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中文网

630中文网>资治通鉴白话版全集 > 隋纪二公元592年-599年(第1页)

隋纪二公元592年-599年(第1页)

开皇十二年(壬子年,公元592年)

春季,二月己巳日,朝廷任命蜀王杨秀为内史令,兼任右领军大将军。

国子博士何妥与尚书右仆射邳公苏威因议事产生争执,两人积怨已久、互不相容。苏威的儿子苏夔担任太子通事舍人,年少时就聪慧善辩,名声很大,士大夫大多依附他。到商议礼乐制度时,苏夔与何妥各持己见;隋文帝下诏让百官在两人的方案中签名表明支持哪一方,百官因苏威的缘故,支持苏夔的人占了十分之八九。何妥愤怒地说:“我在讲席上教学四十多年,反倒被这个年轻人压制了吗!”于是上奏说:“苏威与礼部尚书卢恺、吏部侍郎薛道衡、尚书右丞王弘、考功侍郎李同和等人结为朋党。尚书省中人称王弘为‘世子’,称李同和为‘叔’,意思是说这两人就像苏威的子弟一样。”又揭发苏威用不正当手段让他的堂弟苏彻、苏肃冒充官员等多件事。隋文帝命令蜀王杨秀、上柱国虞庆则等人共同审查此事,查明情况基本属实。隋文帝大怒。秋季,七月乙巳日,苏威因罪被免去官职爵位,以开府仪同三司的身份回到家中;卢恺被削除官籍,因苏威而获罪的知名人士有一百多人。

起初,从北周以来,选拔官员不分品行清浊;到卢恺代理吏部事务时,与薛道衡等人区分士大夫的品流高下,因此遭到“结党”的诽谤,最终获罪。不久,隋文帝说:“苏威是个有德行的人,只是被别人误导了而已!”下令让他可以自由出入皇宫。苏威喜欢订立规章制度,每年都要求民间上报“五品不逊”(指品行不端、不遵守礼教的人),有人回复说:“辖区内没有符合‘五品不逊’标准的人家。”他制定的规章大多像这样不切实际、难以推行。苏威还主张建立“余粮簿”,想让百姓之间互通有无、相互接济;民部侍郎郎茂认为这一做法繁琐多余、并非急需,上奏后将其废除。郎茂是郎基的儿子,曾担任卫国县令。当地百姓张元预兄弟不和睦,县丞、县尉请求对他们施以严厉刑罚,郎茂说:“张元预兄弟原本就互相憎恶,再因犯罪受罚,只会让他们的仇恨更深,这不符合教化百姓的本意。”于是慢慢用道义开导他们。张元预等人各自感动悔悟,磕头请罪,之后变得相互亲近和睦,被乡里称为友爱兄弟的典范。

己巳日,隋文帝祭祀太庙。

壬申日(月末),发生日食。

隋文帝因天下执行法律的人常常出现驳议,罪行相同却量刑不同,八月甲戌日,颁布诏令:“各州的死罪案件,不得擅自判决,全部移交大理寺审核,审核完毕后,再上报尚书省奏请皇帝裁定。”

冬季,十月壬午日,隋文帝祭祀太庙。十一月辛亥日,在南郊举行祭天典礼。

己未日,新义公韩擒虎去世。

十二月乙酉日,朝廷任命内史令杨素为尚书右仆射,与高颎一同掌管朝政。杨素性格豪爽善辩,对人的评价全凭自己的心意,朝臣之中,他很推崇高颎,敬重牛弘,厚待薛道衡,却轻视苏威如同无物,其余朝中权贵,大多被他欺凌。杨素的才华与风度超过高颎;但说到以诚心为国家着想、处事公平恰当、具备宰相的见识与气度,却远不如高颎。右领军大将军贺若弼,自认为功劳与名声在朝臣之上,常常以宰相自居。后来杨素担任仆射,贺若弼仍只是将军,心中十分不满,不满情绪表现在言行上,因此被免去官职,心中怨恨更重。过了很久,隋文帝将贺若弼关进监狱,问他:“我任命高颎、杨素为宰相,你常常公开说:‘这两个人只配吃饭罢了!’这是什么意思?”贺若弼说:“高颎是我的仇人;杨素是我的小舅子。我清楚他们的为人,确实说过这样的话。”公卿大臣上奏说贺若弼心怀怨恨,罪该处死。隋文帝说:“大臣应当坚守法律,你可以自己寻找活命的理由。”贺若弼说:“我依靠陛下的神威,率领八千士兵渡过长江,擒获陈叔宝,我想凭这个功劳求活命。”隋文帝说:“这件事我已经给了你格外丰厚的赏赐,何必再提!”贺若弼说:“我已经承蒙陛下格外的重赏,现在还想请求陛下格外开恩让我活命。”之后隋文帝犹豫了几天,惋惜贺若弼的功劳,特意下令削除他的官籍(免死)。一年多后,又恢复了他的爵位,但隋文帝也对他心存忌惮,不再任用他,不过每次设宴赏赐时,对他的待遇仍很优厚。

