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伯微微一笑,答道:“关键在于懂得男女之间的七损八益之道。如果能够领悟并运用这个道理,就可以有效地调和阴阳,保持身体的健康。反之,如果不了解这个道理,身体就会过早地衰弱。
通常情况下,人到了四十岁的时候,体内的阴气已经减少了一半,这时候起居和行动都会开始表现出衰退的迹象;而到了五十岁的时候,身体会变得沉重笨拙,听力和视力也会逐渐下降;到了六十岁,阴气进一步衰弱,性功能也会衰退,九窍的功能都会减退,阴虚于下,阳浮于上,导致鼻涕和眼泪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流出来。
因此可以说,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人,身体就会比较强健;而那些不懂得养生的人,身体就会容易衰老。所以同样是出生在这个世界上,人们所获得的名声和结果却各不相同。聪明的人能够发现事物的一般规律,而愚蠢的人却只能看到个别的现象。愚蠢的人常常会感到自己体力不支,而聪明的人则会觉得自己精力充沛。精力充沛的人,自然就会耳聪目明、身轻体健。即使身体本应随着年龄增长而衰老,但由于养生有道,依然能够保持强壮;而原本身体强壮的人,也会因为养生得法而变得更加健壮。所以,圣人遵循自然规律,绝不勉强自己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他们以内心的恬静舒畅为快乐之源,清心寡欲,坚守清静无为的原则。正因如此,他们的寿命才会无穷无尽,能够与天地一同长久存在。这便是圣人的养生之道啊!
天在西北方向存在缺陷,所以西北方属于阴性,人的右边耳目相对左边来说,就显得不够聪敏和明亮;地在东南方向存在缺陷,所以东南方属于阳性,而人的左边手足相对右边来说,就显得不够灵活有力。
黄帝对此感到疑惑,问道:“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岐伯回答道:“在东方之地,阳气蓬勃上升,其精华都汇聚于上方。上方是阳气最为旺盛的地方,然而下方则是阳气较为虚弱之处。因此,耳聪目明的人,是因为阳气能够顺畅地上达;而手足不便利的人,是由于阳气在下方虚弱所致。在西方之地,阴气沉降,其精华都聚集于下方。下方是阴气最为旺盛的地方,而上方则是阴气较为虚弱之处。所以,耳不聪目不明的人,是因为阴气在下面积滞;而手足灵活有力的人,是由于阴气在上方虚弱的缘故。”
“夫邪气之感人也,若在上部,则身之右侧为重;若在下部,则身之左侧为重。此乃天地阴阳之气,分布不均所致也。邪气乘虚而入,停滞于身,故有左右轻重之别焉。”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邪气侵袭人体时,如果邪气位于人体的上部,那么身体的右侧就会受到更严重的影响;如果邪气位于人体的下部,那么身体的左侧就会受到更严重的影响。这是由于天地间的阴阳之气分布不均匀所导致的。邪气会趁着人体虚弱的时候侵入,并停留在身体内,从而造成左右两侧轻重不同的症状。
“是以天有精气,地有形质;天有八节之候,地有五方之位。天地相参,阴阳相济,万物得以生长。此天地之所以为万物之根本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句话进一步阐述了天地之间的关系。天空中有精气,大地有形质;天空有八个节气的变化,大地有五个方位的划分。天地相互参照,阴阳相互调和,万物才能够生长。这就是天地作为万物根本的原因。
阳气轻盈而清澈,上升至天空;阴气沉重而浑浊,沉降于大地。因此,天地的运动与静止,皆由神奇的阴阳变化所主宰。正是这种阴阳变化,使得万物得以在春夏秋冬四季中循环往复地生长、发展、收获和收藏,永不停息。
这里描述了阴阳二气的特性以及它们在天地间的运动规律。阳气轻盈上升,阴气沉重下降,这种阴阳的相互作用和变化,决定了天地的运动和静止。而这种运动和静止的循环,又使得万物能够在四季中不断地生长、发展、收获和收藏,形成了一个永不停息的生态系统。
唯有那些贤明之人,才能够准确地把握天地之间的变化规律,并将其应用于自身的养生之道。他们深知,顺应天气的变化,对于养护头部至关重要;而顺应地气的变化,则是养护脚部的关键所在。同时,他们也明白,中间部分的养生之道,则需要依据人事的具体情况,来养护五脏。
具体来说,天之气与人体的肺脏相通,地之气与咽喉相通,风之气与肝脏相通,雷之气与心脏相通,五谷之气与脾脏相通,雨水之气与肾脏相通。这种相互关联的关系,就如同一个精密的生态系统,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人体的六经犹如大河,肠胃恰似大海,九窍恰似河流。这意味着,人体内部的各个器官和系统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平衡和相互作用。将天地的阴阳与人体的阴阳相对应,我们可以发现,人的汗液就如同天地间的雨水,滋润着身体;人的气息恰似天地间的风,调节着身体的气息;人的暴怒之气宛如雷霆,具有强大的爆发力;而人的不平之气则犹如久旱无雨,会给身体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如果我们在养护身心时,未能契合天地之理,就如同破坏了这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一样,各种灾害便会接踵而至。这些灾害可能表现为身体的不适、疾病的发生,甚至会影响到我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所以,只有遵循天地之理,才能真正实现身心的健康和平衡。
