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未日,契丹首领李失活、奚族首领李大酺率领部众前来归降。玄宗下令任命李失活为松漠郡王、代理左金吾大将军兼松漠都督,任命他手下的八个部落酋长为刺史;又派遣将军薛泰率领军队镇守安抚他们。任命李大酺为饶乐郡王、代理右金吾大将军兼饶乐都督。李失活是李尽忠的堂弟。
吐蕃再次请求和解,玄宗同意了。
突厥默啜死后,奚、契丹、拔曳固等部落都归附唐朝,突骑施的苏禄再次自立为可汗。突厥部落大多离散,毗伽可汗对此感到忧虑,于是召见默啜时期的牙官暾欲谷,任命他为谋主。暾欲谷已经七十多岁,足智多谋,国人都信服他。居住在河曲地区的突厥降户,听说毗伽可汗即位,大多再次反叛归附他。
并州长史王晙上书说:“这些人只是因为他们的国家战乱,才争相前来归降;如果他们的国家安定,必定会再次反叛离去。如今将他们安置在河曲地区,这些人桀骜狡黠,实在难以控制,常常不接受军州的约束,发兵抢劫掠夺;听说逃亡的人已经大多与突厥互通消息,传递机密。这无异于饲养这些人让他们充当间谍,时间越久,奸诈越深,他们会窥伺边境的空隙,将成为巨大的祸患。突厥骑兵南下入侵时,他们必定会充当内应,逼近军州,导致我方腹背受敌,即使有韩信、彭越那样的名将,也无法取胜。希望在秋冬之交,大规模集结军队,向他们说明利害关系,供给他们物资粮食,将他们迁徙到内地。二十年以后,他们逐渐改变旧有的习俗,都会成为精锐士兵;虽然暂时劳累,但能永久安宁。近来守卫边境的将领官吏以及出境的使者,大多说阿谀奉承的话,都不符合事实,有的说北方敌寇已经灭亡,有的说降户安居乐业,都是想要炫耀自己的功劳,并非能够尽忠报国。希望陛下明察这些花言巧语,不要忘记长远的考虑。议论的人必定会说:‘国家从前已经将降户安置在河曲地区,都获得了安宁,如今有什么可怀疑的!’这是情况相同而时代不同,不可不加以明察。从前颉利可汗灭亡后,归降的人没有二心,所以能够长久安定没有变故。如今北方敌寇仍然存在,这些人有的畏惧他们的威势,有的感念他们的恩惠,有的是他们的亲属,怎么会心甘情愿南迁!与那时相比,情况固然不同。以臣的愚见,将他们迁徙到内地,是上策;多驻扎军队,加强防备,让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人力物力耗费巨大,是中策;像现在这样安置,是下策。希望陛下审视这三个计策,选择有利的执行,即使因迁徙导致一些人逃亡,留下来的也都会为唐朝所有;如果等到黄河结冰,恐怕必定会发生变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奏疏呈上后,没有得到回复;突厥降户跌思泰、阿悉烂等人果然反叛。冬季十月甲辰日,玄宗命令朔方大总管薛讷发兵追击讨伐。王晙率领并州军队向西渡过黄河,昼夜兼程,追击反叛者,击败了他们,斩杀俘获三千人。
在此之前,单于副都护张知运收缴了所有降户的兵器,命令他们渡过黄河向南迁移,降户心怀怨恨愤怒。御史中丞姜晦担任巡边使,降户申诉没有弓箭,无法打猎,姜晦将兵器全部还给了他们;降户得到兵器后,就发动了叛乱。张知运没有防备,与他们在青刚岭交战,被敌军擒获,敌军想要将他押送到突厥;到达绥州境内时,将军郭知运率领朔方军队截击敌军,在黑山呼延谷大败敌军,敌军释放张知运后逃走。玄宗因张知运损兵折将,将他斩首示众。毗伽可汗得到跌思泰等人后,想要南下入侵唐朝。暾欲谷说:“唐朝君主英明勇武,百姓和睦,年成丰收,没有可乘之机,不能行动。