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中文网

630中文网>资治通鉴白话版 > 唐纪十公元632年-637年(第3页)

唐纪十公元632年-637年(第3页)

十一月十八日,太宗下诏商议在太原建立高祖庙。秘书监颜师古认为:“宗庙应该建在京城,汉朝时在郡国建立宗庙,不符合礼仪。”于是停止了这件事。

二十六日,任命光禄大夫萧瑀为特进,再次让他参与政事。太宗说:“武德六年以后,高祖有废立太子的想法但没有确定,我不被兄弟们容忍,确实有功劳高却得不到赏赐的担忧。萧瑀这个人,不能用利益诱惑,不能用死亡威胁,真是国家的栋梁之臣!”于是赐给萧瑀一首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又对萧瑀说:“你的忠诚正直,古人也比不上;但你善恶分得太清楚,有时也会有失误。”萧瑀拜了两拜表示感谢。魏征说:“萧瑀违背众人,孤立无援,只有陛下知道他的忠诚正直,从前如果没有遇到圣明的君主,他很难避免灾祸!”

特进李靖上书,请求依照太上皇的遗诏,太宗身穿常服,在正殿处理政务;太宗没有同意。

吐谷浑甘豆可汗长期在中原做人质,国内百姓不归附他,最终被手下人杀死。他的儿子燕王诺曷钵即位。诺曷钵年幼,大臣们争夺权力,国内大乱。十二月,太宗下诏命令兵部尚书侯君集等人率军增援;先派遣使者前去劝解,有不遵从诏令的,根据情况进行讨伐。

贞观十年(丙申,公元636年)

春季,正月初三,太宗开始亲自处理政务。

初十,任命突厥拓设阿史那社尔为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是处罗可汗的儿子,十一岁时就以智谋闻名。处罗可汗任命他为拓设,在沙漠以北建立牙帐,与欲谷设分别统领敕勒各部,任职十年,从未向部众征收赋税。其他设(突厥官名)有的鄙视他不能聚敛财富,阿史那社尔说:“部落如果富足,对我来说就足够了。”其他设都感到惭愧并佩服他。等到薛延陀反叛,击败了欲谷设,阿史那社尔的军队也战败了,他率领残余部众退守西部边境。颉利可汗灭亡后,西突厥也发生内乱,咄陆可汗兄弟争夺汗位。阿史那社尔假装投降咄陆可汗,趁机率军袭击,攻破了西突厥,夺取了将近一半的领土,拥有十多万部众,自称答布可汗。阿史那社尔对各部说:“最先发动叛乱、攻破我国的是薛延陀,我应当为先可汗报仇,消灭它。”各部都劝谏说:“刚刚得到西方的领土,应该暂且留下镇守安抚。如今仓促舍弃向西远去,西突厥一定会来夺取原来的土地。”阿史那社尔不听,在沙漠以北攻打薛延陀,连续作战一百多天。恰逢咥利失可汗即位,阿史那社尔的部众苦于长期征战,大多逃离他返回西突厥。薛延陀趁机出兵攻击,阿史那社尔大败,退守高昌,他原来的部众只剩下一万多家,又畏惧西突厥的逼迫,于是率领部众前来投降唐朝。太宗下令将阿史那社尔的部落安置在灵州以北,把社尔留在长安,让他迎娶皇妹南阳长公主,负责管理皇家园林内的屯兵事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十四日,太宗调整诸王封号:改封赵王李元景为荆王,鲁王李元昌为汉王,郑王李元礼为徐王,徐王李元嘉为韩王,荆王李元则为彭王,滕王李元懿为郑王,吴王李元轨为霍王,豳王李元凤为虢王,陈王李元庆为道王,魏王李灵夔为燕王,蜀王李恪为吴王,越王李泰为魏王,燕王李佑为齐王,梁王李愔为蜀王,郯王李恽为蒋王,汉王李贞为越王,申王李慎为纪王。