因此,邪风的到来就如同疾风骤雨一般迅猛。那些擅长治疗疾病的医生,会在病邪刚刚侵入皮毛时就立刻进行治疗;而医术稍逊一筹的医生,则要等到病邪侵入到肌肤时才开始治疗;更差一些的医生,要等到病邪侵入到筋脉时才采取措施;再差一些的,要等到病邪侵入到六腑时才着手治疗;最差的医生,要等到病邪侵入到五脏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然而,一旦病邪侵入到五脏,治愈的希望就变得非常渺茫,与死亡的可能性几乎各占一半。
所以说,来自天空的邪气,一旦被人体所感受,就会直接伤及人的五脏;饮食的寒热变化,如果不加以注意,被人体吸收后就会伤及人的六腑;而来自大地的湿气,一旦侵入人体,就会伤及人的皮肉筋脉。
正因如此,善于施行针法的医生,能够巧妙地运用阴阳之道,从阴引导到阳,或者从阳引导到阴;他们可以通过针刺右边来治疗左边的疾病,或者通过针刺左边来治疗右边的疾病;他们还能够以自身的状态去类比他人的状态,通过观察外在的表象来洞察内在的病变。这便是观察过与不及的道理所在。能够见到小的症状而得知症症所在,那么用来治病就不会失败了。
一位医术高明、经验丰富的医生,在诊断病情时,首先会仔细观察病人的气色,通过观察其面色、眼神、嘴唇等方面的变化,来初步判断病情的轻重和性质。接着,医生会轻轻按压病人的脉搏,感受脉象的跳动情况,包括脉搏的频率、力度、节律等,以此来进一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部位。
在这个过程中,医生需要敏锐地分辨出脉象的清浊,清脉表示气血流畅,浊脉则可能暗示气血不畅或有瘀血等问题。通过对脉象的细致观察,医生能够准确地判断出身体的哪个部位出现了异常,从而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此外,医生还会留意病人的喘息情况,倾听他的声音。喘息的声音可以反映出肺部的功能状态,而声音的高低、强弱、清浊等也能提供有关病情的线索。通过综合这些信息,医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病人的痛苦所在。
同时,医生还会结合四时的气候变化来分析脉象。不同季节的脉象会有所不同,例如春季脉象多弦,夏季脉象多洪,秋季脉象多浮,冬季脉象多沉。了解这些特点,医生就能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的根源和发展趋势。
最后,医生会按住病人的尺肤和寸口穴位,进一步诊察脉象的浮沉滑涩等表现。浮脉表示病在表,沉脉表示病在里,滑脉多提示有痰饮或实热,涩脉则可能与血虚或瘀血有关。通过对这些脉象特征的把握,医生能够清楚地知道疾病是如何产生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只有这样全面、细致地进行诊断,医生才能做到治疗时没有过失,诊断时不会出现失误。
因此,对于疾病的治疗,要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方法。在疾病初起时,病情较轻,此时可以采用刺法等较为温和的治疗手段,以激发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促进病情的好转。而当病气正盛时,邪气较盛,身体的抵抗力相对较弱,此时不宜强行攻邪,以免损伤正气,应该等待邪气稍退再进行施治。
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对于病情较轻的情况,可以采用疏散的方法,如使用一些具有解表、清热、解毒等作用的药物,以祛除病邪,恢复身体的正常功能。而对于病情较重的情况,则需要采取攻泻的方法,如使用一些具有攻下、泻火、逐瘀等作用的药物,以迅速消除病邪,缓解病情。
对于形体羸弱的病人,由于其身体较为虚弱,需要给予适当的补养。可以通过饮食调理、中药滋补等方式,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抵抗力。而对于形体不足的病人,如气血不足、脾胃虚弱等,应运用温补之法,如使用一些具有补气养血、健脾和胃等作用的药物,以促进气血的恢复和身体的康复。
总之,医生在治疗疾病时,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如果疾病发生在身体较高位置的膈上,那么就可以采用呕吐的方法来治疗;如果疾病发生在下焦,那么就可以使用疏导通便的方法来治疗;如果胸部和腹部胀满不适,那么就可以采用泻下的方法来治疗;如果疾病是由于伤风或中邪引起的,那么就可以使用辛凉发汗的方法来治疗;如果疾病是由于病邪在皮毛引起的,那么就可以使用辛温发汗的方法来治疗;如果疾病的势头非常强劲,难以控制,那么就可以先采取抑制的方法来稳住病情;如果疾病属于实症,那么就可以采用发散和泻火的方法来治疗。
在观察疾病的阴阳属性时,要注意区别用药剂的柔刚特性。对于阳病,应该治疗其阴;对于阴病,应该治疗其阳。同时,还要辨明气分和血分的情况,对于血实的情况,应该采用泻血的方法;对于气虚的情况,应该采用升补的方法。
好了亲爱的伙伴们今天就讲解到这里,明天同一时间不见不散。
喜欢我的中医生涯之路请大家收藏:()我的中医生涯之路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嫁我不吃亏+番外 (综漫同人)氪金成就一代玛丽苏 退休大佬想过平静生活/我真的只想退休啊! 终极:战力破万,成了史上最强 (综英美同人)[综英美]我在韦恩庄园当青春伤痛文学版蝙蝠崽 我拿的不是替身剧本吗? 假千金回山村后(美食) 修真废柴?我的系统有点猛! 小萌妃携夫祸天下 港岛:从60年代开始称霸商界 小警察,但爸妈开挂[九零] 我师如山+番外 农家辣妻养崽崽 如果是庞统指挥蜀汉北伐 (综漫同人)忍界养成计划 (综漫同人)恋爱游戏但人生模拟器 快穿:小蜂王靠生小蜂蜂完成任务 念念不忘 幺女好养活 (历史同人)她在大宋搞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