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他是燕王的父亲,更是大明千万臣民的国父。
父亲心系儿女的同时,也心系这片大明的土地与苍生。
对于陛下,儿子的安危固不可失,但未来的宏图才是重中之重。”
说完,语速稍有延迟,他不经意扫了一眼房屋角落,心中却有一丝确认,那里大概是一个空壁。
这种感觉如同当年他在囚牢中察觉有人暗算一般的强烈,可能是在狱室日积月累后对他周围微小气息改变的敏感提升所致。
此刻的他,无论出于何故的心理反应或是感官扩大,都清晰察觉到那一堵墙与其他事物不同之处。
也因此,他在陈述时不免带着一种过分讨好的言辞。
而这番看似格格不入的行为,并非难以揣摩——徐允恭身为锦衣卫指挥使,掌握诏狱最重权力,在场的监视是不可能再由躲在暗处的锦衣卫执行。
锦衣卫这个组织的成立并非久远历史,在一定意义上并未经历**交替的过程。
这就意味着在朱元璋眼中,这支部队是十分可信的,因为这完全是他在手底建设起来的,并非从外部接收的。
对每名部队成员如何安排的细节,他对每一个环节了如指掌。
加上徐允恭这样的可靠人才,朱元璋对他更是信心十足。
原因不仅因为他一直将徐允恭视作听话好外甥来看待,更在于他很清楚徐家自古以来已深深地绑在大明的命运上。
只有当他自己和大明太子依然在世时,徐氏家族没有任何可能存蓄叛逆之心。
因此,朱元璋也完全没有必要在其中埋伏任何探查者的角色。
既然剔除的是由于内部阴谋的因素,那么,站在空墙上的是徐允恭的人,则是显然易见的两个可能性——要么是对大明做出最大贡献的勋臣、魏国公徐达,要么是比徐达更至关重要的人物、也就是他这个作为皇帝本人都在。
「被刺杀的燕王这件事,一开始看似在大明内部产生了*乱,意在破坏我们国民的心理防线。
但福祸相生、利弊共存,那些游牧民族永远不会认识到他们偶尔的行动虽能激起些涟漪,但这些波动不可能永远持续,也无法改变广阔的中华大地。
相反,他们的这些卑劣做法只会点燃朝野上下的愤怒。
眼下是我们的出兵良机,现在若能凝聚全国民众的决心,则这次北伐之役便可高枕无忧,万事俱兴。
有志必为父子共同战斗方取胜;欲图大业定要君臣一致方为正途。
那些阴谋诡计虽在短时间内可能见效一时,然而激发大明臣民发起的报复,必将以数倍代价报以往仇怨。
「胡轲这话言之成理,即使是一句虚伪客套的话语,在善于捕捉的人来说也会得到别有意义的答案。
后的情景确如胡珂预设的一般,而且甚至更为惊世骇俗一些。
在聆听了胡科那一席夸夸其谈、花里胡哨的恭维后,朱元璋感到对被刺子的心情痛苦似乎轻了一些。
『起初我只知道这位名叫胡的小子有点智谋,处理事务的方式独特。
如今亲眼见证他的种种表演与言论,才知道这位家伙之所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不仅仅是那些观点,而是他的话术确实能够触及人心。
』
朱元璋端坐在位上,回过头看着徐达,面部表情介乎怒容与笑颜间。
「这个家伙果然不同凡响,行事风格与众不同的大明文官相比大为区别。
自从徐允恭再次捉拿凶手进入宫署审问之后,这是我第三次偷偷打探他的情况。
每当我窥视之时都能发现他与众人的不一样。
他的某些见解虽然不符合大明朝现在的局势、甚至有时候显得过于轻浮,但他的知识涵养,往往能让身为将军的我都感受到一番启发。
」
站在旁边的徐达对着皇帝如是说。
"看来你是挺看好这小子的。
"
朱元璋脸上保持着笑容。
尽管他的话引起了一些内心的疑虑,但这并不像他对这种对话的关注。
「你自从升为大将军后,很少在我面前推荐自己的忠臣。
」
朱元璋说。
这句话在徐达心中掀起波澜。
之后在加封魏国公后更是如此,
「你闭口不言,把自己的想法锁起来」朱继续说,「如果没有偶尔带我去宫里聊天或讨论事情,那么徐达你手底下的能人干将可能就会湮灭在我的尊重你对权力的态度中。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四合院:拥有随身空间的我无敌 武器果实垃圾?可曾听闻流刃若火 警花老婆快来,我这里有宝贝 无双唐帝 命运之手:谁在背后操纵? 娇娇小姐穿七零,嫁个村痞样样行 换亲后成了嫡姐对照组 血日湮灭 只剩下七天寿命?她发疯嘎嘎乱杀 重生:我的老师是大仙尊 水载独舟的新书:乱世军武 难逃懿劫 新婚夜用替身,重生扬你全族骨灰 龙飞成神 这个女巫明明很强,却过分社恐 噬天珠 水浒:大宋脊梁高太尉 不当咸鱼,王府宠妾的内卷日常 绝世天资被欺辱,我叛出宗你哭啥 你发癫,我更癫,恋综上面肩并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