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中文网

630中文网>资治通鉴白话版 > 唐纪九公元628年-631年(第3页)

唐纪九公元628年-631年(第3页)

思结部落遭受饥荒贫困,朔州刺史新丰人张俭招集他们,不愿前来的仍居住在碛北,亲属之间私下往来,张俭也不禁止。等到张俭调任胜州都督,州府官员上奏称思结部落将要反叛,太宗下诏让张俭前往察验。张俭单枪匹马进入思结部落游说安抚,将他们迁徙到代州,随即任命张俭检校代州都督,思结部落最终没有反叛。张俭趁机劝他们耕种农田,当年获得大丰收。张俭担心部落积蓄过多,会产生异心,上奏请求由官府平价收购粮食以充实边防储备。部落百姓大喜,耕种更加努力,而边防储备也得以充实。

丙子日,开拓南蛮地区,设置费州、夷州。

己卯日,太宗前往陇州。

冬季,十一月,壬辰日,任命右卫大将军侯君集为兵部尚书,参议朝政。

甲子日,太宗返回京师,阅读《明堂针灸书》,书中说:“人体五脏的经络,都附着在背部。”戊寅日,下诏从今以后不得鞭打囚犯的背部。

十二月,甲辰日,太宗在鹿苑打猎;乙巳日,返回宫中。

甲寅日,高昌王麴文泰入朝。西域各国都想借助麴文泰的使者入朝进贡,太宗派遣麴文泰的大臣厌怛纥干前往迎接。魏征劝谏说:“从前光武帝不允许西域派遣侍子、设置都护府,认为不应以蛮夷劳烦中原。如今天下刚安定,此前麴文泰前来,所带来的劳费已经很多,如今即便有十个国家入朝进贡,其随从也不少于一千人。边境百姓贫困消耗,将难以承受这种弊端。若允许他们的商人往来,与边境百姓通商贸易,就可以了,倘若以宾客之礼接待他们,对中原没有益处。”当时厌怛纥干已经出发,太宗立即下令阻止他。

各位宰相陪同太宗宴饮,太宗对王珪说:“你见识鉴别精准,又善于谈论,房玄龄以下的官员,你都应加以品评,并且说说自己与他们相比如何?”王珪回答:“勤勉为国,知无不为,我不如房玄龄。文武双全,出将入相,我不如李靖。上奏详尽明白,上传下达恰当,我不如温彦博。处理繁杂事务,各项工作都能完成,我不如戴胄。以君主不如尧、舜为耻,以劝谏争辩为己任,我不如魏征。至于激浊扬清,嫉恶好善,我与他们相比,也有一点长处。”太宗深表赞同,众人也佩服他的中肯评价。

太宗刚即位时,曾与群臣谈论教化,太宗说:“如今承接大乱之后,恐怕百姓难以教化。”魏征回答:“并非如此。长期安定的百姓骄奢安逸,骄奢安逸则难以教化;历经战乱的百姓愁苦,愁苦则容易教化。好比饥饿的人容易满足于食物,口渴的人容易满足于饮水。”太宗深表赞同。封德彝反驳说:“夏、商、周三代以后,人心逐渐浇薄欺诈,所以秦朝任用法律,汉朝掺杂霸道,都是想教化却不能,并非能教化而不想!魏征是书生,不识时务,若相信他的空谈,必定败坏国家。”魏征说:“五帝、三王没有改变百姓却能实现教化,从前黄帝征伐蚩尤,颛顼诛杀九黎,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讨伐商纣,都能亲自实现太平,难道不都是承接大乱之后吗!若说古人淳朴,逐渐变得浇薄欺诈,那么到今天,百姓都应化为鬼魅了,君主还怎能治理呢!”太宗最终采纳了魏征的意见。

