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范围]汉成帝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到汉哀帝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
汉成帝绥和二年(甲寅年,公元前7年)
春季,正月,汉成帝前往甘泉宫,在泰畤举行祭天仪式。
二月,壬子日(十三日),丞相翟方进去世。当时火星停留在心宿区域(荧惑守心,古人认为是大凶之兆)。丞相府议曹、平陵人李寻上书给翟方进说:“天象灾变急迫,巨大的责罚一天天加重,怎么能只靠贬斥驱逐小官来应付?整个丞相府三百多人,请君侯您从中选择一些人,与他们一起尽忠职守,设法转变凶兆。”翟方进非常忧虑,不知如何是好。正好有个叫贲丽的郎官擅长星象,说大臣应当承担天谴。于是成帝召见翟方进。翟方进从宫中回来,还没来得及自杀,成帝就下达诏书责备他,指责他治理政事不善,灾害频发,百姓穷困,并说:“我想罢免你的相位,但又不忍心。特派尚书令赐你上等美酒十石,养牛一头,你好自为之吧!”翟方进当天就自杀了。成帝对此事秘而不宣,派遣九卿捧着皇帝的策书,赠予翟方进丞相、高陵侯的印信和绶带,赐给皇帝专用的棺木、少府(掌管皇室事务的机构)提供的丧葬用具,连房柱和栏杆都用白布包裹。天子数次亲临吊唁,礼仪赏赐都不同于其他丞相。
司马光评论说:晏婴曾说过:“天命不可怀疑,也无法改变它。”祸福的到来,怎么可以转移呢!从前楚昭王、宋景公不忍心将灾祸转嫁给大臣,说:“把心腹的疾病移到四肢,有什么好处呢!”假如灾祸可以转移,仁慈的君主尚且不肯这样做,更何况根本不能转移呢!假如翟方进的罪不至死却被处死(指迫其自杀以应天谴),来应付天象大变,这是欺骗上天;翟方进有罪应当惩罚,却隐瞒其被逼自杀的事实而厚葬他,这是欺骗世人;汉成帝想欺骗上天、欺骗世人,但最终毫无益处,可以说是不懂得天命了。
三月,成帝前往河东郡,祭祀后土神。
丙戌日(三月十九日),成帝在未央宫驾崩。
成帝一向身体强壮,没有疾病。当时,楚思王刘衍、梁王刘立来京朝见,第二天早晨就要辞行离京,成帝晚上安排他们在白虎殿住宿;又打算任命左将军孔光为丞相,已经刻好了侯爵的印信,写好了封爵的赞辞。深夜,成帝还很平安,快到清晨时,他想穿衣起床,却突然衣服滑落,不能说话,在昼漏十刻时(约早上5点)驾崩。民间议论纷纷,都归罪于赵昭仪(赵飞燕的妹妹赵合德)。皇太后(王政君)下诏命大司马王莽会同御史、丞相、廷尉共同审理,查问皇帝起居和发病的情况;赵昭仪(赵合德)自杀。
班彪(班固之父)评论说:我的姑母(班婕妤)曾在后宫充任婕妤,我的父亲和兄弟都在宫中侍奉皇帝,他们多次对我说:“成帝很注重仪表,乘车时端正站立,不向内回顾,不急促说话,不用手指点别人。临朝时深沉静默,神态尊严如同神明,真可谓有庄重威严的天子仪容。他博览古今典籍,能容纳接受直率的谏言,公卿大臣的奏议有值得称道的。他生逢太平盛世,上下和睦。然而他沉溺于酒色,使赵氏(赵飞燕姐妹)在宫内作乱,外戚(王氏)在朝廷专权,说起来真令人叹息!”自建始年间(成帝年号)以来,王氏开始掌握国家大权,哀帝、平帝在位时间短促,王莽最终篡位,大概王莽作威作福的权力基础,是逐渐形成的啊!
当日(成帝驾崩日),孔光在先帝(成帝)灵柩前拜受丞相、博山侯印绶。
富平侯张放听到成帝驾崩的消息,思念哀痛,哭泣而死。
荀悦评论说:张放并非不爱皇帝,但他的心中没有忠君之念。所以,只有爱君之心而没有忠心,是仁德的祸害!