我们的部众刚刚集结,力量还很疲惫,应当休养几年,才能观察形势再采取行动。”毗伽可汗又想要修筑城池,并且建立寺庙道观,暾欲谷说:“不行。突厥人口稀少,还不到唐朝的百分之一,之所以能够与唐朝为敌,正是因为我们逐水草而居,没有固定的住处,以打猎为业,人人都熟悉武艺,强盛时就进兵劫掠,衰弱时就逃窜到山林中。唐朝军队虽然众多,却没有用武之地。如果修筑城池居住,改变旧有的习俗,一旦失利,必定会被唐朝消灭。佛教、道教的教义,教人仁慈软弱,不是用于武力争胜的方法,不可推崇。”毗伽可汗于是停止了这些计划。
十一月
庚午日,将大圣皇帝(唐睿宗)安葬在桥陵,庙号睿宗。御史大夫李杰负责监护桥陵的修建工程,判官王旭贪污受贿,李杰审查他,反而被王旭诬陷,被贬为衢州刺史。
己卯日,黄门监卢怀慎病重,上表举荐宋璟、李杰、李朝隐、卢从愿,称他们都是太平盛世的栋梁之才,所犯的过错很小,舍弃他们损失很大,希望陛下予以怜悯录用;玄宗深表赞同并采纳了他的建议。乙未日,卢怀慎去世。他家中没有多余的积蓄,只有一名老仆人,请求将自己卖掉来办理丧事。
丙申日,任命尚书左丞源乾曜为黄门侍郎、同平章事。
姚崇没有自己的住宅,寄居在罔极寺,因病请假。玄宗派遣使者询问他的饮食起居情况,每天有几十次。源乾曜上奏事情有时符合玄宗的心意,玄宗就说:“这一定是姚崇的计策。”有时不符合心意,就说:“为什么不与姚崇商议呢!”源乾曜常常道歉说确实是这样。每当有大事,玄宗常常让源乾曜到罔极寺询问姚崇的意见。癸卯日,源乾曜请求将姚崇迁到四方馆居住,并允许他的家人入宫侍奉养病;玄宗同意了。姚崇认为四方馆有公文簿册,不是病人适合居住的地方,坚决推辞。玄宗说:“设置四方馆,是为了官吏;让你居住在那里,是为了国家。遗憾的是不能让你居住在宫中,这有什么可推辞的!”姚崇的儿子光禄少卿姚彝、宗正少卿姚异,广泛结交宾客,收受了很多馈赠,受到当时人的讥讽。主书赵诲是姚崇的亲信,收受胡人的贿赂,事情败露后,玄宗亲自审讯,将他关进监狱,判处死刑。姚崇又出面营救,玄宗因此不高兴。恰逢京城大赦,玄宗下令特意标出赵诲的名字,将他杖打一百,流放岭南。姚崇因此忧虑恐惧,多次请求辞去相位,举荐广州都督宋璟代替自己。
十二月
玄宗将要前往东都洛阳,任命宋璟为刑部尚书、西京留守,下令他乘驿马火速进京,派遣内侍、将军杨思勖迎接他。宋璟风度端庄高雅,让人难以揣测他的心思,在途中始终没有与杨思勖交谈。杨思勖一向受玄宗宠爱,返回后,向玄宗诉说此事,玄宗感叹了很久,更加敬重宋璟。
丙辰日,玄宗前往骊山温泉;乙丑日,返回宫中。
闰十二月己亥日,姚崇被罢为开府仪同三司,源乾曜被罢为京兆尹、西京留守,任命刑部尚书宋璟暂代吏部尚书兼黄门监,紫微侍郎苏颋为同平章事。
宋璟担任宰相,致力于选拔人才,根据才能授予官职,使百官都能称职;刑罚赏赐公正无私,敢于冒犯君主的威严直言进谏。玄宗非常敬重畏惧他,即使不符合自己的心意,也会勉强听从。
突厥默啜从武则天时期就成为唐朝的祸患,朝廷为此日夜操劳,倾尽天下之力也未能攻克;郝灵荃得到他的首级,自认为立下了非凡的功劳。宋璟因天子喜好武功,担心好事者争相产生侥幸之心,极力抑制对郝灵荃的赏赐,过了一年才授予他郎将的官职;郝灵荃恸哭而死。
