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戌日。赐给国子监学生每人一套衣服。任命茶陵卫知事王原试任大理寺左少卿。
皇上对礼部尚书刘仲质说:“国学刚刚建成,我准备举行释菜礼,让各位儒士商议礼仪。”
议论的人说:‘孔子虽然是圣人,但也是臣子,按照礼仪应该祭奠一次而拜两次。’
我认为孔子阐明道德来教诲后世之人,怎么能够用职位来评判他呢?
从前周太祖到孔子祠庙,将要下拜时,身边的人说:‘孔子是(诸侯的)陪臣,不应当下拜。’
周太祖说:‘孔子是百代帝王的老师,我怎么敢不拜呢?’
于是行再拜之礼。
我非常赞赏他的明察善断,不为身边人的言语所迷惑。
现在朕君临天下,恭敬地对待各种神灵,对于先师的礼节,应该更加尊崇。
刘仲质于是和儒臣商议确定祭祀孔子的礼仪,在祭祀前一天,有关部门洒水清扫(场地),在大成门外设置皇帝休息的帐篷。
这一天早晨,皇帝来到御幄,礼官进来奏请皇帝穿上皮弁服,然后奏请行礼。
引导官员引导皇帝走出御帐,登上御座,百官各就各位。
引导官引导皇帝到盥洗位,皇帝插好圭,洗手擦手,拿出圭,到酒尊所斟酒,到先师神位前,再拜,百官都再拜,皇帝插好圭,执事官跪着进献爵,皇帝献爵,交给执事官,献到神位前,拿出圭,又再拜,百官都再拜。
四配、十哲、两庑的分献也按照平常的礼仪进行。
导引官引导皇帝返回帷帐,更换衣服,乘坐马车前往太学,学官率领诸生先排列在堂下东西两侧。
皇上亲临彝伦堂,在赞礼官的唱礼下,学官、诸生行礼拜见,行五拜叩头之礼,然后分东西两边在堂下按序站立。
三品以上的官员以及侍从官按照次序进入堂屋的西门,在东西两边依次站立。
赞扬他在经筵讲读。
祭酒、司业、博士、助教四人依次登上讲堂,从西门进入,走到讲堂中间。
赞礼官举起桌子,礼部官员奏请皇帝讲授经典。
祭酒跪着接受,皇帝赐讲官座位。
于是把经书放在讲案上,叩头,在西南角设置几榻坐下来讲学,赐给侍臣依次坐下,侍臣们都叩头,按顺序坐在东西两侧。
各位学生面向北方聆听讲学。
讲经结束,祭酒叩头,退回原位。
司业、博士、助教各自进讲,都与前面的礼仪相同。
完毕后,走出堂门回到原位。
赞礼官唱礼有一定的制度,学官、各位学生排列成班,都面向北跪着听(宣诏)完毕,行五拜叩头之礼。
礼仪结束后,学官率领各位学生先在成贤街依次站立,恭敬等候。
车驾返回。
第二天,国子监祭酒率领学官呈上奏表拜谢,皇上听从了他们的建议。
甲子日,礼部尚书刘仲质说:“神乐观负责乐舞,为祭祀天地、神只、宗庙、社稷做准备,与道录司没有隶属关系。
本观提点的官阶是从六品,知观的官阶是从九品。
现在道录司已经是正六品的官职,应该改升提点(这一官职)也为正六品,知观(这一官职)为从八品。
凡是遇到朝会,提点(的位次)排列在僧录(官职名)左善世(僧官名)之下,道录(官职名)左正一(道官名)之上。
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乙丑日,皇帝驾临国子监,拜谒先师孔子。
举行完释菜礼后,皇帝退下到讲席。
祭酒吴颙等人依次讲完后,皇帝对他们说:“中正之道,没有比儒学更突出的了。
上古时期的圣人不用儒家之名,但他们的德行实际上就是儒家所倡导的。
后世儒家的名称确立以后,虽然有了儒者的名声,有的人却没有儒者的实际本领。
孔子出生在周朝末年,自身秉持儒家的道义,践行儒家的行为,创立了儒家学说,率领天下后世的人们,都希望他们能中正平和。
可惜鲁国的君臣中没有能够任用他的人,当时只有公父文伯的母亲知道他的贤能,责备自己的儿子不能听从他的建议,那整个国家的君臣就该感到羞愧了。
你们作为老师的表率,正应该用孔子的学说来教育(学生),让各位学生都趋向正道,那么朝廷就会得到(可用的)人才了。
又下令拿来《尚书》中的《大禹谟》《皋陶谟》《洪范》,亲自进行讲解,反复开导晓谕,听到讲解的群臣没有不敬畏和高兴的。
于是,赐宴一整天才结束。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朕避他锋芒?龙纛前压,天子亲征 开局鬼界小透明,系统降临我无敌 绝色女神:赵星岚的淫狱沉沦 撩完宿敌她落荒而逃 镇狱令 鼠鼠修仙:开局福地洞天种田发展 咒术回战:预言漫画家的生存指南 悔婚女战神,你小姨成我老婆了 神农传承,但转生巫师位面[种田] 恶毒假少爷,但漂亮笨蛋 海贼:一个金苹果白胡子状态拉满 当恶魔降临于碧蓝航线 [综英美]蝙蝠家就我一个普通人 万界神豪:从没日签到开始 少年白马:琴棋书画夺尽美人眸 我在末世捡破烂,捡出个仙界 凤啼霜华录 [三国]许都带货大师 小姐她又不见了 从聊斋开始,诸天任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