有关部门上奏说:“国库的财物都已装满,没有地方存放,只能堆积在走廊和屋檐下。”隋文帝说:“我已经减轻了百姓的赋税,又经常大量赏赐和使用,怎么还会这样呢?”下属回答说:“每年收入的财物常常多于支出的,粗略计算,每年的赏赐和开支,达到数百万段布帛,却从未减少过。”于是朝廷另外开辟左藏院来存放财物。隋文帝下诏说:“宁可让财物堆积在百姓手中,也不要藏在国库。河北、河东地区今年的田租减免三分之一,士兵的劳役减免一半,调赋全部免除。”当时全国的户口每年都在增加,京城周围及河东、河南、河北地区土地少而人口多,百姓衣食不足,隋文帝于是派遣使者到各地,平均分配天下的土地,土地稀少地区的每个成年男子只能分到二十亩田,老人和小孩分到的土地更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开皇十三年(癸丑年,公元593年)

春季,正月壬子日,隋文帝祭祀感生帝(古代帝王为宣扬皇权天授,祭祀的本命星辰对应的神灵)。

壬戌日,隋文帝前往岐州。二月丙午日,下诏在岐州以北修建仁寿宫,让杨素监督工程。杨素上奏推荐前莱州刺史宇文恺担任检校将作大匠,记室封德彝担任土木监。于是工程队平山填谷来修建宫殿,高大的楼台和层层叠叠的亭榭,曲折相连。服役的民夫被严格督促、工期紧迫,很多人累死,疲惫倒下的人,被推入土坑,上面覆盖土石,顺势筑成平地。死去的民夫数以万计。

丁亥日,隋文帝从岐州返回京城。

己卯日,朝廷立皇孙杨暕为豫章王。杨暕是杨广的儿子。

丁酉日,隋文帝颁布诏令:“民间不得收藏纬候、图谶(古代宣扬迷信、预言吉凶祸福的书籍,常被用来蛊惑人心、谋逆作乱)。”

秋季,七月戊辰日(月末),发生日食。

这一年,隋文帝命令礼部尚书牛弘等人商议明堂(古代帝王举行祭祀、朝会等大典的场所)的建造制度。宇文恺献上明堂的木制模型,隋文帝命令有关部门测量安业里的土地,准备建造明堂;但儒生们对明堂制度意见不一,争论了很久也没决定下来,于是此事就搁置了。

