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
老朱一巴掌扇过来:“不打你一下,不得劲。”
“行了,慢慢去想吧,不准问别人,自己想出来的才算。”
蓝玉捂着五个巴掌印的半边脸连忙坐下,嘿嘿嘿的傻乐。
朱棣余光扫过去,你真没脑子吗?
我用脚趾盖都能想到爹将来会怎么操作,你还当个天大的好事一样傻乐?
“标儿,咱们研究一下如何规定文体。”
见朱棣一副看透一切的表情,又想起他把洪武年号续到了三十五年,老朱手痒难耐。
“啪。”
“去拿纸笔,把我和你大哥的讨论记下来。”
八股文,起源于宋朝科举的“经义。”
明初第一场科举,考试文体“略仿宋经义”,洪武二十四年才对程文格式进行了规范。
但此时的八股文并不成熟,或者说根本算不上我们认知中的八股文。
永乐朝至景泰朝八股文开始萌芽,天顺朝至弘治朝八股文才算成熟完备。
后先以理学入八股,又以心学入八股,还有俗话入八股。
谈不上百花齐放,但也并不是我们所了解的八股模样。
历史书上曾评价:八股文严重束缚了学子们的精神思想,严重限制了民众的创新意识。
这段评价的前言是:明清两朝。
但严格意义来说,评价里的八股文应该单指清朝八股文。
顺治二年规定:“定文有正体。凡篇内字句,务典雅纯粹。不许故摭一家言,饰为宏博。”
顺治九年又规定:“其有剽窃异端邪说,矜奇立异者,不得取录。”
康熙初年,更是在《科场条例》强调:不能决裂本题、不遵传注、引用异教、影合时事、摭入俚言谐语、有过五百五十字者,小束大结不分明者……等等。
到了乾隆时期,乾隆本人更是亲自下场规定首场三艺的虚字统一规范。
比如承题,首艺用“夫”字,次艺用“盖”字,第三篇用“甚矣”。
破题、起讲所用虚字也有明确限定。
从这开始,才是我们在历史书上了解的那个八股文。
……
清朝,乾隆年间。
“看看,有规范、有模板、还有相关书籍提供范文,这和朕做的有什么区别吗?”
“后世凭什么说朕的政策是愚民?”
乾隆知错但不改……不,在乾隆心中并不认为自己错了。
此事对华夏来说是错,对爱新觉罗家族来说却是好事。
有天幕提醒又如何?
大清绝不会亡在自己手里!
乾隆比汉人还了解汉人,正因如此才能做出推断。
团结起来的汉人确实可怕,可没有团结起来的汉人,比一盘散沙还不如。
明末民乱时候他们不团结,所以李自成入了京。
大清入关时候,他们也不团结,所以大清入主紫禁城。
哪怕他们在大清立足未稳之时稍微团结一点,都能有个南北划江而治的局面。
可他们也没有。
即便是三藩之乱时,那群嚷嚷着反清复明之人只要不把吴三桂当叛贼,与他合力,如今之天下是谁人做主亦未曾可知。
那群真心想恢复明朝的人,几乎全死光了。
现在嚷嚷着反清复明的都是什么人?
乾隆冷笑一声:“想建立宗教国的。”
“利益受损的。”
“文人不得志的。”
“一群土鸡瓦狗。”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重生:我在异世养夫郎 新刊故事会 从剑术大师开始的诡秘异世界生活 超神,开局获得八荒破灭炎 我把你当弟弟,你竟想娶我? 重回七零,听到心声的我全家嘎嘎乱杀 女配:她身负八百条命 小青梅抢婚?许小姐独美不嫁了 大秦:二世胡亥,开局召唤李元霸 斩神,财神太能打,外神全麻了! 无影的真相 黑心师弟是反派?不!是小可爱! 终于开始向往平凡的我开始了冒险 知意 还灿烂着的她 我只想当个山贼,怎么就称帝了 全民航海:开局获得海神权杖! 咬春娇 囚仙问道:封帝后,我以国运战仙人 网游:开局万倍增幅,炸了新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