皇太后下诏:长安南郊、北郊的祭祀照旧进行。
夏季,四月,丙午日(初九),太子刘欣即皇帝位(即汉哀帝),拜谒高祖庙;尊皇太后(王政君)为太皇太后,皇后(赵飞燕)为皇太后。大赦天下。
哀帝刚即位,亲自厉行节俭,减少各项开支,政事都由自己决定,朝廷上下一致期望国家能得到很好的治理。
己卯日(四月十二日),将孝成皇帝安葬于延陵。
太皇太后(王政君)下令傅太后(哀帝祖母)、丁姬(哀帝生母)每十天一次到未央宫(哀帝居所)。
哀帝下诏询问丞相、大司空:“定陶共王太后(傅太后)应该住在哪里?”丞相孔光一向听说傅太后为人刚强暴烈,工于心计,哀帝还在襁褓中时,她就亲自抚养教导直至成人,哀帝得以继位她也出了大力;孔光担心傅太后干预政事,不想让她早晚与皇帝接近,就建议说:“定陶太后应另建宫殿居住。”大司空何武说:“可以住在北宫。”哀帝采纳了何武的建议。北宫有紫房复道(有顶盖的通道)通往未央宫,傅太后果然从复道早晚到哀帝住处,要求给她上尊号,使她尊贵,并封赏她的亲属,使哀帝无法按正直的原则行事。高昌侯董宏迎合哀帝和傅太后的心意,上书说:“秦庄襄王的生母本是夏氏,后来被华阳夫人收为养子,庄襄王即位后,两位母亲都尊称为太后。应该尊立定陶共王后(傅太后)为帝太后。”哀帝把奏章交给有关部门讨论。大司马王莽、左将军、关内侯、兼管尚书事的师丹上奏弹劾董宏:“明知皇太后是极为尊贵的称号,现在天下一统,他却引用已被灭亡的秦朝作为比喻,误导圣朝,这不是他应该说的话,犯了大不敬之罪!”哀帝刚刚即位,态度谦让,采纳了王莽、师丹的意见,将董宏免官,贬为平民。傅太后大怒,要挟哀帝,一定要称尊号。哀帝于是转告太皇太后(王政君),太皇太后下诏尊称定陶恭王(刘康,哀帝之父)为恭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五月,丙戌日(十九日),哀帝立傅氏(傅太后堂弟傅晏的女儿)为皇后。
哀帝下诏说:“《春秋》有言,母亲因儿子而尊贵。应尊定陶太后(傅太后)为恭皇太后,丁姬(哀帝生母)为恭皇后,各设置左右詹事,封邑如同长信宫(太皇太后居所)、中宫(皇后居所)的规格。”追尊傅太后的父亲为崇祖侯,丁皇后的父亲为褒德侯;封哀帝的舅舅丁明为阳安侯,舅舅的儿子丁满为平周侯,皇后的父亲傅晏为孔乡侯,皇太后(赵飞燕)的弟弟、侍中、光禄大夫赵钦为新城侯。太皇太后(王政君)下诏命大司马王莽回家养老,以避让皇帝的外戚(丁氏、傅氏)。王莽上书请求退休。哀帝派尚书令传达诏书,命王莽出来任职。又派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左将军师丹、卫尉傅喜禀告太皇太后说:“皇帝听到太后的诏令,非常悲伤!如果大司马不出来任职,皇帝就不敢处理朝政了!”太皇太后于是又命令王莽处理政务。
成帝时代,郑国靡靡之音(俗乐)非常盛行,宫廷乐师如丙强、景武等人富比王侯,皇亲国戚甚至与皇帝争抢歌舞艺人。哀帝在做定陶王时就厌恶这种情况,加上他生性不喜好音乐,六月,下诏说:“孔子不是说过吗:‘抛弃郑国的音乐,郑国的音乐淫靡。’应撤销乐府官署;郊祀大典的乐章和古代兵法武乐,属于儒家经典所记载的,不是郑国、卫国那种靡靡之音的,列出条目上奏,归属其他官署管理。”这次裁减的人员超过一半。然而百姓受靡靡之音熏染已久,朝廷又没有制定高雅的乐曲来替代它们,因此豪富官吏和百姓依然沉醉其中,一如往常。
