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范围]汉哀帝建平二年至四年(公元前5-3年)
汉哀帝建平二年(丙辰年,公元前5年)
春季,正月,彗星出现在牛宿附近。
丁氏、傅氏家族骄横奢侈,都嫉恨傅喜(傅太后堂弟)的恭敬节俭。此外,傅太后想要获取“太皇太后”的尊号,与汉成帝的母亲(太皇太后王政君)地位相同;傅喜与孔光、师丹共同坚持认为不可以。哀帝一方面难以违背大臣们公正的议论,另一方面又被傅太后逼迫,犹豫不决拖了一年多。傅太后大怒,哀帝不得已,先免去师丹的官职以触动傅喜。但傅喜始终不肯顺从。朱博与孔乡侯傅晏(傅太后堂侄)勾结,共同谋划促成傅太后称尊号的事,多次在哀帝闲暇时进见,呈递密封奏章,诽谤诋毁傅喜和孔光。四月丁丑日(四月二十五日),哀帝终于下诏书免去傅喜的官职,让他以侯爵身份返回封地。
御史大夫的官职被撤销后,议论的人大多认为古今制度不同,汉朝从天子称号到下级佐吏,都与古代不同,却单单改变三公制度,职责权限难以分明,对国家治乱没有益处。于是朱博上奏说:“按照旧例:选拔郡国守相中政绩考核优秀者担任中二千石(九卿级别),再从中二千石中选拔担任御史大夫,能胜任的就升为丞相;官位等级有序,是为了尊崇圣德,重视国相。如今中二千石不经御史大夫一职就直接升为丞相,权威太轻,不足以重视国家大政。臣愚见认为可以撤销大司空官职,恢复设置御史大夫,遵循奉行旧有制度。臣愿竭尽全力,以御史大夫的身份为百官表率!”哀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夏季,四月,戊午日(四月初六),重新任命朱博为御史大夫。又任命丁太后的哥哥阳安侯丁明为大司马、卫将军,设置官属;大司马的称号和冠冕规格依照旧例(即王莽担任大司马时的规格)。
傅太后又亲自下诏给丞相和御史大夫说:“高武侯傅喜依附臣下欺瞒君上,与前任大司空师丹同心背叛,放弃君命败坏宗族,不适合再参加朝会,应遣送回封国。”
丞相孔光,在汉成帝时讨论皇位继承人(指反对立哀帝为太子),就与哀帝有持不同意见的嫌隙,后来又严重违背傅太后的旨意。因此傅氏家族在位的官员与朱博里应外合,共同诽谤诬陷孔光。乙亥日(四月二十三日),哀帝下诏书免去孔光的官职,贬为平民。任命御史大夫朱博为丞相,封为阳乡侯;任命少府赵玄为御史大夫。当朱博登上大殿台阶准备接受任命诏书时,突然响起像钟鸣一样巨大的声音,殿中的郎官和吏员们都听到了。哀帝询问黄门侍郎蜀郡人扬雄和李寻。李寻回答说:“这是《洪范》里所说的‘鼓妖’。按照经师的说法,君主不明察,被众人迷惑,让徒有虚名的人得到晋升,就会出现有声无形的怪异现象,不知道从哪里发出的。《洪范传》说:‘年、月、日的中期,那么正卿(执政大臣)要承受其咎。’现在发生在四月(年中)的辰日、巳时(日中),这就是‘中’。正卿,指的就是执政大臣。应该罢免丞相和御史大夫,以应验天变。即使不罢免,不出一年,他们自己也会遭受灾祸。”扬雄也认为:“鼓妖,是君主听政有过失的象征。朱博为人刚强坚毅,善用权谋,适合做将领不适合做丞相,恐怕会有凶险急迫的灾祸。”哀帝不听。
朱博当上丞相后,哀帝就采用他的建议,下诏说:“定陶共皇这个称号,不应该再保留‘定陶’二字。尊奉共皇太后(傅太后)为帝太太后,称永信宫;共皇后(丁姬)为帝太后,称中安宫;在京师为共皇(刘康)建立寝庙,比照宣帝父亲悼皇考(刘进)的规格。”于是四位太后(太皇太后王政君、皇太太后傅氏、帝太后丁氏、皇太后赵飞燕)各自设置少府、太仆,官秩都是中二千石。傅太后取得尊号后,尤其骄横,和太皇太后说话时,甚至称她为“老太婆”。当时丁氏、傅氏家族在一两年间突然极其显贵兴盛,担任公卿列侯的人很多。然而哀帝并不太给他们实权,他们的权势不如王氏家族在成帝时代那样大。
