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中文网

630中文网>翦商豆瓣 > 出书版 第13章(第1页)

出书版 第13章(第1页)

总之,从新石器晚期到商代,人祭是比较普遍的文化形态;这方面的特例,是长江中游地区。

注释

1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商城:1953-1985年考古发掘报告》,文物出

版社,2001年,第477页。

2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河南偃师商城商代早期王室祭祀遗址》,《考古》2002

年第7期。

3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河南第二工作队:《河南偃师市偃师商城宫城祭祀d区发

掘简报》,《考古》2019年第11期。

4同上。

5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河南偃师商城商代早期王室祭祀遗址》。

6根据前引两篇发掘简报,b和c区的使用时间是偃师商城商文化的第一期1

段至第三期5段,d区为第一期2段至第三期5段,a区的使用时间为第二期3段至第三期6段。偃师商城共分为三期,7段。

7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偃师商城》第一卷,第428页,k1祭祀坑平面、剖面

图也来源于此。

8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商城:1953—1985年考古发掘报告》。以下有

关郑州商城的基本信息及图片,凡未注明出处的,皆出自该报告,不再详注。

9郑州商城分为四期(二里冈下层一、二期和二里冈上层一、二期,为行文方

便,本书只用四期序号),前三期基本和偃师商城同步,属于早商200年时间。郑州第四期属于中商阶段,城市主体和宫殿都已经废弃,但商城内外还有零星的聚落。第四期的时间跨度可能有七八十年,又可分为前后两期。碳十四测年的精度范围尚无法达到数十年维度,故上述时间段都是概略的估值。

10郝本性:《试论郑州出土商代人头骨饮器》,《华夏考古》1992年第2期。

11同上。

12接受人祭最多的,可能是商王的历代先祖,但因为早商时期极少发现甲骨卜辞,所以我们对于商王献祭的对象并不完全明确。

13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等:《夏县东下冯》,文物出版社,1988年,第155页。

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1988—1989年山西垣曲古城南关商代城址发掘简报》,《文物》1997年第10期。

刘士莪:《老牛坡》,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67页。

张国硕:《郑州商城铜器窖藏坑性质辨析》,《中原文物》2018年第1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南顺城街青铜器窖藏坑发掘简报》,《华夏考古》1998年第3期。

安金槐:《再论郑州商代青铜器窖藏坑的性质与年代》,《华夏考古》,1997年第1期;张国硕:《郑州商城铜器窖藏坑性质辨析》。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北福地:易水流域史前遗址》,文物出版社,2007年。孙新民、孙锦:《河南地区出土原始瓷的初步研究》,《东方博物)2008年第4期。商代中叶这个萧条期,被有些学者划入“中商”阶段,但对于中商涵盖的具体时段又有不同意见,有人把殷墟的最初几十年(渔北商城阶段)也划入中商范围。本书把殷墟阶段全都划入晚商,所以中商阶段更短一些。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小双桥:1990—2000年考古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12年。以下有关小双桥遗址的基本信息及图片,凡未注明出处的,皆出自该报告,不再详注。

对小双桥遗址的有机物碳十四测年显示,遗址使用的时间为公元前1435—前1412年。这个时段划得有点窄且略有偏早,综合考虑,它基本属于距今3400—3300年范围内。

季惠萍:《被遗忘的傲都:郑州小双桥遗址》,《大众考古》2018年第12期。

“我”、“义”(羲)两字的甲骨文造形,像是一把三齿斧状兵器。目前还未发现双齿或三齿兵器,但在商代它们应当存在过。

陈旭:《郑州小双桥商代遗址即徽都说》,《中原文物》1997年第2期。

钟华:《河南省郑州市小双桥遗址浮选结果及分析》,《南方文物》2018年第2期。

gideonshech,“theqiangandtheestionofhuansacrificetheteshangperiodn

良渚文化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都比较大,但“良渚古国”特指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古城共同体,它有堆土兴建的大型“城墙”(土堤)、宫殿区和水坝,检测发现,这些设施的建造时间在距今5000—4900年之间,而在距今4800年之后,王宫区建筑废弃,也不再有王级别的墓葬,显示古国的王权已经解体。此后,古城范围内一直人烟较多,但只能维持部落权力结构。参见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古城综合研究报告》,文物出版社,2019年。

