗址目前发现的建筑遗存很少,主要是一百多座墓葬:

一,有两座中字形双墓道大墓和一座单墓道甲字形墓,可称得上方国之君的级别,甚至关中老牛坡的崇国都没有这种排场。

二,殉人并不算多,上述三座大墓分别殉六人、五人和三人,此外,殉二人的有两座,殉一人的有四座。和崇国相比,这里的人殉可谓比较克制。

三,规模较大的墓葬大都已被盗,且破坏严重。有些中小型墓则保存较好,不仅棺椁设施齐备,而且有很多带族徽的青铜礼器。这说明他们有自己的铸造工场,技术高超,铜料来源丰富。

四,有五座车马坑以及四座单独的殉马坑。

五,马坑旁边有十座小墓,发掘报告推测,这些小墓有“殉人的性质”,但没有详细介绍。1°其中四座随葬45件青铜头盔(胄),保存很好,做工精良,一般在额头部位铸出牛头或虎头等兽面造型,有的还留有皮质的护腮痕迹。随葬最主要的兵器是铜戈、铜矛和铜镶,其中,戈71件,矛25件。

六,和很多商族墓地一样,前掌大的墓主中也有相当比例的女性,且随葬有兵器和酒器,说明她们经常喝酒,也参与战斗:17的墓主是一名三十岁左右的女性,随葬有铜爵和铜毓,以及铜戈二件;49的墓主是一名年龄在二十五岁到三十岁间的女性,随葬有铜觎、铜瞿和铜爵,以及铜戈二件和玉戈一件,其中一件铜戈长达33厘米多,是这片墓地发现的铜戈中最大的;108的墓主是一名年龄在三十岁到三十五岁间的女性,随葬有铜爵和铜辄,以及铜戈二件,还有多件较小的作为饰物的玉兵器。

七,18比较特殊,规模不大,也没有殉人,但除了整套的铜礼器和兵器(包括戈六件)夕卜,还随葬了一辆完整的战车(没有马)。此外,一件铜孟上还刻有铭文:“笨擒人方薛伯顽首戈,用作父乙尊彝,史。”这说明墓主名苯,史氏,平生最大的战果是用戈砍下了夷方薛部族首领“顽”(“人方薛伯顽”)的首级,并制作了这件铜金以祭祀父亲乙。11

铜盆上的铭文i?

18属于史族人的第一批墓地,从这条铭文看,该地之前是夷方薛族的领地(至今前掌大遗址旁边的河流仍叫薛河)。史族占领这里并在此定居后,他们建立的方国仍然叫“薛”,族长则称“薛侯”。

史族在这里立国不久,也许只有十几年的时间,商朝就被周朝灭亡了。但史族人的生活当时并没发生太大变化,又持续了两三代人,然后突然彻底消失,就像他们的到来一样。

徐州北郊的人狗混合祭

对商人来说,淮河流域并不算陌生,这里一直有商文化的零星小聚落。在前掌大遗址南方50公里处,便是江苏铜山丘湾古遗址。13

丘湾聚落分布在向阳的缓坡地带,面积很小,没有高等级墓葬,只有生活垃圾形成的地层堆积。遗址地面上有很多柱洞,直径只有10厘米左右,说明当时丘湾人住的是小型窝棚。目前只发现了一小块地面建筑遗存,夯土地基厚12米,面积仅15平方米,可能是某种公共建筑。丘湾人的主要农具和工具都是石制或骨制的,没有发现青铜礼器和铸铜遗迹,只有一些小刀、凿、镶、鱼钩等小件器物。没有迹象显示这里分化出了显贵和统治者。

仅凭这些,丘湾遗址很难给人留下什么印象,但村落中心偏南的的小广场却发掘出一处残忍的祭祀场:广场的中央位置立着四块狭长的石头,最中间一块长约1米,下部呈楔形插入土中。石头可能代表接受祭祀的神灵,因为在它周围十余米范围内,分布着密集的人和狗的尸骨。

商代后期,这里举行过两次祭祀:第一次,殉了三人和十只狗,尸体被1米厚的土掩埋了起来;第二次,殉了17人和两只狗,显然,献祭者还记得第一次殉人和殉狗的位置,尽量准确地叠压在了上面。

部分殉人和狗线图

祭祀场中间立石(较低处是第一次献祭,高处是第二次献祭)

所有尸骨呈俯身跪地姿势,双手大多被反绑在背后,也有个别是双臂摊开、垂下,可能是被处死后绳索断了所致。尸体旁边大都有一小块石头,他们可能是被石块击打头部而死,很多头骨有裂痕和破损。

死者有男有女,有青年,也有壮年。尸骨多数分布在祭台石块的东北方,其次是西南方。献祭者没有挖墓坑,应该是处死人牲后直接堆土掩埋的。在距离石块稍远处,还发现了一具整头牛的骨架,应该也是用来献祭的。

考古学家俞伟超认为,丘湾人祭祀的对象是中央的石块,也就是土地之神,所谓社稷的“社”。这也是商人的传统。甲骨文的“土”字,写作q,是一块竖立在土地中的石头,象征栖居在石块上的土地之神;有时,上面还会加上代表血液的小点,写作业,意为用血祭祀土地之神。

丘湾人的祭祀方式有更早的渊源。早商时代的郑州商城便有用大量人和狗向“神石”献祭的祭祀场,但在殷都尚未发现这种祭祀方式。看来,丘湾人是早商时代从郑州商城分化出来的一支,有可能是九世之乱时期从郑州迁徙到丘湾地区的。

丘湾遗址的陶器形制和安阳殷墟非常接近,基本涵盖从殷墟早期到晚期的二百多年,可见,丘湾人虽然不富庶,但不算闭塞,即便在盘庚迁都黄河北之后,也还一直和殷都保持着联系。

商人跟西土的羌及周族群泾渭分明,但和东夷族群的关系,以及殷都对东夷地区的控制情况,依然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从甲骨卜辞可见,纣王很关注东夷地区,也投入了很多资源,可能是试图在商族孕育之地实现王朝的再度更新;但与此同时,颠覆商朝的创意也正在殷商内部萌生。

注释

1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阳工作队:《安阳殷墟刘家庄北1046号墓》,《考古学集刊》

第15辑。

2殷墟发掘的铜羸蒸人头不只这两处,有些因为没有发表报告而不为外界所知:

“在青铜巅中发现人头骨的现象,目前可能发现了三到四例。”参见何毓灵《殷墟:揭开商代贵族墓的秘密》,《新京报o书评周刊》2021年12月31日。

3考古学者唐际根“一席”专栏演讲:《洛阳铲下的商王朝》。

4《合集》36482;罗琨:《商代战争与军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310—327页。

5沈之瑜:《介绍一片伐人方的卜辞》,《考古》1974年第4期。

6同上。

7胡厚宣:《中国奴隶社会的人殉和人祭》(下篇),《文物》1974年第8期。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清代后妃杂识  回国后又和清冷前妻睡了  她的末世有点绿  团宠锦鲤三岁半  [柯南同人] 我在米花町靠弹幕破案  古代人的日常生活  [柯南同人] 我捡到了变小的琴酒  讨厌女人的女人  三国大暴君  侦探深渊  我在田间遇到娇蛮小公主  流年漫漫  执道之名  轮椅小姐  难道我不是1吗  成为科举文女主的早死前妻  直男?喝点四氢呋喃调理一下  401号房  大梁青书录  青丝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