二月初二,任命李元景为荆州都督,李元昌为梁州都督,李元礼为徐州都督,李元嘉为潞州都督,李元则为遂州都督,李灵夔为幽州都督,李恪为潭州都督,李泰为相州都督,李佑为齐州都督,李愔为益州都督,李恽为安州都督,李贞为扬州都督。李泰没有赴任,太宗任命金紫光禄大夫张亮代理都督事务。太宗因李泰喜好文学、礼遇士大夫,特意下令在他的王府中另设文学馆,允许他自行征召学士。

三月初五,吐谷浑王诺曷钵派使者请求唐朝颁赐历法、推行唐朝年号,并派遣子弟入朝侍奉;太宗全部同意。十五日,册封诺曷钵为河源郡王、乌地也拔勤豆可汗。

十四日,诸王前往封地,太宗与他们告别时说:“兄弟之情,我怎能不想让你们常伴左右!但因天下重任在身,不得不这样安排。儿子还能再有,兄弟却无法复得。”说着流泪呜咽不止。

夏季,六月二十一日,任命温彦博为右仆射,太常卿杨师道为侍中。

侍中魏征因眼疾多次请求辞去实职,担任散官,太宗不得已,任命他为特进,仍负责门下省事务,朝廷礼仪、国家典章制度,可参与商议得失,判处流放以上的刑罚,需详细审查后上奏;他的俸禄、赏赐和手下官吏士兵都与实职官员相同。长孙皇后性情仁厚孝顺、节俭朴素,喜爱读书,常与太宗从容讨论古代往事,趁机劝善规过,贡献很大。太宗有时会无故迁怒宫女,皇后也假装发怒,请求亲自审问,趁机将宫女关押起来,等太宗怒气平息后,再慢慢为她们申辩,因此后宫中没有冤假错案。豫章公主早年丧母,皇后收养了她,慈爱胜过亲生女儿。妃嫔以下的人患病,皇后都亲自探望,停下自己的药膳供给她们,宫中没有人不敬爱她。教导皇子们,常把谦虚节俭放在首位,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曾对皇后说,东宫的器物用具太少,请求上奏增加。皇后不同意,说:“作为太子,担忧的应该是品德不树立、名声不彰显,怎么会担忧没有器物用具呢!”

太宗患病,多年不愈,皇后日夜侍奉在身边,从未离开。她常把毒药系在衣带上,说:“如果陛下有不测,我绝不独自活下去!”皇后素来有气喘病,前年跟随太宗前往九成宫,柴绍等人半夜报告有变故,太宗身披铠甲出宫询问情况,皇后带病跟随,身边的人劝阻她,皇后说:“陛下已经受惊,我怎么能安心留在里面!”因此病情加重。太子对皇后说:“各种药物都用尽了,病情却没有好转,请上奏赦免罪犯、让百姓出家为僧道,或许能得到上天的福佑。”皇后说:“生死有命,不是人的智慧和力量能改变的。如果行善能得福,那我从未作恶;如果不是这样,胡乱祈求又有什么用!赦免是国家大事,不能多次下达。佛教、道教都是异端邪说,损害国家和百姓,都是陛下一向不做的事,怎能因为我一个妇人让陛下做不愿做的事呢?如果一定要按你说的做,我不如尽快死去!”太子不敢上奏,私下告诉了房玄龄,房玄龄禀报太宗,太宗很悲痛,想要为皇后赦免罪犯,皇后坚决阻止了。

等到皇后病重,与太宗诀别。当时房玄龄因受谴责被免去官职回家,皇后对太宗说:“房玄龄侍奉陛下多年,小心谨慎,机密的计谋从未泄露,如果没有大的过错,希望陛下不要抛弃他。我的宗族,因为亲戚关系得到官职俸禄,并非因德行被举荐,容易招致祸患,希望陛下能让他们的子孙保全性命,千万不要让他们担任重要职位,只需让他们以外戚的身份按时朝见即可。我活着对别人没有益处,不能死后还连累他人,希望陛下不要为我的陵墓劳民伤财,只需依山建坟,随葬器物用瓦木制成即可。还希望陛下亲近君子,疏远小人,采纳忠言,摒弃谗言,减少劳役,停止打猎,我即使在九泉之下,也没有遗憾了!儿女们不必让他们前来,看到他们悲伤,只会扰乱人心。”接着取出衣带上的毒药给太宗看,说:“我在陛下患病期间,发誓要以死追随陛下,绝不能像吕后那样专权。”二十六日,皇后在立政殿去世。