第八章武德沦丧南土:盘龙城

早商王朝的扩张能力往往出人意料,向南方,最遥远的城市是盘龙城,位于今武汉市郊黄陂区一片湖水环抱的半岛上。

在二里头-夏朝时期,盘龙城已经是一座小有规模的本地聚落,居民几乎完全使用石器,只有极少的小件铜器。制陶业发达,能生产当时独步天下的硬陶和原始瓷器——和常用的陶器相比,它们坚硬光润,烧制温度更高,陶土配比和工艺也更复杂。

那时这里已经有烧制大型陶器的“长窑”,刷新了人们对夏商时代的认知:地下窑穴长达50米,中间有几个窑门,一次可以烧制大量产品。显然,这是一种专业化的生产,而且本地也有充足的森林充当燃料,河道可以连通长江和汉江,便于陶器产品通过水路销往外地。1

约3500年前(盘龙城文化四期),一支商人远征队出现在盘龙城繁忙的陶器码头。他们装备着锋利的青铜兵器,如矛、戈、刀、钺、弓矢等,而满身烟尘的土著却只能任由外来者安营扎寨,发号施令。南中国长江流域最早的冶铜基地和铜交易中心,就这样出现了。

此时,商朝已经开国数十年,但统治中心在郑州商城,长江流域的居民很少有人听说过这个北方王朝的声威,更不知道这些人为何来到这遥远的南土世界。

长江中游有高品位铜矿,还有生产青铜必需的锡矿和铅矿,而这正是商人远征队一直寻找的东西。他们跋涉了无数河流和山地,可能花了不止一代人的时间才来到此地。虽然盘龙城本身没有矿藏,但它位居汉江和长江交汇之地,是长江中游通往北方的枢纽,也是各种冶铜原材料最方便的集散地。

当然,长江和汉水的支流众多,交通便利并非盘龙城独享的优势,商人之所以选择在这个小小半岛立足,还因这里一直有大规模的制陶产业。制陶和冶铸有相通之处,便于商人利用当地居民发展冶铜产业。此外,盘龙城此前的陶器外销,也使本地人比较熟悉长江商路,对商人来说,这些经验很有价值。

而江汉地区不仅有悠久的新石器文化,有过大型水利设施和繁荣的稻作城邑,还有民众参与度很高的乡土宗教,所以商人在这里设置据点,长期经营,自然和当地居民之间的相互影响越来越深。只不过,双方都难以预料它的结果:一百多年后,如日中天的早商王朝会因南土的影响而崩溃。

长江边的青铜产业基地

立足盘龙城后,商人逐渐向周边地区扩张,待冶铜产业初具规模,便开始建设夯土城池和宫室。此时,属于盘龙城文化第四期末段。

盘龙城的内城不大,东西宽260米,南北长290米,面积754万平方米,尚不如夏都二里头的宫殿区。城的四面各有一座城门,城墙采用版筑法,宽和高都在10米左右。2长江流域原本没有版筑工艺,

盘龙城遗址平面图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古代人的日常生活  青丝道  [柯南同人] 我在米花町靠弹幕破案  轮椅小姐  团宠锦鲤三岁半  [柯南同人] 我捡到了变小的琴酒  她的末世有点绿  讨厌女人的女人  直男?喝点四氢呋喃调理一下  大梁青书录  我在田间遇到娇蛮小公主  三国大暴君  难道我不是1吗  侦探深渊  成为科举文女主的早死前妻  清代后妃杂识  执道之名  回国后又和清冷前妻睡了  流年漫漫  401号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