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中文网

630中文网>翦商豆瓣 > 出书版 第8章(第1页)

出书版 第8章(第1页)

至于二里头的征服者,灭掉了夏王朝的商人,为什么他们的陶器分属下七垣和岳石文化,却没有自己的特色?

这群征服者的来历扑朔迷离。

附录:关于夏朝的记忆

目前已发现的殷商甲骨卜辞从来没有提到过夏朝,这有点不好解释。有学者认为,从来没有过夏朝,所以商人没有记载;也有学者认为,商人肯定知道夏朝,只是甲骨卜辞只专注祭祀神灵和现实问题,不涉及改朝换代的历史,所以不用提及。17

《尚书o汤誓》是商汤灭夏时的讲话,不过考古学者认为,这篇内容并不可靠,很可能是西周以后的人创作的。

《诗经》里有一组商人的史诗“商颂”,在歌颂商汤功业的《长发》中,出现了一句“韦顾既伐,昆吾夏桀”,大意是,商汤先讨伐韦和顾,然后又进攻昆吾和夏桀。对于灭亡夏朝的丰功伟业,“商颂”只有这一处。

而且,《诗经》里的“商颂”未必是商朝原创的作品。灭商之后,周朝把一部分商王族分封到了宋国,以传承商朝的世系,但宋国人最

初并没有“商颂”,是春秋初期的宋国贵族正考父从周朝掌管音乐的“太师”那里得到了“商颂十二篇≈ot;。18

这组“商颂”的最初作者已无从知晓,也许是商朝的史诗被周朝接收,又保存了三四百年才交给宋国人,这中间,周人很可能对它们进行过改编,原创性打了很多折扣。正考父是孔子的七世祖,编辑《诗经》时,孔子把“商颂”也编了进去,遂流传至今。

在可信的史料里面,最早提到夏朝的是灭商的周人:

其一,《尚书》中周武王和周公两兄弟之间的讲话经常用夏朝做历史借鉴。周人认为,晋南地区是夏朝故地,周武王之子成王分封弟弟叔虞到晋国时曾发表一篇训话,提到当地是“夏墟”;成王还说,应当用夏朝的政治理念(“夏政”)去统治当地土著。(《左传o定公四年》)但在考古中,晋南尚未发现夏朝的高等级城邑。

其二,周人似乎还记得二里头古城的存在。周武王灭商后,准备在洛水边建一座新城,武王说,那里是夏朝的故地:“自洛泗延于伊讷,居阳无固,其有夏之居(《逸周书o度邑解》)所以周朝在这里营建了洛邑(洛阳),位于二里头古城以西20公里处。

在传世古书中,对夏都记载最准确的就是这一处,出自《逸周书》。这部书因没有进入儒家“六经”,长期不受重视,但它的很多信息非常独家,不是毫不知情的后来者能杜撰出来的。

注释

1《史记o夏本纪》。《史记o殷本纪》:“夏桀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氏为乱。汤乃兴师率诸侯……遂伐桀……桀败于有嫉之虚,桀奔于鸣条,夏师败绩……汤既胜夏……于是诸侯毕服,汤乃践天子位,平定海内。”陈国梁:《合与分:聚落考古视角下二里头都邑的兴衰解析》,《中原文物》2019年第4期。

[日]西江清高、[日]久慈大介:《从地域间关系看二里头文化期中原王朝的空间结构》,杜金鹏、许宏主编:《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文化研究》,科学出版社,2006年。

但也有学者认为,东下冯是独立于二里头的文化。参见张立东《论辉卫文化》,《考古学集刊》(10),地质出版社,1996年;常怀颖《从新峡遗址再论二里头与东下冯之关系》,《文物季刊》2022年第1期。

戴向明等:《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2018—2019年发掘简报》,《考古》2020年第7期。

侯卫东:《论二里头文化四期中原腹地的社会变迁》,《中原文物》2020年第3期。

一般认为夏商易代发生在公元前1600年前后,碳十四测年的精度很难体现50年范围的差别,所以这个小差别目前只能忽略。

赵海涛:《二里头遗址二里头文化四期晚段遗存探析》,《南方文物》2016年第4期。

参见中科院考古所二里头工作队《1984年秋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几座墓葬》,《考古》1986年第4期。

中科院考古所:《二里头:1999—2006)第一册,第257页。

关于2004vh305灰坑,详见中科院考古所《二里头:1999—2006)第一册,第417页。

新墙编号q3,详见赵海涛《二里头遗址二里头文化四期晚段遗存探析》。程露:《也谈肥西大墩孜出土的青铜壁和铃》,《东方博物》第25辑,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

秦让平:《安徽肥西三官庙遗址发现二里头时期遗存》,《中国文物报》2019年8月23日;方林:《肥西三官庙遗址出土青铜兵器的年代及相关问题》,《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年第10期下。

