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的妈妈就是就是一名标准的娘惹,特别擅长做娘惹菜,甚至她还出版了一本书叫作《李妈妈食谱》,当年正是靠着她出色的烹饪手艺,帮助李光耀争取到了二战后前往英国剑桥大学读书的船票:1945年9月,日本投降,李光耀终于可以去剑桥上学了,但由于通往英国的航道还有水雷,开往伦敦的船运服务迟迟未开。时间一晃就到了第二年,恰逢一艘英国军舰停靠在新加坡港口补给,李光耀的母亲毛遂自荐去军舰上给这些当厨师,并且她做的美味佳肴受到士兵的一致好评。几天后该军舰要返回伦敦了,绅士出生的舰长觉得实在是不好意思,提出要给李妈妈80英镑以作为酬劳,李妈妈是坚决不要,在舰长和士兵坚持下最后手下了这笔钱,要说李妈妈不愧是聪明人,第二天李妈妈用着80英镑买了一大堆水果送给了该军舰上的军官让他们在路上带着吃。这下绅士舰长彻底被李妈妈感动了,他和李妈妈说,既然她不喜欢钱,那么他可以力所能及的帮李妈妈一个忙,这时候李妈妈才说出了自己的真正目的,她说他儿子被英国剑桥大学录取了,可是开往伦敦的客船航线迟迟没有开通。舰长听了哈哈大笑,他二话不说,亲自开着吉普车前往李光耀家里接他去登船,李光耀一时间风光无限,大英帝国海军舰长亲自接李光耀去剑桥读书,这件事情在当时传为一段佳话。
此外,马来西亚本地著名的美食还包括RotiCanai,是以一种以面粉搓揉成薄片,再在铁锅上烤制而成的香脆煎饼。吃时勿忘加上一杯TehTarik茶从一个杯被隔空倒入另一个杯中,使它更香滑可口。蘸着咖喱,吃着印度传统薄饼,喝上一大口印度拉茶,那真是“对茶当歌,人生几何!”
东方的直布罗陀——马六甲
我国伟大的财经作家宋鸿兵先生有句名言:“货币一贵一贱,正面绽放鲜艳,背面流淌鲜血。”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海峡,海峡灯火通明、一片繁花似锦、绽放鲜艳的背后也流淌着鲜血。
海峡是指两个水域之间的狭窄水上通道。由于它是海上交通要道、航运枢纽的“咽喉”,所以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波罗的海峡,波罗的海出口,是北欧重要航道,也是俄罗斯与欧洲贸易的重要通道。
当年沙皇时代的彼得大帝一世为了使俄国从陆地走向海洋,从北极熊成为全球鹰,成为一个世界大国,那首当其冲的就是找到并拥有一个出海口,为了这个出海口彼得大帝带领俄罗斯征战21年,最后终于在涅瓦河畔的一片荒岛沼泽上,在处于多年宿敌瑞典人的步枪射程之内的地方,彼得大帝用他超凡脱俗高瞻远瞩的眼光和钢铁般的意志建造起一个新的首都——圣彼得堡。在边界上、敌人的枪口下建设首都,足以可见一个大国拥有一个出海口是多么多么的重要。
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出口,连接波斯湾和印度洋,是海湾地区石油输往世界各地的唯一海上通道。
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出口,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的唯一通道,和地中海一起构成了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天然分界线。
德雷克海峡,以16世纪英国超级大海盗船长弗朗西斯·德雷克命名,是世界各地通向南极的重要通道。
白令海峡,连接太平洋和北冰洋的水上通道,也是两大洲(亚洲和北美洲)、两个国家(俄罗斯和美国)的分界线。
还有就是我们亚洲有着“东方直布罗”之称的马六甲海峡。
要说马六甲是个福地,那的确实至名归,它偎依在马六甲海峡的旁边,数千年来这里一直仿佛冥冥之中有着神灵的庇护,没有受到任何涨潮和海啸的危害,常年风平浪静。古往今来这里一直是全世界屈指可数的最受欢迎海港之一,这里曾经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地,是历史坐标。
1396年,一名来自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王子打猎时在一棵树下休息,他的猎狗将一只小鹿逼到绝境。出于强烈的求生本能,这小鹿却反而将猎狗赶进河里。苏门答腊王子十分钦佩该鹿的勇气,看到所处之地山清水秀,他决定在他坐的地方建立一个新的王国。因王子在树下休息的那棵树,当地人叫马六甲树,他就以这棵树的名字将这里命名为马六甲,他所建立的这个王国命名为满剌加国。