隋文帝平定陈朝时,将陈叔宝的屏风赏赐给突厥的大义公主。大义公主因自己的宗族国家(北周,大义公主是北周宗室之女)灭亡,心中一直不满,就在屏风上写诗,叙述陈朝灭亡的事来寄托自己的情怀。隋文帝听说后很厌恶她,对她的礼遇和赏赐逐渐减少。彭公刘昶先前娶了北周的公主,流亡之人杨钦逃到突厥,谎称刘昶想和他的妻子(北周公主)发动叛乱攻打隋朝,派自己来秘密告知大义公主,请求突厥发兵侵扰隋朝边境。都蓝可汗相信了杨钦的话,于是不再向隋朝进贡,还经常侵扰边境。隋文帝派遣车骑将军长孙晟出使突厥,暗中观察情况。大义公主见到长孙晟,言语傲慢无礼,又派她私通的胡人安遂迦与杨钦谋划,煽动都蓝可汗反隋。长孙晟回到京城,把这些情况详细上报给隋文帝。隋文帝派长孙晟再次前往突厥索要杨钦;都蓝可汗不给,说:“检查过客人,里面没有这样的人。”长孙晟于是贿赂突厥的高官,得知了杨钦的藏身之处。夜里,长孙晟突袭抓获杨钦,把他带到都蓝可汗面前,趁机揭发了大义公主的私事,突厥国人都为此感到羞耻。都蓝可汗逮捕了安遂迦等人,一起交给长孙晟。隋文帝非常高兴,加封长孙晟为开府仪同三司,还派他再次进入突厥废黜大义公主。内史侍郎裴矩请求去劝说都蓝可汗杀掉大义公主。当时处罗侯的儿子染干,号称突利可汗,居住在突厥北部,派遣使者向隋朝求婚,隋文帝让裴矩对他说:“你若能杀掉大义公主,就答应你的求婚。”突利可汗又在都蓝可汗面前诋毁大义公主,都蓝可汗因此发怒,杀掉了大义公主,然后再次上表请求与隋朝通婚,朝廷商议后准备答应他。长孙晟说:“我看都蓝可汗(雍虞闾是都蓝可汗的名字)反复无常、不讲信用,他只是因为和达头可汗(玷厥是达头可汗的名字)有矛盾,所以想依靠我国,即使和他通婚,他最终还是会背叛。现在如果他能娶到隋朝公主,凭借我国的威势,达头可汗和突利可汗肯定会受他调遣。他实力增强后再反叛,以后恐怕就难以对付了。况且突利可汗是处罗侯的儿子,一向对我国真诚归附,到现在已经两代了,之前他也请求通婚,不如答应他,招他南迁,他兵力少、实力弱,容易安抚驯服,让他对抗都蓝可汗,作为保卫我国边境的屏障。”隋文帝说:“好。”又派遣长孙晟去安抚开导突利可汗,答应将公主嫁给她。

牛弘让协律郎范阳人祖孝孙等人参与审定雅乐,祖孝孙向原陈朝阳山太守毛爽学习京房律法,用律管装葭灰测气,按月份测试,都能应验。又按每律衍生出五个音,十二律共得六十音,再将六十音乘以六,得到三百六十音,分别对应一年的三百六十天,与七音相配,这种“旋相为宫”(按规律转换主音,构成不同调式)的方法,从此得以彰显。牛弘等人于是上奏请求恢复使用旋宫法,隋文帝仍记得何妥之前的反对意见,在牛弘的奏疏上批注,不准采用旋宫法,只使用黄钟这一个调式。于是牛弘等人再次上奏,顺从隋文帝的心意,将前代的青铜乐器和石制乐器全部销毁,以平息不同意见。牛弘等人又创作武舞,来表现隋朝的功德;在郊外祭祀天地和在太庙祭祀祖先时只用一个调式,迎接四季神灵时用五个调式。熟悉旧乐的乐工逐渐离世,剩下的人对过去的声律,都不再通晓。

开皇十四年(甲寅年,公元594年)

春季,三月,新乐修订完成。夏季,四月乙丑日,隋文帝下诏推行新乐,并且说:“民间音乐,流于邪僻已经很久,抛弃了传统体制,争相制作繁杂的音调,应当加以禁止约束,务必保留音乐的本源。”万宝常听了太常寺演奏的新乐,泪流满面地说:“乐声淫邪激烈又充满哀怨,天下不久将会灭亡!”当时天下极为兴盛,听到这话的人都认为不可能;到隋炀帝大业末年,他的话最终应验。万宝常贫穷且没有儿子,不久后,最终饿死。临死前,他把自己所有的乐谱都拿出来烧掉,说:“留着这些有什么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此之前,中央各台省、府寺及各州都设有“公廨钱”(官府用于放贷取息的公款),通过收取利息来供给官府开支。工部尚书苏孝慈认为“官府放贷牟利,会烦扰百姓,败坏社会风气,请全部禁止,改给官府土地让士兵和奴婢耕种来获取收入。”隋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六月丁卯日,隋文帝首次下诏:“公卿以下官员都给予职田(朝廷赐给官员的公田,收入作为俸禄补充),不得经营产业,与百姓争夺利益。”