皇后曾搜集古代妇人的得失事迹,编成《女则》三十卷,还曾着文驳斥汉明德马皇后不能抑制外戚,导致外戚在朝中权势显赫,只告诫他们不要奢侈享乐,这是开启了祸患的根源却只防范末梢。皇后去世后,宫中官员将《女则》上奏太宗,太宗阅览后悲痛不已,出示给身边大臣说:“皇后这本书,足以成为后世百代的典范!我并非不知道天命而做无益的悲伤,只是入宫后再也听不到规劝的话,失去了一位贤内助,所以无法忘怀!”于是召回房玄龄,恢复他的官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秋季,八月二十三日,太宗对群臣说:“我广开直言进谏之路,是为了国家利益,但近来上奏密封奏章的人大多揭发别人的小事,从今以后再有这样做的,我将以诽谤罪论处。”

冬季,十一月十八日,将文德皇后安葬在昭陵。将军段志玄、宇文士及分别统领士兵走出肃章门。太宗深夜派宫中官员到两人的军营,宇文士及打开营门让官员进入;段志玄关闭营门不让进入,说:“军门不能在夜间打开。”使者说:“这有陛下的亲笔诏书。”段志玄说:“夜间无法分辨诏书的真伪。”最终让使者留在营外直到天亮。太宗听说后赞叹说:“这才是真正的将军!”

太宗又撰写碑文刻在石头上,称“皇后节俭,临终前留下遗言要薄葬,认为‘盗贼的心思,只是为了获取珍贵财物,既然没有珍贵财物,他们又有什么可求的。’我本来的想法也是如此。君主以天下为家,何必把财物放在陵墓中,才算是自己的呢。如今凭借九嵕山建造陵墓,开凿石头的工匠只有一百多人,几十天就完成了。陵墓中不藏金玉,人马、器物都用土木制成,只是象征性的样子,希望能让盗贼打消念头,生者死者都没有拖累。应当让后世子孙都以此为准则。”

太宗一直思念皇后,在皇家园林中建造了一座高楼,用来眺望昭陵,曾带领魏征一同登上高楼,让他眺望。魏征仔细看了很久说:“我年老眼花,看不到。”太宗指着昭陵的方向给他看,魏征说:“我还以为陛下在眺望献陵(高祖陵),如果是昭陵,我早就看到了。”太宗流下眼泪,下令拆毁了高楼。

十二月二十二日,朱俱波、甘棠派使者入朝进贡。朱俱波位于葱岭以北,距离瓜州三千八百里。甘棠位于大海之南。太宗说:“中原安定后,四方少数民族自然会臣服。但我不能不感到畏惧,从前秦始皇威震胡、越,却二世而亡,希望各位能辅佐我弥补不足。”

魏王李泰受到太宗的宠爱,有人说三品以上官员大多轻视魏王。太宗大怒,召集三品以上官员,严厉责备他们说:“隋文帝时,一品以下官员都被诸王随意欺凌,他们难道不是天子的儿子吗!我只是不让诸子横行霸道罢了,却听说三品以上官员都轻视他们,如果我放纵他们,难道不能羞辱你们吗!”房玄龄等人都惶恐不安,流着汗跪拜谢罪。只有魏征神色严肃地说:“我私下认为当今群臣,心中没有人敢轻视魏王。依照礼仪,臣子和儿子的地位是一样的。《春秋》中说:周天子的使者即使地位低微,也排在诸侯之上。三品以上官员都是公卿,是陛下尊重礼遇的人,如果朝廷纲纪败坏,那另当别论;如今陛下圣明,魏王一定没有欺凌群臣的道理。隋文帝放纵他的儿子,让他们多行无礼之事,最终都被消灭,这又值得效仿吗?”太宗高兴地说:“说得有理,不得不服。我因为私人的喜爱而忘记了公义,刚才的愤怒,自以为没有过错,听到魏征的话,才知道自己理亏。君主说话怎能如此轻率呢!”

