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同契
楚地的晨光刚漫过庆典的彩绸,老槐树下已传来叮叮当当的声响。老铁赤着胳膊,正抡着铁锤敲打短辕犁的犁头,火星溅在他古铜色的臂膀上,又簌簌落在铺着麻布的地面。不远处,苏娘正弯腰调试织机,指尖抚过新换的织梭,耳边是琅琊郡鲁伯劈竹的脆响——跨郡工匠工坊的木架刚搭起半人高,三郡工匠的身影已在晨光里织成一幅忙碌的图景。
“老铁,你这犁辕再削薄半寸,是不是更省力气?”鲁伯扛着一捆青竹走来,花白的胡须上还沾着竹屑。他放下竹捆,蹲在老铁身边,手指戳了戳犁辕的弧度。老铁直起身,抹了把额头的汗,拿起木尺量了量:“鲁伯眼毒,这辕子按楚地山地改的,原就比老犁短三尺,再削薄些,小个子农户也能驾得动。”
两人正说着,苏娘抱着个木盒快步走来,盒里装着蜀郡带来的织梭。“你们瞧瞧这个。”她将织梭递过去,指尖捏着梭尾的凹槽,“原先的梭子是整木挖的,沉得很,织娘一天下来胳膊都抬不起来。咱把中间掏空,嵌了层薄竹片,重量减了三成,还不影响走线。”
老铁接过织梭,掂量了两下,又递给鲁伯。鲁伯眯着眼看了半晌,突然眼睛一亮:“这法子妙!我编竹筐时,也能在筐壁里嵌层薄木片防漏。”苏娘闻言笑了:“正想跟鲁伯请教呢,织机的踏板若是用你那编筐的韧竹做,怕是比硬木更耐磨。”
说话间,又有几个身影从大道上走来,是蜀郡和琅琊郡的工匠们。蜀郡的年轻工匠阿吉扛着半架拆解的织机,肩上还挂着一卷图纸;琅琊郡的小徒弟阿竹跟在鲁伯身后,手里提着装满竹篾的竹篮。老铁望着他们,突然扯开嗓子喊:“都搭把手!先把木架立起来,晌午前得把展台摆妥!”
众人应和着上前,搬木柱的搬木柱,拉绳索的拉绳索。楚地的木匠们熟悉本地木料的特性,教蜀郡工匠如何避开木结;蜀郡工匠则带来了改良的刨子,几下就将粗糙的木柱刨得光滑;琅琊郡的工匠们擅长编织,用竹篾在木架上缠出花纹,既牢固又好看。日头升到头顶时,一座两丈高的木构工坊已立在庆典广场东侧,坊檐下挂着红绸,上面写着“跨郡工匠工坊”六个大字,笔锋遒劲,是楚地的教书先生特意题写的。
工坊内分了三个区域,左侧是农耕器具区,中间是纺织器具区,右侧是储物器具区。老铁将改良的短辕犁摆在最显眼的位置,犁头闪着冷光,犁辕弧度流畅,旁边还放着老犁做对比,一长一短,一粗一细,差别一目了然。苏娘则将织机架在中间,织机上绷着半匹锦缎,彩线在经纬间穿梭,旁边摆着十几个不同样式的织梭,有木的、竹的,还有嵌了牛角的。鲁伯的储粮竹筐堆在右侧,大的能装两石粮,小的只够装半斗,筐壁上都编着细密的纹路,凑近看能发现夹层里嵌着油纸。
“听说今儿来的工匠不少,有从九原郡来的,还有从南海郡来的。”阿吉擦了擦额角的汗,望着工坊外涌动的人群。老铁拍了拍他的肩:“来的都是求手艺的,咱把真本事拿出来,教给他们,比啥都强。”话音刚落,就听见外面传来喧哗声,一群穿着粗布衣裳的人簇拥着走进来,为首的是个皮肤黝黑的汉子,手里攥着一把磨损的老犁,正是从巴郡来的石匠。
“这位师傅,俺是巴郡的石匠,听说你们改良了犁,特来瞧瞧。”石匠的声音带着几分拘谨,目光却紧紧盯着短辕犁。老铁见状,拉着他走到犁前,指着犁辕说:“兄弟,你看这辕子,原先是直的,耕地时得使劲往前拽。咱改成弧形,贴合牛的脊背,牛省劲,人也省力。再看犁头,加了个小凹槽,能把土翻得更匀,山地里种庄稼,就怕土块大,这犁能解决大半问题。”
石匠蹲下身,伸手摸了摸犁头的凹槽,又对比了自己手里的老犁,眼睛越睁越大:“俺们那儿都是山地,老犁一天耕不了两亩地,要是有这犁,起码能多耕三亩!”老铁笑了,转身从工具箱里拿出一卷图纸:“这是短辕犁的图纸,尺寸、用料都写得清清楚楚,你拿回去,照着做就行。要是有不明白的,随时来问我。”
石匠接过图纸,双手微微颤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周围的工匠们见了,也纷纷围拢过来,有的问织机的改良技巧,有的问竹筐的编织方法。苏娘拿起织梭,演示给几个织工看:“你们试试这个梭子,握在手里,用拇指顶住凹槽,轻轻一推就能过去。”一个穿蓝布衣裳的织娘接过织梭,在织机上试了一下,惊喜地说:“真轻!比我家里的梭子快多了,这样一天起码能多织半匹锦!”