后来他觉得这块风和日丽的港湾大有前途,他把这里定为自己国家商船的补给基地,从此揭开了马六甲走向繁荣的新篇章。慢慢的马六甲这个小渔村吸引来自爪哇(现在的印度尼西亚)、印度、阿拉伯和中国的商船来此停泊中转,马六甲慢慢就从一个小渔村成长为整个亚洲地区最重要的港口。
要说马六甲是悲伤的血腥之地,也毫不夸张。自古以来这些战略意义非凡之地,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
马六甲作为亚太地区的战略要地,引来了无数列强垂涎三尺。
1375年,犹太人贾·克雷斯奎父子在葡萄牙绘制出当时全世界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海图——加塔兰世界海图。
1405年,我们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
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第一次踏上了美洲大陆,人类开始进入大航海时代。
1511年,葡萄牙人发现了这里,小小的马六甲王国如何能抵挡得住葡萄牙人的攻势?很快这里沦为葡萄牙殖民地,并成为葡萄牙人在东印度群岛扩张的战略基地。
1641年,有着“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人来了,打跑了葡萄牙人,这里又沦为了荷兰人殖民地。
1795年,如日中天的大英帝国来了,马六甲又沦为成为大英帝国殖民地一部分。
1941年,国内资源严重缺乏,工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海上贸易的日本大胆偷袭珍珠港,在第二年日本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占领了马六甲,印尼及菲律宾,控制了他们的海上生命线。
直至1956年马来西亚宣布独立,其仪式就在选着了在马六甲的举行,马六甲在马来西亚人们心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郑和走了,留下了三保庙、广场上的郑和宝船以及“娘惹”文化。
葡萄牙人走了,留下了山上的圣保罗教堂和圣地亚哥城堡,以及葡式炮台(不是葡式蛋挞!)。
荷兰人走了,留下了著名的荷兰红屋,和基督教堂。
英国人走了,留下了广场中央的维多利亚女王喷泉和钟楼。
日本人走了,什么也都没留下!硬要说留下了什么?那只有屈辱和眼泪。
初到马六甲,街上道路整洁,秩序井然,各式风格建筑让人眼花缭乱,有葡式、英式、哥特式、巴洛克式和拜占庭式,让人感觉仿佛来到了欧洲的某一小镇。
可是仔细一观察,这里又无时不刻不体现着浓浓的中国元素。
街边贩卖自制王老吉的华人小贩骄傲地告诉我:“你们中国的那种甜甜的王老吉是为了迎合现代人口味改良后的王老吉,一点都不正宗,只有我家自制的这种喝起来苦苦的王老吉,才是最正宗的王老吉,清热下火功效绝对一流。”我花了1.5马币(人民币3元),买来一杯一尝,果然很苦很涩,仿佛中药一般,此时为救死扶伤而在山上尝百草的李时珍前辈和远古神话传说里神农氏前辈的光辉形象浮现在了我脑海里。
改良后花团锦簇可爱版得人力三轮车在广场到处载客,让人不禁感觉好像是回到了上世纪30年代的老上海滩。
夕阳下的马六甲海峡,海水仿佛凝固,一片金黄,带状的云朵,犹如被画家涂上了颜色,变成了七彩云霞;岸边高大的摩天轮,在晚霞的衬映下,显示着美丽的剪影。
黄昏时分,华灯初上,明月挂上了天空,马六甲河岸两边各色酒吧和娘惹餐厅开始了营业,依稀让人感觉仿佛回到了我们的江南乌镇。
马六甲虽没有首都吉隆坡的车水马龙、摩肩接踵的人流、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但它却有着厚重的历史。古城始建于1403年,曾是马六甲王国的都城。
马六甲正是以其独特的多元文化和古建筑,终于在2008年申遗成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人无再少年,花无百日红,古代商贸的兴盛未能延续滨海之城马六甲的繁荣。长达300多年的殖民统治,泥沙冲刷导致马六甲河道变浅,加上20世纪80年代起马来西亚槟城、巴生,以及新加坡等周边港口逐渐兴起,千年“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马六甲渐渐衰落。
