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下一颗巧克力是什么味道?
“伪穷游”?快醒醒吧!
几年前,我的自助游偶像,也是大前辈孙东纯出版了其代表作《迟到的间隔年》,之后在各大旅游网站上仿佛一夜之间,冒出了许许多多“伪穷游”攻略帖子。诚然,志在穷游的旅行者勇气可嘉,特别是愿意为了梦想而努力,愿意去寻找实现梦想的各种可能性,这样的精神非常值得鼓励。但“伪穷游”的“伪”就体现在,穷游并不是蹭吃蹭喝住宿还逃票。退一万步讲,世界各处确实有不少景点门票特别贵,你又实在很想去看,那你偷偷摸摸自己逃个票也就算了,逃完票还要在网络上敲敲键盘不费口水和力气地大肆宣讲,那就太不地道了。偷别人东西之后还好意思夸赞自己偷盗技术炉火纯青?!
那些“伪穷游”者们,大书特书自己苦行僧一样的旅行,一直在路上,从未停歇,走过了西藏、尼泊尔、缅甸、越南、柬埔寨、老挝,远一点儿的跑到了印度去,每天过着如果圣雄甘地一般的物质生活。也许,也许他们认为这么做确实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但请这些人真的不要再误导那些没有国外自助游经验的热血青年们了。
某著名文艺女青年,号称自己用不足一百元人民币在两个月间游遍了西藏。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简直像是体内富含了叶绿素的变异人,可以用光合作用补给。一百元钱,就是光这两个月的饭钱也不止这个数字了吧,难道每天都让心地善良的藏民们请客?难道这样做心安理得?除了吃,要住在哪里呢?随身背着帐篷,每夜都在户外扎帐篷过夜么?
我知道我这样讲肯定会有人跳出来反驳我骂我,“我们遇到的司机就是这么善良,免费让我们搭车!”“我们遇到的旅伴就是这么给力,他们心甘情愿负责我们的吃喝拉撒!”“我们去的地方的人民就是这么淳朴,他们虽然贫穷,但人心善良又热情好客,自愿提供全部吃住!”
唉。难道不感到愧疚吗。都穷成那样了,还得招待你们。
与都市中偶尔想出去寻求新鲜空气的白领不同,那些食材,可能是他们逢年过节才舍得拿出来的宝贝啊。
“伪穷游”发展到极致,甚至有些商家用“零元环游世界”来进行极限炒作。国内旅行论坛上的“大神”们纷纷参与其中,把自己在国内外如何蹭吃蹭喝蹭住宿蹭交通的经历大讲特讲。其实我个人认为,一旦决定了出门旅行,有一项费用是无论如何节约也绝对节省不下的,那就是“人际交际”费用。和旅途中结识的新伙伴吃饭喝酒喝咖啡,萍水相逢的,总不好让他人请客吧,而且,人家凭什么要请你呢?如果这点钱都不愿意出,那我劝你还是不要出门罢了。
穷游,其实是一种有些自虐的旅行方式,不要妨碍他人,不要给他人增加不必要的负担,是穷游的基本准则之一。在佩特拉,一瓶矿泉水要价高达1.5JD,折合人民币差不多14元钱;搭乘当地的驴车代步需要花费5JD,也就是人民币45元左右。为了省下这两笔钱,我顶着炎炎烈日,忍受着折磨人意志的口渴,步行数公里到达当地贝都因人居住的村庄。我事先查到在那个村庄的入口处,有免费供应的饮用水。这样节省下的钱,我觉得很骄傲很自豪。但如果你的“节省”是建立在他人的牺牲和付出上,那简直令人鄙视。
除了金钱方面,语言方面的不自立也很可怕。有一种人自己的英文程度确实不好,又想出去玩,怎么办呢,他们想“那就跟着会英文的人就好了”。
“反正我是来穷游的!”
“反正我就要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攻略什么的完全不做也没关系!”
“我要去的地方有很多中国人,出门在外,大家帮助我是理所应当的!”
有着这样心态的人,如果碰上了不太愿意同行的伙伴,并且伙伴还不太好意思直接拒绝,那他们会想当然地认为,一定是伙伴错了,真是没良心!
拜托!帮助你并不是其他人的义务!