王莽推荐中垒校尉刘歆有才干德行,任命为侍中,逐步升迁为光禄大夫,地位显贵,深受宠信;刘歆改名为刘秀(即刘歆,字子骏)。哀帝又命刘秀负责整理校对《五经》,完成其父刘向未竟的事业。刘秀于是汇总群书,编成《七略》上奏,包括:《辑略》(总论)、《六艺略》(儒家经典)、《诸子略》(诸子百家)、《诗赋略》(文学)、《兵书略》(军事)、《术数略》(占卜历法等)、《方技略》(医药等)。全书共分六略(辑略不算独立类别),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其中叙述诸子学派,分为九个流派: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刘秀认为:“这九家都兴起于王道衰微、诸侯争霸的时代,当时的君主各有好恶,所以九家的学说蜂拥而出,各自推崇自己的主张,用这些主张游说各国,以求诸侯采纳。他们的言论虽然不同,但就像水火相灭又相生一样;仁与义,敬与和,虽然相反却都相辅相成。《易经》说:‘天下目标相同而途径各异,归宿一致而思路不同。’现在各学派学者推崇自己的长处,穷尽智慧思索以阐明其宗旨,虽然各有遮蔽和不足,但综合他们的主要旨归,也都是《六经》的支流或末流。假使这些人能遇到圣明的君主,得到公正的评判裁断,都可以成为辅佐之才。孔子说过:‘礼仪失传了,可以到民间去寻求。’现在距离圣人的时代已经久远,治国之道残缺不全,没有地方再去寻求,这九家学派,不也比民间强吗!如果能钻研《六经》的学说,再参考这九家的言论,舍弃短处,采取长处,就可以通晓治国安邦的方略了。”
河间惠王刘良,能遵循其先祖河间献王(刘德)的德行,他的母亲王太后去世,他完全按照礼仪服丧;哀帝下诏增加封邑一万户,作为皇族表率。
当初,董仲舒曾劝谏汉武帝,认为:“秦朝采用商鞅之法,废除井田制,人民可以买卖土地,造成富者田地阡陌相连,贫者无立锥之地,城邑中有富比诸侯的豪强,乡里有富比封君的豪绅,小民怎能不困苦!古代的井田制虽然难以立刻实行,但应该稍微恢复古代制度,限制人民占田数量,以补给不足者,堵塞土地兼并之路;废除奴婢制度,禁止主人擅自杀害奴婢;减轻赋税,减少徭役,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然后国家才可以治理好!”等到哀帝即位,师丹又建议说:“如今连续几代太平,豪富官吏和百姓的财产数以亿计,而贫弱的人却更加困苦,应该略加限制。”哀帝把这个建议交臣下讨论。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上奏请求:“规定诸侯王、列侯、公主占田各有限额;关内侯、官吏、平民占田都不得超过三十顷;奴婢不得超过三十人。期限定为三年。违犯者没收田产、奴婢入官。”当时田宅、奴婢的价格因此下跌,皇亲贵戚和皇帝亲近的人(丁、傅及董贤等)都感到不便。哀帝于是下诏说:“暂且等待以后再说。”这个办法就被搁置了。哀帝又下诏给齐国的三服官(主管制作皇帝春夏冬三季服装的官员):“各种官府的织造机构,那些难以制作、妨害女工(指纺织刺绣等)的物品,都停止制作,不再向京师输送。废除‘任子令’(高级官员可保举子弟为官)以及‘诽谤诋欺法’(禁止诽谤朝廷的法令)。掖庭(后宫)宫女年龄在三十岁以下的,令其出嫁;官奴婢年龄在五十岁以上的,免除奴婢身份成为平民。增加俸禄在三百石以下的官吏的俸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哀帝在未央宫摆设酒宴,内者令(官名)为傅太后布置了帷帐,座位设在太皇太后座位旁边。