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度虽头部中剑,但伤口不是很深。为什么?上朝出门前,他梳完头,随手戴上朋友前一天赠送的扬州毡帽。这种帽子比较厚,正是它保护了这位唐朝未来宰相的性命。自此以后,扬州毡帽畅销长安,因为被认为能给人带来好运气。
裴度的侥幸脱险对藩镇来说是个灾难。
武元衡被刺三天后,宪宗即以裴度为新宰相,继续对藩镇用兵。此前,有大臣向皇帝建议罢免裴度的官职,安抚李师道和吴元济。宪宗大怒,道:&ldo;若罢免裴度,使贼人jian计得逞,朝廷威信何在?我用裴度一人,足以袭破此二贼!&rdo;
裴度任宰相后,以削平山东和淮西的藩镇为己任。此时,公开反叛的是淮西。武元衡被刺前一年,淮西节度使吴少诚病死,其子吴元济秘不发丧,欲继承节度使之位。这种情况在当时很常见,结果往往是朝廷妥协,追加一个任命。但宪宗皇帝拒绝了这样的要求。吴元济遂叛。
武元衡被刺后,长安继续对淮西用兵,两年过后仍无法决胜吴元济,朝廷的财政也渐渐吃紧。朝廷中的一些大臣有罢兵的想法。这一日,宪宗在与重臣议政的延英殿召见裴度,专门询问此事。
裴度说:&ldo;贼臣跋扈四十余年,圣朝姑务含弘,盖虑凋伤一境,不闻归心效顺,乃欲坐据一方,若以旄钺授之,翻恐恣其凶逆。以陛下聪明神武,藩镇皆愿勤王。臣请一诏追兵,可以平荡妖孽!&rdo;意思就是,不可罢兵,他裴度要亲自领兵围剿叛军。
唐宪宗问:&ldo;你真的能为我出征吗?&rdo;
裴度流泪拜倒,说:&ldo;武相国已殉难两年,今山东、淮西两贼仍未平灭,为臣日夜忐忑,今必为陛下出征,誓不与贼共存!&rdo;
宪宗动容,当即命裴度为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
早年时,裴度落魄于洛阳。一日黄昏,路过天津桥。当时淮西已叛多年。在桥上,有俩老人倚柱聊天,一位说:&ldo;蔡州用兵日久,不知何时才能平叛。&rdo;正在这时,他们看到裴度,惊愕而退。裴度奇怪,叫仆从跟在他们后面,听一老人说:&ldo;刚才还忧虑蔡州之乱不能平息,现在好了,平此乱者当是此人。&rdo;仆人回报裴度,后者笑道:&ldo;拿我开玩笑吧?&rdo;但就在转年,裴度考中进士,走入了仕途。
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八月,裴度赴淮西亲自指挥战斗,军威大振。
当时,朝廷的每支军队都有宦官监军,士兵进退都听监军的,将领做不了主。裴度到后,将所有宦官都轰了回去,把权力下放到将领那里,如此一来,谁人敢不用命?所以此后连战连捷。十月十一日,在裴度调度下,大将李愬雪夜袭蔡州,生擒了吴元济。
又过了一年,在秋高气慡的日子里,朝廷开始对盘踞在山东的李师道用兵。
李师道虽善于进行恐怖活动,但本身没什么谋略,真要对阵作战,就含糊了。而且,吴元济被诛后,对他震动不小,在这种情况下,他上表向朝廷谢罪,割让三州,并以长子为人质,留于长安。但很快又改变了主意。出现这种变化,跟他身边的两个女婢有关。
按史上记载,李师道无谋,计策多出于身边的俩丫环:蒲大姊、袁七娘。她们得知师道向朝廷服软后,说出了这样一番话:&ldo;自您祖父以来,一直占据着山东十二州,怎能轻易割给朝廷?况且我们有很多军队,可以跟朝廷打一架,若胜不了,再行议和也不晚哦!&rdo;
李师道一听,觉得很有道理,就高兴地答应了。
朝廷此时已派武宁、宣武、义成、横海、魏博五镇节度使率军合围山东。中唐藩镇,最善战的莫过魏博军(又称&ldo;天雄军&rdo;,与徐州的&ldo;武宁军&rdo;,为当时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与魏博军交锋的是李师道的部将刘悟。一战即溃。当时,李师道坐镇郓州,逼刘悟进军,后者遂反水,回师手刃李师道。时间是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春二月。
刘悟这一刀,算是对武元衡的一个交代吧。
武元衡的朋友中,有个叫王潜的,任江陵镇守使,其部下许琛,一夕暴死又复活,声称被抓到阴间,在那里偶遇了一个身材高大的紫衣人,后者托许琛给王潜带话,说自己生活困顿,身上快没钱了。
按许琛的描述,他当时来到一个叫&ldo;鸦鸣国&rdo;的地方。国中有千万株高大的古槐,乌鸦不断地鸣叫,四周幽暗阴森,&ldo;内气黯惨,终日昏暗,如人间黄昏已后,兼无城壁屋宇,唯有古槐万万株,树上群鸦鸣噪,咫尺不闻人声&rdo;。后进了一座城,在府衙里,发现官员身边坐着一个紫衣人,身材高大,头上包着棉布,好像受了伤。经官员审问,发现抓错了许琛,便放他回人间,临走时,许琛被紫衣人拉住,后者说:&ldo;你回去看见镇守使王潜,就说我需要用钱,请他一定再给我五万张纸钱……&rdo;
王潜听后,潸然泪下,说:&ldo;那紫衣人定是元和十年(公元815年)被刺的故友武相国啊!&rdo;
武元衡被刺后,与其关系不睦的诗人刘禹锡,曾怀着复杂的心情写下著名的《代靖安佳人怨》,其一:&ldo;宝马鸣珂踏晓尘,鱼文匕首犯车茵。适来行哭里门外,昨夜华堂歌舞人。&rdo;其二:&ldo;秉烛朝天遂不回,路人弹指望高台。墙东便是伤心地,夜夜流萤飞去来。&rdo;
有人说,这诗里有那么一点幸灾乐祸。刘禹锡是那样的人么?
