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却于三月八日匆忙的黯然离开北京。我是为了避免立即被捕的危险,遵从同志们的公意,
不得已而南下的,三月十二日,我在郑州铁路工会内获得了孙先生与世长辞的消息,大为悲
痛,深以不能为这位我所敬佩的革命先进执纬为憾。我立即在当地召开了一个铁路工人大会,
为孙先生志哀,在会上痛陈我对于这一种伟大人物的追思。同时我也在那里想着国民党失去
了孙先生以后可能发生的一些变化。
几天后,我回到了在上海的中共中央。从李大钊先生的来函中,知道了孙先生著名的遗
嘱是由汪精卫起草、经孙先生同意签字。他致苏俄的函件则系由鲍罗庭与宋庆龄、汪精卫等
商拟,同样经孙先生签名。至于孙先生的继承问题则未有任何的决定。
正当国民党领袖病困北京,大家遑遑不安的时候,广州的军事胜利却发生了镇定剂的作
用。盘据广东东江的陈炯明的军事势力,原是广州政府的最大威胁;陈炯明利用孙先生离开
广州,在北京卧病的时机,发动了对广州的攻势。他的军队于一九二五年初,进占了广州附
近的东莞、石龙等地。坐镇广州的胡汉民代帅动员了国民党所有的军事力量,实行反击。那
时,蒋介石以黄埔学生为基干所组织的党军,为数虽不过是两个团,但在这次战役中,初显
身手,就表现了卓越的战斗力。
一九二五年二月四日,由许崇智统率的粤军和蒋介石指挥的党军所组成的右翼军,攻克
东莞;十五日再克淡水。这使在北京卧病的孙先生和我们政治会议的同寅们都为之兴奋。战
事胜利发展下去,到三月十三日(即孙先生逝世的翌日),在棉湖地区,黄埔党军又获得了
这次战役决定性的胜利。这就是有名的&ldo;第一次东征&rdo;;它标志着孙先生改组国民党政策的
初步成功;它稳定了国民党在广东的基础;也安抚了国民党负痛失领袖的彷徨心情。而黄埔
力量的兴起,也以此为其关键。
1李剑农也说:&ldo;吴孜恒(即吴稚晖)受浙卢之托,求孙先生容纳陈炯明。&rdo;(见李著:《最近三十年中
国政治史》,第五八三页‐上海太平洋书店,民国十九年十二月再版。)
151/151
-----------------------pa152-----------------------
《我的回忆》第二册
《我的回忆》第二册
著者:张国焘
东方出版社
目录:
第九篇工运与反帝
第一章重返中共中央
第二章职工运动的复苏
第三章在&ldo;五卅&rdo;运动中
第十篇孙中山逝世后的国民党
第一章国民政府建立的前夕
第二章革命阵容的分化
第三章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十一篇三月二十日前后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终身制职业 坦克战 蝴蝶风暴 危机 废墟的真相(考古纪实系列报道之二) 迷彩恋人 鼠人 遍地八路 狠群 失去的帝国 穿梭时空三千年续之龙族秘录 太平新篇 碎月长壑 隐面人 宋之枭雄卢俊义 嗜血刀锋 三国寻蝉 血泊罗霄 三国之成成君子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