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记者上街买口罩去了,男记者买了瓶最贵的酒,直奔ia后院。院里大狼狗恶狠狠地叫了两声,店老板探头出记者乐呵呵地举着酒瓶,北京来的客人,早上刚到,住在贵店,天冷呆不住,找老板大哥喝酒聊聊天。老板大哥一边呵斥狼狗,一边招呼客人进屋看座,沏茶倒水。记者猜准了,老板不是当地人。地道的古族汉子,长相做派与腾格尔还真有点儿像。
开酒店有的是酒,咋哈(么)叫客人破费?老板大哥说着就要打开酒柜。记者拦住他,烟酒不分家。顺手开了自己的酒。老板拨通电话,片刻,服务员端着菜盘子来了。酒杯一来一往,两人一见如故。甭看男记者年纪轻轻,贼jing贼jing的京油子。借着酒劲绕着弯儿,把天赐川镇地理方位污染由来,探了个八九不离十。
天赐川镇前的ia河叫天赐河。在下游四里地的天赐湾村汇入黄河,对面是山西。黄河南北而行,素有晋陕大峡谷之称。沿晋陕大峡谷西侧向下五十里,便是管辖天赐川镇的新民县县城。天赐川镇西北二十里地,为神府煤田的核心区,再朝西北,就进了内地盘了。
天赐川自古为晋陕接壤地带的旱码头。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神府煤田大开发,天赐川一夜之间红得发紫了!煤矿遍地,煤炭多得卖不出去,钱多的人建电厂,钱少的人烧兰炭,也就是土法炼焦。兰炭多了,电石、硅铁、硅钙、金属镁等行业随之兴起。老板大哥从内乌海来到天赐川,开煤矿挣了钱,也红火过一阵子,煤炭生意萧条那阵把煤矿卖了。镇政fu选新址盖了新楼,他买下闲置的镇政fu大院,改造装修之后,做起酒店生意。
老板大哥酒喝大了口无遮掩,有问必答滔滔不绝。
土炼焦“村村点火,沟沟冒烟”,落下晋陕黑三角”的赖名誉。听说美国间谍卫星侦察到了,还以为发生森林大火,赶紧给中国通报。据说北京派侦察兵出动飞机连夜查明真相,上头下狠心治理,地方官员力保乌纱帽,土炼焦就这么被取缔了。
这么说,“村村点火,沟沟冒烟”已经见不到了?
能哩,能哩。土炼焦之后搞起ia机焦,废气点天灯,好不到哪哒(儿)去。电石、硅铁、金属镁,这厂那厂的,越建越多,还不是一样的“村村点火,沟沟冒烟”!
这儿污染太严重了,让人受不了。山脚下路边那厂子,好端端的突然冒起烟尘,咋回事?
那是硅钙厂。平时没甚污染,出炉加料时排放烟尘,厉害得很。
污染这么严重,你们能受得了?老百姓咋生活呢?
那就看咋个活法。天赐川遍地黄金。老板们挣哈(下)大钱,哪哒(儿)舒服哪哒(儿)住;当地老乡打工机会多了,总比没钱ua的穷日子强哩。不瞒你说,你老哥我若不是一念之差,卖了煤矿,早在西安三亚置豪宅买别墅了……
两天之后,两个记者退了房,告别了帮着叫出租车的老板大哥。二人打算先去天赐湾村,然后去新民县城。行至黄河岸边时,记者们再也受不了几天来刻意的压抑了。
那一年冬天特别冷,河冰结得厚实。天赐冰河连着黄河冰带。一条山梁缓缓降落,伸向黄河岸边。公路奔向黄河,汽车驶向黄河,给人顷刻间坠入黄河的错觉。一脚刹车接一个急转弯,绕过河之侧山之根惊险路段,眼前豁然开朗,大ia两河jia汇,山梁背后,藏着一湾平展展的滩地,藏着依山傍水的天赐湾村。
大峡谷顺川风大气流畅通,视野宽阔,记者们感觉空气好了一些。至少,闻不到刺鼻的呛味了,还有一股润的雾气。记者们背包下车,吩咐司机把车开到村口等候。二人下公路,直奔黄河边。大河冰封,寒凝霜冻,山峦对峙,峡谷空旷而萧瑟。顺川风呼呼作响,却听不到流水的声息。河边,干黄的芦苇枝条在凹凸不平的冰茬子上随风摇曳,一只破旧的渡船半截子冻在冰层里。抬头望去,巨石又窄又陡的牛鼻梁山脊高处,翠柏红墙蓝瓦黄屋脊,大概就是老板大哥说的天赐庙了。记者们兴趣来了,索把长镜头相机挂在脖子上。
天赐川镇这两天,老板大哥提供了信息,京城记者底气十足,以考察项目为名,把污染企业挨个跑了个遍。男记者见老板发假名片侃假话,换来一叠真名片,进车间看生产线,了解生产销售情况,有人陪同还热情相待。他们记者专用的长镜头大家伙,始终没敢拿出手,生怕一不留神坏了大事。口罩轻易不摘下的nv记者,拿着ia数码相机,名曰拍摄考察资料,实则录下不少污染场面。
记者们的母亲河情结,大都浓得化不开。在这“天高皇帝远”的黄河之滨,尤其如此。nv记者一会儿在船上,一会儿在芦苇丛,摆各种姿势让男记者拍照。然后,两人沿牛鼻梁山脊拾阶而上。老板大哥说过,想在天赐川发财,天赐庙神非拜不可。记者们路过庙瞅见一个上香老者的背影。他们忘了老板大哥上一炷香的嘱咐,对拜神没多大兴趣,只顾登上天赐庙制高点,架起长镜头,拍了天赐川镇污染大场面,又掉转镜头,拍摄黄河峡谷村落旷野的冬日苍茫。
他们收拾家伙的时候,上香老者凑过来问,北京来的记者么?
