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易激惹、多动、注意力短暂、攻击性行为、反应迟钝、嗜睡、运动失调。严重者有狂躁,谵妄(神志错乱、迷惑、语无伦次、不安宁、激动等特征并时常带有妄想或幻觉的暂时性神经失常),视觉障碍,脑神经瘫痪等。血铅水平在1000μgL(4.826μmolL)左右时,可出现头疼、呕吐、惊厥、昏迷等铝性脑病的表现,甚至死亡。
消化系统:腹痛、便秘、腹泻、恶心、呕吐等。
血液系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等。
血管系统:高血压和心律失常。
泌尿系统:早期氦基酸尿、糖尿、高磷尿,在晚期病人可见到氮质血症等肾功能衰竭的表现。
通常人们是以铅尘的形式大量摄入铅的。吸入的铅尘附在呼吸道黏膜上,成人可以通过正常的生理反应吐痰排出大部分铅,而宝宝由于发育不成熟,还没形成这种反应,就全吸入体内了。
宝宝吸收的铅从哪里来
大气中。主要是指来自工业生产、生活和交通等方面的铅排放,估计全世界每年向大气排放铅在349250吨。排放铅毒来自于不可避免的工业废气、含铅汽油、汽车尾气、燃煤、钢铁冶金、化学工厂排放废气。
土壤和尘埃中。正常情况下,土壤含铅10-50mgKg,但在城市地区,土壞中的铅含量可能高出数百倍甚至数千倍。室内铅尘也是宝宝铅暴露的重要来源之一。
水中。废水污染饮用水体可造成水中铅含量升高。自来水中铅含量虽然不高,但是,其生物利用率往往较食物中的铅为高。研究认为,宝宝对铅的吸收率可高达50%以上。
日用品及装饰材料中。家庭装饰材料(油漆、涂料),香烟烟雾,化妆品(口红、爽身粉),含铅容器,金属餐具,一些漂亮和华丽的餐饮用具,陶瓷类制品也是目前宝宝铅暴露的主要原因之一。
玩具和学习用品中。目前国内尚无关于宝宝玩具和学习用具的含铅允许量标准。实测表明,这些物品的含铅量普遍较高。由于宝宝常有吸吮手指和唷咬玩具的习惯,在胃液中玩具和学习用具所含的可溶性铅的吸收率可高达76%。
食品中。爆米花、皮蛋等都是含铅量较高的食物。
中药材的铅含量。某些中药材里面含有铅,如果连续服药,铅将蓄积在体内,将对人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长期服用将造成铅中毒。
预防铅中毒的方法
培养宝宝养成勤洗手的良好习惯,特别注意在进食前一定要洗手。
勤给宝宝剪指甲,因为指甲缝是特别容易匿藏铅尘的部位。
经常清洗宝宝的玩具和其他一些有可能被宝宝放到口中的物品。
位于交通繁忙的马路附近或铝作业工业区附近的家庭,应经常用湿布抹去宝宝能触及到的部位的灰尘。食品和奶瓶的奶嘴上要加上罩子。
不要带宝宝到汽车流量大的马路和铅作业工厂附近玩耍。
直接从事铅作业劳动的爸妈下班前必须按规定洗澡、更衣后才能回家。
以煤为燃料的家庭应尽量多开窗通风。
宝宝应少食某些含铅较高的食物,如松花蛋、爆米花等。
有些地方使用的自来水管道材料中含铅量较高,每日早上用自来水时,应将水龙头打开1-5分钟,放掉前一晚囤积于管道中可能遭到铅污染的水,且不可将放掉的自来水用来烹食和为宝宝调奶。
宝宝应定时进食,空腹时铅在肠道的吸收率可成倍增加。
保证宝宝的日常膳食中含有足够量的钙、铁、锌等。
为宝宝驱铅一定要慎重投医。驱铅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是富有儿科医学及临床经验的医生才能够从事。
排铅的食物
即使宝宝不需要专业的排铅,也可以通过一些食物抑止铅的吸收。食物的种类很多,最好能做到营养均衡,这样才是一举两得。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铅能影响蛋白质的代册,引起体重减轻。增加蛋白质可以有效地阻抑和减轻铅中毒症状。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牛奶、鸡蛋、鸠鹑蛋、牛肉、豆制品等。
