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中文网

630中文网>朱墙玉碎:重生为后 > 第70章 绣谱传情笔墨寄怀(第1页)

第70章 绣谱传情笔墨寄怀(第1页)

《丝路绣谱》的名声很快传到了海外。南洋的使者来朝时,特意带着当地的苏木和珍珠,求购合绣的“莲开并蒂”图,说要挂在新落成的宫殿里,象征“与大胤永结同好”。

皇太孙听说了,让人取来绣谱,对使者说:“图可以送,但技法要教给你们。”他请了中原和西域的绣娘,跟着使者去南洋,“把苏木染线的法子教给他们,再学他们的珍珠绣,让绣谱里再多些新花样。”

使者感动得连连作揖:“大胤的殿下,果然如传说中一样,懂得‘分享’二字。”

沈清辞把南洋使者送来的苏木研成粉末,和西域的金线一起,绣了一幅“四海归春”图。图上,中原的海棠、西域的格桑、南洋的扶桑、北疆的雪莲,开在同一片草地上,引来蝴蝶和蜜蜂,热闹得像个花市。

“这图送给出使的绣娘,”她说,“让她们知道,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春天。”

皇太孙把“四海归春”图卷起来,放进绣娘的行囊,又添了一本《天下见闻录》:“遇到不懂的,就看看书里的故事,想想淮南的老农怎么跟土地打交道,就明白了。”

绣娘们出发那天,同源堂的学子们来送行,每人送了一束自己种的花——有中原的月季,有西域的薰衣草,还有用棉线扎成的纸花,说“让花香跟着你们走”。

南洋的气候湿热,绣娘们起初有些不适应,但想起皇太孙的话,就学着当地农户的样子,在绣房里摆上艾草驱虫,用井水浸泡丝线防霉变。她们教南洋的姑娘们劈丝配色,南洋的姑娘则教她们用珍珠和贝壳点缀绣品,一来二去,竟绣出了“珍珠海棠”“贝壳格桑”这样的新奇样式。

消息传回京城时,皇太孙正在修订《天下见闻录》续篇。他看到绣娘们寄来的“珍珠海棠”图样,立刻让人加进书里,旁边写道:“丝线无国界,花开共一春。”

萧煜翻到这一页,笑着对沈清辞说:“这孩子,把你的话学去了。”

入秋时,岭南的生姜丰收了。农户们用新收的生姜做了姜糖,装在用“共生布”缝的袋子里,派人送到京城。袋子上绣着生姜和桑叶,旁边用通语写着“多谢小殿下的法子”。

皇太孙把姜糖分给宫里的人,连最不爱吃甜的侍卫都赞不绝口。“这就是互助的好处,”他对萧煜说,“岭南的生姜,中原的法子,合在一起,就成了好味道。”

东海的渔民也没闲着。他们用蚕丝渔网捕的鱼又大又多,特意晒了鱼干,让商船捎给皇太孙。鱼干的包装上,画着一个小小的蚕宝宝,正趴在渔网上笑,旁边写着“蚕宝宝帮大忙啦”。

沈清辞把鱼干和生姜一起炖了汤,鲜得让人想把舌头吞下去。“你看,”她给萧煜盛汤,“天下的味道凑在一起,才最香。”

这年冬天,皇太孙没再外出巡访,而是留在京城,和同源堂的学子们一起,把各地寄来的新技艺、新故事,汇编成《天下共生大典》。大典分农、工、商、学四卷,每一卷都配着插图,既有中原的犁耙,也有西域的织机,既有江南的水车,也有北疆的毡房,像一部活生生的天下百科。

大典编成那天,皇太孙捧着书稿,去碎玉轩给萧煜和沈清辞看。书稿堆得像座小山,每一页都写满了字,画满了图,边角还沾着墨渍和泪痕——那是他熬夜抄写时,不小心打盹蹭上的。

“爷爷,奶奶,”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您看,这就是我们的天下,热热闹闹的,什么都有。”

萧煜和沈清辞一页页翻看,看到淮南的草帘堆成了山,西域的金线绕成了河,岭南的生姜排成了队,东海的渔网连成了桥,眼眶渐渐湿润。

“好孩子,”萧煜放下书稿,握住他的手,“这比任何史书都珍贵。因为它记的不是帝王将相,是好好过日子的人。”

沈清辞则拿起针线,在大典的封面上,绣了一朵小小的海棠,又绣了一朵格桑,让两朵花的花瓣缠在一起,像在互相拥抱。“这样,它就成了真正的‘共生大典’。”

窗外的雪下得正紧,碎玉轩的海棠枝桠上积了层厚雪,却压不住枝头的生机。皇太孙看着封面上相拥的花,忽然明白,无论是《天下见闻录》还是《共生大典》,无论是绣谱还是农书,记录的其实都是同一件事——天下的人,像这些花一样,互相依偎着,在这片土地上,努力地、温暖地活下去。

而他要做的,就是守护这份温暖,让这大典里的故事,永远也写不完。

喜欢朱墙玉碎:重生为后请大家收藏:()朱墙玉碎:重生为后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九霄战龙诀  她照亮我[破镜重圆]  我家恶毒女配绝不是黑莲花!  太子今天变前夫了吗  纵你娇矜  为我心动[无限]  离婚六年后,他看不见了  [破镜重圆]  不可以叫妈妈哦[娱乐圈]  在无限游戏拯救死对头  文薰的民国日常  为我心动[快穿]  成为万人迷的老实人丈夫  乙女向短篇  被迫和死对头上婚综后  缄默者  女A的品格[娱乐圈]  半衰期  坏齿  东京房东生活  觊觎哥哥朋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