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中文网

630中文网>翦商豆瓣 > 出书版 第17章(第2页)

出书版 第17章(第2页)

职务的“职”,甲骨文写作f,隶定为哉,繁体的“蹄t即从此来。广的字形是“戈”+“石、显然,石头是磨砺戈刃用的。在卜辞中,这个字的意思是等待的待,因为磨砺戈是为了砍杀,本身就是个需要等待的过程。卜辞中经常出现“战,亡尤”,意为“等一等,不用担心”。由此,又引申为“职务”的“职”字,因为职务本身也是待命状态。

戍,甲骨文写作日,像一个人扛着戈,代表出征和戍卫。戎,甲骨文写作单,是“戈”和“盾”两个字的组合,意为战争。西部周族语言中的“戎”字有野蛮人之意,如“戎狄”,被后世一直沿用,但商族人的戎字本无此意。

翦,甲骨文写作1f,像一撮羽毛装饰刃部的戈,意为攻占和普遍性的杀戮。羽毛的意义不详,也许商人崇拜鸟,就将鸟羽作为神圣的标志。但在甲骨卜辞里,不仅有商人“翦”别族,蛮族也可以“翦”商的城邑。后来的周人史诗把他们的灭商事业称为“翦商”,也是取其宏大之意。

除了大量“戈”部的字,类似兵器造型的还有天干的“戊”,甲骨文写作彳;地支的“戌二甲骨文写作t;甚至第一人称的“我”,甲骨文也是写作可。由此,便又造出一些常用字,如岁(晟)、义(羲)、咸、成等,其本意是什么已经很难判断,但肯定都和杀伐有关。甲骨文的“王”字,甲骨文作i,一把战斧(钺)的刃部,象征军事征伐是王专有的权力。3

除了对敌人(外族)的杀伐,在商人自己的生活里也不乏暴力。如“教”字,甲骨文写作我:右边是攵,手拿一根棍子;左上是“爻、一种用摆放草棍计数的方式;下面是“子”,也就是幼儿。顾名思义,用棍子督促孩子学习算数,就是教。爻字可能让人联想到八卦,不过早期的爻还没有八卦占算之意,只是单纯的算数,但更晚的八卦的确是从草棍算数发展来的。

手拿棍子的部首,不仅有“攵”,还有“支、都表示威胁和驱赶之意。此外,还有手拿战锤的“殳”部,写作4,比如甲骨文燃,就是一种用棍棒击打人牲头部致死的祭祀方式,在祭祀北风之神时会用:≈ot;[北方曰]伏凰曰用。≈ot;(《合集》14294)

甲骨文是标准的“男性文字”,而且是龙山文化之后部落旧习未褪时代的男人们创造的文字。那时还没有后世人理解的王朝秩序,部族之间的掠夺和杀戮司空见惯,嗜血的诸神主宰着蛮荒大地。

当然,甲骨文里也有女人的形象。“女”,甲骨文写作2,像一个跪坐姿势的女子,以驯服的造型和较大的胸部为特征。手抓一名女子,则是“妥、甲骨文写作2,一种用女子献祭的方式。“母”,甲骨文写作4,在女字的胸前加两点,突出其哺乳的特征。

商人称尊贵的女性为“妇”,如著名的商王夫人“妇好”和“妇井”。“妇”字的三部,甲骨文写作,一把扫地的答帚,即“帚”字,由此可见商人默认女性的职能是做家务,用答帚即可代表妇女。至于当时和女人有关的工作,如纺织、缝纫和制衣,在甲骨文里很少有相关的字,看来它们不属于制造、使用文字的男人(武士)关注的内容。

当然,王的夫人(王后)会很有权势,经常主持战争和祭祀,但这并不代表商朝总体的性别秩序。

外来技术与殷商中兴

早商的扩张,主要依靠的是青铜技术;而到晚商-殷墟时期,商人又获得了一种对王朝至关重要的技术:马车。

双马拉的双轮轻型战车是如何进入商朝,或者说如何进入东亚的,至今还是个历史谜团。这种技术来自五千年前中东地区出现的牛拉、驴拉轮式车辆,以及黑海北岸的草原人驯化的马匹。三千多年前,驾驶着马拉战车的“印欧人”四处扩散,远及南亚次大陆和希腊半岛,比如,古印度梵文史诗或荷马史诗中就曾多次歌颂这种英雄的座驾。

除了驾车,骑马也是快速的交通方式;不过,在距今4000—3000年前,人类还很少有骑马的尝试。这背后的原因很难说清楚,也许有生活习俗的惯性,也许有马匹品种进化的因素,比如,越是古老的葬马坑,马的个头往往越小,可能并不适合长途骑行。在上古时代,马拉双轮战车是唯一可以提升陆地交通速度的工具。

