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9有大量炼铜残渣、孔雀石(铜矿石)、各种小片残铜以及石器和骨器,动物骨骼有大象、牛、猪、狗和鹿等,象骨主要是象牙和头骨,有牛角40余只,经统计,至少来自30多头牛。此外,还有一倒扣的泥制熔铜炉。
在iv区的祭祀坑中,埋葬牛角和牛头的数量最多。跟之前的偃师与郑州商城相比,小双桥商邑用猪祭祀的现象急剧减少,用牛献祭则显著增多,但祭祀坑中少有其他部位的牛骨,献祭者可能会分食牛肉,只把牛头和牛角埋入祭祀坑。
从发掘迹象看,iv区有一座大型夯土建筑基址,东西长50多米,南北宽近10米,可能是小双桥城邑的青铜冶铸区。在夏朝一二里头古城、早商的偃师和郑州商城以及晚商殷墟遗址中,青铜冶铸区和宫殿区都相隔一定距离,而小双桥的青铜冶铸区却和宫殿区紧密相连,说明冶铸铜从业者和王室宫廷关系更为密切。但奇怪的是,小双桥的冶铸铜区少有人祭现象,这和之前、之后都不一样。
综上,小双桥聚落存在时间不长,规模也不太大,但已发现很多人祭尸骨,说明中商王都的人祭数量空前增加。
目前小双桥的发掘还不太全面,已发现的平民聚落、作坊和正常墓葬较少,完整的青铜礼器也很少。最典型的青铜器是在“周勃墓”旁边发现的两件青铜方框形构件,有学者推测是安装在木梁柱头部的装饰物。
除了正面的兽面纹饰,方形青铜构件开方孔的侧面还有复杂图案,发掘报告称之为“龙虎搏象图”。龙形长而肥大,和二里头墓葬中的绿松石龙造型接近;“象”是长鼻兽造型,体型较小,但和大象有一定相似,结合iv区h29出土的象骨,小双桥人对大象应该比较熟悉。
方形青铜构件的纹饰拓片
此外,小双桥遗址的有些陶器和石器,与同时代岳石文化的器物比较相似,比如黑皮陶器(在iv区祭祀坑中还多次发现一种类似石锄的长方形穿孔石器,但具体功能不详)o《竹书纪年》中有“仲丁即位,征于蓝夷”的记载,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蓝夷属鲁中南地区的岳石文化,所以,中商王朝可能发动过征讨山东地区的战争。26不过,早在商朝开国时,岳石文化就是商文化的来源之一,到小双桥时期,很可能另有一批东方人群加盟中商,从而带来了新的陶器和石器风格。总体上,小双桥王室和东方族群的关系应当以和平合作为主。
和早商相比,小双桥时期的商朝比较衰弱,突出表现就是小双桥聚落缺乏庞大的城墙、宫殿建筑和仓储体系,晋南和湖北的商城也被放弃。但考虑到小双桥的商王朝能够建造所谓“周勃墓”这种巨大的夯土台基,举行人祭的规模也更大,说明商朝的人祭文化此时已基本定型。
考古工作者在小双桥也采取了粮食浮选法:颗粒数量仍是粟米占绝大多数,27折算成重量,粟米居首位,接下来的排名依次是小麦、水稻和黍米。这说明夏朝一二里头时期水稻独大的格局已渐行渐远,湿热气候的顶峰正在过去,黄河南岸逐渐回归旱作农业。
表六:小双桥遗址出土粮食颗粒及折合重量
粟
水稻
小麦
黍
合计
粒数
1409
94
127
51
1681
千粒重(克)
2
16
16
7
粒数占比
838
56
76
30
折合克数
28
15
203
036
669
重量占比
419
224
303
54
比起殷墟,早商和中商的考古起步晚,成果也很有限,比如,一直没在郑州和偃师商城发现王室和贵族墓葬区。从殷墟考古看,晚商最盛大的人祭场在王陵区内,所以我们目前见到的早商和中商的人祭场可能还不是当年的主体。
早商和中商共约三百年,在这期间,商人的人祭行为迅速增加,屠杀方式也越来越残忍,虽然可能有过用铜器代替人献祭的改革尝试,但也只是昙花一现。商文明的基本特征已经定型:文字、青铜技术、巨大城池,以及崇尚暴力、热衷人祭的文化。此外,早商的神奇扩张和庞大的仓储设施也是独一无二的,只是那个时代的辉煌和野蛮已经无法完整复原。
以色列考古学家吉迪o谢拉赫认为,在“早期国家”或“复杂酋邦”阶段,社会开始变得更复杂,王权刚刚出现,统治者发现自己的统治体系还不够发达,急需借用一种强大的机制来维护权力,从而导致人祭宗教和战俘献祭行为的产生。28不过,为何战争与人祭可以铸牢新兴王权,吉迪却没有多谈。结合前文对新石器末期到中商这上千年人祭历程的梳理,本书认为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理论层面,王的大量献祭(意味着他获得神的福佑)是王权融合神权的标志;现实层面,战争让本国族的民众团结起来一致对外,从而更巩固了王的权力。
对于吉迪的论述,我们还可以补充一个背景:“早期国家”之前的部落甚至村落阶段,人祭行为已经广泛存在,原始时代的宗教(或者称之为“巫术”)并不缺乏人祭理念。比如,在龙山文化时期的华北地区,部落间的战争冲突颇为剧烈,多地孕育出“早期国家”的雏形,而且伴随着较多人祭现象。这有吉迪总结的“统治者希望获得牢固统治基础”的因素,但似乎战争本身是形成“早期国家”的主要原因,人祭则更像是战争的副产品。
吉迪的“早期王权倾向乞灵于人祭”的结论,虽符合大多数“早期国家”的特征,但也难免有例外。比如一度非常辉煌的“良渚古国”就并未发现人祭遗存,反倒是解体之后,人祭才在良渚文化的局部地区多了起来。29龙山时代,陶寺和石郎这两个古国几乎同时并存,石期的人祭很密集,陶寺则比较稀少,但后来却还是同步解体,也就是说,人祭宗教并没有能够保障石崩的持续繁荣。在当时的华北,像石郎这种热衷人祭的早期古国要占多数,但都没有逃脱衰亡的命运。
夏朝-二里头古国的人祭遗存也不太多,而且王室的人祭行为还要比民间少。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商朝初期,直到又过了近一百年,人祭行为才出现爆发式增长。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讨厌女人的女人 团宠锦鲤三岁半 流年漫漫 [柯南同人] 我捡到了变小的琴酒 青丝道 轮椅小姐 三国大暴君 回国后又和清冷前妻睡了 侦探深渊 大梁青书录 成为科举文女主的早死前妻 401号房 清代后妃杂识 我在田间遇到娇蛮小公主 执道之名 她的末世有点绿 难道我不是1吗 直男?喝点四氢呋喃调理一下 古代人的日常生活 [柯南同人] 我在米花町靠弹幕破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