鲁伯则被一群木匠围着,他拿起一根竹篾,演示如何编防渗层:“先编一层粗竹篾,再铺一层油纸,最后编一层细竹篾,这样粮食装进去,不怕潮,不怕虫,存三个月都不霉。”说着,他拿起一个小竹筐,递给身边的木匠:“这个你拿回去,拆开看看,照着编就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工坊里的人越来越多,大家或蹲或站,有的记笔记,有的动手尝试,叮叮当当的敲打声、织机的咔嗒声、工匠们的讨论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片热闹的景象。阿吉忙着给大家分发图纸,汗水浸湿了他的后背,却笑得格外开心。阿竹则在一旁帮忙递工具,时不时还能插上两句,把鲁伯教他的技巧分享给其他工匠。
晌午时分,咸阳来的官员路过工坊,看到里面的景象,不禁点头称赞。老铁见状,走上前拱手道:“大人,这些工匠都是来自各郡的好手,我们把改良的手艺教给他们,他们再带回各自的郡里,这样大秦的农具、织机、储物器具就能越来越好,百姓的日子也能越过越红火。”
官员笑着说:“你们做得好!陛下举办丰收庆典,就是为了让各郡互通有无,共享成果。你们这跨郡工匠工坊,正是陛下想看到的。”说着,他从随从手里拿过一卷文书,递给老铁:“朝廷决定启动‘全国工匠技术共享’机制,以后各郡的工匠可以定期交流,共享图纸,推动大秦手工业技术标准化。你们这工坊,就是第一个试点!”
老铁接过文书,双手紧紧攥着,激动得眼眶发红。苏娘、鲁伯和其他工匠们也围了过来,听着官员的话,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阿吉兴奋地喊道:“太好了!以后我们就能经常和其他郡的工匠交流了,肯定能改良出更多好东西!”
午后的阳光透过工坊的木架,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工匠们依旧在忙碌着,有的在给偏远郡的工匠讲解图纸,有的在演示工具的使用技巧,有的则在讨论如何进一步改良器具。工坊旁的工具架上,摆着各郡改良的工具,每一件都刻着工匠的名字,老铁的短辕犁、苏娘的织梭、鲁伯的储粮竹筐,还有其他工匠带来的改良刨子、凿子、纺车,一件件都透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
石匠拿着图纸,和几个巴郡的工匠一起,在短辕犁旁仔细研究,时不时还比划着犁的结构。他转头对老铁说:“师傅,等俺回去,就照着图纸做几十把短辕犁,分给村里的农户。明年丰收了,俺一定带着新粮来谢你!”老铁笑着摆手:“不用谢,都是为了大秦的百姓。只要你们能把手艺用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比啥都强。”
苏娘则被一群西域的商队首领围住,他们对改良的织机很感兴趣,想把织机和织梭带回西域。苏娘耐心地给他们讲解织机的原理,还当场演示了如何织布。一个西域首领笑着说:“大秦的工匠真是厉害!这织机要是能传到西域,我们就能织出更好的锦缎,和大秦的贸易也能更红火。”
鲁伯那边,几个南海郡的木匠正在向他请教如何用当地的竹子编储粮竹筐。鲁伯听他们说南海潮湿,便建议他们在油纸外再涂一层蜂蜡,这样防潮效果更好。南海郡的木匠们连连点头,说回去就试试。
夕阳西下时,庆典的锣鼓声渐渐响起,工坊里的工匠们才渐渐散去。老铁、苏娘、鲁伯站在工坊前,望着远去的工匠们,脸上都露出了疲惫却满足的笑容。阿吉拿着一本登记簿走过来,笑着说:“师傅,今天一共有八十个工匠来交流,我们输出了三十套改良农具、织机的图纸,还有很多工匠都记下了技术要点。”
老铁接过登记簿,翻了翻,欣慰地说:“好,太好了。只要这些手艺能传到各郡,大秦的手工业就能更上一层楼。”鲁伯捋了捋胡须:“以后每年庆典,咱们都办这个工匠工坊,让更多的工匠能交流手艺,共享成果。”苏娘点头道:“我回去就和蜀郡的工匠们商量,再改良几种织梭,明年带来给大家看。”
这时,天边的晚霞染红了半边天,庆典的烟花在空中绽放,绚烂夺目。老铁望着烟花,突然喊道:“大伙儿,明年庆典,咱们再聚!”苏娘和鲁伯也跟着喊道:“再聚!”声音在广场上回荡,引来周围百姓的阵阵欢呼。
工坊旁的工具架上,那些刻着工匠名字的工具在晚霞的映照下,闪着温暖的光芒。它们不仅是工匠们心血的结晶,更是跨郡协作的见证,承载着大秦工匠们的匠心与梦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改良的手艺会传遍大秦的每一个角落,让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让大秦的民生越来越兴旺。
喜欢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请大家收藏:()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穿成男频文里的极品炉鼎(修仙np) 快把这王位拿走 兽世生存与爱 重生88,带着三个哥分家致富 天道无私情 傅先生,偷偷领个证 诡异深空:我的小破船无限升级 午夜围炉茶话会 凌仙战纪:医道燃血破九域 名柯观影体:论犯人的多样性 娱乐:我小鲜肉,开局杨老板带娃堵门! 霍格沃茨的日常系玩家 我是你们白月光?不是绿茶男二吗 夜半惊情,霸道妖夫太黏人 顶级Beta,被AO倒认妻主 高甜来袭,莲花楼里的两个剑神 娇欲恶雌忙捡夫,全员疯批争求宠 诡异末世降临,开局我就加入基地 和高冷学姐不认识,但孩子8岁了 人在末世,收容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