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很棒!”侯小歌笑着捏了捏小家伙的脸蛋。
自从出去以后,侯小歌总是感觉自己是外人,也只有回到家,才能感到心安。
“卤肉,香喷喷的卤肉米线!”
“大姐,吃不吃咯?”
侯小歌穿着一件从美利坚带回来的羊绒衫,站在摊位前轻车熟路的招呼着过往的顾客,顺便用扇子把锅里的肉香驱散开。
昆明的冬天依旧绿意盎然,大棉袄是穿不住的,只有在早上刚出摊时一家人披上侯小歌带回来的军大衣,平时最多穿个薄薄的毛衣。
因为侯小歌嘴巴会说,大婶叫大姐,大姐叫靓女,打饭的时候也多给点肉,一锅卤煮至于不到四点就卖完了。
提一下,侯小哥几家来到滇省后,前段时间炎黄盟一直往缅甸移民生意好,所以几家干脆就彻底分家散伙各挣各的过活。
其实这也是侯小歌主张的,毕竟大堂哥已经结婚了,各家现在也都有地,在合着一起难免磕磕碰碰。
最主要的是侯小歌有钱,不想让母亲和姐弟几个太操劳,所以没必要天天起早贪黑。
现在他们家每天只是做一锅卤肉,卖完就算了,毕竟家里壮劳力太少,熬不住。
“黑娃回来了?”
“黑娃好久没见,又长高了”
“黑娃!”
……
回来的路上一家五口坐着骡车回到村子,村外地里忙活的村民纷纷看见打起了招呼。
看着地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样子,侯小歌感觉当初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来到滇省已经四五个月时间了,大家也稳定了下来。
一年多来南家沟村经历了三次搬家,大起大落让这些普通的老百姓受尽了磨难。
出于对生存的渴望,这些都没有打倒侯家人,而这又何尝不是每一个勤劳朴实的华夏人的缩影呢!
此时村里农田中,小腿高的麦子地里满是捉虫和拔野草的村民,一个个看着茁壮的麦苗脸上洋溢着喜悦,毕竟收获就在眼前了。
这年代滇省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后世那种先进的技术,是一年两种,不过这个收获频率对北方人来说已经很厉害了。
就拿豫省山区和秦省很多旱田来说,基本上都是一年只种一次小麦,其他时间都是撂荒养地,即使后世也是如此。
但哪怕是上等的水浇地最多也是两年三熟,远远达不到一年两熟的收获程度。
因为是北方人,刚来到滇省时一个个南家沟的老农民对昆市的种植季节不懂,看着到处的稻子傻了眼。
北方人哪见过长在水里庄稼,他们只是偶尔吃过米,连稻子都没见过。
最后从当地人的口中了解了季节,当时种植玉米已经来不及了,麦子又太早,最后侯小歌让村里抢种了一茬蔬菜。
因为有着炎黄盟这个背景在,南家沟种的蔬菜自然是不愁卖的,还是订单种植。
到了十一月中旬,蔬菜收获后大家的生活也稳定了下来,此时昆市也到了种植豆麦的季节。
北方人嘛!自然喜欢种麦子,吃面。
尤其是南家沟现在农田的位置还在山脚,种植麦子也更合适,家家户户又种上了小麦。
现在是阳历的二月份,因为冬季无霜气候温暖的原因,麦子也不冬眠,此时已经长到小腿高了。这在北方还在冬眠呢!四月份才能长到这么高。
一阵山风吹过,麦苗荡起阵阵涟漪,让人心情仿佛好了不少。
南家沟村现在的位置是昆市长虫山余脉的一座小山下,位置不好也不差,主要是周围当地人少,少了争斗,胜在清净。
而且南家沟村子周围也有两个跟着炎黄盟弟子一起过来的家人建立的村子,大家都是北方人,也相对团结。
因为背靠长虫山,山上石头多,建筑材料倒是不怎么缺,几个月下来,村子也是建设的像模像样。
南家沟建设家园的经验,再加上人生地不熟,刚来时南家沟村人先建设的是村墙。
吃喝不愁,又有大牲口当劳动力,还有钱,这样的条件让南家沟村民对建设家园信心十足。
男女老少一百多号人一起使劲,还雇佣了几百号人,建土石墙还是很快的,两个月不到,一个长宽各二百的村子就成型了。
下来就是建设各家宅基地了,这个经过开会决定各建各的。
毕竟大家手里都有钱,每家的建房子的想法都不一样,所以干脆各搞各的,人不够雇人。
六十多亩的村子,虽然只有六十五户人,村里为了未来分户着想,规定每家半亩宅基地,多的得掏钱购买。
侯小歌虽然属意炎黄盟给南家沟村民多一些补偿,还私下以盟主的名义给了钱,但主要还是粮食,钱也就一家一百大洋,并不多。
大部分村民还要盖房子也都没买,毕竟半亩地三百多个平方已经足够用了。
只有家里人口比较多的村民选择了购买,至于侯小歌,本来也要买,村里没收钱,直接多批了半亩。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排球少年]被雀斑小狗拒绝后 暖阳(空柱外传) 论语新论传统经典的当代意 [傲慢与偏见]玛丽小姐的鹹鱼日常 穿越之皇子的非凡使命 红楼之穿成万人嫌贾环 本宫此生重来,只做年世兰 快穿:作精洗白手册 莲蓬哥哥活下来了 末日来临,和粉丝一起求生 性感富婆,在线刷钱 cos魏尔伦的我穿进了咒术剧场 甄嬛传之唯一的元后+番外 小狮子吻了大鹿 萌宝穿民国找爹,妈咪追来被强撩 萩原研二的瞬息全宇宙 清穿宿主她只想退休养老 【恋与深空】(黎深) 请携春暖等花开 [排球]别破坏三角形 将夜之天命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