马六甲只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象征,是历史坐标,不可能再重回当年的繁华。”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竞争力研究所所长陈博士认为,马六甲作为港口的功能已完全被新加坡等新晋大港所取代,向旅游转型是它新的出路。
古老的马六甲河依旧缓缓流淌,遥望河畔上的红色钟楼,时针还在一圈圈不停转动,尽管回不到那曾经的繁华,却将马六甲带进一个崭新的时代。
“下西洋”与“大航海”
马六甲城郊有座三宝山,那是为纪念中国英雄郑和而命名的。因为郑和前辈的小名叫三宝,所以这座山被称为三宝山,山下的庙也被称为三宝庙,采用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屋顶飞檐,彩龙戏珠,一片祥瑞之气。因为据说这里建庙的主要材料,哪怕是一砖一瓦,都是从中国运来。庙四周大树环绕,林木蔽荫,十分清凉。庙内有郑和手握宝剑的石雕像,微微隆起的腹部,已经被游客摸得油光铮亮,因为郑和前辈是来自西域的“色目人”,出身卑微却能做到“内侍中无出其右”深得朱棣皇帝的器重,所以大家相信,摸摸郑和的将军肚,可以保佑自己官运亨通。
三宝庙门外有口三宝井,为郑和率士兵所挖。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每逢大旱,许多井都干枯,唯三宝井清冽之水不断,为百姓造福。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咱们中华名族最伟大的航海家——七下西洋的郑和先生,西域回族人,是一位虔诚的穆斯林,他毕生都以去麦加朝觐为终极的理想。因为出身于穆斯林世家的郑和,作为中国船队的主帅却不得不留在了古里国的岸上。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从中国云南起身经缅甸或越南,由水路前往遥远的麦加朝觐,来回一次往往需要数年时间,作为一名虔诚的穆斯林,他的祖父和父亲都以及去过麦加朝觐,他焉有不去的道理?
郑和是十分幸运的,他生活在了我们大明王朝最鼎盛富强的时候,就是燕王朱棣的永乐年间。并且还深的成祖的信任。本人是特别特别的喜欢朱棣这位出门贫寒的皇帝,即使他的帝位来得很不正当,是靠篡位得来的,虽然被灭十族的大才子方孝孺的那句“燕贼篡位”还“历历在耳”,但是笔者依然认为历史选择了朱棣,是我们中华子孙的幸运。
正如历史选择了当年的宋太祖赵匡胤赵大导演一样,虽然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完全是赵导演的自导自演,帝位同样来的不正当,但是我依旧是那句话。历史选着了赵匡胤,是我们华夏子孙的幸运,不过赵大导演的陈桥兵变,来的更文明一点,因为在没有流血牺牲,百姓也没有生灵涂炭的前提下,就成功实现了后周政权到大宋政权的平稳过渡。
《明史·成祖本纪》中评价明成祖: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那时候在一代明主朱棣的带领下,郑和每次下西洋,随船队来中国的各国贡使、国王等都大量增加。1423年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回航的时候,船上载有16国1200多名使臣及其家属。到永乐晚期,来朝贡的国家超过三十多个。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万国来朝”。没有大明永乐年间国家的富庶,哪有后来郑和的七下南洋?要知道当年的郑和宝船下西洋,绝对是一个“土豪中的土豪”才能玩得起的游戏。
要说郑和是不幸运的,那就是郑和在长达28年的远航中,率领的船队曾经数次抵达红海,与毗邻也门的沙特阿拉伯仅有咫尺之遥,但身为主帅的他不能离开船队前往麦加朝觐,不无遗憾地数度与麦加失之交臂。就在当年明朝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远航中,郑和留在印度古里的郑和去世了。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兄弟 爱的天空下雨了 致命邂逅 崔老道捉妖之夜闯董妃坟 张居正 人鱼恋爱法则 女不强大天不容 我想和你过好这人生 泡沫之夏(全集) 当爱情遇上科学家 大周小冰人 原生之罪 军装下的绕指柔 江先生,你心动了 如果你爱我 沙海(合集) 我在西藏这些年 最慢的是活着 明月如霜:全3册 你好,旧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