太宗说:“法令不能多次变更,多次变更就会繁琐,官员无法全部记住;而且前后不一致,官吏就会趁机作弊。从今以后,变更法令都要谨慎行事。”

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奏说:“宣州、饶州的银矿大量开采,每年可以得到数百万缗钱。”太宗说:“我贵为天子,所缺乏的不是钱财,而是遗憾没有好的建议能造福百姓。与其得到数百万缗钱,不如得到一位贤才!你从未举荐过一位贤才,罢免过一位不称职的人,却专门谈论开采银矿的利益。从前尧、舜把玉璧扔到山中,把珍珠投到谷中,汉朝的桓帝、灵帝却聚集钱财作为私人储藏,你是想把我比作桓帝、灵帝吗!”当天,罢免了权万纪的官职,让他回家。

这一年,将统军改名为折冲都尉,别将改名为果毅都尉。全国共分十道,设置军府六百三十四个,其中关内道有二百六十一个,都隶属于各卫和东宫六率。上等军府有士兵一千二百人,中等军府一千人,下等军府八百人。三百人为一个团,团设有校尉;五十人为一个队,队设有队正;十人为一个火,火设有火长。每个士兵的兵器、铠甲、粮食、装备都有固定数量,都由自己准备,交给军库储存,有征战时再发放。二十岁当兵,六十岁退役。擅长骑马射箭的为越骑,其余的为步兵。每年冬季的最后一个月,折冲都尉率领下属训练作战,应当配备马匹的,官府给予买马的钱,让士兵自行购买。需要宿卫京城的士兵轮流值勤,兵部根据距离的远近安排轮值次数,距离远的轮值次数少,距离近的轮值次数多,每次轮值一个月。

贞观十一年(丁酉,公元637年)

春季,正月,改封郐王李元裕为邓王,谯王李元名为舒王。

十五日,任命吴王李恪为安州都督,晋王李治为并州都督,纪王李慎为秦州都督。诸王即将赴任,太宗赐给他们书信告诫说:“我想送给你们珍贵的玩物,又担心会让你们更加骄奢,不如送给你们这几句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太宗建造飞山宫。二十四日,特进魏征上奏疏,认为:“隋炀帝依仗国家富强,不担心后患,穷奢极欲,让百姓穷困潦倒,最终死于他人之手,国家灭亡。陛下平定乱世,恢复正道,应当思考隋朝灭亡的原因和我们取得天下的原因,拆除高大华丽的宫殿,安居在简陋的宫殿中;如果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宫殿,沿袭旧制并加以装饰,这就是用混乱代替混乱,灾祸一定会降临,天下难得而易失,怎能不慎重呢!”

房玄龄等人先前接受诏令制定法令,认为:“旧法规定,兄弟分家居住,不能享受彼此的荫庇,而谋反连坐都要处死;祖孙之间可以享受荫庇,谋反连坐却只应流放。依据礼仪和情理,这很不妥当。如今制定法令,祖孙和兄弟因谋反连坐的都发配服劳役。”太宗同意了。从此,比古代的死刑减少了一大半,天下人都称赞依赖。房玄龄等人制定法令五百条,确立刑罚二十等,比隋律减少死刑九十二条,减少流放为徒刑的七十一条,总共删除繁琐有害的条文、改重刑为轻刑的,不计其数。又制定令一千五百九十多条。武德年间的旧制度,在太学举行释奠礼,以周公为先圣,孔子配享;房玄龄等人建议停止祭祀周公,以孔子为先圣,颜回配享。又删除武德以来的敕令格式,确定保留七百条,到这时颁布施行。还规定了枷、杻、钳、锁、杖、笞等刑具的长短、宽窄规格。

自从张蕴古死后,法官都以释放罪犯为戒;当时有判罪过重的,也不加以惩处。太宗曾问大理卿刘德威说:“近来刑罚过于严厉,为什么?”刘德威答:“这责任在君主,不在群臣,君主喜欢宽松刑罚就宽松,喜欢严厉刑罚就严厉。律文规定:判罪过重的减三等处罚,判罪过轻的减五等处罚。如今判罪过重的没有罪责,判罪过轻的却要遭受重罚,因此官吏为了保全自己,都争相从严判案,并非有人指使,而是害怕获罪。陛下如果一律依据律文判案,这种风气立刻就会改变。”太宗高兴地采纳了他的意见。从此,断案公正适当。