秋季,七月乙未日,朝廷任命邳公苏威为纳言(门下省长官,掌出纳帝命)。

起初,张宾制定的历法推行后,广平人刘孝孙和冀州秀才刘焯都指出其中的错误。当时张宾正受隋文帝宠信,刘晖又依附他,两人一起诋毁刘孝孙等人,将他们排斥罢免。后来张宾去世,刘孝孙担任掖县县丞,他弃官入京,上奏陈述张宾历法的错误,隋文帝下诏让他留在太史局当值,多年没有调动,于是他抱着自己的历法书,让弟子抬着棺材来到皇宫门前,跪下痛哭;负责执法的官员将他拘捕并上奏。隋文帝对此感到惊异,询问国子祭酒何妥,何妥说刘孝孙的历法很好。于是隋文帝派刘孝孙与张宾的历法比较优劣。太史局官员勃海人张胄玄和刘孝孙一起指出张宾历法的缺点,不同的论点激烈交锋,过了很久也没定论。隋文帝下令参考日食的情况来验证,杨素等人上奏说:“太史局总共奏报了二十五次日食,大多没有应验,张胄玄所推算的日食,前后都精准应验,刘孝孙所推算的,应验的也超过一半。”于是隋文帝召见刘孝孙、张胄玄等人,亲自慰问勉励他们。刘孝孙请求先斩杀刘晖,才能确定历法,隋文帝不高兴,又罢免了他。刘孝孙不久后去世。

关中地区发生大旱,百姓遭受饥荒,隋文帝派遣侍从去查看百姓的食物,侍从带回了百姓吃的豆屑和杂糠。隋文帝流着泪拿给群臣看,深深自责,为此停止饮酒吃肉,将近一年。八月辛未日,隋文帝率领百姓前往洛阳谋生,下令负责侦察的士兵不得随意驱赶逼迫百姓。百姓男女混杂在皇帝的仪仗侍卫之间,遇到扶老携幼的人,隋文帝就勒住马避让,并安慰鼓励他们后才离开。走到艰险的地方,看到百姓挑着担子,就命令侍从上前扶助。

冬季,闰十月甲寅日,隋文帝下诏,因北齐、南梁、南陈的宗庙祭祀已经断绝,命令高仁英(北齐末代皇帝高纬的弟弟)、萧琮(南梁末代皇帝)、陈叔宝(南陈末代皇帝)按时祭祀祖先,所需的器物,由有关部门供给。陈叔宝跟随隋文帝登上邙山,在陪侍饮酒时,赋诗道:“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东封书。”并上表请求隋文帝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隋文帝用措辞优厚的诏书答复了他。有一天,陈叔宝再次陪侍宴会,等到他离开后,隋文帝看着他的背影说:“他的亡国难道不是因为酒吗!用写诗的功夫,不如思考如何安定国家大事!当年贺若弼渡过京口时,有人秘密上奏向他告急,陈叔宝却在饮酒,根本不看奏疏。高颎到达建康那天,还看到告急的奏疏放在床底下,没有开封。这实在可笑,大概是上天要灭亡他啊。从前苻氏(前秦苻坚)攻占他国后,都让亡国的君主享受荣华富贵,只是想求得好名声,却不知道这违背了天命;给这些亡国之君官职,就是违背上天的旨意。”

齐州刺史卢贲因百姓饥荒却关闭粮仓禁止卖粮,被削除官籍。后来隋文帝又想任命他为一州刺史,卢贲在回答诏书时不合隋文帝的心意,还发了怨言,隋文帝大怒,于是不再任用他。皇太子杨勇为他求情说:“这些人都有辅佐陛下登基的功劳,虽然性情品行轻薄险恶,实在不能抛弃他们。”隋文帝说:“我压制委屈他们,是为了保全他们的性命。如果没有刘昉、郑译、卢贲、柳裘、皇甫绩等人,我就不会有今天的地位。但这些人都是反复无常的人,在北周宣帝时,他们凭借无赖行径得到宠幸。等到宣帝病危,颜之仪等人请求让赵王宇文招辅政,这些人施展欺诈手段,让宣帝临终前把辅政大权交给我。我将要执政时,他们又想作乱,所以刘昉图谋谋反,郑译搞巫蛊邪术。像卢贲这类人,都心怀不满,任用他们就会傲慢不顺,弃置不用就会心怀怨恨,自然难以信任,不是我要抛弃他们。大家看到这种情况,说我对功臣刻薄,其实不是这样。”卢贲最终被废黜,在家中去世。

