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透过可自动调节透光率的石墨烯玻璃,柔和地洒进位于江城顶层的公寓内。
林哲站在落地窗前,俯瞰着已然焕然一新的城市天际线。
曾几何时,这片天空是飞鸟与飞机的专属领域,如今,却已被一道道优雅而迅捷的流线型身影所占据。
数以千计的“巡天”飞行器,如同遵循着无形轨道的银色游鱼,在摩天大楼之间安静而高效地穿梭。
没有喇叭鸣笛,没有尾气排放,只有推进器工作时那几乎微不可闻的低频嗡鸣,共同谱写成了一曲未来都市的晨间交响乐。
地面上,昔日的交通拥堵早已成为历史课本里的名词。
原本宽阔的道路大部分被改造为绿意盎然的步行街、自行车道和公共休闲空间。
仅存的少数地面车辆,大多是用于物流运输的无人物流车或是追求复古驾驶体验的爱好者座驾。
城市的呼吸变得前所未有的顺畅。
“先生,您的早餐已准备好,今日室外气温摄氏二十五度,空气质量指数优,建议您可选择露天席位。”
一个温和的电子音在一旁响起。
说话的是公寓内的“磐石”管家,它刚刚将一份根据林哲健康数据定制的营养早餐,稳妥地放置在阳台的餐桌上。
它的动作流畅自然,与家居环境融为一体。
林哲收回目光,走到阳台坐下。
不远处,一队微型环境监测机器人正沿着建筑外立面悄无声息地爬升,检测着空气中的微粒物浓度,并将数据实时上传至城市管理中枢。
这是一个因他而彻底改变的世界。
一个将十年前还被视为科幻概念的场景,化为寻常日常的新纪元。
能源、交通、家居、乃至人类对太空的认知……每一个领域都烙印着“星寰科技”与“林哲”这个名字的深刻痕迹。
他咬了一口由“磐石”厨师模块精准烘焙的全麦面包,目光掠过阳台边缘悬挂的全息新闻面板。
上面正滚动播放着来自火星“希望”前哨基地的实况直播——几名驻留科学家正在基地的生态农业舱内,收获第一批在火星土壤上成功培育出的马铃薯。
画面右下角,一个小窗口显示着“巡天三号”通勤飞行器内部的情景,一位年轻的上班族正利用通勤时间,通过神经交互界面沉浸式学习着一门外星语言学课程。
这一切都显得如此理所当然,仿佛世界本就该是如此模样。
然而,在这片由他亲手铸就的、近乎乌托邦的繁荣景象之下,林哲却能清晰地感知到那无处不在的、细微而复杂的时代脉搏。
经济的重构与阵痛
“巡天”系列飞行器的普及,彻底重塑了全球产业格局。
传统汽车产业在经历短暂而激烈的抵抗后,如同当年的燃油车取代马车一样,迅速被时代浪潮抛在身后。
曾经的工业巨擘,要么转型成为星寰科技的零部件供应商或服务合作伙伴,要么便在残酷的淘汰中黯然离场。
围绕“巡天”网络,一个全新的“空域经济生态”应运而生。
空中物流、云端零售、即时服务……无数新兴行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创造了数以亿计的新岗位。
城市规划者们则忙于重新设计城市空间,将原有的交通枢纽改造为“巡天”港,将废弃的道路转化为社区公园和商业街区。
但阵痛依旧存在。
大量传统的司机、交通管理员、汽车维修工面临失业转型的压力。
尽管星寰科技设立了庞大的再就业培训基金“灯塔计划”,但技能迭代带来的社会摩擦依然不容忽视。
各国政府也在被动而积极地适应着这场变革。
空域管理法规、飞行器事故责任认定、隐私保护条例……一套全新的社会治理体系,正在摸索中艰难构建。
林哲偶尔会收到内部报告,提及某个地区因“巡天”网络铺设引发的局部抗议,或是某些传统行业工会的游说压力。
他通常只是扫一眼,便批示“按既定方案,配合当地政策妥善处理”。
他早已过了事必躬亲的阶段,星寰科技这艘巨轮拥有足够成熟的机制去应对这些航行中的浪花。
生活的升华与依赖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生活的变化则更为直观和深刻。
“妈妈,我今天乘‘巡天士’去生态穹顶参加课外实践啦!”
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兴奋地对家里的“磐石”机器人分享着见闻。
对她而言,在城市上空飞行,去以往需要长途跋涉才能抵达的自然保护区观察动植物,是再平常不过的周末活动。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夏日倾情 重回大一之大学女生搞笑事件簿 藏不住的秘密 抠脚大汉变身猫娘后,被拍卖了 你把我的小哑巴,藏到哪去啦+番外 片叶锁金枝 甜宠文女配不干了 承爵慕言:强制与救赎+番外 早八暂停,全校大逃亡 小乖乖 跟渣攻他爸离婚后揣崽了 和邪神大人贴贴 御龙 反派的虐心日常女配 阿郁,我知道错了/薄情总裁的替身新郎 失忆怀了死对头的崽 温柔失守 锁魂井 总是迟到的赵小 姐 反派大佬别过来,我打人挺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