含钙高的食物。铅与钙在体内的代谢过程相似,服食含钙高的食物可防治铅蓄积。这类食物有:虾皮、奶类、豆类及其制品、蟹、芝麻、荠菜、芹菜叶、萝卜叶、莴苣叶、杏仁、瓜子、核桃仁、骨头汤(加少量醋,有利于钙溶出)。
含铁半富的食物。补充铁可减少铅在人体内蓄积,预防铅中毒所致的贫血。含铁丰富的食物有:猪血、猪肝、猪腰、黑木耳、红枣、蛋、紫萝卜、芹菜、胡萝卜、西红柿、山楂、桃子、草莓、桂圆等。另外,维生素C能促进铁的吸收,所以在吃这些食物的同时应多吃些含维生素D丰富的水果。
地图舌
地图舌是舌黏膜浅层慢性剥脱性舌炎。与炎症、体质、变态反应、维生素C或微量元素缺乏、肠寄生虫病有关。宝宝发生地图舌时,舌面有时会出现剥蚀现象,看起来有些像地图,故称“地图舌”。地图舌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表现,一般没有症状,有时舌头会感到麻木,或者会引起食欲不振。如果没有什么症状,可以不必治疗,3岁以后会自然好转。
宝宝有了地图舌,要在饮食和护理方面多注意。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肉、蛋、豆等,不宜吃煎炸、熏烤、油腻、辛辣的食物。同时要保持宝宝的口腔卫生。饭后要漱口,晚上睡觉前用淡盐水漱口。
怕生
宝宝在6-18个月间,会有一段时间“怕生”,这是宝宝正常的行为表现,此后随着宝宝活动范围的扩大,接触陌生人机会增多,会逐渐消除对陌生人的恐惧,自然也就不会“怕生”了。
如果宝宝2周岁以后,还依然“怕生”,这就要引起爸妈的注意。造成这种“怕生”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环境因素。我们知道,现代家庭多为小型化的3口之家,住的又是高楼独户,关上门就是一个小天地。独生子女在家中多数时间仅面对自己的父母,长年累月无外人接触,慢慢使宝宝形成一种习惯,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定势”,认为只有和父母在一起最安全、最自在,而见到陌生人则感到不安全。
怎样让宝宝改变“怕生”的现状呢?
扩大宝宝的接触范围
如果宝宝“怕生”,爸妈可特意创设一些外出活动和与人交往的条件,比如,爸妈可带着宝宝去朋友家做客;上街买东西时,带着宝宝,试着让他说要的东西,多鼓励宝宝,慢慢地他就适应与人交往,自然也就不会怕生了。
让宝宝体会与人交往的快乐
先让宝宝和比较熟悉的人交往,如经常和左邻右舍打招呼,问个好;和熟悉的、性情温和的、年龄稍大几岁的小朋友一起游戏;再慢慢过渡到走亲访友,去公园和同伴嬉戏,利用乘车、散步的机会和陌生人接触等。
培养宝宝良好的交往习惯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FBI读心术:美国联邦密探的读心密码 情绪心理学 锦绣医妃之庶女凰途 文化创意案例教程 人格心理学 国际航运发展之《鹿特丹规则》中海运履约方法律制度研究 党史必修课 玉盘珍馐值万钱——宫廷饮食 反对完美:科技与人性的正义之战 最彻底的家庭教育方法:《弟子规》里的教育智慧 2014巴西世界杯观战指南 诱惑、惩罚与威慑:反垄断法中的宽恕制度研究 上海升学黄页·小学入学指南(修订版)) 你好!我是你的心理师 特许经营法律与实务问题研究 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研究 蠹鱼斋漫绿 网络母题: 戏剧影视文学的网络小说改编研究 人生要沉得住气 耐得住寂寞 心理学就像一本故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