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中文网

630中文网>饥饿的盛世好看吗 > 第27章(第1页)

第27章(第1页)

修炼了一辈子臣术,最后还是一败涂地。经此打击,张廷玉彻底灰心丧魄。他日日兀坐家中,终日不发一语。乾隆二十年(1755年),在家中苟活了五年,张廷玉终于死了。

消息传来,乾隆也感到一丝悲痛。毕竟他们君臣相处了十四年,回想起张廷玉一生的所作所为,他感觉自己对张廷玉确实苛刻了点。毕竟,张廷玉为大清辛辛苦苦工作了近五十年。皇帝做出眷念老臣之姿态,宣布宽恕张廷玉的一切过失,仍然命他配享太庙。恤典如常,谥文和。太庙那块冷猪肉,皇帝恶作剧般反复折磨多次后,终于又摆到了张廷玉的嘴边。只不知张廷玉是否死后有知。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皇帝写了一系列怀旧诗,怀念自己驾下的五位大学士。其中关于张廷玉的一首诗曰:

风度如九龄,禄位兼韦平,

承家有厚德,际主为名卿。

不茹还不吐,既哲亦既明,

述旨信无二,万言顷刻成。

缮皇祖实录,记注能尽诚,

以此蒙恩眷,顾命配享行。

及予之莅政,倚任原非轻,

时时有赞襄,休哉国之桢。

悬车回故里,乞言定后荣,

斯乃不信吾,此念讵宜萌。

臧武仲以防,要君圣所评,

薄惩理固当,以示臣道贞。

后原与配食,遗训敢或更,

求享彼过昭,仍享吾意精。

斯人而有知,犹应感九京。

在诗注中解释最后两句时,乾隆说,张廷玉虽有过,余仍不加重谴,仍准以大学士衔休致。及其既卒,仍令配享太庙。余于廷玉曲示保全,使彼泉下有知,当如何衔感乎?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张廷玉虽然犯了错误,我仍然没有严厉惩处,仍然准许他以大学士的官衔退休。及至他去世,我仍然令他配享了太庙。我对张廷玉如此优容保全,如果他地下有知,不知道会怎么感激涕零?

第五章盛世之巅

一&ldo;以民为本&rdo;

除了驱敌拓土之外,平定新疆战争的另一个意义是它的标志性。它标志着乾隆盛世达到了&ldo;全盛&rdo;,也就是基本完美无缺的阶段。中国历史上这最后一个盛世,人们通常称为&ldo;康乾盛世&rdo;。事实上,康熙和雍正的统治还称不上完美。直到乾隆新疆战争之后,清王朝在各个方面全面实现了对历史的超越,进入无可挑剔的&ldo;全盛&rdo;。

虽然对官员严酷苛刻,但乾隆对平民百姓却十分仁慈。这一点与朱元璋非常相似。

乾隆的天性中,有继承自母亲的善良。小时候宫中小动物死亡,他经常会泪流不止。雍正在遗诏中称乾隆&ldo;秉性仁慈&rdo;,并非虚誉。雍正甚至因此一度担心乾隆是否过于仁柔,以至于不能胜任皇帝这个职务。

从小接受的帝王教育,把&ldo;重农&rdo;&ldo;悯农&rdo;思想牢牢地刻进了乾隆的脑海里。虽然生长于深宫之中,他却对农民生计之艰辛有颇多了解。学生时代,他写过许多首以&ldo;爱民&rdo;为主题的诗歌。严冬之夜,他倚坐在紫禁城暖阁的炉火边,听着窗外北风呼啸,蓦然想起城外茅屋里的穷人会怎么熬过这个寒夜:&ldo;地炉燃炭暖气徐,俯仰丈室惭温饱。此时缅想饥寒人,茅屋唏嘘愁未了。&rdo;

随父亲外出谒陵打猎时,他看到农民正在地里秋收,挥汗如雨,遂写下了这样的诗句:&ldo;吾闻四民中,惟农苦莫若。有年谷价低,歉年委沟壑。即今丰稔收,租重主人索。益信为政者,仁民最先著。&rdo;

这些诗歌中的拳拳之意,较以写悯农诗著名的李绅等并不多让。虽然在学生期间形成的许多政治理念,在后来漫长的政治实践中被大幅修正,但悯农重农思想,却始终如一。直到乾隆五十三(1788年)年,年逾古稀的皇帝还亲笔临摹了南宋画家李迪的《鸡雏待饲图》,然后命刻印多份,发给各地官员,让他们&ldo;勿忘小民嗷嗷待哺之情&rdo;。

因为对民生的关切,所以乾隆对水旱灾荒特别关注。各地的天气和收成时时牵系着乾隆的心。史料表明,乾隆一生多次因为灾情而流泪。

有一年,安徽太湖县受灾,灾民在野外掘野菜时掘得一种&ldo;黑米&rdo;,数量甚大,掺在其他粮食中,可以用来充饥。乾隆得知后,命地方官把这种&ldo;黑米&rdo;呈上一些,自己亲口尝试后,不禁潸然泪下:

