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纲与五常二者相互结合,构建出中国封建道德体系,影响了中国数千年。”
“其中,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涉及宗法制封建社会中的国家政治生活关系,家庭中的伦理生活关系,在客观上解决了政权、夫权、父权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
“仁、义、礼、智、信五常涉及人际交往的关系,是个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解决了政治修养和道德修养的问题。”
“三纲五常贯穿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是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纲领,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成分与重要内容。”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非是在思想上消灭诸子百家思想,而是吸纳消化吸收融合到儒家思想。
汉初的无为而治,虽然实现了文景之治的繁荣。
但也正是因为无为,儒家和道家争论不休,中央和地方貌合神离,来自匈奴的威胁越来越大。
大汉王朝在思想上、制度上、外交上的问题始终没有完全解决,这一切都交到了汉武帝手上。
武帝好大喜功的个性,必然不甘心无为而治。
这就需要一套权威的思想体系作为理论基础,以实现武帝的野心。
窦太后一去世,早已按耐不住的汉武帝立即诏令全国寻天下名士,问治国良策。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和他的天人三策横空出世。
他在天人三策中提出的三个主要思想,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尊王攘夷以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解决的是政权合法性的问题。
高祖皇帝当年打天下的时候,靠的是武力夺取政权。
但是他却认为,高祖之所以能当皇帝,是因为生下来就是当皇帝的命,这是天意的安排。
当然,并不是他说一句君权神授老百姓就会认可的。
因此,董仲舒又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观点。
他吸收阴阳家的阴阳五行等观念,结合儒家的自然法则和人规范,进而引出天子受命于天的核心观点。
他还强调,天道体现于人间,其实质就是三纲五常。
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的同时,他又强调天人感应。
皇帝受命于天治理人间,如果做的好,老天就会降下祥瑞。
如果做的不好,老天爷就会降下天灾示警,约束皇帝的德行。
而到底什么才是祥瑞,什么才是灾变,这些祥瑞和灾变又预示着什么。
最终解释权又都掌握在儒家手中,进而形成儒家士大夫和帝王之间的思想共识。
春秋大一统、尊王攘夷,解决的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治的问题。
汉初分封所产生的历史问题,让每一位皇帝头疼不已。
高祖通过逼诸侯造反剪除异姓王,文帝通过打压诸侯分化同姓王,景帝通过削藩压制诸侯王。
到了武帝这里,再也不用搞什么阴谋阳谋。
直接来一句春秋大一统、尊王攘夷,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收回诸侯王的封地。
彻底将先秦时期裂土封侯的旧思想扫进历史垃圾堆,一举解决地方诸侯问题。
真正做到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内,皆是王臣。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解决的是意识思想问题。
百家争鸣,百家齐放固然精彩,但社会上的声音多了,老百姓就会陷入茫然而不知接下来的道路该往何处走。
只有统一了思想,社会才能安定下来,才能接着向前发展。
所以,他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学统一教化人们的思想。
同时要求统治者以儒学为指导思想,以约束人们的行为,教化百姓,进而实现礼乐太平。
很显然,他主张的儒术已经和几百年前的孔孟之道大相径庭了。
相较于孔子执着于恢复早已不合时宜的周礼,他与时俱进,充分吸收阴阳家、道家和法家的精华。
提出的一个崭新的契合当下时代背景,满足帝王统治需求的新儒学,是哲学思想和统治理念的完美结合。
明面上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实质还是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这也是汉武帝接受独尊儒术的根本原因。
“汉武帝认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建立大一统的政权、维护长期统治十分有利。”
“于是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了百家博士,并采取了一系列崇儒措施。”
“公元前136年,汉武帝钦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
“并设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博士,儒家经典成为皇帝钦定的教科书。”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今日宜婚 七零寡妇再嫁[穿书] [综原神]旅行者在异界的日子 我的世界:我真的不是怪物 随仙笔记 规则怪谈:开局获得污染抗性 叮咚!原配千金已加入位面聊天群 为稻荷神献上油豆腐 从流民开始修仙 [鬼灭]我在鬼杀队里养时透 万人迷他没有求生欲 网游:当一个血牛自带成长反伤 饲毒 惊!同居姐姐竟是未婚妻 网游:刀化人间惊鸿客 方寸仙域 邪戮神魔 失业后,我从位面交易开始致富 随身百亿分身,诸天奇遇我包圆了 大佬她不请自来(快穿)
好书推荐:揉碎温柔为夫体弱多病和情敌在古代种田搞基建我有了首都户口暗恋指南星际双修指南我只是一朵云瑜伽老师花样多妈宝女她躺平爆红了你不能这么对我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背叛宗门,你们后悔什么?重生之护花痞少许你三世民国重生回到古代当夫子太子殿下躺平日常我的外甥是雍正公主 驸马 重生重生宠妻时光盗不走的爱人古穿今之甜妻混世小术士高手她带着全家翻身借一缕阳光路过爸爸偷了我的女朋友的东西后妈卷走40万失踪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