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文革&rdo;中也受过很多苦,后来也进入了写作组系统。清查运动开始以后,写作组系统中像冯岗先生这样的老干部都全部成了清查领导成员。他们手下有一批&ldo;骨干&rdo;和&ldo;积极分子&rdo;,实权在那些人手里。
冯岗先生自己是文人,又经常被审查,再加上秉性善良,因此见我的第一眼就充满了同情。
握完手之后,他又把另一只手合过来,捧着我的手好一会儿,这是他不出声地表达同情和关爱的办法。他在请我落座前又亲自将那把本来已经摆得好好的椅子搬移了一下,扶着我的肩膀让我坐下,然后又给我泡了一杯茶。最后,坐定,他才长时间地盯着我,轻声问一句:&ldo;弄清楚了没有,怎么被审查了?&rdo;
&ldo;总不会还是那封信吧!&rdo;我说。
&ldo;你啊!&rdo;他说了声,摇摇头,不再说话。
看得出,他在犹豫,要不要今天就&ldo;启发&rdo;我。
也看得出,他终于下了决心。
他把自己的椅子往前顿了顿,问:&ldo;你,有没有‐‐防扩散的言论?&rdo;
经过&ldo;文革&rdo;的人都知道,所谓&ldo;防扩散言论&rdo;是指议论毛泽东主席的言论。这种言论一旦有人揭发就严封密裹,连一般专案人员也不可偷看,哪个负责人看到了更是严禁复述,如果复述,他也犯了罪,因此叫&ldo;防扩散&rdo;。这种案件的麻烦就在于不可复述,很多人被关押审查了十年,人们也全然不知道他到底说了什么话。
我的脑中轰然一声,自知陷入了一个黑洞。
我在这方面自然说过一些话,但哪几句被揭发了呢?如果交代得多了,不是增加了黑洞的深度?在此我要深深地感谢冯岗先生,他以违反清查纪律的方式,&ldo;启发&rdo;出了我&ldo;议论&rdo;毛泽东主席的两句话。
冯岗先生还建议,把产生这两句话的思想过程写一下,有个&ldo;缓冲&rdo;。我照他的意思,写了一份思想汇报。
从此,从车部长开始,上海宣传文化系统一次次清查工作动员报告中,都有了一项&ldo;有人攻击伟大领袖毛主席&rdo;的提法。开始我还以为说别人,有一次报告正说到这里,遇到了冯岗先生闪电般投来的目光,我一怔,心想这就是说我了。冯岗先生瞥了我一眼,是好心地观察我是否经受得住。
成了全市典型,事情就很不妙,据报道,前不久有的省还在处决&ldo;反对毛主席&rdo;的人。我有点担忧了,便向清查组提出,那份思想汇报记忆有误,需要补充修改。修改时,我把&ldo;毛主席对&lso;文革&rso;错误应负很大的责任&rdo;改成了&ldo;应负相当的责任&rdo;,以为&ldo;相当&rdo;有弹性,定案会轻一点。但正是这个改动,又使我成了清查运动中&ldo;态度不好&rdo;的典型。
&ldo;其实我是随口说,哪里记得是说了&lso;很大&rso;还是&lso;相当&rso;。那个揭发的人,就能保证?&rdo;我对冯岗先生抱怨。
&ldo;那你一开始就交代&lso;相当&rso;,不就好了吗?&rdo;冯岗先生说。
&ldo;一开始的交代是你启发出来的啊!&rdo;我说。
&ldo;这你可千万不能说出去,&rdo;冯岗先生紧张了,&ldo;哪儿也不要说,隔墙有耳。&rdo;
我说:&ldo;你是我的长辈,你说,毛主席对&lso;文革&rso;错误难道不应该负很大责任?&rdo;
&ldo;这些只能心里想想,不能说出口。&rdo;冯岗先生说。
&ldo;那么,你估计,他们会给我定个什么罪?&rdo;我问。
&ldo;这要看中央今后有没有新提法。凭我的经验,不太乐观,你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你的另一句话倒是可以辩解的,辩掉一点好一点。&rdo;他说得非常知心。