丞相朱博、御史大夫赵玄上奏说:“先前高昌侯董宏,首先提出尊奉帝号的建议,却被关内侯师丹弹劾,免官为平民。当时天下正为先帝服丧,把政事委托给师丹,师丹不深思褒扬推崇尊号的重大意义,反而妄加非议,压制贬低尊号,损害了孝道,没有比这更大的不忠了!陛下仁德圣明,明确地确定了尊号,董宏因忠孝重新封为高昌侯;而师丹的罪恶逆逆行径暴露无遗,虽然蒙受赦免诏令,也不应该拥有爵位封邑,请求将他免为平民。”奏章被批准。他们又上奏说:“新都侯王莽从前担任大司马,不能弘扬尊崇尊号的大义,反而压制贬低尊号,损害孝道,理当公开处死。幸而蒙受赦免诏令,也不应该拥有爵位封地,请求将他免为平民。”哀帝说:“因为王莽与太皇太后有亲属关系,不予免职,只遣送回封国。”另外,平阿侯王仁(王莽堂兄弟)因窝藏赵昭仪(赵合德)的亲属,也被遣送回封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天下有很多人为王氏家族感到冤屈。谏大夫杨宣呈上密封奏章说:“孝成皇帝(汉成帝)深思宗庙社稷的重要,称赞陛下的至高品德以继承皇位,他的策略深远,恩德极为深厚。追念先帝的心意,难道不是想用陛下来代替自己,以便侍奉太皇太后(王政君)吗!太皇太后年已七十,屡经忧伤(成帝、哀帝父刘康皆早逝),敕令王氏亲属退避,让路给丁、傅家族(指王莽被遣就国),路上的行人都为之落泪,何况陛下呢!陛下登高远望时,难道不觉得在成帝的延陵前有愧吗!”哀帝深为他的话所感动,又封成都侯王商的次子王邑为成都侯。
朱博又上奏说:“汉朝旧制,设置部刺史,官秩低但奖赏丰厚,所以人人都努力立功,乐于进取。先前撤销刺史,改设州牧,官秩为真二千石,地位仅次于九卿;九卿职位空缺时,由政绩考核优秀者递补;其中才能中等的人则只求保全自己而已。恐怕这样下去,治理的功效会逐渐衰退,奸邪不法之事无法禁止。臣请求撤销州牧,依旧设置刺史。”哀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六月,庚申日(六月初九),帝太后丁氏去世。哀帝下诏,将她的灵柩运回定陶安葬在共皇陵园,征发陈留、济阴两郡及附近封国五万人挖掘墓穴、填土筑坟。
当初,成帝时,齐人甘忠可假造《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十二卷,说汉朝正逢天地的大终结,应当重新接受天命于天,并将此学说传授给渤海人夏贺良等。中垒校尉刘向(刘歆之父)上奏甘忠可假借鬼神,欺骗君主迷惑民众;甘忠可被关进监狱,审讯认罪;还未判决,就病死了。夏贺良等人仍私下互相传授。哀帝即位后,司隶校尉解光、骑都尉李寻举荐夏贺良等人,他们都在黄门(宫廷)等待皇帝召见。哀帝多次召见他们,夏贺良等人陈述说:“汉朝的国运已经中衰,应当重新接受天命。成帝不应天命,所以没有后嗣。如今陛下长期患病,灾异变异多次出现,这是上天在谴责警告人。应该赶紧更改年号和帝号,才能延年益寿,皇子降生,灾异平息。如果懂得这些道理却不实行,灾祸将无所不至,洪水将会涌出,火灾将要燃起,涤荡百姓。”哀帝久病不愈,希望这些做法能有效,于是听从了夏贺良等人的建议,下诏大赦天下,将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改为太初元年(元年号),自称“陈圣刘太平皇帝”,并将计时用的漏壶刻度由一百度改为一百二十度(象征新的开始)。
秋季,七月,哀帝将渭城(咸阳)西北原上的永陵亭地区定为自己的初陵(陵墓),不再迁徙郡国民众。