我个人认为,要学会享受旅途中的独处时间。或者至少你要敢于走出去,面对外国人,与他们交流,这样既可以增进自己的英文水平,了解到不同的价值观,也可以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判断力和交际能力。孤独是可贵的,在这段没有被打扰的时间里和空间里,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决定自己的行为,去思考自己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希望去得到什么,如何去努力得到自己想去得到的东西,在每天悠闲的自由的独处时间里,成就别人成就不了的事情。
欧洲有句谚语:“Itislonelinessthatmakesyoudifferent,notgregariousness。”意思是“正是独处让我们变得与众不同。”那些有所作为的伟人们,都是懂得享受孤独、享受独处时间的人。而那些每天都渴望在旅途中寻找艳遇,流连酒吧夜店,不断寻找自我存在感的人,其实并没有真正找到旅行的意义,他们可算不上“背包客”。
1067年,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有一片几乎与世隔绝的小村庄。
有一个20岁的女孩来了,她爱上了这里的田园牧歌的风光。
她很好奇这个美丽的地方为什么如此的贫穷,她决定开始对印尼农村铁匠业进行分析。她说做就做,然后在这里一待就是十多年,最后完成了一篇论述当地为何贫困长达1000页的论文。
这片学术报告发表后,很多慈善基金开始找到她,并且通过她来帮助当地贫穷的人民。
这个女人就是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白人母亲。
我觉得她才是真正的背包客,甚至比我们的近代中国最早的背包客三毛前辈还要牛出许多。
致我们最亲爱的父母——当“爱”已经压倒一切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
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黎巴嫩作家张伯伦
经常听到父母长辈们抱怨,抱怨自己的孩子完全不知道感恩,太自私。
但是同时也无数次听到年轻人抱怨,抱怨真正自私的其实是父母长辈。
到底谁是谁非?真正自私的究竟是谁?
毫无疑问,我们中国的绝大多数父母绝对是全世界对下一代最呕心沥血的父母,这点毋庸置疑。但是呕心沥血换来的往往是孩子们的纠结、痛苦、压抑、郁闷和暴躁不安,与此同时我们的父母也是同样痛苦,觉得孩子们自私,不懂得孝顺。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心里充满了痛苦,虽然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有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但是我觉得我一定要把我的经历写下来,我的这些呼吁如果能给中国父母带来一些帮助的话,我不胜欣慰,希望自己的隐私不要白白“牺牲”。
我父亲母亲真的很爱我,他们和绝大数中国家长一样,把他们认为最好的全部都给了我,我很感激他们。他们经济方面还不错,在我读高中的时候就在太原给我买了一套房子,让我能够独自的生活十多年。
但是,下面我要来说说,父母的“爱”给我带来的深深痛苦。
1.2011年,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一家上海公司的工作机会,对方包机票邀请我去上海总部面试。当时我爸爸竭尽全力阻止我,说那一定是传销组织。因为他坚信我的能力有限,不足以让上海的公司对我青睐有加。可是我选择相信自己的判断,独自踏上了那趟飞往上海浦东的航班,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那家公司待我不薄。
2。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我想用大四在外面实习的钱,进行我人生的第一次独自旅行,我把地点选择在了七彩之地——云南。这同样遭到了我父母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去云南旅行很危险,地处边境,而且又有毒品交易什么的。他们让我选择去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旅行。
我还是毅然决然地去了云南。在云南旅行的一个月里,仅仅花了不到4000元,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昆明的一个星期里,我经常和外国背包客混在一起,英文能力就此开始突飞猛进,彻底告别了哑巴英语,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四时候失败在汇丰银行最后的一道英文面试这关的遗憾。那时候的我,每天和外国人们混在一起,最后在离开云南大脚氏青年旅舍的时候,有两个中国旅客惊讶地对我说:“你原来居然会讲汉语?我们看你每天和老美在一起只讲英语,一直以为你是日本人。”
我记得当时陪美国友人在云南大学里散步,引来了一些同学羡慕的眼光。忽然间发现我俨然已经成了当年在大学校园里自己最崇拜的那种人。
彻底告别哑巴英语这件事的战略意义非同小可,在我的生命里也可说是绝对的里程碑事件。然而这些成绩在我父母眼里完全不当一回事儿,甚至他们觉得我是在逃避生活。
3.2013年,我决定一个人第一次出国来进行我的“间隔月”,地点选择在了斯里兰卡,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父母的时候,他们觉得天仿佛坍塌了,因为他们认为那地方荒无人烟,还有什么猛虎组织,他们见我一次就拼死劝诫我一次,甚至好几次我们差点掀翻桌子。最终我还是出发了,在斯里兰卡的那22天是我有生以来最快乐的时光,并且一共只花费了7500元人民币,从此我具备了一个人在国外行走的能力。
有段时间我自己做一些小生意,我赊账给一个我信任的人7000块钱的货,我爸妈天天碎碎念我,我那段时间吓得不敢见父母,每天能躲多远就多远。一个月后,那个人不但还了我钱,还成了我很好的朋友,后来在我困难的时候,他还帮我买可一张从加德满都到约旦的机票。当我高高兴兴地告诉我爸爸有人帮我一张飞往约旦的机票之后,我爸爸居然嘲讽了我一晚上,说现在的人都很精明,怎么可能帮我买票?那个人一定是图谋不轨!当时差点没气死我,因为我认为他骂我就算了,怎么可以去批评我的朋友?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泡沫之夏(全集) 女不强大天不容 大周小冰人 如果你爱我 军装下的绕指柔 张居正 崔老道捉妖之夜闯董妃坟 沙海(合集) 你好,旧时光 我想和你过好这人生 我在西藏这些年 原生之罪 致命邂逅 爱的天空下雨了 当爱情遇上科学家 江先生,你心动了 兄弟 最慢的是活着 人鱼恋爱法则 明月如霜:全3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