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会长就是用这种“蚂蚁啃骨头”的方式,“群策群力”,硬是通过半个月的时间将村民们提出的所有“疑难杂症”一一找出了破解的办法。
当秘书把这累计的一切累计打印成文件分发到调解委员会每个成员的手上时,大家的眼睛马上就都瞬间亮了。
“这是这半个月来的最重要成果啊!”
“那是,以后咱们滨江村可就没有这么多的后顾之忧了。”
“也不要高兴得太早,因为这些方案看起来完美无瑕、无懈可击,但能不能在实际中为广大的村民们所接受还是一个大问号,而且肯定还会出现新情况,就算暂时没有新情况,也有可能老问题中还有‘漏网之鱼’呢。”
“没错,应该先组织广大村民来吹吹风,让方案中的许多内容在未出台前就潜移默化地深入民心中去,并形成一套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机制出来。”
。。。。。。
委员会的成员们各抒己见,很快就形成了下一个环节的步骤来。
王会长“从善如流”,很快就将问题与“参考答案”“对号入座”了,分期分批地召集了上次提问的村民到会议室进行破解办法的“试水”。
由于王会长采用委员会成员的意见方法得当,加上之前研讨的解决方案妥善而成熟,文件上涉及到的相关问题基本上都得到了“积极”的回应。
很快,调解委员会就拿出了经过广大村民们普遍认可的具体楼盘分配的破解方案:
一是明确享受分房人的身份:所有的楼盘凡是有本村户口的人才能享受按50平米人进行分房;凡是出嫁的或上大学户口转出去的,便不再享受这种待遇。
二是明确分房的办法:一楼全部改成单人间,专心供老人来住,一人一间。凡是自愿跟子女住在一起的,不另外补贴;其他的住户按人头分房。比如说:两人就是两房两厅;三人就是三房两厅,因为客厅和饭厅两厅都是固定不变的。一家四人就是两套两房两厅;五人就是一套两房两厅、一套三房两厅。而之前设计的就是两房两厅和三房两厅都是每层楼对应着的,也就是说,有多少两房两厅,就有多少三房两厅,从而确保一户如果是人口多的,虽然可能会住两套房,但这两套房基本上也是连着的。
三是明确调解的办法:凡是有人口变动的住户,须及时主动地向调解委员会提出增或减房的申请。凡是不及时提出申请的,超标准占房的,头一个月按50元天房进行收费处理;第二个月按100元天房进行收费处理。类推。增加了人(小孩子年龄须满4周岁,能够独立分房睡觉)未及时提出申请的,不予以安排也不予以补贴;提出申请但未能及时安排的,给予50元天人进行补贴。特殊情况实报实销。
四是明确非本村户口人员入住的办法:凡是本村出嫁的女孩子或考取大学等原因落户其他地方的本村年轻人,回村一律享受免费入住共同客房的待遇;凡是本村住户的来访亲朋好友,可以享受一间天的免费住房待遇,超标准的可按50元晚间进行收费。
就在王会长准备拿着编辑好的最终文件上报到村委会时,一个村民边叫喊着边跑过来,好像有什么不好的大事发生了一样。
原来这个村民因为住房的下水道出了问题外请了所谓的水电维修师傅,结果下水道修好了,龙水头却损坏了。为此双方相互推诿,各不相让,一直闹到后勤部。
这又是新情况啊!不过,王会长看到没多少钱,就“自作主张”地替提问的村民把新龙水头的钱给垫了,要求水电师傅继续维修。
这事虽然了了,但王会长觉得村里要不有这么一个专业的维修组织,村民也不至于跑到外面去请人来维修了,弄不好还闹出许多矛盾来。于是直接打电话给强超,把刚才发生的情况汇报了一遍后,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好哇!我们的方案就是要在实践去完善的,而且我个人是非常赞同你提出的这些观点的。这样,你把这一点加上去,凡是下阶段要约谈的村民,你都把这个观点抛给他们,看他们的反应如何?如果大家都能接受,那么我们就正式成立这样的一个组织,隶属于后勤部,以便调配。”强超对王会长的补充意见大加赞赏,但也提出了落实的思路。
“强总,关于是土葬还是火葬的事,我觉得不要急着推广,以免引起群愤。因为从上次开会的现场来看,许多的老人还没有从传统的观念中解脱出来。我觉得这需要做大量的宣传工作,同时还要出台一些配套的奖励措施加以引导才行。”王会长突然又想起了村妇女主任王阿姨的那个问题,其实自己也是为此想了好久才有了这样的想法的,于是脱口而出。
“王龙水,你这个会长果然没让我失望啊。跟村民们做工作,就是要特别注重方法的,道理讲通了,讲透了,他们的思想通了,能够接受了,那一下子就OK了。你刚才说的很有道理,我很想听听你所说的讲励措施是什么样的。”强超虽然早就已经成了滨江村的“掌舵人”了,但一点也没有“居高临下”的架式,说话轻言细语的,让人觉得很容易掏心窝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的想法可能还不是很成熟,但我还是想说出来,看强总怎么决定吧。我是这样想的:除了宣传火葬的好处外,还要村里拿出实际的动作。我觉得村里应该首先在村里选一块地皮,作为以后所有老掉的人和现在准备迁过去的人的共用墓地。墓地把基本的主体全部建好,再有老掉的人要用就直接拎骨灰盒进来就行了。我的奖励措施就是,凡是愿意火化安葬在共用墓地的,奖一千元;凡是继续搞土葬的,不但没有奖励,还在占用土地的问题上较较真,也就是说谁搞土葬占用的土地,村里就扣他家的原来分配的田地相等的份额。这样一奖一扣,一加一减,经济账村民们肯定会自己掂量着一清二楚的。”王会长原本就想找个机会跟强总“商量”“商量”的,这会儿正好来个“趁热打铁”。