武元衡的情人、皇帝和同事都还不错。他死后,成都的女诗人弄起&ldo;薛涛笺&rdo;;皇帝没有动摇,继续执行了他的政策;而同事裴度,连续平灭了强藩,为他报了大仇。而裴度自己,也成为一代名相。晚年的时候,裴度退居洛阳,在南郊午桥别墅&ldo;筑山穿池,竹木丛萃,有风亭水榭,梯桥架阁,岛屿回环,极都城之胜概&rdo;,取名&ldo;绿野堂&rdo;,与白居易、刘禹锡等人终日宴饮放歌。唐文宗开成四年(公元839年)春,裴度似乎也听到了乌鸦的叫声,那是他的老友武元衡在&ldo;鸦鸣国&rdo;的召唤吗?没有多久,他便也去世了。
&ldo;甘露之变&rdo;的阴谋
这是一个不值得同情的故事。如果你足够肤浅,也会这样认为。
这个故事中,几乎囊括了一切类型电影的关键词:阴谋、惊悚、悬疑、宫廷、格斗、刺杀、皇帝、官宦、宰相、陷阱、逆袭、悲剧、偶然、意外、周密的筹划和猪一样的队友……所以说历史本身无须虚构就比小说精彩。
讲这个故事前,先看一个对话。
开成四年(公元839年)的一天,唐文宗李昂一个人在后宫愣神,&ldo;瞠目独语,左右莫敢进问&rdo;,随后题诗一首:&ldo;辇路生春糙,上林花满枝。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rdo;这位皇帝在观赏牡丹时,又吟《牡丹赋》:&ldo;俯者如愁,仰者如语,合者如咽。&rdo;吟罢才想起这是前宰相舒元舆的作品,&ldo;不觉叹息良久,泣下沾臆&rdo;。这一年冬天,文宗欲在延英殿召见宰相,但被宦官拒绝。他辗转至思政殿,问:&ldo;今日哪位大臣在翰林院值班?&rdo;
宦官:&ldo;中书舍人周墀。&rdo;
文宗:&ldo;那我可以见见他吗?&rdo;
这一次被宦官允许。
周墀来到后,君臣进行了一次历史上著名的对话。
文宗:&ldo;你说我像以前朝代的哪位皇帝?&rdo;
周墀:&ldo;唐尧虞舜,殷汤夏禹。&rdo;
文宗:&ldo;你说的这些我不敢比。你觉得我比周赧王、汉献帝如何?&rdo;
周墀震恐,拜倒在地:&ldo;赧、献乃亡国之君,如何与陛下比?!&rdo;
文宗苦笑:&ldo;我比不上他们。周赧王、汉献帝,受制于强大的诸侯,而我却受制于家奴。&rdo;说罢,泪落衣襟。
这个桥段,很多人耳熟能详。
讲文宗皇帝的故事,不可避免地要提到唐朝的分期。
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这是人们熟悉的概念,但这只是唐诗视角下的说法,比如认为盛唐结束于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看起来叫人莫名其妙,仔细端详会发现:杜甫死于这一年。所以,这种时间分期不能用于社会角度下的唐朝。
社会视角下的唐朝,以盛、中、晚、残四阶段划分更准确:从唐朝建立到玄宗时代,盛大开放,气象瑰丽,为盛唐时代。盛唐和中唐的分界线,就是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的&ldo;安史之乱&rdo;,这当然没有疑问。但中唐和晚唐的分界线在哪儿?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唐宪宗元和中兴结束后,就直接进入晚唐了;有人认为,唐穆宗长庆时代仍属中唐,之后才是晚唐;还有人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晚唐,是从完全不可救药的唐懿宗咸通时代开始的。这些都不太准确。真正的分界线是本故事所讲的&ldo;甘露之变&rdo;(晚唐和残唐的分界线,则以僖宗即位、黄巢暴动为标志)。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间谍抓捕计划 看不见的凶手 幕后凶手 天空之蜂 鬼骸—鬼瞳眼 花园里的秋千 新郎礼服 高中生杀人事件 惊魂十日 校园夜眼睛 修仙日常 世纪末的吸血鬼2吸血迷情 刺客信条:文艺复兴 极度较量 江南别墅之谜 轮回 向渊之火 红线绕 太阳黑点 女王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