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中文网

630中文网>重建秦国的有哪些 > 第214集 不平静的周边邻屯(第1页)

第214集 不平静的周边邻屯(第1页)

夜色中,靠山屯安静地卧在山脚下,仿佛在积蓄着力量,等待冬去春来。秦建国和沈念秋关于未来的讨论,被家里小石头咿咿呀呀的学语声打断,温馨的灯火将一家三口的影子拉长,融入了屯子的宁静里。

然而,这份宁静并未持续太久。就在靠山屯上下为过冬和来年的试点计划忙碌准备的时候,几辆自行车叮铃咣当地驶进了屯子,打破了冬日前最后的静谧。来的不是别人,正是老支书赵大山的那几位老伙计——周边几个屯子的支书,林支书、王支书,孙支书。

这几位的到来,并不出乎秦建国的意料。每年入冬前,农闲时节,这几位老哥们儿总会找个由头聚一聚,通常是在靠山屯,因为老支书赵大山年纪最大,威望也高。但这一次,秦建国明显感觉到气氛与往年不同。几个人脸上虽然也带着笑,但那笑容底下,都藏着一股化不开的愁绪和焦虑。

老支书赵大山显然很高兴老伙计们的到来,让沈念秋赶紧张罗饭菜,烫上几壶地瓜烧。几杯烈酒下肚,暖意驱散了寒气,话匣子也就打开了。果然,没聊几句家常,话题就不可避免地拐到了眼下最让他们头疼的问题上——知青回城。

林场屯的支书老林,性子最急,把酒杯往桌上重重一顿,叹道:“老哥哥,建国,不瞒你们说,我这次来,是带着‘求救’的心思来的!我们屯那几个知青,现在是越来越不像话了!”

他掰着手指头数落:“以前吧,还只是闹着要回城,写申请,找公社。现在倒好,开始变着法地消极怠工!安排修水渠,不是腰疼就是腿疼;让去林场间伐,磨洋工能磨出花来!这还不算,最近更邪乎,有人开始装病!发烧、肚子疼,去卫生所又查不出个所以然,反正就是不下地、不出工!你说这影响多坏?屯子里其他社员看着,能没意见?”

旁边的王支书也跟着叹气:“我们屯也差不多。有个女知青,为了回城,听说跟家里串通好了,弄了张‘病退’证明,说是什么慢性病,需要回城治疗。公社那边卡得严,还没批,她就在屯里散布谣言,说我们屯干部卡着不放人,破坏知青政策!弄得我们是里外不是人!”

孙支书比较沉稳,但眉头也拧成了疙瘩:“我们屯情况更复杂些。有几个知青,来的年头长了,有的甚至都快十年了,跟当地社员结了婚,生了娃。现在回城风一刮,家里矛盾就出来了。想走的,配偶孩子怎么办?不想走的,或者没门路走的,看着别人闹,心里也不是滋味,整个屯子都乌烟瘴气的。”

林支书一把抓住秦建国的手,语气带着恳切:“建国,我听说你们屯的知青,回城手续办得挺顺当,那几个闹事,也没闹出什么幺蛾子。你给老哥们儿传授传授经验,你们是咋管的?这帮小年轻,打不得骂不得,讲大道理他们比你还能说,真是油盐不进啊!”

王支书和孙支书也把期待的目光投向秦建国。

秦建国心里明白,这才是几位老支书此行真正的目的。他沉吟着,没有立刻回答。这个问题,他其实也思考了很久。靠山屯的知青之所以相对稳定,一方面是他和沈念秋本身是知青,能理解他们的处境,沟通起来容易;另一方面,也是他提前做了一些工作。

这时,一直默默抽着旱烟的老支书赵大山开口了,声音低沉而沧桑:“老林,你们说的这些,我都知道。建国,咱们屯,知青来得晚,年头短,矛盾还没那么深。

像老林他们几个屯,有的知青扎根都快十年了,青春都耗在这儿了,现在有了回城的机会,心里能不急?那点心思,能不用到歪处去?”

他磕了磕烟袋锅,继续道:“这就像治水,光堵不行,你得疏导。他们想回城,这是政策允许的,也是人之常情。关键是怎么让他们走正道,别走那下三滥的歪路。”

老支书的话,点醒了秦建国。他抬起头,看着几位忧心忡忡的老支书,缓缓说道:“林叔,王叔,孙叔,老支书说得对。堵不如疏。我们的做法,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几条。”

他整理了一下思绪,说道:“第一,政策透明。我们把公社、县里关于知青回城的政策,只要是能公开的,都原原本本地告诉知青们。让他们清楚,什么样的条件符合回城,需要办理哪些手续。避免他们因为信息不对称,胡思乱想,或者被一些谣言蛊惑。”

“第二,公平对待。对于确实符合政策、有门路回城的,比如我们屯里的知青,我们屯里不设卡,不刁难,甚至主动帮他们跟公社沟通,出具相关证明。让他们看到,走正轨是能走得通的。同时,对于那些暂时不符合条件,或者没门路的,我们也明确告诉他们,安心在生产队劳动,屯里不会亏待他们,该记工分记工分,该分粮分粮,把他们和本地社员一视同仁。”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秦建国加重了语气,“就是要把后果讲清楚,尤其是那些想用装病、消极怠工、甚至散布谣言等手段达到目的的人。”

