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中文网

630中文网>朱墙玉碎:重生为后 > 第94章 根扎厚土枝向云天(第1页)

第94章 根扎厚土枝向云天(第1页)

萧煜走后的第一个清明,皇太孙带着阿木去了碎玉轩的海棠树下。树开花了,粉白的花瓣落了一地,像沈清辞当年绣帕子落下的丝线。皇太孙把一捧“共生土”撒在树根下,里面混着中原的沃土、极北的黑土、南洋的红泥。

“爷爷和奶奶说过,好土要混在一起才养树,”他轻声说,“就像好人要凑在一起才养天下。”

阿木穿着那件宽大的“万国树”棉袍,虽然依旧不合身,却洗得干干净净。他学着中原的规矩,给树根磕了三个头,说:“奶奶的帕子,爷爷的棉袍,都在万国馆好好的呢。树看着,会放心的。”

万国馆的“共生树”模型前,每天都有人来祭拜。百姓们捧着自家种的作物,放在棉袍和帕子前:老农带来新收的海稻,厨子端来刚烤的“共生面包”,孩子们则献上用“共生土”种出的第一朵花。

有个瞎眼的老绣娘,摸着棉袍上的针脚流泪:“这是沈夫人的手艺啊……当年她教我们用珊瑚线绣海棠,说线要缠紧才结实,就像人心要连紧才安稳。”

皇太孙让人把这些故事记下来,编成《共生双老传》,用通语和各国文字印刷,送到商道的每个驿站。书里没有写帝王将相的功业,只记着萧煜如何卸甲归田,沈清辞如何绣帕传情,记着他们和农妇一起种桑,和渔民一起晒鱼露,记着那口永远冒着热气的“团圆锅”。

“这才是该让后人记住的,”皇太孙对史官说,“不是金戈铁马,是柴米油盐里的共生。”

极北的“共生田”越来越大。阿木带着部落的人,用“共生土”改良了大片冻土,种上中原的番茄、西洋的小麦,还有自己培育的耐寒稻。每块田边都立着木牌,写着“此田承中原暖,载极北韧”。

他把那件“万国树”棉袍挂在冰屋的正中央,部落的孩子来学认字时,他就指着棉袍上的绣纹讲:“这是中原的稻,这是南洋的鱼,这是西洋的玫瑰……它们凑在一起,才是天下。”

有个雪夜,冰屋漏风,棉袍被吹落在地。阿木捡起来时,发现下摆的针脚松了,露出里面混纺的羊毛和棉絮——西洋的暖,中原的柔,果然缠在一起。他连夜用鲸骨针缝好,针脚歪歪扭扭,却像在续写沈清辞的故事。

这年的“万国农运会”,新增了“双老杯”赛事,比的不是产量,是“共生”的巧思。中原的农妇用极北的耐寒麦粉,做出了夹着番茄酱的“双老馍”;西洋的园丁用南洋的椰壳当花盆,种出了中原的牡丹;阿木则带着部落的孩子,用共生土和冰原雪水,培育出会在寒冬开花的“共生菊”。

“这花有中原的瓣,极北的蕊,”阿木捧着花对皇太孙说,“像爷爷的棉袍裹着奶奶的帕子,冻不死,也开不败。”

皇太孙把“双老杯”颁给他时,万国馆的钟声正好敲响。钟声穿过广场,传到试验田,传到商道,传到极北的冰原,像在说:“你们看,他们的花,开了。”

入冬后,《共生双老传》传到了西洋。西洋国王读着书里的故事,看着插图上萧煜和沈清辞在田间劳作的样子,忽然让人在王宫旁建了座“共生园”,里面种满了中原的海稻、极北的耐寒麦、南洋的椰子,说“要让大胤的双老,在西洋也有块歇脚的田”。

消息传回中原,皇太孙让人把西洋“共生园”的画像,贴在《万国共生志》的最后一页,旁边写着:“根在中原,枝在西洋。”

碎玉轩的海棠树落了叶,光秃秃的枝桠指向天空。皇太孙站在树下,看着地上的落叶被风吹向远方,忽然觉得,萧煜和沈清辞从来没有离开。他们变成了共生土里的养分,变成了棉袍上的丝线,变成了孩子们嘴里的故事,变成了这天下每一寸土地里,那股让不同事物凑在一起、慢慢变好的力气。

阿木从极北寄来一封信,说他们的耐寒稻又丰收了,用新米做的“南北和”,分给了相邻的部落。信里还夹着一片干枯的“共生菊”花瓣,说:“这花在雪地里开了三个月,像爷爷的棉袍一样暖。”

皇太孙把花瓣夹进《共生双老传》里,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忽然明白,所谓永恒,就是让那些温暖的故事,像共生土一样,和新的岁月混在一起,长出新的希望。

而他要做的,就是继续当那个浇水的人。

喜欢朱墙玉碎:重生为后请大家收藏:()朱墙玉碎:重生为后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被迫和死对头上婚综后  乙女向短篇  九霄战龙诀  女A的品格[娱乐圈]  不可以叫妈妈哦[娱乐圈]  她照亮我[破镜重圆]  成为万人迷的老实人丈夫  为我心动[快穿]  半衰期  为我心动[无限]  我家恶毒女配绝不是黑莲花!  在无限游戏拯救死对头  坏齿  纵你娇矜  文薰的民国日常  觊觎哥哥朋友  东京房东生活  太子今天变前夫了吗  离婚六年后,他看不见了  [破镜重圆]  缄默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