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中文网

630中文网>穿越之一品公卿共 > 第140章 各有心思三两片(第2页)

第140章 各有心思三两片(第2页)

若是依了刘成是意思,给朝廷一百五十万,再倒欠五十万,等于是朝廷什么都没有走,就拿走了扬州两年的所有成果,一切的一切都给了朝廷,大家还吃什么喝什么?众人虽然都是大明的臣子,口口声声的喊着要为朝廷尽忠要为皇上分忧,可也没有忠诚到集体白干两年的地步……

谈,一定要好好的和他谈谈!就算杀不下两百万的价码,也要往后拖。能多拖一年算一年,对于现在的扬州来说,能多出一年的时间来发展,就是一笔很大的数字了。

“刘老大人果然体谅我们这些做地方官的,本府代扬州官民谢过老大人了。”林三洪摆出一副“咱们慢慢商量”的架势来:“既然刘大人给了咱们扬州一个机会,我们也不是不知道进退的。刚才王通判确实是急了些,不过事情还有的商量。我们已经报效了二十九万,可是为了皇上的亲征大事,宁可勒紧裤腰带哪怕是吐血也要在报效一些。本府命人把府台衙门、河工、盐道、漕运几个衙门的府库再清扫清扫,哪怕就是砸锅卖铁也得再凑十万二十出来,弄这个数……”

林三洪伸出一个巴掌在刘成面前晃了晃:“五十万,我扬州府官民人等出五十万报效,剩下的一百五十万算是我们扬州欠着朝廷的,等什么时候有钱了就什么时候还上……”

林三洪的意思很明显,扬州财政所能承受的极限就是五十万,至于剩下的那一大部分,就先欠着吧。至于欠到什么时候呢?自然是要等到扬州有钱的时候再说。至于扬州什么时候才有钱,那就是只有天知道的事情了……

遥遥无期的一个期限,其实可以看做是没有影子的事,也等于是扬州只认五十万之内的数字,再多就没有了。

这样的结果距离刘成的底线依旧相去甚远,别说刘成会不会答应,朱棣那边肯定是第一个就不答应。

给了两百万的差事,结果只弄了四十万回来,差距实在太大了,这样的话,刘成肯定没有办法对朱棣交代。

“不行,不行,这肯定是不行的。我体谅了你们,你们也得体谅我呀。”刘成仿佛是一个最善于讨价还价的小商贩一般,伸出手指头和林三洪为首的扬州官吏算细账:“弄的我没有法子交差,肯定是不行的。林府台你一定要把价码再升一升,就算你们真的没有钱了,可现在是什么时节?依旧开春了呀,再过不了多少时候,你们扬州就又是一次盛会,肯定有金山银海的进项。反正皇上的大征一时三刻也开始不了,我不放再等几个月,等你们把佛节的钱赚到手了,一并带走。刚才府台大人也说了,一次佛节就有四五十万的进项,我姑且听之信之,算你们五十万好了,加上林府台同意报效的那五十万,至少你们也得让我带一百万回去吧?剩下的那一百万来年这个时候再给……”

两百万,可以分两次付款,每次一百万,等于是朝廷宽容了一年的时间。

这是个不小的让步,但是林三洪绝对不会答应,扬州也不可能答应。

朝廷想要钱,扬州又不想出,这是个根本矛盾,这个矛盾似乎是不可调解,可是刘成所展露出来的让步,足以说明他本人从朱棣那里接到的命令不是死的,而是有很大的活动空间,扬州官吏很明确的感受到了这一点。有了这个回旋的余地作为缓冲,就不至于谈崩了,何况这是和朝廷的谈判,就算是双放都掀了桌子,也不可能真正谈崩,这一次谈不成,还可以继续慢慢谈嘛……

双方你来我往,好几次都红了脸面,哪里还有半分朝廷威仪的样子?和市井小民与商贩之家的砍价完全是如出一辙。

经过整整四天的“商谈”,刘成终于取得了原则上的胜利。

因为刘成在很大程度上是代表了朱棣本人,根本性的成功必然是属于他的:两百万的银子扬州必须出!只不过怎么出就是扬州上下的胜利了,在细节问题上纠缠才是扬州方面追求的根本。

分三年给朝廷上缴两百万银子,今年的首次报效数额必然是很大的,足足百万两之多,若是有不足之数,可以用其他物资抵价。抵价这个条款是很意思的事情,活动余地很大,可以做一点手脚。至于剩下的那一百万,林三洪就并不怎么关心了。

反正也是要两年还清的,剩下的那一百万看起来是每年五十万,这也是平常人的思维模式。可林三洪绝对不可能在明年白白的再送给朝廷五十万,到时候拿出二十万已经是林三洪的底线,至于剩下的八十万,那就是后年的事情了。

林三洪在扬州任上的时间还有一年多,根本就不必关心两年之后的事情。只要把自己任上的事情做好,拉下八十万这样的天文数字的亏空已不是自己的事情,至于下一任怎么还这笔欠款,已经和林三洪无关了。除非朝廷再让林三洪留任,否则那八十万两银子就和现任的扬州老爷们无关了。

不过一次性给朝廷结余一百万两银子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几乎要把本年的财政盈余全部送出去,等于是大家白白辛苦了一年什么都没有捞到,反而被朝廷摘了桃子。

