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榖梁克段解
第四章“克”字诸家解
(一)训诂之争与义理之争
(二)诛心之论与原心定罪·赵盾弑君
(三)志同则书同·矫枉过正
(四)经与权之一例·许穆夫人
(五)晋人纳接菑于邾娄,弗克纳
(六)诛杀亲族的礼仪
(七)郑伯之弟段出奔共,秦伯之弟鍼出奔晋
第五章克段的事件疑点与褒贬分歧
(一)救时之弊,革礼之薄·啖助、陆淳、赵匡的学术革命
(二)宋学管窥
1.孙复
2.刘敞
3.王安石
4.苏轼与苏辙
5.胡安国
6.真德秀
(1)淮南王刘长案例
(2)周公榜样
(3)大舜榜样
7.吕祖谦《东莱博议》:科举范文
8.赵鹏飞《春秋经筌》·为叔段辩护
9.经学理学化,孔子朱子化
(三)宋、元之际:不仕二朝与华夷之辨
(四)明代:靖难之变与克段新解
(五)清代克段解三例
1.严启隆
2.毛奇龄,万斯大
3.李塨
(六)结语
1.李贽问题
5.修昔底德的虚构与瑞格瑞格的故事
引用书目
序
1.
一部经学史就是一部误读史。
然而对于我们,探求经籍之正解虽属理所当然,梳理历代的误读却也有着另外一番趣味。况且,误读对历史的影响甚至还要远远大于正解,若要了解历史,理解误读往往会比理解正解更为重要。
当初,一代代的经学家与政治家们不断在以事实与虚构交织的历史来影响时下的政治,他们对经籍的探微求玄往往求之越深则失之越远。在“唯一正确”的意识形态指引之下去研究这种意识形态本身,这一工作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两千年之久,于是,一片片的玉石与金线在无数人的精心打磨与织造之下成就出一袭精美绝伦的金缕玉衣,夸张地包裹起了圣人的尸体——那是一具存在于所有人信念中的圣人的尸体。可以联想一下实际发生的事情:我们对出土的那件金缕玉衣的关注和赞叹不是大大超过了对中山靖王本人的热情吗?
所以,我这里进入《春秋》一经三传,既从经籍本身的求是入手,同时也会详论经学史上的种种阐释与纷争。
本书所作的是一种解剖跳蚤式的工作,试图从《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的记载出抽出一年,来作全景式、历时性的分析,梳理历代学者对这一段被神圣化的文本的种种不同的定义、不同的信仰和不同的解读,以及他们互相之间无穷无尽的辩难,并展示这些定义、信仰、解读与辩难是如何影响着不同时代中的政治理念与社会思潮的。叙述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是经典借以成型的先秦社会,二是由对经典的阐释与应用而形成的思想史脉络。
《春秋》对于古人来讲,长期都被尊为政治哲学的最高圣典,并被认为是所有儒学经典中唯一一部孔子亲手编撰的作品,因此而受到了极高的重视,其地位长期凌驾于儒家所有经典之上。但《春秋》同时又是最费解的,甚至连遍注群经的朱熹和王安石都退避三舍,1孔子的微言大义在历代经学家的解读之下变得越来越芜杂,越来越让人看不清楚。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我是个实习捉鬼先生 世界十大超级间谍传奇 不去会死 苍之瞳的少女 变异 守护武装 腹黑太子嚣张妃 重生六零医品军嫂 梦回九九 陈赓 苦菜花 活不明白 认得几个字 唐山大地震 我和地球有个约会 虚拟现实之门 保卫大武汉:武汉会战 进击的蚂蚁 乞丐囝仔 滴血木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