贞观元年,关中发生饥荒,一斗米价值一匹绢;贞观二年,天下遭受蝗灾;贞观三年,发生大水灾。太宗勤勉安抚百姓,百姓虽然四处觅食,却从未有怨言。这一年,天下大丰收,流离失所的百姓都返回乡里,一斗米不过三四钱,全年判处死刑的只有二十九人。东到大海,南至五岭,都夜不闭户,旅行者无需携带粮食,在路上就能得到供应。太宗对长孙无忌说:“贞观初年,上书的人都说:‘君主应当独掌威权,不可委托给臣下。’又说:‘应当炫耀武力,征讨四夷。’只有魏征劝我‘停止武备、修明文治,中原安定后,四夷自然归附。’我采纳了他的意见。如今颉利被擒,其酋长都在宫中带刀警卫,部落百姓都穿戴中原衣冠,这都是魏征的功劳,只可惜没能让封德彝见到这一幕!”魏征再次叩首谢罪说:“突厥灭亡,天下安宁,都是陛下的威德,我没有什么功劳!”太宗说:“我能任用你,你能胜任所托,功劳难道只在我身上吗!”

房玄龄上奏:“查阅府库中的铠甲兵器,远胜于隋朝。”太宗说:“铠甲兵器等武备,确实不可缺少;然而隋炀帝的铠甲兵器难道不够多吗!最终还是灭亡了天下。如果你们尽力,让百姓安居乐业,这才是我的铠甲兵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太宗对秘书监萧璟说:“你在隋朝时多次见到皇后吗?”萧璟回答:“她的儿女尚且不能常见,我是什么人,能见到她?”魏征说:“我听说隋炀帝不信任齐王,常常派使者监视他,听说他宴饮,就说‘他在做什么事如此高兴!’听说他忧愁憔悴,就说‘他有别的念头才这样。’父子之间尚且如此,何况他人呢!”太宗笑着说:“我如今对待杨政道,远胜于隋炀帝对待齐王。”萧璟是萧瑀的兄长。

西突厥肆叶护可汗既是前可汗的儿子,被众人依附,莫贺咄可汗所属的酋长大多归附他,肆叶护领兵攻打莫贺咄,莫贺咄战败,逃到金山,被泥熟设杀死,各部落共同推举肆叶护为大可汗。

贞观五年(辛卯年,公元631年)

春季,正月,下诏命令僧人、尼姑、道士必须拜见父母。

癸酉日,太宗在昆明池大规模打猎,四方夷族首领都随从前往。甲戌日,宴请高昌王麴文泰及群臣。丙子日,返回宫中,亲自向大安宫献上猎物。

癸未日,朝集使赵郡王李孝恭等人上表,认为四方夷族都已臣服,请求举行封禅大典;太宗亲手下诏不准许。

有关部门上书说皇太子应当举行冠礼,选定二月吉日,请求征调士兵准备仪仗。太宗说:“春耕即将开始,应改在十月。”太子少傅萧瑀上奏:“根据阴阳书,不如二月合适。”太宗说:“吉凶在于人。若一举一动都依据阴阳,不顾礼义,怎能得到吉祥!遵循正道行事,自然会遇到吉祥。农时最为紧迫,不可错过。”

二月,甲辰日,下诏:“各州有京观的地方,无论新旧,都应全部铲平,加土筑成坟墓,掩埋枯骨,不要让其暴露在外。”

己酉日,封皇弟李元裕为郐王,李元名为谯王,李灵夔为魏王,李元祥为许王,李元晓为密王。庚戌日,封皇子李愔为梁王,李恽为郯王,李贞为汉王,李治为晋王,李慎为申王,李嚣为江王,李简为代王。

夏季,四月,壬辰日,代王李简去世。

壬寅日,灵州斛薛部反叛,任城王李道宗等人追击,击败反叛部落。

隋朝末年,很多中原人被突厥掳走,等到突厥投降,太宗派遣使者用金银丝帛赎回他们。五月,乙丑日,有关部门上奏,共赎回男女八万人。

六月,甲寅日,太子少师新昌贞公李纲去世。起初,北周齐王宇文宪的女儿,守寡后没有儿子,李纲对她抚恤十分优厚。李纲去世后,她以女儿对父亲的礼仪为他服丧。

秋季,八月,甲辰日,派遣使者前往高丽,收殓隋朝战死士兵的骸骨,埋葬并祭祀他们。

河内人李好德患有心病,胡言乱语散布妖言,太宗下诏审理此事。大理丞张蕴古上奏:“李好德患病有明确征兆,依法不应治罪。”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弹劾说:“张蕴古的籍贯在相州,李好德的兄长李厚德担任相州刺史,张蕴古徇私纵容,审理案件不实。”太宗发怒,下令将张蕴古在集市斩首,不久又后悔,于是下诏:“从今以后,凡判处死罪,即便下令立即执行,仍需三次复奏后才能行刑。”