挖蕨聊糊口,得米出不意。

……

并呈其米样,煮食亲尝试。

嗟我民食兹,我食先坠泪。

……

邮寄诸皇子,令皆知此味。

他把这些&ldo;黑米&rdo;分别寄给几位皇子,让他们了解民间疾苦。

乾隆多次说,救灾是&ldo;国家第一要务&rdo;,&ldo;赈恤一事,乃地方大吏第一要务&rdo;,告诫地方官员&ldo;第一应戒讳灾之念&rdo;。他当政几十年间,始终坚持这样的原则:&ldo;向来督抚中失察挂误处分,朕常加宽免。或有讳灾之事,朕必重治其罪。&rdo;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乾隆元年(1736年),他即位不久就因隐匿灾情不报,而罢了甘肃巡抚许容的官。乾隆七年(1742年),两江总督那苏图也因汇报灾情不实而受到皇帝的严厉申饬。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山东德州发生大水。大雨一连下了七昼夜,德州居民扶老携幼,纷纷攀登城楼,在城墙上生活多日。由于城中乏粮,百姓饥困,哭声震天。

其时德州城中的最高官员山东督粮道颜希深出差到省城办事,城中没有主事之人。虽然官仓中有粮,也无人敢决定放赈。颜希深七十多岁的老母何太夫人在官署中听到饥民的啼哭之声,询问署中人员为什么不放粮。署员说,放粮乃是国家大政,必须等颜道员回来后奏请上级批准才行。否则擅动仓谷,处罚极严。不但要丢官,还需要补赔。

何老太太闻听,勃然大怒,说:&ldo;此何时也!犹拘泥于常法乎?况德州距离省城甚远,如果等我儿子回来,再经详奏核复,那么数十万灾民都将成饿殍矣!你们无须忧虑,马上开仓放赈,以解倒悬。如果将来朝廷怪罪下来,一切由我儿子承担。如果要赔偿,我愿尽吾家所有,查封以抵偿。&rdo;

在老太太的力争下,仓库管理人员终于打开了粮仓,数十万饥民得以全活。

消息传到省府,山东巡抚非常震惊。他们以擅动仓谷,蔑视国家体制,加以举报。皇帝得知此事愤然批道:&ldo;有这样的贤良母亲和好官,为国为民,权宜通变,巡抚不但不举荐,还要弹劾,怎么能鼓励那些为国考虑者!&rdo;皇帝降旨,已动用的仓谷,准许作为正项开销,无须赔补,并且特别赐给颜母三品封诰。从此,皇帝对颜希深母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颜氏也因此仕途通畅,一路飞黄腾达,很快高升到督抚之高位。(谢骥《论&ldo;颜氏文化&rdo;的三大亮点》)

正如同对颜氏母子的特殊处理一样,凡事斤斤计较、察察为明的皇帝,独独对赈灾中的跑冒滴漏&ldo;难得糊涂&rdo;。发生灾害时,他宁肯地方官报得严重一点、夸张一点,因而发生冒赈、滥赈之弊也不追究。他最怕的就是他们赈灾不力,因此他多次说&ldo;办赈理宜宁滥勿遗&rdo;。对于那些舍不得花钱救灾的地方官,乾隆深恶痛绝。乾隆十七年(1752年),山西部分地区受灾,巡抚阿思哈舍不得动用国库银两,就劝富户出钱救灾。皇帝十分生气,说:&ldo;此奏实在卑鄙错谬之至,朕实骇闻。&rdo;不久就罢了他的官。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松柏寒盟  太阳照样升起  意难宠[GL]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  (红楼同人)贾赦有了红包群  乞力马扎罗的雪  丧钟为谁而鸣  梦落芳华  永别了武器/战地春梦  打不垮的硬汉—海明威评传  坐天下:张宏杰解读中国帝王  [全职高手]论核桃的重要性  贫尼和法官大人的瞬间火花  各自的朝圣路  (杨戬同人)戬心之回忆录  桃花染金戈  爱情不风流(短篇集)  老人与海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青少年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

好书推荐:揉碎温柔为夫体弱多病和情敌在古代种田搞基建我有了首都户口暗恋指南星际双修指南我只是一朵云瑜伽老师花样多妈宝女她躺平爆红了你不能这么对我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背叛宗门,你们后悔什么?重生之护花痞少许你三世民国重生回到古代当夫子太子殿下躺平日常我的外甥是雍正公主 驸马 重生重生宠妻时光盗不走的爱人古穿今之甜妻混世小术士高手她带着全家翻身借一缕阳光路过爸爸偷了我的女朋友的东西后妈卷走40万失踪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