太宗鉴于汉朝预先修建皇陵,避免子孙仓促修建的劳费,又立志薄葬,担心子孙放纵奢靡;二月初二,亲自制定丧葬制度,依山建陵,仅能容纳棺材即可。

初九,太宗前往洛阳宫。

太宗到达显仁宫,因官吏储备的物资短缺,有人被谴责。魏征劝谏说:“陛下因储备物资短缺而谴责官吏,我担心会形成风气,日后百姓将无法生存,这恐怕不是陛下出行的本意。从前隋炀帝暗示郡县进献食物,根据食物的丰盛与否来奖惩,因此天下人都背叛了他。这是陛下亲眼所见,怎能效仿他呢!”太宗惊讶地说:“不是你,我听不到这样的话。”于是对长孙无忌等人说:“我从前经过这里,买饭吃,租屋住;如今供给如此丰盛,怎能还嫌不足呢!”

三月初一,发生日食。十五日,太宗在洛阳宫西苑设宴,在积翠池泛舟,回头对侍臣说:“隋炀帝建造这座宫苑,与百姓结下怨仇,如今都归我所有,正是因为宇文述、虞世基、裴蕴等人在宫内谄媚奉承、在宫外堵塞君主的视听,怎能不引以为戒呢!”

房玄龄、魏征献上所制定的《新礼》一百三十八篇;二十一日,太宗下诏施行。

任命礼部尚书王珪为魏王李泰的老师,太宗对李泰说:“你侍奉王珪应当像侍奉我一样。”李泰见到王珪,总是先行跪拜礼,王珪也以师道自居。王珪的儿子王敬直迎娶南平公主。在此之前,公主出嫁,都不用妇礼侍奉公婆,王珪说:“如今陛下圣明,一举一动都遵循礼法,我接受公主的拜见,难道是为了自身的荣耀,而是为了成就国家的美事。”于是与妻子坐在座位上,让公主手持食器,行侍奉公婆的礼仪。从此,公主开始行妇礼,从王珪家开始。

群臣再次请求封禅,太宗让秘书监颜师古等人商议封禅礼仪,由房玄龄裁定。

夏季,四月二十五日,魏征上奏疏,认为:“君主善始的多,善终的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大概是因为在忧患时能竭诚对待下属,安逸时就骄横放纵而轻视事物;竭诚对待下属,即使是胡、越之人也能同心同德,轻视事物,即使是至亲骨肉也会离心离德,即使以威严愤怒震慑,也都是表面顺从,内心不服。君主如果能在看到想要的东西时想到知足,在将要兴修工程时想到停止,在身居高位时想到谦虚,在志得意满时想到节制,在享受安逸时想到后患,在防范堵塞言路时想到接纳谏言,在痛恨谗言邪恶时想到端正自己,在进行爵位赏赐时想到不因喜悦而过度,在施行刑罚时想到不因愤怒而滥用,做到这‘十思’,再选拔贤才、任用能人,就可以无为而治了,又何必劳神费力代替百官的职责呢!”

喜欢资治通鉴白话版请大家收藏:()资治通鉴白话版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美丽NPC又被诓骗了  性福妈妈的一生  躺赢,我是专业的[快穿]  杨贵妃日本秘史之千年血脉密码  藏在心跳里的诗9  离婚后雌君又后悔了  病娇阴湿黏人搞强制?不要?我上  小比格也能当绿茶吗?  青宫十一年  [三国]开局丞相爱妾,但曹丞相  明媚清纯女友的陷落  四合院:守护何雨水,何雨柱逆袭  人,不准说咪邪恶!  洪荒:妖庭弃徒到混沌帝尊  斗罗:娇艳人妻小舞和女儿恶堕成肥猪的孕奴  在魔法学园被攻略的我  无敌纨绔丹帝  火影:我体内有一只上古凶兽  回忆并未蹉跎  躲缠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