权万纪与侍御史李仁发,都因告发他人而受到太宗宠信,因此诸位大臣多次被太宗谴责发怒。魏征劝谏说:“万纪等人都是小人,不识大体,把告发当作正直,把谗言当作忠诚。陛下并非不知道他们没有才能,只是看重他们无所避忌,想以此警示鞭策群臣罢了。但万纪等人依仗恩宠权势,施展奸谋,凡是弹劾的人,都并非有罪。陛下即便不能举荐善人来激励风俗,怎能亲近奸人而损害自己呢!”太宗沉默不语,赏赐魏征绢五百匹。不久,万纪等人的奸情自行暴露,都获罪惩处。九月,太宗修缮仁寿宫,改名为九成宫。又准备修缮洛阳宫,民部尚书戴胄上表劝谏,认为“战乱刚刚结束,百姓凋敝,国库空虚,若不停营造,公私劳费,恐怕难以承受!”太宗赞赏他说:“戴胄与我非亲非故,却以忠诚正直为国家着想,知无不言,所以用官爵酬劳他。”不久,终究下令将作大匠窦琎修缮洛阳宫,窦琎开凿池塘、修筑假山,雕刻装饰华丽奢靡。太宗立即下令拆毁,罢免窦琎官职。

冬季,十月,丙午日,太宗在后苑追逐兔子,左领军将军执失思力劝谏说:“上天命陛下为华夏、四夷的父母,怎能轻视自己!”太宗又准备追逐鹿,执失思力解下头巾衣带,跪地坚决劝谏,太宗才停止。

起初,太宗让群臣商议分封诸侯之事,魏征议论认为:“若分封诸侯,卿大夫都依赖俸禄,必然导致繁重赋税。此外,京畿地区赋税不多,依赖京畿以外地区供给,若将这些地区都分封给诸侯国,国家经费会立刻短缺。再者,燕、秦、赵、代等地都与外夷接壤,若有紧急军情,从内地调兵,难以奔赴救援。”礼部侍郎李百药认为:“国运长短,由天命决定,尧、舜是大圣贤君,坚守天下却不能永久;汉、魏是低微王朝,抗拒天命却不能阻止其兴起。如今让勋戚子孙都拥有百姓和土地,几代之后,他们会骄奢放纵,相互攻战残杀,对百姓危害更深,不如让郡守县令交替任职。”中书侍郎颜师古认为:“不如分封诸王,不要让他们的封地过大,中间穿插州县,交错居住,相互维持,让他们各自守卫疆土,同心协力,足以辅佐京城;为他们设置官吏,都由尚书省选拔任用,除法令规定外,不得擅自施行刑罚,朝贡礼仪,都制定条例格式。一旦确定此制,万代无忧。”十一月,丙辰日,下诏:“皇家宗室及勋贤大臣,应让他们镇守藩地,传给子孙,除非有重大变故,不得罢免,有关部门明确制定条例,确定等级上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丁巳日,林邑进贡五色鹦鹉;丁卯日,新罗进贡美女二人;魏征认为不应接受。太宗高兴地说:“林邑的鹦鹉尚且能自己说苦寒,思念故国,何况两位女子远离亲戚呢!”将鹦鹉和美女都交给使者送回。