他所说的&ldo;另一句话&rdo;,也是由一个人揭发,又由他帮我&ldo;启发&rdo;出来的,就是我曾在一个场合上说:&ldo;毛主席去世的时候我没有流泪,更多的是思考。&rdo;这也被上纲为&ldo;反对毛主席&rdo;。
&ldo;怎么辩解?&rdo;我问。
&ldo;你可以辩解,说我在思考中国没有了毛主席,该怎么办。&rdo;他说。
我感激地点点头。不是感激他的主意,而是感激他的好意。
每次谈话,我总是要在他面前大骂那个揭发者,边骂边观察他的表情,借以来判断揭发者是不是我心中猜测的人。他只是不断重复:&ldo;遇人不淑啊!遇人不淑啊!&rdo;
余秋雨《借我一生》
隐秘的河湾(三)
终于有一天,冯岗先生把我找去,不关门,一边故意大声地说:&ldo;你也太骄傲了,连这样的报告也不听!&rdo;一边用手推给我一张纸条:
&tis;&tis;&tis;同志:
昨天下午的毛选五卷辅导报告和学习动员大会,余秋雨中途离场,到结束还没有返回,
整个过程都没有请假。他的这种态度,与他平时的一系列言论直接有关,我建议进行严肃的教育。
纸条下端,有一个署名。我一看,果然是他。直到二十几年后这个名字还在报纸上频频招惹我,我一直不理,只因为不想从我的笔端写出那三个字。
当时,冯岗先生像是不经意地点了点那个署名,又用手指弹了三下。署名下面的日期,是几个月前的,那正是我被宣布&ldo;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说清楚&rdo;的时候。
冯岗先生说:&ldo;骄傲很害人。军人作报告,知识分子中途离场,能不发火?你是两项揭发并发,才出了问题。&rdo;
这下我愤怒了。那天下午的事我还记得,听报告时我右边坐着华东师范大学的一位陈先生,不知怎么他突然吐血,我和一位叫奚启新的年轻人一起把他扶了出来,本来要送医院,陈先生说这是老毛病,家里有止血药,我们两人就相扶相持把他送回了家。那时还没有出租汽车,换了两路公共汽车才到他家,赶不回来听报告了。让我气愤的是,那个写纸条的人就在边上,完全知道我们为什么中途离场。
由此,我也大致推测到了他突然被重用的原因。
我对冯岗先生说:&ldo;你终究会明白,他是什么样的人。&rdo;
冯岗先生平静地答道:&ldo;你几岁?我几岁?&rdo;
当时的我,不怕受难,只怕受气。
不像现在,连受气也不怕了,甚至连气也不受了。
那天从冯岗先生的办公室里出来,我显然是气坏了,满眼都是一个镶着已经发出铜绿的金牙齿的似笑非笑的瘦削面影。
他沉默寡言,满脸老实相。你如果拿着他写的那一叠揭发材料去责问他,他一定先表白是&ldo;响应党的号召&rdo;,没有个人恩怨;然后再谦虚地声明自己很可能听错、记错,诚恳欢迎被揭发者指正。最后,他希望你也能揭发他,大家一起正视历史,轻装上阵。
听起来句句有理,但正是这样的平淡言词,直接导致了中国现代政治史上的无数血泊荒坟。
人一被气愤所裹卷,就很难注意周围的一切,我突然发现,已到家了。是怎么上车、下车、买票、换车的呢?竟全然不知。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文化苦旅 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 山居笔记 今天也在努力不翻车[综刀剑] 千年一叹 神裔 恐怖十三楼 我老婆超拽的 (娱乐圈同人)[GD]与权萌萌的平淡日常 (还珠同人)综琼瑶之王爷吉祥 中国之旅 荷尔蒙 霜冷长河 [HP]同行者 也无风雨 [综英美]那个女人绝对有病 出走十五年 我的爷爷是首富[穿书] 七日杀 (历史同人)褚飞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