“王会长,我觉得你的这个想法还是比较可行的。做工作有许多方法,条条道路通北京,但究竟选哪一条路是事半功倍的最佳捷径呢?还是那句话: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我觉得你在选择工作方法上能够很好地结合我们滨江村的实际情况,这一点说明你几年工作下来已经跟我们滨江村有机地融为一体了,不错不错,值得表扬啊,哈哈哈。”强超有点“英雄爱才”,这会儿算是变着法子夸着王经理、王会长啊。
王会长的想法得到了强总的充分认可,工作干劲自然也更足了。没过一个星期,就把调解委员会的精神和意见给广大村民们吹个遍,效果出奇地好。
当然,临到动真格的时候,超标准住房的员工、村民在退房时难免有点心不甘情不愿的,但从那次开会提问题到基本上落实住房调节问题,刚好整整一个月的时间。
而被村民们普遍不怎么看好的火葬问题,也在争议声中开启了公用墓地的选址和建造的工作程序。
滨江村关于火葬的推广方法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方式,辅之以积极引导和资金支持,很快就在广大村民中间形成了一种非火葬莫选的势态。
滨江村的这一移风易俗又讲究推广方式的做法,立即得到了乡里、市里相关领导的首肯,并陆续派员前来观摩和学习。
如果说滨江村能够一举拿下祖祖辈辈们把土葬视为天经地义的“最终归宿”的这一世纪难题,其他的问题就再不是问题,一切的问题似乎就已经“迎刃而解”了,土崩瓦解了,万事大吉了,那就大错特错了。
大家都知道,农村人离不开田地。而现在滨江村的致富带头人强超提出了让土地流转,由专业人士承包、采用机械化作业的方式,来彻底代替分田到户后单干的模式。
这不是完全否定了被誉打开农村改革开放窗口的分田到户的“英明之举”吗?
强超的这种做法,是在重温集体时代的大锅饭体制吗?说得严重一点,是在全滨江市乃至在全省率先“倒行逆施”地“开历史的倒车”吗?
毋容置疑,滨江村在强超强村长的带领下,由于一直以来选择致富的路线得当,很快就驶入了发展的快行道。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迅速从一个人口少、劳力少的困难小村,一跃而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名村。村里有集体经营的超强农家乐公司,村民们全部住上了跟城里居民住的一样的高楼大厦,而且村民们的生老病死以及从上幼儿园到大学毕业的全病教育都在滨江市乃至全省率先实行了全部的免费。
虽然这些令周围十里八乡的其他村民们羡慕不已的福利待遇和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比起中国人最引以为自豪的华西村还差得很远很远,但是作为起步较晚的内地一个贫困落后的村子,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且它比之举世闻名的华西村在条件并不优越的内地似乎更有推广和示范效应!它带给条件相当的周边广大村民们更多的是效仿的力量和价值!
然而,机械化集约模式的美好设计一开始就遭到了市场的冷遇。不管是通过网上还是现场招商,滨江村始终没有得到一家有实力的专业经营公司的青睐。
一些持不同意见的人开始说起风凉话来:
“中国不是美国,美国人少地多,而中国刚好相反,所以这种模式不适合我们。”
“历史已经证明了‘分田到户’是对的,难道可以改变历史吗?”
。。。。。。
强超不为所动,更不甘心“失败”。
眼看着农家乐经营得越发成熟,一个靠天吃饭、靠路养人的单一模式慢慢显示出它的“瓶颈”来:一是淡旺季非常明显;二是多年来业绩难有新的突破和起色。
一位村民的一句经典的话,似乎高度概括了这种模式的悲哀: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从此山过,留下买路财。
万一哪天这二桥封了,或者维修了,村民们又靠什么维持生计呢?或者说若干年后,又冒出个三桥、四桥来,要是没有抢到类似现在的“制高点”,滨江村的可持续发展还会像现在这样乐观这样为大家津津乐道吗?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四合院:贾张氏的快乐生活 病娇相公独宠卿卿 黑暗见证人 不干了,这豪门真少爷谁爱当谁当 在古代逆流而上的日子 人在迪迦,开局签到银河之力 最强编剧从狂飙开始 千户 一朝穿越全家被发配宁古塔 时空搅屎棍 徒儿,你无敌了,祸害你仇人去吧 许大茂:天生我材必有用 武道神种:从铁佛罗汉身开始 天生反骨白月光手持长刀心不慌 月老可能忘了给我绑红线 系统加身纵横诸天 足球之开局躺个世界杯冠军 涩世纪传说之骑士传奇 末世全球进化,我觉醒银河火花 创世神是个地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