倭国派遣使者入朝进贡,太宗派遣新州刺史高表仁持符节前往安抚;高表仁与倭国国王争论礼仪,未宣读诏书就返回。

丙子日,太宗在圜丘举行祭祀典礼。

十二月,太仆寺丞李世南开垦党项地区,设置十六州、四十七县。

太宗对侍臣说:“我认为死刑最重,所以下令三次复奏,是想深思熟虑。但有关部门片刻之间就完成三次复奏。此外,古代处决犯人,君主会停止奏乐、减少膳食。我宫中没有常设的音乐,但常常因此不吃酒肉,只是没有明文规定。还有,各部门断案,只依据律文,即便情理值得怜悯,也不敢违法,这中间怎能完全没有冤案呢!”丁亥日,下诏:“处决死囚,两天内要五次复奏,下发各州的要三次复奏;行刑当天,尚食局不得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寺不得奏乐。都让门下省复查。若有依法当死但情理可矜的,记录情况上报。”由此保全了很多人的性命。五次复奏的规定,是在处决前一两天,到处决当天再三次复奏;只有犯恶逆之罪的,一次复奏即可。

己亥日,朝集使利州都督武士彟等人再次上表请求封禅,太宗不准许。

壬寅日,太宗前往骊山温泉;戊申日,返回宫中。

太宗对执政大臣说:“我常常担心因喜怒而妄行赏罚,所以希望你们极力劝谏。你们也应接受他人的劝谏,不能因自己的意愿,厌恶别人违背。如果自己不能接受劝谏,怎能劝谏别人呢?”康国请求归附唐朝。太宗说:“前代帝王,喜欢招纳偏远地区的国家,以求得征服远方的名声,对实用没有益处,还会使百姓疲惫。如今康国归附,倘若有急难,从道义上不能不救援。军队行军万里,怎能不疲劳!让百姓劳累来获取虚名,我不做这样的事。”于是不接受康国归附。

太宗对侍臣说:“治国如同治病,病虽然痊愈,仍应调养护理,倘若立即放纵自己,旧病复发,就无法救治了。如今中原有幸安定,四夷都已臣服,这确实是自古以来罕见的局面,但我一天比一天谨慎,唯恐不能善始善终,所以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劝谏争辩。”魏征说:“内外安定,我不认为值得高兴,只高兴陛下居安思危。”

太宗曾与侍臣讨论断案,魏征说:“隋炀帝时曾发生盗窃案,炀帝下令于士澄追捕,稍有嫌疑的人,都严刑拷打逼供认罪,共捕获两千余人,炀帝下令全部斩首。大理丞张元济对人数之多感到奇怪,试着查阅案卷,其中五人曾做过盗贼,其余都是平民;但他终究不敢上奏,最终全部被杀。”太宗说:“这不仅是隋炀帝无道,他的大臣也不尽忠。君臣如此,怎能不灭亡?你们应引以为戒!”

这一年,高州总管冯盎入朝。不久,罗窦各洞獠人反叛,太宗敕令冯盎率领两万部落士兵,担任各路军队的前锋。獠人有数万人,占据险要之地,各路军队无法前进。冯盎手持弩箭对身边的人说:“用尽我这些箭,就能知道胜负了。”连续发射七箭,射中七人。獠人都逃跑了,冯盎趁机出兵追击,斩首一千余人。太宗赞赏他的功劳,前后赏赐不计其数。冯盎居住的地方方圆二千里,有奴婢一万余人,珍宝财物堆积如山;但他治理勤勉清明,所属百姓都爱戴他。

新罗王真平去世,没有子嗣,国人拥立他的女儿善德为王。

喜欢资治通鉴白话版请大家收藏:()资治通鉴白话版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无敌纨绔丹帝  藏在心跳里的诗9  病娇阴湿黏人搞强制?不要?我上  人,不准说咪邪恶!  杨贵妃日本秘史之千年血脉密码  斗罗:娇艳人妻小舞和女儿恶堕成肥猪的孕奴  性福妈妈的一生  洪荒:妖庭弃徒到混沌帝尊  回忆并未蹉跎  火影:我体内有一只上古凶兽  [三国]开局丞相爱妾,但曹丞相  躺赢,我是专业的[快穿]  小比格也能当绿茶吗?  青宫十一年  明媚清纯女友的陷落  在魔法学园被攻略的我  四合院:守护何雨水,何雨柱逆袭  美丽NPC又被诓骗了  离婚后雌君又后悔了  躲缠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