精明如鬼的扬州官吏自然不愿意白忙一场,自然而然的要在一些细节上找补回来。

税赋减免这种事情可能不大,但是其他方面就有的商量了。

盐道和漕运是扬州收入的一大项目,盐税什么的全国通行的东西肯定是减不下来,可是诸如“加价”“加损”这一类的小事情还是可以商量一下的。

又过了六天,朝廷的批示终于下来了,驳回给盐务加价的陈请,也就是说朱棣不同意给六省的食盐涨价。但有点耐人寻味的是,朝廷在驳回“加价”陈请的同时,居然同意了“加损”。

如粮食、食盐等等这些物资,和普通的货物不同,每一次转运都会有一点损耗,即便是放在原地不动,粮食的重量和也会有一些细微的减少。至于食盐,长途运输肯定也会有所损耗,就是就地存储,也会变潮,还要拿出来晾晒,这些都会造成货物的损耗,这本就是常识。

每担盐加三斤的损耗,也就是说,盐商在产盐地取盐的时候,可以把在每担盐巴的基础上额外增加三斤,这三斤盐算是给盐商的损耗,可以不计算在成本之内。

自大明开国以来,从来就没有做过给盐商加价和加损这样的举动,这一次虽然没有同意加价,可加损这个举动,已经是在事实上增加了盐商的利益。

加价无疑会进一步抬高食盐的价格,天底下没有不吃盐的,价格稍有波动就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朱棣选择的是影响范围比较小的加损,因为产盐地是国家垄断性质,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朝廷的收入。

按照常理来计算,盐商收到手里的盐凭空多了三个点,而这一部分多出来的食盐是不用成本的,自然会带动盐价的走低。盐商即便是把盐的价格卖的稍微低一点儿,也不会减少利润。

常理确实是这样,但是盐商们会按照这种常理去办吗?肯定是不可能的。

盐商们本身就已经利用种种手段和官府勾结,把盐价抬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地步,从中摄取巨额利润。因为盐务是国家垄断转而分发盐引,算是承包了出去。盐商们恨不得进一步提高价格,怎么可能会降价销售?

若不是因为盐务有很大的利润,何至于有那么多私盐贩子铤而走险,何至于挑着盐巴藏着刀枪的做盐枭?

从仅仅是在淮扬六省的盐务上加损这一点来看,就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朱棣对盐务的了解。

绝对不把加损普及到全国,而是仅仅局限在淮扬六省,而淮扬六省的盐务正好归属于扬州衙门管辖,朱棣的用心已经很明显了。

借着这个机会从盐务上再弄点钱出来,这是朱棣很明显的暗示。

还不等林三洪敲盐商的竹杠,朝廷就已经发了明旨:嘉奖扬州府。

朱棣已经诏告天下了:扬州府报效朝廷两百万之巨,实为地方表率,特下旨褒奖。

至于那两百万是分三年报效上去的细节,朱棣似乎是在刻意回避,连提到没有提起哪怕半个字,只是反复强调两百万这个数字。

显然这是有带动天下州府继续给朝廷输血的含义在里头。扬州确实是比其他地方“稍微富裕一些”,可扬州拿出了两百万的巨额财富,其他州府就算比不上扬州,五十万总有吧?五十万没有的话,二十万总有吧?

因为朱棣刻意隐瞒了很多细节问题,这就让扬州的两百万这个数字愈发显得触目惊心起来。

一时间,人们仿佛大梦初醒一般,立刻就为扬州的富庶所震慑,流着口水猜测扬州的财政收入到底是怎么样巨大的一个数字。同时也把扬州府的官员骂的祖宗十八代都不得安宁了。

扬州府再怎么有钱,也不应该在这种事情做出头鸟。扬州报效了两百万,那其他州府怎么办?皇帝的意思明摆着就是伸手要钱了,这不是把其他州府放在火上烤么?

做官不是这么个做法,为了一时讨好朝廷而把天下的官员都得罪了,其中的利弊难道扬州官吏就看不出来?今年你出了两百万,国家再有什么大事的时候你们还能出多少?

林三洪也没有想到朱棣会这么干,居然把扬州放到了众矢之的的位置上,这种感觉确实不能用美好来形容了。偌大的名声都已经嚷嚷出去了,影响不能说不大,就连汉王也来了书信,很隐晦的问林三洪:扬州是不是真的富裕到了这种程度?既然扬州能拿出两百万给朝廷,不如再提五十万给汉王府,反正都是报效朝廷嘛。扬州连两百万都能拿出来,不在乎再多掏几十万吧?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YY鹿鼎记  清山变  骷髅魔导师  星际魔法女王  无限之终极魔王  致命武力之新世界  幻想乡少女有老爹  末世刺金时代  末日卡修  暗黑大领主  异斋  末日之不离不弃  死亡回归  从无限世界中归来  英雄无敌之新势力崛起  王者噬炼  末世有个家  唐农  坑爹联萌  踏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

好书推荐:揉碎温柔为夫体弱多病和情敌在古代种田搞基建我有了首都户口暗恋指南星际双修指南我只是一朵云瑜伽老师花样多妈宝女她躺平爆红了你不能这么对我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背叛宗门,你们后悔什么?重生之护花痞少许你三世民国重生回到古代当夫子太子殿下躺平日常我的外甥是雍正公主 驸马 重生重生宠妻时光盗不走的爱人古穿今之甜妻混世小术士高手她带着全家翻身借一缕阳光路过爸爸偷了我的女朋友的东西后妈卷走40万失踪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