晋王杨广率领百官上表直言,坚决请求隋文帝举行封禅大典。隋文帝命令牛弘等人制定封禅的礼仪章程,完成后,隋文帝看了说:“这件事规模太大,我有什么德行能承受得起!只应当向东巡视,顺便到泰山祭祀罢了。”十二月乙未日,隋文帝车驾向东巡视。

隋文帝喜好吉祥的征兆和小的术数,上仪同三司萧吉上书说:“甲寅、乙卯之年,是天地之气交汇的时候。今年是甲寅年,在辛酉日的早晨冬至,明年乙卯年,在甲子日夏至。冬至是阳气开始上升的日子,郊外祭天的日期,正好是陛下的本命日;夏至是阴气开始上升的日子,祭祀地神的时辰,正好是皇后的本命日。陛下的恩德如同上天一样覆盖万物,皇后的仁爱如同大地一样养育众生,所以天地两仪的元气都在陛下和皇后的本命日交汇。”隋文帝非常高兴,赏赐萧吉五百段布帛。萧吉是萧懿的孙子。员外散骑侍郎王劭说隋文帝有龙的相貌,额头有凸起的骨头(古代认为是帝王之相),并指给群臣看。隋文帝很高兴,任命他为着作郎。王劭前后多次上表,说隋文帝承受天命的吉祥征兆很多,又搜集民间歌谣,引用图谶书籍,摘录佛经内容,改动文字,牵强附会地进行粉饰,撰写成《皇隋灵感志》三十卷上奏,隋文帝下令向天下人宣讲展示。王劭召集各州前来朝见的官员,让他们洗手焚香,然后朗读这本书,读的时候故意抑扬顿挫,就像唱歌一样,经过十多天,才在全国宣讲完毕。隋文帝更加高兴,前后赏赐给王劭的财物十分丰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开皇十五年(乙卯年,公元595年)

春季,正月壬戌日,隋文帝的车驾停留在齐州。庚午日,在泰山上修建祭坛,烧柴祭祀上天,因当年大旱向上天谢罪,礼仪和在南郊祭天相同;隋文帝又亲自祭祀青帝坛。大赦天下。

二月丙辰日,隋文帝下令收缴天下的兵器,有敢私自制造兵器的人将被治罪;关中地区和边疆地区不在此列。

三月己未日,隋文帝从东巡的地方返回京城。

仁寿宫建成。丁亥日,隋文帝前往仁寿宫。当时天气炎热,服役的民夫死在路上的接连不断,杨素把尸体全部烧掉。隋文帝听说后,很不高兴。等到了仁寿宫,看到宫殿修建得宏伟华丽,隋文帝大怒说:“杨素耗尽民力修建离宫,是在为我结下天下百姓的怨恨。”杨素听说后,十分惶恐,担心受到责罚,就把情况告诉了封德彝。封德彝说:“您不用担忧,等皇后到来,一定会有恩诏。”第二天,隋文帝果然召见杨素入宫对话,独孤皇后慰劳他说:“您知道我们夫妇年老,没有什么可以娱乐的,把这座宫殿装饰得如此华丽,难道不是忠臣孝行吗!”赏赐杨素一百万钱,三千段锦绢。杨素自恃尊贵和才华,经常欺凌侮辱他人;只赏识器重封德彝,常常邀请他一起讨论宰相的职责,一谈就是一整天,不知疲倦,还拍着自己的坐床说:“封郎将来一定能占据我这个位置。”杨素多次向隋文帝推荐封德彝,隋文帝提拔他为内史舍人。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躺赢,我是专业的[快穿]  人,不准说咪邪恶!  躲缠郎  火影:我体内有一只上古凶兽  四合院:守护何雨水,何雨柱逆袭  藏在心跳里的诗9  病娇阴湿黏人搞强制?不要?我上  小比格也能当绿茶吗?  性福妈妈的一生  杨贵妃日本秘史之千年血脉密码  明媚清纯女友的陷落  离婚后雌君又后悔了  斗罗:娇艳人妻小舞和女儿恶堕成肥猪的孕奴  青宫十一年  [三国]开局丞相爱妾,但曹丞相  无敌纨绔丹帝  回忆并未蹉跎  在魔法学园被攻略的我  洪荒:妖庭弃徒到混沌帝尊  美丽NPC又被诓骗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