大司马王莽巡视后,责备内者令说:“定陶太后(傅太后)是藩王的妃妾(指刘康是诸侯王),怎么能和至尊(太皇太后)平起平坐!”下令撤去帷帐,重新安排座位。傅太后听说后,大怒,不肯赴宴,深深怨恨王莽;王莽再次请求退休。秋季,七月,丁卯日(初一),哀帝赐给王莽黄金五百斤,四匹马驾的安车(可坐乘的车),让他免职回家。公卿大夫中很多人称赞王莽,哀帝于是给予王莽特别的恩宠,在他家中设置中黄门(侍从宦官),为王家服务,每十天赐餐一次。又下诏增加曲阳侯王根(王莽叔父)、安阳侯王舜(王莽堂弟)、新都侯王莽、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的封邑户数不等。任命王莽为特进(荣誉职衔)、给事中(可出入宫廷),每月初一、十五朝见皇帝,朝见时的礼节如同三公。又召回红阳侯王立(王莽叔父)住在京师。
傅太后的堂弟、右将军傅喜,爱好学问,有志向德行。王莽被罢免后,众人把希望寄托在傅喜身上。当初,哀帝加封外戚官爵时,唯独傅喜谦逊称病推辞;傅太后开始干预政事,傅喜多次进谏劝阻;因此傅太后不想让傅喜辅政。庚午日(初四),哀帝任命左将军师丹为大司马,封为高乡亭侯。赐给傅喜黄金百斤,收回右将军印信绶带,以光禄大夫的身份在家养病;任命光禄勋、淮阳人彭宣为右将军。大司空何武、尚书令唐林都上书说:“傅喜品行美好高洁,忠诚为国,是能辅佐朝廷的大臣。现在因为一点小病就突然被遣送回家,众人失望,都说:‘傅氏是贤良之人,因为意见与定陶太后不合,所以被斥退。’百官无不替国家感到惋惜。忠臣是社稷的卫士。鲁国因有季友而得以安定,楚国因有子玉(成得臣)而受到重视,魏国因有信陵君(魏无忌)而挫败强敌,项羽因有范增而得以生存。百万之众,不如一位贤才,所以秦国用千金去离间廉颇,汉高祖散黄金以疏远范增(亚父)。傅喜在朝,是陛下的光辉,也是傅氏兴废的关键。”哀帝自己也很器重傅喜,所以不久又起用了他。
建平侯杜业上书诋毁曲阳侯王根、高阳侯薛宣、安昌侯张禹,而推荐朱博。哀帝年少时就听说王氏骄横气盛,心里对他们没有好感,因为刚刚即位,所以暂且优待他们。一个多月后,司隶校尉解光上奏:“曲阳侯王根在先帝(成帝)陵墓尚未完工时,就公然聘娶了原掖庭(后宫)女乐官殷严、王飞君等,设置酒宴歌舞作乐。还有王根的侄子成都侯王况,也聘娶了原掖庭的贵人(后宫嫔妃等级)为妻。他们都毫无人臣之礼,犯了大不敬、大逆不道之罪!”于是哀帝说:“先帝对待王根、王况父子,极为优厚,现在他们竟背恩忘义!”因为王根曾建议立太子(即哀帝)有安定社稷之功,所以只遣送他回封国;免去王况为平民,遣回原籍。凡王根及王况父亲王商(王莽伯父)所推荐保举做官的人,全部罢免。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偏离航道 希望之线 盛唐探案录 开在高中门口的小饭馆 宿敌就是妻子 战损生存指南 惊!白天给我看病的医生晚上居然这样做... 皇帝聊天群 独占悖论(1V3) 偏离航道(1v1h兄妹骨科bg) 男频文女主觉醒后 沉默的巡游 狼窝(nph,强制,性虐,bg) 疾风回旋曲 歡迎來到天堂島 11字谜案 我能看见东西价值,成了富贵花! 一嫁三夫,他们还是死对头! 为了治疗丈夫的勃起障碍,只好和儿子上床的教师美母 [犬夜叉] 情迷意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