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墓葬埋有青铜兵器和礼器,比如三期的vik3,有铜戈、铜钺和玉戈各一件,铜爵一件,铜戈和玉戈比较大,30厘米左右。
墓葬区还有直径1米左右的夯筑黏土墩,有的八个一组,有的18个一组,呈密集的梅花状分布,残存高度约20厘米,周围有多处红烧土痕迹,发掘者称之为“祭坛”。二里头显贵可能是先点火烹饪祭品,然后放到土墩上面献祭。
祭祀场旁边的一条灰沟(94h3)有人祭遗存,主要是散乱的人骨。报告提及,“有不少非正常埋葬的人骨架”,但没有具体数量。从发表的一张照片看,至少三枚人头骨集中在一起,还有多根大腿骨被从股骨头部位截断,可能是敲骨吸髓所致。此外,沟内还出土了一件“陶龙头”,暗示祭祀对象和龙有关,但可惜没有这件陶龙头的照片和详细报道。15
还有些零散分布的人祭遗迹,难以判断所处的环境和祭祀过程。比如,在宫殿区西南的vii区发现了一座椭圆形深坑(h10),长径5米,深4米以上,出土人骨架三具和狗骨架一具,距坑口35米深处有大量牛肩胛骨制作的卜骨,上面有排列整齐的烧灼痕迹。”这很可能是和占卜行为有关的祭祀。
用牛、羊等家畜的肩胛骨占卜,是华北地区自龙山时代以来普遍流行的通灵预测术:先用火炭烧烫骨头,烫出裂纹(汉字“卜≈ot;i(r)的甲骨文造形就是骨头上烫出的裂纹),然后从纵横和连续性来判断吉凶。直接在肩胛骨上烫纹有点困难,后来又摸索出新手段,在骨片上钻或凿出许多豆子大的小坑,而且一片肩胛骨还可以有规划地多次使用,以物尽其用。
甲骨上烫出的裂纹被认为神灵降示的预兆,所以占卜之前要给神灵献祭。有些贵族很尊重用过的甲骨,会集中进行埋藏,并杀人和牲畜同埋,这应当也是对降示预言的神表示谢意。
从城市规划和宫殿建筑看,二里头-夏朝不仅有强大的王权,还掌控着很多对神的献祭权,而且贵族也有自己的祭祀(包括人祭)活动。
除了特意的人祭,二里头还有在灰坑(垃圾坑)和地层中随意抛弃尸首甚至零碎人骨的迹象。根据1959—1978年的发掘报告,三期和四期中有人骨的灰坑数量大增,比例均超过10;在1999—2006年的发掘中,共发现尸骨灰坑39处,绝大多数(35处)属于第四期。
表四:1959—1978年二里头发掘灰坑中有尸骨的比例
一期
二期
三期
四期
灰坑总数
36
75
138
129
有尸骨灰坑数
4
23
16
尸骨灰坑在总数中占比
53
167
124
截至2020年,在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墓葬总数为400多座,19代表正常死者的样本数量;而据不完整统计,埋有尸骨的灰坑有80座(处)左右,而且有些坑中不止埋有一具人骨。可见,死于非命且得不到正常埋葬的比例颇高。
有研究者认为,这种灰坑中的尸骨是人祭遗存。如但祭祀应当有比较正规的场所和仪式过程,如果尸骨只是随意抛掷,或者与各种生活垃圾混在一起,则很可能只是身份卑微的人暴尸于街头。
这反映了新兴的“都市现象”:当国家权力和统治阶层出现时,也会伴生庞大的贱民群体,或来自被俘虏的异族,或部落和宗族体系因各种原因被打散,而成为豪门贵族的私家奴婢或国家管制下的贱民,以及都市中的乞讨人群。而一旦丧失部落和宗族这样的互助组织,他们往往会被任意虐杀或死于饥病,并被随意抛尸,从而成为灰坑或地层中的尸骨。
在国家出现之前的村落或部落生活中,也会有人因贫富差距而成为贱民,有些甚至可能会被村落或部落集体排斥而死于非命;但到早期国家出现之后,特别是二里头这种青铜王朝,都城的贫富悬殊则已经非常剧烈,一面是各种宏大建筑和兴旺发达的手工产业,一面是大量赤贫者抛尸街头,各种残酷现象也最为集中。
铸铜场内的人骨
在夏朝一二里头之前,各地发现的铜器都是零星小件器物,数量极少,人为铸造的青铜合金更是稀少。
在夏朝存续的五百年间(这是宽泛的标准,包括新著的一百年,以及夏商更迭的半个世纪),铸铜技术持续而稳定地发展了起来,从单纯的红铜,到铜、锡、铅三元合金的青铜,从小件器物到较大的青铜礼器(容器)、兵器,夏朝开创了中国的青铜时代。