宋璟与苏颋相处得非常融洽,苏颋遇到事情大多让给宋璟,宋璟每次议论事情,苏颋都为他提供帮助。宋璟曾对人说:“我与苏氏父子都一同在宰相府任职,苏仆射(苏瑰)宽厚仁慈,确实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但在提出可行的建议、废除不可行的做法,以及处理政务的精细敏捷方面,苏黄门(苏颋)超过了他的父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姚崇、宋璟相继担任宰相,姚崇善于随机应变、处理事务,宋璟善于遵守法度、坚持正道;二人的志向操守不同,但同心协力辅佐玄宗,使赋税徭役宽松平和,刑罚清明简约,百姓富裕。唐朝的贤相,前期称房玄龄、杜如晦,后期称姚崇、宋璟,其他人都无法相比。二人每次进见,玄宗都会起身迎接,离开时则亲自送到殿前平台。等到李林甫担任宰相时,虽然受到的宠爱信任超过姚崇、宋璟,但所受的礼遇却非常微薄。紫微舍人高仲舒博览群书,齐澣熟悉时务,姚崇、宋璟常常让他们坐在身边,询问自己遇到的疑难问题,不久后感叹说:“想要了解古代的事情,就问高仲舒;想要了解当今的事情,就问齐澣,这样就不会出现治理上的失误了。”
辛丑日,撤销十道按察使。
旧制规定,六品以下官员的任命都委托尚书省拟定奏报。这一年,开始规定员外郎、御史、起居郎、起居舍人、拾遗、补阙的官职不由尚书省拟定。
开元五年(丁巳,公元717年)
春季,正月
癸卯日,太庙的四个祭室损坏,玄宗穿上素色服装,避开正殿居住。当时玄宗将要前往东都洛阳,就此询问宋璟、苏颋,二人回答说:“陛下的三年守丧之期还没有结束,就仓促出行,恐怕不符合天意,灾害异象就是警告;希望陛下暂且停止出行。”玄宗又询问姚崇,姚崇回答说:“太庙的木材,都是前秦苻坚时期的遗物,年代久远腐朽而损坏,恰好与出行日期相遇,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况且帝王以四海为家,陛下因关中粮食歉收前往东都洛阳,各级官员的供应准备已经就绪,不可失信;只需将神主迁到太极殿,重新修缮太庙,按时出发即可。”玄宗大喜,听从了姚崇的建议,赏赐他二百匹绢帛。己酉日,玄宗在太极殿举行祭祀仪式,命令姚崇每五天入朝一次,仍然入宫供奉,恩宠礼遇更加优厚,有重大政务就咨询他。右散骑常侍褚无量上书说:“隋文帝拥有天下,迁都的时候,难道会取用苻坚时期的旧木材来修建太庙吗?这只是阿谀奉承之臣的话罢了。希望陛下能够谨慎对待上天的警告,采纳忠言劝谏,远离阿谀奉承之人。”玄宗没有听从。
起初,玄宗尚未显贵时,与太常卿姜皎关系亲密。等到诛杀窦怀贞等人时,姜皎参与其中并立下功劳。因此他受到的宠信礼遇在群臣中无人能及,常常出入玄宗的卧室,与后妃同席宴饮,获得的赏赐数不胜数。他的弟弟姜晦,也因姜皎的缘故多次升迁,担任吏部侍郎。宋璟进言说姜皎兄弟权势和宠信过盛,这不是保全他们的长久之策,玄宗也认为有理。秋季七月庚子日,任命姜晦为宗正卿,同时颁布诏令说:“西汉的各位将领,因权势过盛而未能善终;南阳的故旧亲友,因闲适无为而得以自保。姜皎应当辞官回归田园,散官、勋官、封爵都保持不变。”
壬寅日,陇右节度使郭知运在九曲大败吐蕃军队。
安西副大都护汤嘉惠上奏说,突骑施引诱大食、吐蕃,图谋夺取安西四镇,围攻钵换城和大石城,已经调发三姓葛逻禄的军队与阿史那献一同抗击。
并州长史张嘉贞上书说:“新近归降的突厥九姓部落,分散居住在太原以北地区,请驻扎重兵镇守。”辛酉日,朝廷在并州设置天兵军,集结八万士兵,任命张嘉贞为天兵军大使。
太常少卿王仁惠等人上奏说,武则天修建的明堂不符合古代制度;此外,明堂本应崇尚质朴,却建造得极其奢侈,又靠近皇宫,导致人神混杂干扰。甲子日,玄宗下令将明堂恢复为乾元殿,冬至、元旦的朝贺仪式,以及秋季第三个月的祭祀大典,都重新在圜丘举行。
九月
