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如此真实,林逸甚至能“听”到抱着孩子的母亲那剧烈的心跳,和她在风雨中竭力撑住伞的喘息。
这把伞的主人,曾用它在那个绝望的江心暴雨中,为怀里的新生撑起了一整夜的庇护。
记忆,并不一定需要发光。
有些记忆太过沉重,它们选择沉寂,用另一种更隐秘的方式,指向回家的路。
为了验证这种“静默遗物”的自主映射能力是否普遍存在,林逸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他挑选了七处人迹罕至的“无名径”灯台,连夜派人安装了特制的“遮蔽罩”。
这种罩子由铅复合材料制成,能彻底阻断一切人工光源和光学观察,但保留了底座对地脉波动的感应。
他要看看,在没有任何“观察者”的情况下,这些记忆是否还会苏醒。
第三天深夜,结果传来。
七个被遮蔽的灯台中,有三处内部的遗物,在完全黑暗的环境里,自行引发了微弱的光丝生长。
监控回放中,一只断裂的木质拐杖,在地面上缓缓划出了一道Z字形的轨迹。
林逸调出战时地图,那条轨迹,不多不少,正好是当年一名伤兵为了绕开雷区,艰难跋涉的求生路线。
另一处,一枚没有任何字迹的黄铜纽扣,竟凭借自身微弱的磁性,吸附了地面上的铁屑,在黑暗中排列成一幅小小的星图状光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幅星图,与城中“听夜者”家族代代相传的、用于在无月之夜辨别方向的星空导航法,完全吻合。
林逸站在巨大的监控墙前,看着这些在黑暗中自行“讲述”故事的物件,他终于明白了一切。
记忆,从来不依赖于讲述者。
它是一种堪比引力的基本存在,当环境的频率与它共鸣,它便会通过“存在本身”,重现过往。
这个发现,让他萌生了一个更为疯狂的计划——“静默试点”。
他在城北一片荒芜的废弃园林里,设立了十座“空台”。
没有灯,没有符文,甚至不接收任何市民的遗物。
这些石台空空如也,唯一的“遗物”,是每日由巡逻队从园中捡拾的、随机掉落的一片树叶。
他要测试,连“人为赋予意义”这一环都去掉后,记忆是否还能从最纯粹的自然物中诞生。
时间一天天过去,空台毫无动静。
就在项目组开始怀疑这个实验是否过于异想天开时,第七天清晨,奇迹发生了。
一号空台上,那片前一天放下的梧桐叶,干枯的边缘,竟然浮现出了一缕比蛛丝还要纤细的光丝。
光丝颤巍巍地延伸,蜿蜒着,最终指向了五百米外一处早已被夷为平地的旧址。
根据城市档案,那里曾经是一所盲童学校。
林逸立刻赶到现场,他戴上高倍显微镜,蹲下身,几乎是贴在地面上观察那片落叶。
在放大数百倍后,他看到了令他头皮发麻的细节——叶片上自然形成的脉络裂痕,其走向、分叉和转折,与当年那所盲童学校宿舍楼前的排水沟走向,完全一致。
他猛然想起一份校史记录:那年夏天,一场特大暴雨后,排水沟积满了干净的雨水,眼盲的孩子们看不见,就用赤裸的脚丫踩着冰凉的沟沿,一个接一个地排着队,去沟里取水嬉闹。
这片落叶,恰好落在了当年排水沟的一个转角。
它,记住了孩子们脚下的路。
“落叶生径”的消息不胫而走。
一位名叫陈阿婆的老人,颤巍巍地提着一篮晒干的野菊花,找到了林逸。
“林先生,”阿婆的眼睛浑浊,声音却很清晰,“这是我们那个收容所后山采的。那时候日子苦,病死的孩子没钱买棺材,我们就用这种花,盖在他们脸上,算是送一程。”
她将那篮干枯的野菊花,悉数撒在了她所居住的养老院门前,那处“无名径”的起点石台上。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开局杀!我凭演技在娱乐圈杀疯了 完啦!开局灭了女主全家! 人在古代,开局用半斤肉换美娇妻 没钱做游戏,只好搬空老婆公司 凉州布衣 重回1978:从换亲女知青开始 重生76:决不当女知青的接盘侠 让你当秦王,你把六国灭了? 蓄意重逢 纨绔世子,以谋夺天下 非常规数码宝贝 父皇赐婚,悔婚后我横扫天下 重回八零,撩汉致富两不误 出殡日你没时间,我重生崛起你发疯 震惊!我的白月光的白月光是我 重生七零,赶山致富我把妻女宠上天 二婚请柬发ICU,渣前夫拔氧气管抢婚 姐姐,我来教你爱我 退婚宴上,我转身嫁全球首富 你需要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