他目光扫过林支书等人:“我们可以明确告诉他们,这些行为,首先是对他们自己不负责任。装病,一旦被查实,就是思想品德问题,记入档案,那是一辈子的污点,就算以后有机会回城,哪个单位愿意要一个档案里有这种记录的人?消极怠工,影响生产任务完成,损害的是集体利益,屯子里有权根据实际情况,扣罚工分,甚至影响口粮分配。这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切身生活。”

“更重要的是,”秦建国声音沉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这些行为,会严重破坏他们在上级领导眼中的印象。公社、县里的领导都不傻,下面各个屯子知青的情况,他们心里都有一本账。如果一个知青,不是因为政策允许、表现优秀而被推荐回城,而是靠着闹、靠着耍手段回去的,就算一时得逞,档案里也会留下不光彩的一笔。将来安置工作,好的单位、好的岗位,会优先考虑那些表现好、踏实肯干的,还是会考虑这些有‘前科’的?这笔账,得让他们自己算清楚。”

林支书等人听得连连点头,眼睛亮了起来。秦建国这番话,条理清晰,既有理解,也有底线,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

“建国,你这话在理!”林支书一拍大腿,“光是我们苦口婆心劝,他们觉得是卡他们。要是把这里面的利害关系,尤其是对他们自己未来的影响掰开了揉碎了讲,只要不是真糊涂,总能听进去几分!”

王铁柱也道:“对!尤其是档案和将来安置的问题,这点必须强调!这帮年轻人,有时候就是只顾眼前,不想长远!”

秦建国见他们听进去了,便趁热打铁:“几位叔叔,如果你们觉得可行,可以找个机会,把我们几个屯的知青集中起来,或者各自回去开个会,就把这些道理,结合政策,开诚布公地跟他们谈一次。态度要诚恳,既要理解他们的思乡之情,也要明确指出歪门邪道的严重后果。同时,也要让他们看到希望——只要安心劳动,遵守纪律,符合政策了,屯里一定支持他们回城;即使暂时回不去,在屯子里好好干,一样有出路,有前途。比如我们屯正在搞的山货试点,将来也需要有文化的年轻人参与管理和技术工作。”

老支书赵大山赞许地看着秦建国,补充道:“建国说得对。咱们当支书的,不能光压,还得给年轻人指条明路,让他们看到,在农村,也一样能有所作为。当然,该立的规矩必须立住,对于那些屡教不改、严重影响生产和屯子稳定的,该上报公社处理就上报,绝不能姑息。慈不掌兵,义不掌财,管一个屯子也一样。”

几位老支书心里有了底,酒喝得也畅快了些。接下来的话题,又回到了各自屯子的生产、过冬准备上,气氛轻松了不少。

饭后,老支书们又坐着聊了会儿天才各自骑着自行车离去。送走客人,秦建国和沈念秋收拾着碗筷。

沈念秋轻声说:“你刚才说得很好。知青问题,说到底还是要靠政策和引导,光靠压是压不住的。”

秦建国叹了口气:“道理是这么说,但具体到每个屯子,每个知青,情况都不同。林子书他们回去,能不能把这事办好,还难说。尤其是那些来了七八年、甚至十年的老知青,矛盾积累太深了,不是一次谈话就能解决的。”

“尽力而为吧。”沈念秋安慰道,“至少,我们给出了一个方向。而且,我觉得你最后提到的,让知青参与屯里的发展,比如山货试点,这点很重要。得让他们觉得,自己在这里的劳动是有价值的,有奔头的,而不仅仅是为了熬日子等回城。”

秦建国点点头,目光望向窗外漆黑的夜空。他知道,知青回城这个问题,将会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困扰很多基层农村的难题。他能做的,就是尽力把靠山屯的局面稳住,同时,如果可能,也为周边的老大哥屯子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经验和帮助。这不仅是责任,也是一种在艰难时世中,基层干部之间的相互扶持与取暖。

冬意渐浓,靠山屯的夜晚愈发寂静。但秦建国知道,在这寂静之下,许多人的内心并不平静。他需要思考的,不仅仅是如何带领屯子发展生产,更是如何安抚和引导这些躁动不安的年轻心灵,让他们在时代的洪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尽可能稳妥的航向。这个冬天,注定不会太过平静。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很好睡  [历史同人] 皇帝聊天群  海王归来,千亿谢礼碾碎背叛  根基被毁后成了偏执神女的白月光  小狐妖不许对姐姐撒娇  渺尘  我靠种田养活二十万边军/花间酒  路明非和林怜的性福生活  分手后腹黑年下她总在强制爱  路明非喜欢的清冷师姐,绝对不可能是他叔叔的淫荡娇妻  披上马甲重生:修罗场视我为团宠  纨绔郡主得宠日常  [崩铁同人] 罗浮将军!我当定了  [星穹铁道同人] 游戏罗浮载入中  [足球] 马尔蒂尼与主 席的闺女  权谋帝王心  [韩娱同人] 重回南韩当编剧  快穿之我被系统攻略了  爱情童话  不完美的协奏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