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神童的觉醒之路
七岁识天命的预言
于谦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良好的家庭环境为他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
他自幼便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聪慧,五岁便能识字,这在古代社会中已是十分难得。
普通的孩童在这个年纪可能还处于懵懂无知的状态,而于谦却已经开始了知识的探索之旅。
到了七岁,他更是通晓六经大义。
六经作为儒家的经典着作,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知识,对于成年人来说,深入研读都并非易事,而年幼的于谦却能领悟其中的要义,足见其天赋异禀。
当时有一位僧人兰古春,见到于谦后大为惊奇,他端详着于谦的相貌,作出了“此他日救时宰相也”的预言。
在古代,僧人往往有着独特的洞察力和对世事的敏锐感知。
兰古春的这一预言,仿佛为于谦的人生定下了基调。
年幼的于谦或许对这一预言并没有深刻的理解,但随着他不断地成长和学习,心中或许也渐渐种下了一颗担当大任的种子。
他可能在内心深处将这一预言视为一种使命,激励着自己不断进取,为日后成为救时宰相奠定了心理基础。
少年意气的家国情怀随着年龄的增长,于谦不仅在学业上不断精进,他的家国情怀也在少年时期逐渐萌芽。
年少的于谦十分仰慕文天祥的气节,文天祥以其忠贞不屈的精神和爱国情怀闻名于世。
于谦将文天祥的画像悬挂在自己的座位旁,每日瞻仰。
每当看到画像,他就仿佛看到了文天祥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身影,听到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誓言。
他还撰写了赞词来表达自己对文天祥的敬仰之情,这些赞词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他内心深处情感的真实流露。
在撰写赞词的过程中,于谦深入思考着文天祥的精神内涵,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精神力量。
这种对文天祥气节的崇尚,让于谦在少年时期就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他明白了一个人应该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应该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这种家国情怀在他日后的人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他在历史抉择面前坚守正义的强大动力。
科举之路的磨砺
在古代,科举是文人进入仕途、实现抱负的主要途径。
于谦自然也不例外,他怀揣着满腔的抱负踏上了科举之路。
然而,科举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在乡试中,于谦凭借着扎实的学识和出众的才华顺利通过,展现出了他在学术上的卓越能力。
但在会试中,他却遭遇了挫折。
当时的会试策论要求考生对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于谦以其刚正不阿的性格,在策论中直言时弊,毫不避讳地指出了朝廷存在的问题。
他的这种直率的表达方式虽然体现了他的正直和勇气,但却触怒了一些权贵。
这些权贵不愿意听到刺耳的真话,因此在评判试卷时故意打压于谦,使得他未能取得理想的名次。
这次挫折对于于谦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
相反,他从这次经历中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官场的黑暗和复杂,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要为国家和百姓谋福祉的决心。
他明白,要想真正实现自己的抱负,就必须在困境中不断磨砺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于是,他更加刻苦地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为下一次的科举考试和未来的仕途之路做好准备。
二、初入仕途的崭露头角
御史生涯的锋芒初现经过多年的努力,于谦终于在科举中崭露头角,进入了官场,担任御史一职。
御史在古代是负责监察百官、弹劾违法乱纪行为的官员,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敢于直言的勇气。
于谦在御史任上充分展现了自己的这些品质。
在朝堂上,他声音洪亮,言辞清晰,每次奏对都能切中要害。
他的发言不仅能够准确地指出问题所在,还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他的这种表现引起了明宣宗朱瞻基的注意。
有一次,在弹劾朱高煦的过程中,于谦表现得尤为出色。
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次子,他一直觊觎皇位,发动了叛乱。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在鬼怪世界开道观的日常 我用模拟器开马甲 全球进化:我凭复制异能封神 穿成洗白恶雌她姐,兽夫争着宠+番外 九龙战神:我的枷锁是星辰 九零:我要找到他! 我成了蜘蛛的配偶[西幻] 我不可能是女配[丧尸] 修真界只有我一个土著吗 普通人如何在异能漫画中逆袭救世 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金主顺毛守则娱乐圈 逃荒路上我带妹妹活下来 万事如意 青禁客 小娇怯(双重生) 职业杀手混贵女圈 重生在豪门:弃妇迷情 二代修仙:我的词条越来越离谱 卫子夫:暴君的皇后是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