在商代,有些殉马坑中也有殉人,有学者因此推论说,商代已经

有了骑马行为和骑兵。但这种推论未必成立,商人很擅长用象形原理造字,如果商代已经有骑马行为,按理说他们应该会造出人骑马造型的字,但目前发现的甲骨文中完全没有这种字。

和人力车辆、牛拉货车不同,制造双马拖曳且高速奔驰的轻车,需要很高的制造工艺。不仅如此,驯化马和驾车的技术也非常复杂,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发展出来的。战国时期的《庄子》有“轮扁斫轮”的寓言,说这位工匠制造的车轮可以用于高速马车,可见其技术细节之精妙。

在商代前、中期,从未发现马车的踪迹,只有人力推拉的小型双轮车辙痕。夏-二里头和商代前中期遗址中几乎从未发现马骨。华北北部有些族群遗址中发现过马的骨头,但也只是将捕获的野马作为食物,从没有驯化马的迹象。

到盘庚王迁都殷地后半个世纪,武丁在位时期,却忽然出现了成熟的双马拖曳双轮战车,比如,殷都宫殿区乙区埋祭了四辆双马拉战车,武丁的夫人妇好的墓中有六件驾驭马车用的铜制弓形器,武丁的甲骨卜辞中也频频出现马车。可以说,马车在殷商出现得非常突然,而且似乎从一开始,技术就已经完全成熟。这很可能是外来输入。

也许是某个中东地区的马车族群进入了中亚和蒙古大草原,又南下穿过燕山,在山西或河北地区遇到了商族人,然后,商人迅速掌握了驾驭战车、繁育马匹和制造车辆的技术。另一种比较缓慢但可能性更大的方式,则是马车技术自西向东,在若干个族群之间经历了“接力”式的传播,最终到了商人手里。

在俄国西伯利亚地区,考古学家已经发现了拥有马车的聚落,但在从西伯利亚到中原的漫长之路上,目前还没有发现马车技术传播的中继站点。这些谜团还要留待未来揭开。

中国最早的马车实物和文字记录出现在武丁朝,但这不代表武丁时期是商人引进马车的。因为哪怕是技术移植,也需要一定时间的学习和积累。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由此,在武丁的伯父盘庚王时期,商人应当已经引进马车技术。倘若真是如此,盘庚北渡迁殷就很可能是为了更方便地引入和繁育马匹。

在商代,中原的气候比较湿热,本不适合马的繁育,但殷地紧邻太行山,山间草甸相对高寒,不仅适合养马,而且也更方便从冀北和晋北草原地区购买马匹。商人虽然习惯的是中原湿地环境,但殷都还属于他们可以接受的足够靠北的地域,这样,传统的水牛以及新来的战马均可兼顾。

由此,在殷商早期的石家庄台西商人据点发现的那块马骨,也可以获得解释:台西商人聚落虽还不够配备马车的资格,却是北方驯化马匹销往殷都的所经之路,所以不排除个别马匹有可能病死在这里,从而变成灰坑中的骨头。

殷商阶段,马车还不太多,还不足以改变陆地战争形态,但它有更重要的价值,这便是作为通信的手段和王朝上层人物的交通工具。

马车可以加快殷都和数百里外的商人侯国间的信息沟通,而且侯国的君长们也可以更方便地往返都城,朝见商王。当然,这也有利于他们保持商族特性,避免因终年僻处一隅而逐渐被异族同化。而且,驾乘昂贵而罕见的马车奔驰,本身就是一件荣耀之事,不仅能让沿途的化外异族惊惧,车上的商人贵族也可以获得充足的优越感。这也是王朝精英认同的一部分。

在具体用途上,依靠马车的快速通信能力,相距上百里的商人军事据点可以保持有效联络,一旦某个城邑遭到土著部落威胁,周邻据点可以尽快参战,战报也可以迅速送到殷都,以便后方组织增援力量。马拉战车比徒步快三倍以上,这意味着传递战报和命令的时间只需原来的四分之一,而王朝可以有效管理和及时反应的面积则扩大了不止十倍。

甲骨卜辞就记载过一场使用马拉战车的战争,讲的是武丁对一个叫宙的部族的征讨。

卜辞上说,在癸丑日,一名叫“争”的占卜师为武丁王卜问:从今天到丁巳日,我军(在哪一天适合)攻击宙人?

