辢,辛也。——《广雅》(三国)
辛甚曰辣。——《通俗文》(东汉)
江南曰辣,中国曰辛。——《声类》(三国)
那么在辣椒传入中国以前,古人用毛调料调出“辣”味捏?吾友“坚决要潜下去”做过小考:
主力是姜与芥末,还有一个现在很少作调料用的茱萸。当然还有花椒、葱、蒜、韭菜、扶留藤,汉代张骞通西域引入中原的胡椒也可以提供辣味。
有一句山东俗语叫“葱辣口儿蒜辣心,韭菜辣断脖子筋”,说明这三样常用调味蔬菜如果真当菜吃起来也是很辣的。葱与韭菜有多辣没有体会,蒜到是有一次。一回在海边吃炭烧大蚝,烧蚝上蒜茸又鲜又甜,吃了几十个下肚,就感到胃里与脸上火辣辣的,猛灌冰啤酒也压不下去,的确是很厉害。
茱萸还有个别称叫“越椒”,在辣椒没有进入中国前是古人的主力辣味之一。用作调料的是芸香科食茱萸。《本草纲目》载,食茱萸“味辛而苦,土人八月采,捣滤取汁,入石灰搅成,名曰艾油,亦曰辣米油。味辛辣,入食物中用”。
扶留藤,古名蒟,属胡椒科,产于云贵川、两广等地,“气特殊,味辛辣”。最早见于史记,在《唐本草》亦有记载,是古代制作蒟酱主要原料,蒟酱也用于代指扶留藤。蒟酱是古代非常珍贵的食物之一,甚至达到要走私的地步,蒟酱制法在明代后失传。现代的蒟指的是蒟蒻,也就是mm们最爱的减肥极品——魔芋。
唐穿指南:对不住,本朝不供应“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今天我们来八卦什么内容呢?
八一八对国家至关重要的“圣旨”吧。
当您成功穿唐后,首先奔赴首都长安的太极宫或者大明宫正殿,列席参观“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的壮观朝会场面,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开始。但是如果您期待着在朝会上有一个大太监手捧背面写着“圣旨”二字的金装玉轴,站在台阶上尖声尖气地喊“奉天承运,皇帝诏曰,blablablabla——钦此”,那您可就要失望了。
唐代的“圣旨”,其实更常用的称呼是“敕旨”,大致上可以分两大种七小类,无论哪种,都没有“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头和“钦此”结尾。
那么唐代敕旨是什么样子的呢?
这么说吧,如果您的穿越质量高、效果好,直接穿成了皇帝本人,再乱斗一番坐稳了皇位,下一步应该做啥?
应该先大肆封赏自己的亲属死党有功之臣对吧?顺便再把旧有规章制度里看不顺眼、对自己不利的重大条文修改修改?
这时候发出的敕旨,就是第一大种“制书”。具体说,下面还要再分三小类,立皇后立太子、封亲王和三品以上大官的,叫“册书”,是写在竹简上的——对,很有范儿的仿古风竹简——第二小类正经叫“制书”,用来行大赏罚、授大官爵、改革重大旧制度、赦免战俘什么的,写在不会生虫虫的绢黄纸上;第三小类叫“慰劳制书”,是颁发给大臣们的表扬信和奖状,应该也是写在绢黄纸上。
这三类敕旨,内容和格式大同小异,所以可以统称为“制书式敕旨”。一般格式如下:
——————胡编圣旨内容的分割线——————
门下:这里填圣旨内容,如:我老婆很彪悍我要封她当皇后张三跟我JQ浓厚我要拜他为宰相那个不准老子赖**上朝迟到的旧规章太坑爹了我要废掉,等等。主者施行。
a年B月c日(这个c的数字,有时候原件要皇帝亲笔填写)
中书令臣赵阿大宣
中书侍郎臣钱阿二奉
中书舍人臣孙阿三行
侍中臣李阿四
黄门侍郎臣周阿五
给事中臣吴阿六等言:
制书如右,请奉
制付外施行,谨言
D年e月F日
制可(这个“可”字原件由皇帝亲笔签署)
h年I月J日
尚书省负责实施政务的具体部门
尚书左仆射臣郑阿七
尚书右仆射臣王阿八
某部尚书臣……某部侍郎臣……(以上是尚书省一堆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签名)
告政务内容当事人冯阿九
奉被
制书如右,符到奉行
主事陈阿十
令史褚十一……(以上是负责抄写制书和存档的低级办事员签名)
X年Y月z日下
——————圣旨结束的分割线——————
您说什么?看得眼圈圈了不明白什么意思?唉,作为刚穿越过去新上手的皇帝,这也是正常的。多解释几句吧。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全职纨绔 影视人物贩卖商 最强神灵 剑圣 龙墓世界 极道圣尊 护花高手在都市 至高悬赏 柯南之以吾之名 阳光大秦 重生之最佳再婚 仙剑神曲 终极败家子 执掌射雕 败家法师 剑谍 韩娱之国民主持 逍遥魔尊异界游 无耻妖孽 霸天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