两人惊异扭头,一位着装周正的老者站在身后,鼻梁上架着茶è石头镜,神情严肃得有些古板,很像个教i塾的老先生。
两人了。难道碰上料事如神的高人?赶紧表白,我们是考察项目做生意的。
老者不理会,只管照实说。大老远的能来就不容易。镇上看了,再到县城看看,那哒(儿)污染更严重。一定要去县医院,找大夫、问病人、查病因。老百姓因为污染遭了大罪,上头有人管一管就好了。
敢问大爷贵姓大名?天赐湾村人?村干部?退休职工还是……
喝黄河水,靠黄河生,大字不识,谈何公干。村里边有人给娃过满月,县里来了有脸面的人物,人多嘴杂,不要去了。老者说完眨眼不见了。
好你个天赐湾!竟有这等蹊跷事。巧遇写匿名信的人了?至少与匿名信有某种联系。不愿暴lù身份直奔话题,心照不宣,有点儿像传递情报的地下工作者。记者击掌称快,直呼天意,双双上香一炷。
京城记者们最后的行程锁定新民县城。县城的污染企业更多,天赐湾有的,县城周围都有,除此之外,还多了好些家ia铁厂。污染更严重,环境更恶劣,男记者也不得不买了个口罩。
那天男记者在天赐川掏出京城印好的假名片,就让nv同事为之一敬。这天进了新民县城,男记者要住环保局对的宾馆,用心良苦,又令nv同事刮目相看。
环保局招牌当街悬挂,实则在别的单位租几间房办公。男记者在楼上转了几趟,却不跟任何人搭腔,就像猎人在寻找猎物。更多时间,记者们马不停蹄找大夫问患者,又走访住家户和路人聊天。他们不拍摄不笔记只拉话闲聊,像是漫无边际,可污染之害,百姓心声,全都给问了出来。回宾馆后,他们再做整理。最后,环保为何“干打雷不下雨”不作为,成了最后要解开的谜底。
男记者iong有成竹,他在等待时机。周末傍晚,男记者的“猎物”进了一家大众舞厅,他叫上同事尾随而进,指了指舞池里一位蹦迪胖nv子,看见了没有,戴三十岁,大专文化,县环保局干部。什么时候把她搞定,什么时候打道回府。nv记者心领神会。
戴yù并不漂亮,胖身材,大脸盘。可穿着时尚,尤其是脚上的红è高筒皮靴,据男记者观察,这是新民县城里的唯一。吸引男记者眼球的,正是这双红è高筒皮靴。戴yù走路快,下脚重,风风火火的像男人。单凭这一点,男记者就断定这是个心直口快的主儿。
记者们心有所图,步入舞池不时贴近“猎物”。戴yù只蹦迪,蹦得热烈而奔放。jia际舞曲响起时,却独自落座歇息,分明是一个人来的。二记者凑上前坐在对面。
nv记者搭讪说,大姐蹦得真不错。
戴yù看了他们一眼,哈(瞎)蹦跶,图开心为减从哪哒(儿)来的?舞跳得很专业,一看就像是大城市人。
男记者赶紧接上话茬,大姐好眼力,我们从北京来,考察项目的,说着就递了张假名片。
说话间,nv记者拎来三瓶饮料,戴yù不要。nv记者劝说,大姐别客气,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jia个朋友,请多关照。
喝了饮料,男记者邀请戴yù跳舞,她犹豫片刻,随之入池起舞。舞罢又一起蹦迪,男记者在京城都算蹦迪高手,又有两个异舞伴不离左右,眉目传神,几下子蹦狂了,霎时间舞池里众星捧月,出尽风头。蹦累了,三人坐下聊天,陕北乡俗风情,北京胡同文化,海阔天空,唯独不提“环保”二字。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黑神特战队 茅山术 全能强化 都市护花高手 大地主的小日子 鬼医圣手 超级巨人分身 凰女逆天:帝妃不好追 紫血回魂 邪魅世子懵懂妃 国安局档案 重生之末世女神 调皮公主玩转王子学院 囧囧穿越路之卿本佳人 天降蜜恋:女王别想逃 剑焚九天 主角模板 我当僵尸的那些日子 冷情首席俏甜心 捡个仙君来压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