新著遗址曾发掘出两块红铜小残片,一块属于铜小刀,另一块可能属于某种容器。21二里头人则继续发展了冶铸铜技术:在一期,发掘出一块铜炼渣和两件残损的铜小刀,经鉴定,其中的一件小刀几乎是纯铜,另一件则属于锡青铜,其中含铜8329,含锡1628,含铅043。22
二里头人掌握的青铜技术是一个里程碑:添加了锡和铅的青铜,熔点更低,熔液流动性更好,更容易冶铸,而且硬度也更高。这两件残小刀都是抛弃在地层中的垃圾,二里头一期墓葬没有发现任何铜制随葬品,但有绿松石制作的小珠子饰物,应当是开采铜矿的副产品。
二里头都邑初具规模后,南侧有了专门的青铜冶铸区,和宫城隔着南大路相望。在二里头二期,宫城墙尚未建设时,冶铸作坊区已经建起15米厚的夯土围墙,看来这里的防御工作更重要。
冶铸区面积约两万平方米,比一座标准操场还大。有不止一处作坊,出土有和冶铸有关的各种物品,如陶范、石范、陶址堤的碎块,以及散碎铜块、矿石、炼渣、锡片、木炭。
1983—1984年发掘的一处较完整的铸铜作坊,有一座半地穴式的长方形大房子,编号84ylivf9,室内地穴深80厘米,东西长度超过20米,地面上有红烧土区域,有铜溶液泼洒形成的绿铜锈面。发掘者推测,这是一座浇铸工场,红烧土面是因工匠烧制陶范形成的。
房子的南侧还有三处可能是露天浇铸的痕迹,分别编号zl、z2和z3。在它们和f9之间,有两间夯土小房子f2,室内地面上有火塘以及支撑烘焙的泥土柱,应当是熔铜或者烧制陶范的工房。
这处作坊在二期经历过两次翻新重建,在三期又重建过一次,所以形成了重叠的工作面地层,每一层都有铸造遗迹和遗留物。
在作坊f9下面,考古工作者发掘出13具尸骨:初次建造时,北墙下埋了五名儿童,室内地面埋了一名成年人;第一次翻修时,工作地面埋入三名成年人;第二、三次翻修时,则各埋入两人。24
这些人是正常死者吗?在二期,二里头的显贵人物会被埋在宫殿庭院里,但铸铜作坊的特点则是,每次埋人都发生在新建和翻修的时候。所以,这些人应该不是正常死亡,否则很难解释时间为何这么巧。
可惜,这处作坊并未留下太多发掘记录和照片资料,比如,死者尸骨的姿势、有无伤痕和随葬品等。但从常识推测,铸铜作坊烟熏嘈杂,熔铜汁不断滴落到地面上,显然不是埋葬正常死者的地方,祭祀人牲的可能性较大。
铸铜作坊旁边有一座祭祀坑,编号84ylivh99(以下简称“h99”),原是废弃的水井:底层埋了一具被肢解的人的尸骨,被碎尸成很多块,散落在坑中有八层之多,还伴有兽类(可能是猪)的骨肉碎块。献祭者很可能先是将其和猪一起烹饪,分食,然后将零碎的骨头投进坑中的;在坑的最上层,是一具全尸,双腿蜷曲侧卧,两手合掌放在腹前,像是腿和手被捆绑着活埋的。
在作坊附近,还发现了一些相对正常的墓葬,随葬有陶器以及铜爵等少量铜器,应当是冶铸作坊经营者的墓区。25
到了三期和四期,铸铜作坊更加繁荣。此外,临近宫南路又出现了一座绿松石加工作坊。在二里头,铜器、铸铜产业经常和绿松石饰物相伴,说明人们对铜矿极为重视,开采铜矿的副产品,自然也要物尽其用。
除了青铜冶铸技术,二里头人还创作了一套有礼仪色彩的酒器,如三足的爵、大口束腰的触、三袋足的鼻和益等。这套酒器被商、周继承,是中国青铜时代的代表器物。
不过,在青铜技术还没发展起来的时候,这些酒器都是陶制的。新碧-二里头人普遍嗜酒,喜欢制造专门储酒、温酒、斟酒的器皿,哪怕是寒酸的小墓,也常有陶制酒器。看来,他们粮食充足,普通人也有余粮来酿酒。
新著阶段已经有了陶盂和陶瓢。到二里头一期,则出现了最早的陶爵,高约20厘米,三条短足,一只宽带状的耳(扳手),口部向两端外翘,形成“流”和“尾”,腹部和耳上有带状纹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讨厌女人的女人 古代人的日常生活 团宠锦鲤三岁半 我在田间遇到娇蛮小公主 [柯南同人] 我捡到了变小的琴酒 401号房 三国大暴君 成为科举文女主的早死前妻 青丝道 [柯南同人] 我在米花町靠弹幕破案 大梁青书录 她的末世有点绿 流年漫漫 难道我不是1吗 轮椅小姐 回国后又和清冷前妻睡了 执道之名 侦探深渊 直男?喝点四氢呋喃调理一下 清代后妃杂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