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中文网

630中文网>大明国师百科 > 第五百一十二章 思潮(第2页)

第五百一十二章 思潮(第2页)

洪武二十一年四月,解缙陪同朱元璋游览,献《大庖西封事》,这篇策论文章,可以说很好地反应了那时候解缙传统士大夫的思想,解缙因其名动一时。

文章开门见山,开篇的“无几时不变之法,无一日无过之人”、“未闻褒一大善,赏延于世,复及其乡,终始如一者也”,即指出老朱治理天下过于严刑峻法,且总是搞榜样人物的问题,对于吏治和刑罚,解缙的建议是“自今非犯罪恶解官,笞杖之刑勿用”、“夫罪人不孥,罚弗及嗣”、“天下皆谓陛下任喜怒为生杀,而不知皆臣下之乏忠良也”。

只能说,解缙没掉脑袋,是那天老朱心情好。

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就是劝谏老朱简化法令,不要滥施刑罚,对士大夫要好一点,也就是两宋传承下来的那套“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论,认为君王与士大夫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君王尊重、礼遇士大夫,能为士大夫发挥自身才能建设国家提供一个较好的环境,而当时的解缙,则认为治理底层百姓只需要通过减轻赋税,多建学校,用诗书礼学就能宣沐王化,继而实现天下大治。

那时候的老朱看着解缙什么都没说,只是让这小子赶紧从自己眼前滚。

十五年后,解缙也终于明白了当年白发苍苍、眼神狠辣如恶虎的洪武皇帝,为什么会忽然用那种夹杂着“怜悯”和“同情”的眼神看自己。

一路走来,他明白了很多道理。

君王与士大夫不是共治天下,而是此消彼长又无法彻底消灭对方,所以不得不共存。

皇权对士大夫好一点,换来的不是吏治清明,而是大概率吏治糜烂,蹬鼻子上脸。

治理百姓减税是没用的,根源问题在于基层胥吏,皇权不下乡,减多少税都减不到百姓头上。….

多建学校推行诗书礼学建设不了天下大治,但铺路治水多用化肥可以。

解缙什么都懂,但看着十五年前的自己,他斩不下心魔。

那个过去的自己,那个年少的自己,那个天真烂漫偏生才学天下第一的自己。

“看好了,老夫最后教你一次。”

解缙扶着董伦起身,亲手研开墨,看着董伦的如椽大笔饱蘸墨汁,晕在宣纸上。

神奇的是,刚才还在不断微微颤抖的董伦,手和腕,这时候开始异乎寻常的稳定,没有了丝毫的颤抖。

“为国之法似理身,元气欲固,则神气欲扬。

国朝患不在外而在内,不患北虏之入寇,而独患吏治之不清矣!吏治不清,纪纲则不振,故元气日耗,神气日索。

所谓‘欲安民又必加意于牧民之官’,今日之庙堂,虚文矫饰旧风尚存,牧民之官尚不可自制,何以布国朝恩泽于海内?”

董伦把笔送到解缙面前。

“剩下的,你来写,只写吏治之风,休要言及世风、学风。”

解缙接过了笔的手,在剧烈地颤抖。

笔锋触到宣纸上,扭扭歪歪,但在下一个字,马上就转成了董伦的字体。

“写你自己的字,走你自己路。”

解缙的字渐渐变成了他自己的笔体,龙蛇飞舞间,文章已成。

“今日有三弊者也。”

“一者曰贪财。”

“贪财者,一目已盲,未盲者兼为阿堵所遮;七窍已迷,未迷者止有孔方一线。”

“二者曰疏通。”

“君子以调停为名,而小人之朋比者托焉;君子以疏通为才,而小人之弥缝者借焉。”

“士大夫自谓有救时良方,不知其乃膏育之疾也.夫贤则进,不贤则舍,何假调停?政可则行,不可则止,何烦疏通?”

“三者曰排场。”

“上有所好,下有所效,上及中枢,下及州府,天下争为媚谄。”

“有官出巡,无不张金鼓、饰舆马,百姓伏谒道旁,唯诺必谨,下属得不呵责,顿首幸甚。”

“.剥下奉上以希声誉、奔走趋承以求荐举、征发期会以完簿书、苟且草率以谊罪责。”

“古人云:法不立,诛不必。国朝无威信可言,自无功罪是非可辨,如此种种,实非危言矣。”

解缙放下笔,窒息过后似地长嘶了一口气,额上已然是汗珠滚落。

“这才是解缙嘛。”

“啪嗒”一声,汗水落在宣纸上,将字迹弄烂。

解缙看着这篇跟“昨日之我”彻底决裂的文章,如释重负。

董伦短暂地精神振作过后,又恢复了老态龙钟的样子,他抬起手,无力地挥了挥。

“去吧.老夫没什么要告诉你的,只想与你说,既然已经决定踏上这条路,就别回头做反复之人了。”

解缙收起几张纸,对着董伦郑重一礼,再抬起头,原本有些发白的面色却是红润了许多。….

解缙来去匆匆,很快就离开了董伦的宅子。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林恩小说  娇闺风月  契约老公:强宠娇妻入骨  隋唐日记  替嫁  重生后的夫君又疯又甜  等蝴蝶陷落[娱乐圈]  养猪的爱人  我娘是年代文真千金  夜兔×天与暴君过家家  农门福妻不好惹,拐个夫郎挣诰命  我!小江誓死守护少爷的绝美爱情  诡异世界:这个医生太恐怖林恩  我们农贸批发市场穿越了  给卫莱的一封情书  雾里青  来自一千年前的顶流长公主  混在霍格沃兹的日子  隐婚后,傅医生每天撩她失控/纵她骄矜  斗罗之辟邪魇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