这件“半月形铜钺”更像是5000多年前长江下游的多孔石刀,在南京北阴阳营和安徽薛家岗都有发现。

方林:《肥西三官庙遗址出土青铜兵器的年代及相关问题》。

戴向明:《夏文化、夏王朝及相关问题》,《江汉考古》2021年第6期;中国先秦史学会等:《夏文化研究论集》,中华书局,1996年。

《毛诗序》:“有正考甫者,得商颂十二篇于周之大师j

第五章商族来源之谜

黄河水漫流在绿色大平原上,淤积出一片片沙洲,芦苇荡宛若迷宫。偶尔有人驾木筏驶入芦荡,设下捕鱼笼,用骨头磨制的鱼钩钓起绘鱼和鲤鱼。鳄鱼在水草间露出头,发出低沉而有穿透力的鸣叫。古人认为,它们在召唤雷雨。

一大群穿着土黄或暗红色麻布短衣的外来者,从南方缓缓走近,驱赶着褐色的水牛群,甚至还有几头高大的亚洲象。大象已经被驯化,恭敬地服从主人的命令。有些牛驮载着包裹,有些拖曳着吱呀作响的双轮车。

人们在岸边扎营,砍下芦苇捆扎成筏子。水牛、大象卸下了重负,惬意地踱入湿地中。

这是近四千年前的古黄河下游,传说中的河伯部落的领地。新来的陌生人是商族,他们听说黄河北有茂盛的草场和富裕的部族,准备去那里放牧度夏,并和当地人交易。

陌生之地也意味着危险。商族人和河伯部族虽然已经比较熟悉,但从未涉足过河北的世界。当时的商族首领是王亥,四十岁左右。他决定把家眷和部落妇孺及大象留在河伯领地内,自己带男丁赶牛群渡河北上。据说,易水河部落盛产美女,王亥期待此行可以发财,甚至获得艳遇。

这是中国古史中的一段商族往事。而商族的起源,是中国早期文明中最为扑朔迷离的话题。

上帝与鸟蛋

商王朝建立之前(学者称之为“先商”),商族人究竟生活在哪里,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对此,考古学一直没有答案。发掘工作只能显示,有一群形象模糊、落后的人居然攻灭青铜王朝夏-二里头,建立了商朝。

夏都二里头被外来者占领后,增加了一些外来样式的陶器,但难以解释的是,这些陶器并没有统一的风格,如前文所述,有的属于河北和河南两省交界处的下七垣文化,有的属于山东地区的岳石文化。之后,商人新建了两座城邑——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但其陶器也分为好多种风格,多样程度甚至超过被占领后的二里头古城。

上古时代,即便是同一种陶器文化内部,通常也存在着众多部落,彼此互不统属,甚至不共戴天。而来自不同陶器文化的人群居然共同参与了灭夏和建商,这委实让人难以理解。

这群灭亡夏朝的所谓商人,到底来自哪里?通过考古能不能找到他们的聚落?

初看起来,这个问题应当不太困难。比如,夏朝一二里头的创建者来自新碧;再如,灭商之前的周族人曾在陕北山地生活(碾子坡遗址),后来又迁到关中的周原,甚至考古工作者还在周原发掘出了周文王起居的宅院。

关于商人在灭夏前的生息之地,学界曾有过两种猜测。

其一,受王国维及殷墟发掘的启发,傅斯年提出了“夷夏东西说”,认为夏朝代表晋南和豫西等地的西部文化,它的对手商人是东夷,属于东方文化,所以傅斯年猜测,位于豫东的商丘古城应当是商族人的兴起之地。]20世纪末,傅斯年的学术传人张光直借助美国人类学的资源和影响力,曾经和国内考古学界合作,在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地区寻找“先商”,但没有发现任何迹象。

其二,随着陶器“器型学”成果的积累,有些考古学者认为,夏商易代时,来自河南和河北交界处的陶器文化曾侵入中原,所以应该在下七垣文化里寻找“先商”。2但数十年来,考古工作者并没能找到任何稍具规模的城邑,只有一些不起眼的小型农业聚落,丝毫看不出有灭夏、建立王朝的气象。

所以,从考古上,商族在灭夏之前的定居地无影无踪,攻占夏都二里头的人的来源也很复杂。但是,对于这些考古学难以解释的现象,古人的史书里却可能藏着答案。

《诗经》和《史记》里就有商族始祖起源的传说,但也难免掺入一些周朝之后增加和改写的内容。我们先来看比较古老的。

据说,商人始祖是一名叫简狄的女子,有次在野外洗澡时,她见到玄鸟产下一枚卵,就吞了下去,结果生下儿子契,繁衍出后来的商族。上古时代,常有女子未婚生育的神话,据说这是母系时代“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特征。周族史诗也是如此,他们的女性始祖姜嫄在荒野踩到巨人脚印而怀孕,生下弃(后稷),从而繁衍出周族。3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成为科举文女主的早死前妻  401号房  侦探深渊  青丝道  大梁青书录  [柯南同人] 我在米花町靠弹幕破案  执道之名  轮椅小姐  [柯南同人] 我捡到了变小的琴酒  她的末世有点绿  难道我不是1吗  直男?喝点四氢呋喃调理一下  三国大暴君  清代后妃杂识  回国后又和清冷前妻睡了  古代人的日常生活  讨厌女人的女人  流年漫漫  我在田间遇到娇蛮小公主  团宠锦鲤三岁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