中书省、门下省及侍中都恢复了原来的名称。按照贞观时期的制度,中书省、门下省及三品官员入朝奏事,必须让谏官、史官跟随,有过失就加以匡正,善恶之事必定记录下来;各部门都在正殿奏报事务,御史弹劾百官时,佩戴獬豸冠,对着仪仗宣读弹劾文书;因此大臣不能专擅君权,小臣也无法进谗言陷害。到许敬宗、李义府执政时,政务大多偏向私僻,奏事官员大多等到仪仗撤下后,在皇帝座位前屏退左右秘密奏报,监奏御史和待制官员远远站立等待他们退下;谏官、史官都随着仪仗出宫,仪仗撤下后的事务,不再参与听闻。武则天用严厉的法令控制臣下,谏官、御史可以根据传闻奏事,从御史大夫到监察御史都能互相弹劾,大多用阴险邪僻的手段互相倾轧。等到宋璟担任宰相,想要恢复贞观时期的政治制度,戊申日,玄宗下令:“从今以后,事情若非必须秘密进行,都要对着仪仗奏报,史官仍按照旧例记录。”
冬季,十月
癸酉日,伊阙人孙平子上书说:“《春秋》讥讽鲁国将僖公的神主提升到闵公之上;如今将中宗的神主迁到别庙,而将睿宗的神主供奉在太庙,正好与鲁国的情况相同。兄长作为臣子侍奉弟弟,尚且不能将神主提升到弟弟之上,更何况弟弟作为臣子侍奉兄长,怎能将神主提升到兄长之上呢!如果认为兄弟属于同一昭穆等级,就不应将兄长的神主迁出安置在别庙。希望陛下下令群臣广泛商议,将中宗的神主迁回太庙。”事情交付礼官讨论,太常博士陈贞节、冯宗、苏献商议后认为:“七代祖庙的祭祀,不计算兄弟。殷代有时兄弟四人相继为君,如果将他们算作世代,就没有祖先的祭祀了。如今睿宗的祭室应当仅次于高宗,因此为中宗特意建立别庙。中宗的神主已经迁入新庙,睿宗的神主才附祭于高宗庙中,何曾将睿宗的神主提升到中宗之上?而孙平子引用鲁国提升僖公神主的例子作为证据,欺骗圣朝,这种风气不可助长。”当时舆论大多赞同孙平子的观点,玄宗也认为他说得有道理,因此议论很久没有决断。苏献是苏颋的堂兄,因此苏颋偏袒他。最终还是听从了礼官的建议。孙平子不停地议论此事,被贬为康州都城尉。
新庙建成。戊寅日,将中宗的神主迁入新庙供奉。
玄宗命令宋璟、苏颋为各位皇子拟定名字和国邑封号,又让他们另外拟定一个佳名和佳号进献。宋璟等人上书说:“平等养育七个儿子,这在《国风》中有记载。如今臣等拟定的名字和封号各有三十多个,现将它们混合在一起进献,以彰显陛下覆盖万物、没有偏私的美德。”玄宗非常赞赏。
十一月
丙申日,契丹王李失活入朝觐见。十二月壬午日,玄宗将东平王李续的外孙女杨氏封为永乐公主,嫁给李失活为妻。
秘书监马怀素上奏说:“秘书省的藏书散乱残缺,请挑选二十名有学问的士人整理经书、校对补充。”玄宗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搜求寻访散佚的书籍,挑选官吏抄写,任命国子博士尹知章、桑泉尉韦述等二十人共同校正,任命左散骑常侍褚无量为使者,在乾元殿前编纂校对群书。
喜欢资治通鉴白话版请大家收藏:()资治通鉴白话版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斗罗:娇艳人妻小舞和女儿恶堕成肥猪的孕奴 明媚清纯女友的陷落 青宫十一年 性福妈妈的一生 躺赢,我是专业的[快穿] 离婚后雌君又后悔了 在魔法学园被攻略的我 病娇阴湿黏人搞强制?不要?我上 无敌纨绔丹帝 回忆并未蹉跎 洪荒:妖庭弃徒到混沌帝尊 四合院:守护何雨水,何雨柱逆袭 人,不准说咪邪恶! 杨贵妃日本秘史之千年血脉密码 火影:我体内有一只上古凶兽 美丽NPC又被诓骗了 小比格也能当绿茶吗? [三国]开局丞相爱妾,但曹丞相 躲缠郎 藏在心跳里的诗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