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进入洛阳后,为了站稳脚跟和扩大势力,曾极力拉拢朝中有影响的官员。王允不动声色,顺势归顺,尽量迎合。有时,王允不惜矫情曲意,偏违原则,来换取董卓的信任。董卓见王允不但具有才识,而且对自己忠心耿耿,毫无二心,于是便把王允当作自己的心腹亲信,对王允不生丝毫疑心,无论朝政大小,都托付给王允处理。王允借此时机,亲自主持一些恢复王室和发展社会经济的具体事务。王允虽然表面上多有曲迎董卓之意,但在有些涉及原则、正义问题上,他仍坚持自己的意见。比如说杨勋是当时朝廷的正义之土,自从董卓乱政以来,杨勋不畏,一直与他进行尖锐的斗争。他曾与皇甫嵩一起密谋诛杀董卓,后因皇甫嵩前往幽州,而杨勋势力弱小,只得作罢。一次,董卓问王允:“不知谁最适合担任司隶校尉?”王允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只有杨勋最合条件。”虽然明知董卓与杨勋之间矛盾很深,但是,出于正义,王允毅然推举了杨勋。在与董卓表面敷衍的同时,王允暗中积极组织和筹备反董卓的斗争。王允首先与司隶校尉黄琬、尚书郑公业等人共同商议诛杀董卓的计策。为了控制一定武装力量,王允等人极力向皇上推荐、保举羌校尉杨瓒行使左将军的权力。后来又擢升杨瓒为尚书,为最后反击董卓作准备。而此时,到了这关键的时刻,董卓竟然越发小心起来,尤其是针对洛阳的内忧外患,更使他反侧自安,为了安内,他必须付出真心与真诚,显示出容忍一切的博大胸怀才行。而为了攘外,还必须显示出自己的霹雳手段,因此,当今之计,就是尽快地安定人心、威慑群臣。而此时,吕布已经带领了十万“浴血军团”的精兵朝着洛阳而来,这也是吕布在取得了自己的地盘后开始实行的:内忧外患:内忧外患“司徒大人”陈琳摇头道:“王大人此言差矣,幽州王刘辩乃是汉室宗亲、大皇子,原本就是大汉天子的不二人选,现在幽州、冀州风调雨顺、带甲百万,士气如虹,如果由幽州王掌管大汉,我大汉朝定然兴盛……”“大胆”杨彪忽然开口道:“尔乃屠夫何进的门生,当然是替着刘辩这逆贼说话,但是,我们洛阳群臣岂会让刘辩登基?枉你还是汉臣,竟然如此不知忠义之道”“太尉大人”陈琳不卑不亢地说道:“某这里有孔北海的一封书信,想请诸位看看”说罢,他从袖中取出一封书信,递到王允的手中。王允讶然地接了过来,展开一看,眉头不由紧皱起来,而坐在他旁边的杨彪在看完之后,不禁失声叫了出来:“这……这怎么可能?”原来上面写的是孔融亲笔撰写的是:“时有四星会于箕尾,融称谶云神人将在燕分。又言济阴男子王定得玉印,文曰:辩为天子。”而且上面还有孔融的亲笔签名。现代时期的人是非常迷信的,都是认为改朝换代等大事都是上天的旨意,而这一旨意可以通过种种天象推测出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汉武帝时期的儒生董仲舒根据五行八卦推演出来的“五行更替说”,这些形成了汉代的“谶纬之学”在当世影响很大,不管是士子、寒门都信服无比。而这里孔融所提出的:“时有四星会于箕尾,融称谶云神人将在燕分”中,这燕分指的就是幽州这个地方,因为幽州的地理位置相当于战国时期的燕国,也就是说这个地方出现了一个神人,那就是大皇子、幽州王刘辩,而且,孔融还说济阴郡这个地方,有人意外地发现了一块玉石,上面写着“辩为天子”四个大字,就是刘辩应该为皇帝,这些蛊惑人心的东西其实都是出自徐庶之手,但是,孔融也算是当世大儒了,他想得更为周到。并且引用了前朝的“故事”。那就是:汉武帝刘秀是汉室宗亲定王的第五代传人,当初也是在河北称帝,建立了汉朝江山,现在刘辩也是在河北,而且他也是汉室宗亲,这是多么巧合的一件事情,这不就表明了刘辩就应该是大汉的天子吗?说实话,这些话如果让别人说出来,众人没人肯信,但是,从孔融的口中讲出来,大家都要认真地考虑一下了。毕竟孔融不仅是孔家的第二十世子孙,而且还是天下有名的建安七子之首,有名的:为人不拘小节,恃才负气,刚正不阿。所以,从他嘴里说出来的话,几乎是没有一个人不相信。此时大家都是面面相觑,盯着王允不知该如何是好了。王允现在即便是相信了这件事情是真的,他也不敢真的让刘辩登上皇位,一旦刘辩登基,自己这不是死无葬身之地吗?但是,他从众人的眼神中已经看出了一点危机感,于是稍一思索,“不管怎样,我们当先的责任就是除去董卓,以维护大汉朝的尊严到底最后汉家哪个子孙做皇帝,就等到此事过后再议吧”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无上天兵 一枚袁大头 [无限]病娇征服世界 全职异能 三国之争霸魏蜀吴 我的萝莉老婆 穿越女的幸福生活 神殇之变 魔兽之暗黑领主 国际银行家 午夜馒头铺 火影之猫忍 汉帝伐天 傲世狂龙 韩娱之我的会长大人 大毒王 长生公子 异界代码 本能力量 邪凰仙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