哀帝更改年号一个多月后,病情依然如故。夏贺良等人还想胡乱更改政事,大臣们争相反对,认为不能答应。夏贺良等人上奏说:“大臣们都不懂天命,应该罢免丞相、御史大夫,任用解光、李寻来辅佐朝政。”哀帝因为他们的预言没有应验,八月,下诏说:“待诏夏贺良等人建议更改年号帝号,增加漏刻,说是可以使国家永远安定。朕信道不够坚定,错误地听信了他们的话,希望能为百姓造福,但最终没有好的效验。有过错而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六月甲子日(六月初九)发布的诏书(指大赦改元等),除了大赦令外,其余措施全部废除。夏贺良等人违背正道,蛊惑民众,其奸邪行为应当彻底追究。”夏贺良等人都被关进监狱,处死。李寻和解光被减死罪一等,流放到敦煌郡。
哀帝因为久病不愈,把前代曾经兴建的祭祀各种神灵的祠庙共七百多所全部恢复,一年内进行三万七千次祭祀。
傅太后对傅喜怨恨不已,派孔乡侯傅晏暗示丞相朱博,让他上奏免除傅喜的侯爵。朱博与御史大夫赵玄商议此事,赵玄说:“事情以前已经裁决(指遣就国),现在再提,恐怕不合适吧?”朱博说:“我已经答应孔乡侯了。普通人之间的约定,尚且要拼死履行,何况是面对至尊(傅太后)!我朱博只有一死了!”赵玄随即同意。朱博不愿意单独弹劾傅喜一人,因为前大司空汜乡侯何武先前也因过失被免官遣回封国,情况与傅喜相似,就同时上奏:“傅喜、何武先前在位时,对治理国家都没有什么益处,虽然已被免职遣回封地,但保留爵位封地,也是不合适的。请求将他们一并免为平民。”哀帝知道傅太后一向怨恨傅喜,怀疑朱博、赵玄是秉承傅太后的旨意,立即召赵玄到尚书处询问情况,赵玄承认了。哀帝下诏:“左将军彭宣与朝中大臣一同审问此案”,彭宣等人上奏弹劾“朱博、赵玄、傅晏都犯了大逆不道、大不敬之罪,请求将他们召至廷尉诏狱(皇帝特设监狱)审问”。哀帝减轻赵玄死罪三等;削去傅晏封邑的四分之一;派谒者持节召丞相朱博到廷尉那里去,朱博自杀,封国被废除。
九月,任命光禄勋平当为御史大夫;冬季,十月,甲寅日(十月二十五日),升任平当为丞相;因为正值冬季(不宜封侯),暂且赐爵关内侯。任命京兆尹平陵人王喜为御史大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哀帝想让丁氏、傅氏家族的人担任掌握兵权的要职。本年,下策书免去左将军淮阳人彭宣的官职,让他以关内侯身份回家,而任命光禄勋丁望(丁太后族人)接替左将军。
乌孙王国的卑爰疐侵犯劫掠匈奴西部边境,匈奴单于派兵反击,杀死数百人,掳掠千余人,赶走牛畜而归。卑爰疐恐惧,派儿子趋逯到匈奴作人质,单于接受了他,并将此事报告汉朝。汉朝派使者责备单于,命令他将卑爰疐的儿子送回。单于接受诏令,将人质送回。
汉哀帝建平三年(丁巳年,公元前4年)
春季,正月,立广德夷王(刘云客)的弟弟刘广汉为广平王。
癸卯日(正月二十二日),帝太太后(傅太后)居住的桂宫正殿发生火灾。
哀帝派使者召丞相平当,打算封他为侯。平当病重,没有应召。家里人有的对平当说:“难道不能勉强支撑着起来接受侯印,为子孙后代考虑吗?”平当说:“我身居丞相高位,已经背负了白吃饭的责备了。勉强起来接受侯印,回来卧床而死,死了也罪过更大。现在我之所以不起来,正是为了子孙后代啊!”于是上书请求退休,哀帝不准。三月,己酉日(三月二十九日),平当去世。
彗星出现在河鼓星(牛郎星)附近。
