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中文网

630中文网>明太祖实录书籍 > 第28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六(第1页)

第28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六(第1页)

吴元年(4064年)冬十月甲辰(初一),朱元璋派遣起居注吴林、魏观等人携带钱币和丝帛,到全国各地寻访未被任用的贤才。

乙巳日,设置苏州卫指挥使司。迁徙苏州的富户到濠州(今安徽凤阳)充实人口。

朱元璋驾临戟门,与给事中吴去疾等人讨论政务。朱元璋对他们说:“我以平民身份起兵,和现在的李相国(李善长)、徐相国(徐达)、汤平章(汤和)都是同乡,居住的地方相距很近,远的不超过一百里。君臣互相遇合,于是成就了大的功业,绝不是偶然之事。如今扫除各方割据势力,据有江南之地,百姓得以免除战乱离散之苦。我每每彻夜思考这些,就不能安稳入睡。人心难以安定却容易躁动,事情的机缘难以成功却容易败坏。如果安抚的方法失当,施行的政策不妥,祸乱就会因此产生。现在中原还没有平定,正是我们忧虑操劳的时候,怎么能只守着一方土地而没有长远的打算呢?现在应该训练士兵,选拔将领,平定中原。各位将领当中小心、忠诚、谨慎的人,只有徐达能听从接受我的话,可以担负这个重任。常遇春果敢勇猛且有作为,可以辅佐他;其余的人有的作为副将,有的用来守卫城池,都有可用的才能。上天如果辅助我,依靠各位将领,就足以完成大业了。”吴去疾回答说:‘了解臣子的没有比得上君主的,主上了解他人且善于任用,平定天下的功业就不难达成了。’”

丙午日,命令所有官员的礼仪都以左为尊。将右相国改为左相国,左相国改为右相国,其他官职也都照此办理(即原左升右降,右升左降)。

提升湖广行省参政杨璟为湖广行省平章政事,官阶为荣禄大夫,仍然在荆州分省处理事务。

确定国子学的官制:祭酒为正四品,司业为正五品,博士为正七品,典簿为正八品,助教为从八品,学正为正九品,学录为从九品,典膳官由中书省选注。提升博士许存仁担任祭酒之职,刘承直担任司业之职,学录苏伯衡担任学正之职,让陈世昌暂代典簿之职,陈宗义暂代博士之职,高晖暂代助教之职,张溥担任学录之职。

改太史监为太史院,设院使(正三品)、同知(正四品)、院判(正五品)、五官正(正六品)、典簿、雨晹司时序郎、纪候郎(均为正七品)、灵台郎、保章正(均为正八品)、保章副(从八品)、掌历、管勾(均为从九品)。任命原太史监令刘基为太史院使。

朱元璋对身边的大臣说:“自从我起兵以来,凡是我有想法,念头刚刚萌发,上天就会垂示异象,预兆先出现,所以我常常保持警醒,不敢贪图安逸。”侍臣说:“上天高高在上,却时刻监督着下界,所以能够修身自省的人会蒙受福泽,而不能的人会遭受灾祸。”朱元璋说:“上天显示征兆,是用来警戒人间的,君主如果能体会上天的意旨,谨慎行事而没有过失,也有将灾变转变为祥瑞的情况。所以宋景公因一句仁德之言,火星便退避;齐景公因忧心暴露祈祷,甘霖就如期降下。灾祸和祥瑞的降临,虽然说是由上天决定的,但实际上是由人的行为导致的。”

朱亮祖的军队到达黄岩州,方国瑛烧毁官署和民居,逃到海上,守将哈儿鲁投降。

辛亥日,在临濠(今安徽凤阳)设置长淮卫指挥使司。赏赐攻克苏州的将士,按照功劳大小赐给他们不同数量的米。

在此之前,朝廷军队攻打苏州,在阊门、胥门作战的时候,大将军徐达制定了奖赏的标准,拿出盖了印的文书交给立下战功的人。到这时军队返回,把这件事上奏,朱元璋命令全部按照所定的规格给予赏赐。

朱元璋敕令礼官说:“自古以来的忠臣义士,舍生取义,虽然身死,但是名留青史,足以垂训于天下后世。像元朝右丞相余阙守卫安庆时,坚定地守在南北交通要道之处,后外援断绝、力量耗尽,全家都死难,其节操和义行令人敬畏。又如江州总管李黼,亲自守卫孤城,奋力抵抗强敌,最终在国难中壮烈牺牲,与余阙事迹相同。自古以来的忠臣义士,一定会在后世受到褒奖和推崇,是为了激励风俗教化。应该命令有关部门建立祠堂,树立他们的塑像,每年按时祭祀。”

壬子日,设置御史台以及各道的按察司。

御史台设置:左、右御史大夫(从一品)、御史中丞(正二品)、侍御史(从二品)、治书侍御史(正三品)、殿中侍御史(正五品)、经历(从五品)、都事(正七品)、照磨、管勾(正八品)、察院监察御史(正七品)。

各道按察司设置:按察使(正三品)、按察副使(正四品)、佥事(正五品)、经历(正七品)、知事(正八品)、照磨(正九品)。

任命:汤和为左御史大夫,邓愈为右御史大夫,刘基、章溢为御史中丞,文原吉、范显祖为治书侍御史,安庆为殿中侍御史,钱用壬为经历,何士弘、吴去疾等人为监察御史。刘基仍然兼任太史院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元璋告谕他们说:“国家刚刚建立,只有中书省、都督府、御史台三大官府总理天下的政务。中书省是政务的根本,都督府掌管军队,御史台纠察众多的官署。朝廷的法度全都维系在这三个官府之上,而御史台的职责,实在是清高显要。你们应当想着端正自身来做下属的表率,忠诚勤勉地侍奉皇上。因为自己行为不端正就不能使别人端正。因此治理别人的人必须先治理好自己,这样人们才会有所效法。不能只是空占着职位而不辨是非,不能萎靡不振、因循守旧,放纵奸人、助长邪恶,不能假公济私,伤害别人、危害事物。《诗经》说:‘对刚强的人也不畏惧,对柔弱的人也不欺侮。’(意指不畏强暴,不欺弱小)这是大臣应有的体统,你们要努力做到。”

