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那时的监管严不严?监控系统厉害不厉害?有没有私盐?
“放,放出去晒盐的办法。真有贩私盐者……杀!”
李隆基承认李易说的话,杜绝不了,只能一次次发现了后杀掉。
“既然如此,可叫当地报社的人盯着,驿站的人也要盯,还有暗访的队伍。
即便他们想贿赂,也要先把所有的举报门路摸清楚。私盐难禁,却可减少损失。”
李易给出后续的手段,晒就晒吧。
冬天煮盐冷,夏天煮盐易中暑,晒盐……保障措施跟上。
“明日发在报纸上?”李隆基决定让大唐百姓都吃上更便宜的盐。
“派人去地方负责修建盐池,不放在报纸上,别人拿了报纸,回去就学会了。”
李易不想让人学,尤其是契丹和渤海那里。
渤海有盐场,不是晒的。
只要大唐的盐价足够低,就能运到渤海去卖,卖的价钱比他们自己弄的盐还便宜,他们自己就不产盐了。
然后提高盐价,对方一看贵了,准备自己煮盐,都煮上了,大唐的盐价又降低,煮的人只能放弃。
长此以往,盐价起起伏伏,想煮盐的人见无利可图,自然不会再弄盐。
也就是说,即使以当初渤海的盐价一样的价格卖大唐的盐,渤海的人也不自己煮。
他们担心一煮出来,大唐的盐价又低,自己损失。
大唐则能够长时间从渤海卖盐的过程中赚取好处,把对方的盐产业给压住。
跟他那个时候一样,外国种出的盐把国家种盐的给冲击了,榨盐企业买外国的盐。
然后技术更新,发明调和盐,二比二比二,两份转基因盐、两份地沟盐、两份发霉的陈年盐。
混合到一起,就成了新技术的好盐。
李隆基颔首:“如此也好,派宦官去。”
“成啊,宦官和其他官员没什么区别,该杀还是要杀。”李易对派谁去组织晒盐持随意态度。
盐不官控定价,晒盐的人一直被剥削,没有劳动保障。
定了价,必然包含额外利润,就有人会想挤压这个利润,贩卖私盐。
地方官府相互勾结,对抗巡察的人。
逮到了杀一批,抄家一批,朝廷通过这个办法回血。
新的官员重复前任走过的路,循环不休。
“黄河那边送什么货物。”李隆基终于把他过来办的正事问出来。
“海产品,牡蛎干、淡菜、蛤蜊干、海虾虾米和虾仁、报纸、兑换券。”
李易随口说出几样,黄河那边是甘肃、宁夏、内蒙古,现在吃不上海产品,干的也没有。
莫说是现在的内地,他那时辽宁周围大片海,辽宁、抚顺、鞍山等地方,八十年代吃点海产品都不容易。
因为这些城市不挨着海,海边弄点干货,都是用来下火锅,珍贵着呢。
大唐长安看着距离银川相对近,其实挺远,走陆路要翻山越岭,走水路上不去。
终于可以过壶口瀑布的,得让那边的人知道下海产品。
“去的时候把海产品放下一部分,告诉当地要收土产,等回来再交易。顺便把兑换券推广出去。”
李易连如何贸易都想妥了,那些地方的百姓,对朝廷比较陌生。
要一点点让他们熟悉,并且认可。
看小说,630book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不负大明不负卿 大明第一太子 明末:我行我上了啊! 大唐财阀 逆天狂妃 大秦守陵人 黜龙 二十七载 明左 蛰雷 秦草 回到大明当剑仙 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大魏春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明末中兴大帝 重返1997 大唐皇太子 千古英雄志 大唐第一将
好书推荐:揉碎温柔为夫体弱多病和情敌在古代种田搞基建我有了首都户口暗恋指南星际双修指南我只是一朵云瑜伽老师花样多妈宝女她躺平爆红了你不能这么对我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背叛宗门,你们后悔什么?重生之护花痞少许你三世民国重生回到古代当夫子太子殿下躺平日常我的外甥是雍正公主 驸马 重生重生宠妻时光盗不走的爱人古穿今之甜妻混世小术士高手她带着全家翻身借一缕阳光路过爸爸偷了我的女朋友的东西后妈卷走40万失踪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