武丁王解读说:丁巳日不合适,要到下一个甲子日。

十一天之后的甲子日,龟甲刻上了战斗结果:癸亥日,战车没投入战斗,从这天夜里到第二天的甲子日,(可能因为战车投入使用)确实消灭了宙人。

宙地环境应当比较平坦,适合战车奔驰作战。武丁王在占卜中否决了在前面四天进行决战,应该是在等待战车集结。

有学者认为,宙地在山西南部的长治一带,从殷都到这里需要翻过山岭。商人的战车可能需要拆解,然后用马驮运,翻过山岭再组装起来投入战斗,所以商王的主力需要多等待七天。至于这场战斗投入了多少战车,卜辞中没有记载,估计最多有数十辆。

宙应该是个不大的部族,在殷墟卜辞中出现的次数不多。这场战斗可能是武丁王比较集中的一次使用战车的尝试,其卜辞用异常粗大的笔画刻在了一片龟甲的正面,说明武丁王对战事非常关心——与此同时,武丁可能也在发动对“缶”部族的战争,但相关占卜却只是用细微小字刻写在“宙”的边缘。二者差别极大。这应当不是因两个敌对部族的实力区别,而是对战车实验的强调。

武丁王还经常乘马车打猎,比如“逐兜”,也就是追猎野生水牛。

在某次癸巳日,占卜师“骰”为商王卜问:下一旬不会有灾祸吧?武丁王解读说:好像有些不顺利。第二天甲午日,武丁去捕猎野水牛,一名“小臣”(王的私家奴仆)为王驾驶马车,结果,奔驰中王的车撞到了一块石头,车轴被撞断了,整辆车都翻了,武丁的一位亲戚、重臣“子央”也从车上摔了下来。王和子央可能不是乘坐同一辆车。

这起事故超出了占卜预测的结果,被补刻在了前一天的卜辞后面。目前发现的甲骨卜辞中,关于马车的记载主要属于武丁王,但这

《合集》6384正

癸丑卜,争贞:自今至于丁巳,我翦(武)宙?王占日:丁巳我毋其翦(我),于来甲子翦(我)。旬有一日癸亥,车弗翦(茂)o之夕向甲子,允翦(比)。

《合集》10405记载的武丁王马车事故

癸巳卜,骰鼎(贞):旬亡祸?王(占)曰:乃兹亦有咎,若储。甲午,王往逐兜,小臣叶车马,磁,奥(坏)王车,子央亦坠。

不等于武丁时期使用马车次数最多。从考古发掘可见,武丁之后,马车数量一直在增长,到殷商晚期,车马坑的数量大大超过了武丁时期,不仅王室祭祀、殉葬要埋车马,殷都内外越来越多的商人贵族也开始流行殉葬车马。

因此,殷商晚期能够投入作战的马车数量应该已经远超武丁王时期,可能达到数百辆规模。至于为什么武丁之后的甲骨卜辞中少见马车记载,很可能是出土甲骨数量不均衡所致:武丁时期的甲骨侥幸保存下来的较多,后世诸王的则较少,这是考古工作难以避免的偶然性。

大约和盘庚王迁往殷都同时,在中东地区,古埃及和古赫梯两国发生了一场著名的大战——卡迭石战役,双方投入的马拉战车均超过一千辆。这次战役被古埃及文和赫梯人的楔形文字记录了下来。两相比较,商代的战车数量应该还达不到这种规模。

商人社会的基本单位:“族”

商王的权力来自神界,貌似对人间的一切都有生杀予夺之权,但现实呈现得更为复杂。

早商时代的考古资料较少,文献史书又不可靠,直到发掘出垣曲和偃师商城的巨大仓储建筑群,我们才得以窥见早商王朝巨大的控制力。至于这种控制力是如何实现的,目前还无法回答。

经历衰落和模糊不清的中商后,晚商殷墟时代的信息开始多了起来。殷墟没有发现早商那种超级仓储建筑群,从甲骨卜辞等各种材料来看,殷商并没有现代人熟悉的各种政府体系,如完备的国家机构和层级政府等。商人社会的基本单位是血缘关系的“族”,甲骨文写作不,字形是战旗和一支箭,直观表现了它的战争属性。商人的族,可以理解成宗族、部族或氏族,每个商人宗族都有自己的领地,统治着耕作的土著农民。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三国大暴君  流年漫漫  执道之名  她的末世有点绿  清代后妃杂识  讨厌女人的女人  青丝道  古代人的日常生活  我在田间遇到娇蛮小公主  轮椅小姐  团宠锦鲤三岁半  直男?喝点四氢呋喃调理一下  [柯南同人] 我捡到了变小的琴酒  难道我不是1吗  大梁青书录  侦探深渊  401号房  成为科举文女主的早死前妻  [柯南同人] 我在米花町靠弹幕破案  回国后又和清冷前妻睡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