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贞观七年,八月。
黄河下游一马平川,水流变缓导致泥沙沉积严重,形成地上悬河,此时正值雨季,
连日暴雨,
“齐公,部分地区平地积水能达五六尺,黄河各支流水位暴涨,三日间黄河水暴涨一丈五尺,黄河大堤岌岌可危矣。”
齐州,华不注山,秦琼的行辕。
从七月三十,到八月初二,暴雨不断,水位猛涨。
而黄河中上游干流和支流地区,甚至还早几天就接连暴雨了,
雨还在下,
这黄河之水真就如武青阳诗中所写一样,从天上来。
李淳风的推测很准,
但不是预言,太史局本就是观天象看星星,既研究天文历法,同样也还研究天气,甚至研究气运。
天气预报并不是什么很玄的东西,
大旱、大水、大蝗甚至大疫等,往往都是能够提前观测出来的,李淳风计算推测出黄河下游十二州会发大水,是算出来的。
好在皇帝李世民是那种心系民生,也很务实的皇帝,第一时间就着手部署防洪救灾。
皇帝还下皇后在九成宫,亲自赶到洛阳坐镇,统筹指挥。
李世民在洛阳下旨,必须全力抗灾,务必不能让黄河大决堤,更不能让黄河改道。
一旦黄河大决口改道,那么半个河南甚至淮南都将成为黄泛区,后果无法估量。
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最早记录是在春秋中期,汉书记载,定王五年河徙,黄河在滑、濮一带决堤决而向北,然后横穿整个华北平原,从海河的支流卫河北上,经沧州一带,从天津静海区入渤海。
这次改道后黄河稳定了四五百年,到了西汉初年,才又开始泛滥。
在新莽时黄河又魏郡改道,在河南山东漫流数十年,这也是王莽新朝覆没的重要原因之一。
刘秀收拾好旧山河,重建汉王朝,东汉稳定后开始治河,采用束水疏通之法,使黄河固定在一条河道上,这条黄河延续了六七百年,
直到如今。
到如今大唐之时,黄河又开始变的不安分,关键原因还是一直没能解决泥沙的问题,几百年后,下游又成地上悬河,一遇雨季连日暴雨,地上悬河便容易泛滥成灾。
现在朝廷最怕的还是黄河大决堤改道,不管向北还是向南,其黄泛危害都是难以承受的。
不惜一切代价,要保堤,哪怕是万不得已,要放点水,也得保证在可控范围,决不能有大决堤,更不能让黄河改道。
皇帝坐镇洛阳,
李靖在濮州,杨恭仁在魏州,秦琼在齐州,
三位巡使,每人还配了两位副使,分巡他州。
现在三正使,六副使,都扑在黄河下游十三州之地,他们手握皇帝给的尚方斩马剑,不管是都督还是刺史,连同地方上的统军府、镇戍兵、州县团结,此时都要听从他们的调动,一切以抗水救灾为首要。
抗水第一条,把十三州仓中粮食,第一时间转运到高处,有山的往山上转,没山的立马转运到附近州去,或是装船去到洛阳郑州,或是运到齐州等地。
卫州的黎阳山,滑州的瓦岗山,东阿的鱼山、郓州的梁山等,
虽说平原一马平川,但是也还是有些山的,虽不高,但都还挺有名。
比如黎阳山,也叫大伾山、黎山,山势巍峨,秀丽幽静,商周时就有名,汉代在黎山脚下,黄河之滨置黎阳县,取山之名,取水在其阳,因称黎阳,
隋朝时,在黎阳建大粮仓,李密派李绩率兵攻下黎阳仓,夺得存粮,开仓放粮招兵二十万,且赈济周边百姓。
黎阳仓就建在黎山南麓,到现在大唐依然沿用,为国家官仓。
黎阳收,九州固。
黎阳仓西濒永济渠,东临黄河,水运极为便利。从隋朝开始,河北收来的田租赋米,便先集中于此,然后再由永济渠或黄河运往洛阳、长安。用兵东北时,由江淮运来的军粮,也先储藏在这里,然后由此运往东北,是河北地区唯一重要粮仓。
在隋朝,隋政府在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
这次面临大洪水,朝廷要抗灾救民,关键之处就在于粮。
黎阳仓和兴洛仓、回洛仓都是此次赈灾关系。
兴洛仓在洛阳巩县,回洛仓在洛阳城郊。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偏执浪漫 我们永远炙热 给吸血鬼大佬当祖宗的日子 [综]抱歉,安娜 功德印 外婆的早餐店 拯救过的女主都偏执了[快穿] 竹马他总想拉我下水 医仙被神级Boss缠上了[全息] 炮灰女主在线逆袭 穿书后爱上了顶流影后 重生之宠妻手册 都市风流小医仙 重生后被男主盯上了 重生嫡女之药妃天下 当顶流成了总裁白月光/裙杀 继妃生存守则 白月光[快穿] 杀将的娇软白月光[重生] 斗罗二:重生霍雨浩,俘获女神
好书推荐:揉碎温柔为夫体弱多病和情敌在古代种田搞基建我有了首都户口暗恋指南星际双修指南我只是一朵云瑜伽老师花样多妈宝女她躺平爆红了你不能这么对我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背叛宗门,你们后悔什么?重生之护花痞少许你三世民国重生回到古代当夫子太子殿下躺平日常我的外甥是雍正公主 驸马 重生重生宠妻时光盗不走的爱人古穿今之甜妻混世小术士高手她带着全家翻身借一缕阳光路过爸爸偷了我的女朋友的东西后妈卷走40万失踪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