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覆亡,清朝建立,权力更迭之际,科学再度被打入冷宫。
不但书的后半部分迟迟不能翻译,就连徐光启已经译出的上半部分也不再发行。
直到晚清废科举、兴新式学堂时,几何学才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
这相比徐光启发出的百年之叹,又晚了近两百年。
“在不设宰相的明朝,俗称阁老的内阁大学士,实际上手握相权。”
“名称换来换去不打紧,宰相的权力,那是换汤不换药的。”
“松江小地方的一个寒门子弟徐光启,坐到这个位子上,的确不容易。”
“第一步,19岁的徐光启考中秀才。”
“于是摆脱了务农的命运,可以在私塾教书为生。”
“这一教就是16年,直到碰到了赏识他的恩师。”
“徐光启才时来运转,中了会元,迈出了第二步。”
“等到徐光启考上万历皇帝的进士时,已经42岁了。”
“至此,入仕的三部曲总算大功告成。”
“徐光启到北京后,先在翰林院打了个前哨,接着就到礼部上任了。”
“从万历、泰昌、天启到崇祯,皇帝不停地换。”
“徐光启的官做得也不大顺,三起三落。”
“可是技术型官员徐光启,只要在任上,就没那么多繁文缛节,卷起袖子埋头实干。”
“徐光启的宗旨就一条,想要关心国计民生,就要农业和军事两手抓。”
“徐光启一边读兵书练武艺,引进和仿制红夷大炮,训练火器营,加强京师的戒备和操练。”
“一边忙着兴修水利和技术发明,在天津开辟水田,改革军屯,推广高产作物。”
“这些技术上的事情,一点也难不倒徐光启。”
“水文、地理、测绘、武器制造等旁门左道的西洋技术,终于派上用场了。”
“虽说这些对奄奄一息的明朝不可能妙手回春,但至少对百姓的生活、军队的防务,还是颇有益处的。”
梁启超:徐光启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火器、军事、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堪称学贯中西。
万历二十一年的时候,徐光启在韶州首次接触到了西洋传教士郭居静。
从郭居静那里,徐光启第一次见到一幅世界地图,第一次知道在大明帝国之外竟有那么大的一个世界。
第一次知道地球是圆的,第一次听说麦哲伦乘船绕地球环行了一周。
第一次听说伽利略制造了天文望远镜,能够清楚地观测天上星体的运行。
所有这些对徐光启来说,都是闻所未闻的之事,毕竟那时的中国人还认为天圆地方。
从此,徐光启开始学习西方的数学、天文、历法等自然科学,研究西方的火器、军事技术。
徐光启虽然精通数学、天文、历算、火器、军事等先进的西方技术,学贯中西,然而却是命运多舛。
当时大明帝国在与满清八旗精兵的对阵中一败再败,徐光启上奏抵御清兵的十条建议不被皇帝采纳。
几次上书请求去练兵以报效国家,也被同僚四处拆台。
泰昌帝即位之后,辽阳被八旗精兵攻破。
泰昌帝启用徐光启,重回朝中的徐光启提议铸造西洋大炮,却遭到兵部尚书的弹劾而丢官。
天启三年,徐光启再次得到重用,任礼部右侍郎。
但仅仅在一年之后的天启五年,又遭到魏忠贤的弹劾,徐光启被迫再次辞官归隐。
崇祯五年,崇祯皇帝以徐光启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要事务。
然而此时的徐光启已年满七十,并于第二年去世。
徐光启虽有经世治国之才,忠君报国之志,真的是生不逢时。
从徐光启十年苦读到被信任掌权之时,已是即将离世之人,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息。
徐光启尽心尽责尽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中国科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本章完)
ddyveshu。ddyveshu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方寸仙域 网游:刀化人间惊鸿客 惊!同居姐姐竟是未婚妻 万人迷他没有求生欲 网游:当一个血牛自带成长反伤 叮咚!原配千金已加入位面聊天群 邪戮神魔 [综原神]旅行者在异界的日子 大佬她不请自来(快穿) [鬼灭]我在鬼杀队里养时透 七零寡妇再嫁[穿书] 随身百亿分身,诸天奇遇我包圆了 为稻荷神献上油豆腐 我的世界:我真的不是怪物 规则怪谈:开局获得污染抗性 饲毒 今日宜婚 失业后,我从位面交易开始致富 随仙笔记 从流民开始修仙
好书推荐:揉碎温柔为夫体弱多病和情敌在古代种田搞基建我有了首都户口暗恋指南星际双修指南我只是一朵云瑜伽老师花样多妈宝女她躺平爆红了你不能这么对我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背叛宗门,你们后悔什么?重生之护花痞少许你三世民国重生回到古代当夫子太子殿下躺平日常我的外甥是雍正公主 驸马 重生重生宠妻时光盗不走的爱人古穿今之甜妻混世小术士高手她带着全家翻身借一缕阳光路过爸爸偷了我的女朋友的东西后妈卷走40万失踪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