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就抱着猜;猜到了,便十分兴奋。结果愈猜愈多,自然就通了。
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不也是一样的道理吗?曾几何
时,我们的教育变得那么僵化,背人名、背年代、背条约、背文法,愈背愈伤心,好像背了
两百年祖先的血债和冤屈。好像发现一部中国近代史,竟是一部中国西化史。
女儿的老师知道她养螳螂也是有原因的。
虽然才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老师居然规定每天到校第一件事,就是写日记。
你想想,那么小的娃娃,能拼出几个字?写出什么屁文章?可是老师照样津津有味地
看、津津有味地改。
她改,不是改拼错的字和用错的文法,而是加上一些“呼应、叫好”的句子,譬如我女
儿写“昨天我把两只虫放进螳螂笼,一只跳、一只爬。”
老师就写“那真是个精采的昆虫秀。”
又当我儿写“昨天我给我的螳螂两只小虫,它抓住一只,又试着抓另一只,被那只跑掉
了。她又抓到,于是一手一只,它得到两只。”
老师不但不讲“贪心”,还说“那你螳螂有了一个大餐。”
这使我想起我小学三年级时,写了平生第一个剧本,钉成一本书的样子,十分得意地拿
给老师看,老师看了第一行,就说:“你写你坐火车去阳明山?”
“对!”我笑着答。
“对个屁!阳明山根本没火车。”
我正想自己小时候,女儿突然大叫起来:
“爹地!我们为什么不喂派蒂吃蟋蟀?”
“我们喂了啊!前几天那两只黑黑的、会唧唧叫的,就是蟋蟀呀!”
“那我们为什么不再喂?”
“抓不到啊!”我说:“天冷了,没有蟋蟀了。”
“有!”女儿指着书大叫:“书上说有。”
“不可能!”我借机会把她手上的书抢过来:“我看看。”
书上一大堆照片,全是螳螂,大概作者也是养了只螳螂,并从头到尾细细观察它的生
活,我翻到女儿看的那一页。印一只大螳螂,正抓在一只小蟋蟀。旁边写着——“如果你找
不到虫喂它,可以去宠物店买蟋蟀,那是螳螂最爱吃的。”
“对呀!”我也叫了起来,为什么没想到呢?宠物店里的一些鸟啊、蛇啊,都要吃虫,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堡门坡 哥哥总是撩我(西幻) 当然就是爱情(刺爱教条之二) 就是想杀你 须臾 看妇科发现主治医生是 暴君的逃妻 洛阳仙子(仙履芳踪之四) 六界第一小祖宗 我家娘子是妖女 莎士比亚密码 拯救巨星 权少惹爱:首席娇妻太惹火 藏獒1 雪花与秘密的扇子 撩夫 伪装男女 冒牌老公,强势宠 炮灰与boss的快穿日常 迷乱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