夏季,四月,丁酉日(四月十七日),任命王嘉为丞相,任命河南太守王崇为御史大夫。王崇是京兆尹王骏的儿子。王嘉认为当时的政治苛刻严峻,郡国守相频繁变动,于是上疏说:“臣听说圣王的功绩在于得到人才。孔子说:‘人才难得,难道不是这样吗!’所以后代设立诸侯,是效法前代的贤人。即使不能都贤明,天子也可以为他选择臣子、任命卿相来辅佐他。居住在这个封国里,世代受到尊重,然后当地士人百姓才会归附。因此教化得以推行,治国之功得以建立。现在的郡守,权力比古代的诸侯还重,过去朝廷尽心选拔贤才,但贤才难得,选拔提升可以任用的人,有的甚至起用于囚徒之中。从前魏尚犯罪被关押,文帝(汉文帝)被冯唐的话感动,派使者持符节赦免了他的罪,任命他为云中太守,匈奴因此忌惮。武帝(汉武帝)从刑徒中提拔韩安国,任命为梁国内史,使得梁孝王(武帝弟)兄弟得以和睦。张敞担任京兆尹,犯了罪应被免职,狡猾的官吏知道他将被免职,就故意冒犯他,张敞逮捕并处死了这个官吏,该官吏的家属申诉冤情,使者复审案件,弹劾张敞滥杀无辜,皇上下令逮捕,但未正式下达逮捕文书(意欲宽宥),正逢张敞被免职;张敞逃亡十几天,宣帝(汉宣帝)征召张敞任命为冀州刺史,最终获得他的效力。前代并非偏爱这三个人,而是看重他们的才能器识有益于国家啊。孝文帝时,官吏任职长的甚至子孙都长大了,有的以官名为姓氏,仓氏、库氏就是管理仓库官吏的后代;那些俸禄二千石的高级官员也安心官位乐于职守,然后上下互相勉励,没有苟且敷衍之心。后来逐渐改变,公卿以下官员互相督促催促(急功近利),又频繁更改政令,司隶校尉、部刺史检举弹劾苛刻琐碎,揭发隐私,有的官吏任职仅几个月就被罢免,送旧官迎新官的人,在道路上往来交错。中等才能的人苟且容身以求保全,下等才能的人心怀恐惧顾虑自身,一心营私的人越来越多。二千石的官员越来越被轻视和看不起,官吏百姓都怠慢轻视他们,有的抓住他们微小的过失,添油加醋构成罪状,向刺史、司隶告发,或者直接上书控告。百姓知道他们容易受伤害,稍不如意就有反叛之心。前些年山阳郡的亡命之徒苏令等人横行肆虐,官吏士兵面临危难,没有谁肯为节操道义而死,就是因为郡守、国相的威望和权力早就被剥夺殆尽了。孝成皇帝(汉成帝)对此感到后悔,下诏书,强调二千石官员(即使犯法)也不得故意纵容包庇(指严惩失职),并派遣使者赏赐黄金,慰问安抚,以示厚意,这确实是认识到国家有急难时,需要依靠二千石官员;只有二千石官员受到尊重、处境安稳,才能驱使下属。孝宣皇帝(汉宣帝)爱护那些善于治理百姓的官吏,对于弹劾他们的奏章,往往留在宫中不批复,遇赦令时就一并解除。旧例:尚书很少下发弹劾奏章(给被弹劾者),因为怕烦扰百姓,取证审讯,有的会死在狱中,所以奏章中必须有‘敢告之’(表示案情重大,必须追究)字样,尚书才下发查办。希望陛下留心选择贤能,记住他们的优点而忘掉他们的过失,容忍臣子的小错,不要求全责备。二千石官员、部刺史、三辅县令中有才能称职的,按人情不可能没有过失差错,应当宽大处理,使尽心尽力的人得到鼓励。这是当今的急务,是国家之利。从前苏令事件爆发,朝廷想派遣大夫去追查情况,当时发现大夫中没有合适的人选,就征召盩厔县令尹逢,任命为谏大夫派遣前去。现在诸位大夫中有才能的很少,应该预先培养可以造就的人才,那么士人就会为国赴难不惜生命。事到临头才仓促寻求,这不是显明朝廷的做法啊。”王嘉趁机推荐儒者公孙光、满昌以及能干的官吏萧咸、薛修等人,都是过去担任过二千石官而有声誉的人,哀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任用了他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为了治疗丈夫的勃起障碍,只好和儿子上床的教师美母 盛唐探案录 男频文女主觉醒后 11字谜案 开在高中门口的小饭馆 独占悖论(1V3) 偏离航道 希望之线 歡迎來到天堂島 皇帝聊天群 狼窝(nph,强制,性虐,bg) 惊!白天给我看病的医生晚上居然这样做... 战损生存指南 沉默的巡游 偏离航道(1v1h兄妹骨科bg) 我能看见东西价值,成了富贵花! 一嫁三夫,他们还是死对头! 宿敌就是妻子 疾风回旋曲 [犬夜叉] 情迷意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