朱元璋又对御史大夫汤和说:“你作为武将而位居文职,应当寻找儒生讲学讨论自古以来臣子立身行事、事奉君主、治理百姓的道理,尽心尽力做事,来成就功业。这样以后你的名字就能被记录在史册上,流传千古,难道不美吗?”汤和叩头道谢。

命令释放广德府的四百六十名被征召的民兵(“民义”),让他们回家务农。

当初,广阳、建平等县查验壮丁并征调他们当兵,称为“民义”,用来守卫广德。到这时,朱元璋听说他们妨碍农业生产,就将他们全部遣散了。

癸丑日,设置定远卫亲军指挥使司,任命庞龙、戈预为指挥佥事。

任命御史大夫汤和为征南将军,佥大都督府事吴祯为副将军,率领常州、长兴、宜兴、江阴等地的军队,前往庆元(今浙江宁波)讨伐方国珍。

朱元璋告谕他们说:‘你们奉旨意讨伐罪人,不要放纵杀戮。应当像徐达攻克姑苏(苏州)那样,平定那里并安抚百姓,这才符合我的期望。’

右御史大夫邓愈等人各自进言有利国家、合乎时宜之事。朱元璋看了这些奏言,对邓愈等人说:“治理天下应当先处理重要且紧急的事情,然后再处理那些次要且不紧急的事情。如今天下刚刚平定,最为急迫的事情是衣服和食物,最为重要的事情是政教风化。衣服和食物充足了,百姓的生活就能顺遂;政教风化推行了,社会风俗就能美好。满足百姓的衣食需要,在于鼓励农耕与蚕桑;使百姓明白教化,在于兴办学校。兴办学校,君子就会致力于德行修养;重视农业,百姓就会致力于耕种庄稼。像这样来治理国家,那么不用费力就能使政事成功了。现在你们所说的这些,都是国家不能缺少的,但不是最急迫的。你们是国家的大臣,对于治理国家的方法、庇护百姓的策略,还应当为我尽心尽力啊。”

甲寅日,又派遣使者发布檄文晓谕温州、台州、庆元的百姓说:‘庆元的方国珍,原本是海上的普通百姓,趁着元朝政治混乱,首先带头挑起祸乱,割据三郡(温、台、庆元)。他的兄弟子侄,都假冒官爵,肆意贪婪暴虐,成为百姓的巨大祸患。过去他曾经派人来归降,我顾念你们百姓的缘故,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但他心怀奸诈,隐匿阴谋,不久就背叛了,勾结福建的贼寇,侵犯我国的边疆。所以朝廷派遣军队前去讨伐,罪过只在方国珍一人身上。其他士人和百姓有被牵连而犯罪的,都不是出于他们的本心,不要胡乱猜疑,各自回归自己的本业。有能够秉持正义捉拿、斩杀贼寇首领及其党羽前来归降的人,我将封爵奖赏他。’

朝廷命令中书省制定律令,任命左丞相李善长为总裁官,参知政事杨宪、傅??、御史中丞刘基、翰林学士陶安、右司郎中徐本、治书侍御史文原吉、范显祖、经历钱用壬、监察御史盛原辅、吴去疾、赵麟、崔永泰、张纯诚、谢如心、大理卿周祯、少卿刘惟敬、大理丞周浈、评事陈敏、孙忠、按察使李详、潘黼、滕毅、佥事程孔昭、傅敏学、王藻、逯永贞、张引、吴彤为议律官。

当初,朱元璋认为唐、宋两朝都有成文法典来审理案件,只有元朝没有效仿古代制度,将当时的行为编为条例(“条格”),这就使得吏员容易作弊。自从平定武昌以来,就开始商议制定律令。这时,御史台和谏院已经在各道设立了按察司,即将去郡县巡查,要颁布成文法令,让朝廷内外遵守,所以命令李善长等人详细制定。朱元璋告诫他们说:‘立法贵在简明适当,要使言辞直截了当、道理清晰,让人人都容易知晓。如果条例繁多,或者一件事可以有轻有重的两种解释,就会使奸诈贪婪的官吏得以趁机为非作歹,那么原本为了禁止残暴的法令反而会伤害到良善之人,就不是好的法律了。务必追求适中,来去除繁杂的弊病。渔网太密,就没有大鱼了;法律太严,就没有完整的百姓了。你们应该尽心研究,凡是关于刑罚的条目,每天呈给我,我和你们当面商议斟酌,这样或许可以制定出长远的律法。’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悔婚女战神,你小姨成我老婆了  海贼:一个金苹果白胡子状态拉满  [三国]许都带货大师  恶毒假少爷,但漂亮笨蛋  小姐她又不见了  万界神豪:从没日签到开始  开局鬼界小透明,系统降临我无敌  凤啼霜华录  我在末世捡破烂,捡出个仙界  当恶魔降临于碧蓝航线  镇狱令  神农传承,但转生巫师位面[种田]  从聊斋开始,诸天任我行  少年白马:琴棋书画夺尽美人眸  绝色女神:赵星岚的淫狱沉沦  [综英美]蝙蝠家就我一个普通人  撩完宿敌她落荒而逃  朕避他锋芒?龙纛前压,天子亲征  鼠鼠修仙:开局福地洞天种田发展  咒术回战:预言漫画家的生存指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